第240章芳華已逝(五)
就算因為不符合標準而遭到退稿,也有機會獲得來自專業編輯的建議。
這可比另外找個老師方便多了,還省錢省事,唯一需要操心的就是郵票錢。
“那還要等多久才能投稿……”陳智肉眼可見地蔫了。
陳超安慰道:“不急不急,寫文章不急於一時,你就趁這段時間好好打磨,爭取一遍過!”
陳智點點頭,看起來比白天開朗許多。
由於營養不良,她從小比別人瘦弱,相較長姐和小妹,承擔不了太多農活,最多幫忙洗洗衣服做做飯。
今天忽然發現自己有能力改善全家的生活,心情自然好多了。
至於陳慧……陳超自問希望雨露均沾,但付滄釗告訴她,不能操之過急。
當務之急是先提升陳慧的基本能力,比如外語。可以不用學得太專業,但要練會口語,以後出去闖蕩能用上。
而且陳超也不是要一直憋在競賽班不動。
像高中生數學聯賽這種大型競賽,頻次低,還有固定競賽日期,當然正規性和獎金也是最高的。最近一次比賽也得到九月份才舉行,對陳超來說足夠掌握很多知識點了。
除了此類省級和全國級競賽,地方上還有各類小型競賽,雖說正規性保障較低,數量也不多,但聊勝於無,冠軍獎勵少說也抵得上陳超家一兩個月的生活。
渠道由老師提供,報名費學校報銷。
地方說遠不遠,騎自行車二十來分鍾也就到了,唯一難過的當屬凍手。剛從車上下來的時候,她還懷疑這雙手到比賽的時候還寫不寫得動字。
幸好臨到比賽前終於回了溫,她活動活動手指關節,感覺快鏽掉了。
更值得慶幸的一點在於,多虧了付滄釗對她進行半學期的思維訓練,學校的競賽班也參加了半月有餘,她總算在結束鈴響前最後一秒成功落下最後一筆。
鈴響、筆停。
直到監考老師收走試卷,陳超還沒能回過神來。
僅憑這雙快要凍僵的手,她居然寫完了以前認為高不可攀的競賽題?
不過她也很清楚,以她目前的水平,能有驚無險地寫完這張卷子,很大程度上還是因為卷子本身作為競賽題並不難,怪不得放假前老師隻找了她而不是何成金。
說起來,由於一學期裏次次考試都被何成金壓過一頭,陳超特意找付滄釗分析了原因,這才發現此人雖然數學不及於她,但別的科目非常均衡,就連最難搞的語文也能達到和別的科目差不多的水平。
她喜歡理科,單理化生三門放年級裏也甩開後麵一大截,但文科就要遜色不少,而何成金的理科也不差太多,她依靠幾門理科拉出來的優勢很容易就填平了。
“怪不得他每次都能甩後麵的人大老遠……”騎車回家的路上,陳超思忖道,“按付滄釗的話來說,根本就是斷層性的差距,必須做到全方位發展,我才有機會超過他!”
付滄釗操縱靈體“坐”在自行車後座上,悠悠說道:“既然你有了目標,那我就會盡量幫你追上。”
第一個需要攻破的就是外語。她對陳超的要求都是跟著東部沿海地區走的,到了內陸農村幾乎是碾壓級別。而且農村孩子學外語極其容易學成“啞巴外語”,考試最怕做聽力以及較為靈活的題型。
<divss="contentadv">在農村,想找一塊無人打擾的地方並不難,陳超便每天早上爬起來去選定的位置,先是捧著課本念課文念了一個月,接著放下課本開始跟讀付滄釗“播放”的聽力音頻。
付滄釗的“功能”似乎變多了。
剛聽見聲音的時候,陳超隻能通過和她意念對話來獲取信息,現在她已經能找到現成的聽力音頻直接播放,那麽以後還能做到什麽呢?會開啟新功能嗎?
北方的冬天很冷,寒假有足足兩個月,她每天頂著寒風跑出去學習,學完了回家幹點活,原本漫長的寒假仿佛變得很短,一眨眼就過去了。
冬天其實沒多少農活幹,但為了維持全家生計,陳芳華和陳慧還是得努力縫製衣服,才能支撐每天消耗。
好消息則是,陳超第一次參加競賽的獎勵發放了。
她參加的競賽娛樂性更強一些,不算很正規,不過既然頂著競賽的名頭,難度總歸是有的,陳超便成了唯二答完全部題目的報名者之一。
一等獎名額隻有一個,經過幾位裁判仔細比對……最終劃給了那名男生。
看著那男生手裏拿著三張漂亮的淺紅大鈔,自己手裏隻有一張,陳超抿了抿嘴唇,總覺得心裏有些煩悶。
二等獎給的錢其實不少,這一張百元大鈔已經足夠全家吃穿用很久了,哪怕去掉買筆墨紙的花銷也能留下很多。
但陳超就是覺得,好像哪裏不太對勁。
明明兩名冠軍旗鼓相當,憑什麽裁判不多核驗一下就判定男生得一等獎呢?
麵對陳超的疑問,付滄釗沒有立刻給出回答。很顯然,她想要陳超自己思考、自己領悟答案。
“女生真的學不好理科嗎?”
“女生真的命中注定相夫教子嗎?”
“女生真的……一定隻能成為,男人的附庸嗎?”
懷裏揣著嶄新的百元大鈔,陳超騎著自行車,在內心反複詰問自己。
“不,我的能力不會騙人,成績也不會騙人,女生並不是學不好理,至少我不符合這條規律。”
“相不相夫教子我不知道,我現在唯一需要考慮的就是怎麽走出農村,走出這個各種意義上貧瘠的地方。”
“女生的命運到底該怎麽樣,我也不知道,付滄釗一定也不希望我多花時間去思考這些事情,我應該多想想怎麽超越前邊的男生……”
“可我還是很不甘心——和我一樣喜歡理科、擅長理科的女生,太少了!”
“別家女生現在都開始寫情書、談婚論嫁了,我覺得奇怪,明明都在學習的年紀,為什麽要搞這些?是誰告訴她們可以放鬆學習的?是大人們嗎?那大人們又是怎麽知道應該早早催促孩子結婚的?是祖宗嗎?祖宗又是聽誰說來的?……”
“我不明白、我不明白……”
家裏來親戚了。
就算因為不符合標準而遭到退稿,也有機會獲得來自專業編輯的建議。
這可比另外找個老師方便多了,還省錢省事,唯一需要操心的就是郵票錢。
“那還要等多久才能投稿……”陳智肉眼可見地蔫了。
陳超安慰道:“不急不急,寫文章不急於一時,你就趁這段時間好好打磨,爭取一遍過!”
陳智點點頭,看起來比白天開朗許多。
由於營養不良,她從小比別人瘦弱,相較長姐和小妹,承擔不了太多農活,最多幫忙洗洗衣服做做飯。
今天忽然發現自己有能力改善全家的生活,心情自然好多了。
至於陳慧……陳超自問希望雨露均沾,但付滄釗告訴她,不能操之過急。
當務之急是先提升陳慧的基本能力,比如外語。可以不用學得太專業,但要練會口語,以後出去闖蕩能用上。
而且陳超也不是要一直憋在競賽班不動。
像高中生數學聯賽這種大型競賽,頻次低,還有固定競賽日期,當然正規性和獎金也是最高的。最近一次比賽也得到九月份才舉行,對陳超來說足夠掌握很多知識點了。
除了此類省級和全國級競賽,地方上還有各類小型競賽,雖說正規性保障較低,數量也不多,但聊勝於無,冠軍獎勵少說也抵得上陳超家一兩個月的生活。
渠道由老師提供,報名費學校報銷。
地方說遠不遠,騎自行車二十來分鍾也就到了,唯一難過的當屬凍手。剛從車上下來的時候,她還懷疑這雙手到比賽的時候還寫不寫得動字。
幸好臨到比賽前終於回了溫,她活動活動手指關節,感覺快鏽掉了。
更值得慶幸的一點在於,多虧了付滄釗對她進行半學期的思維訓練,學校的競賽班也參加了半月有餘,她總算在結束鈴響前最後一秒成功落下最後一筆。
鈴響、筆停。
直到監考老師收走試卷,陳超還沒能回過神來。
僅憑這雙快要凍僵的手,她居然寫完了以前認為高不可攀的競賽題?
不過她也很清楚,以她目前的水平,能有驚無險地寫完這張卷子,很大程度上還是因為卷子本身作為競賽題並不難,怪不得放假前老師隻找了她而不是何成金。
說起來,由於一學期裏次次考試都被何成金壓過一頭,陳超特意找付滄釗分析了原因,這才發現此人雖然數學不及於她,但別的科目非常均衡,就連最難搞的語文也能達到和別的科目差不多的水平。
她喜歡理科,單理化生三門放年級裏也甩開後麵一大截,但文科就要遜色不少,而何成金的理科也不差太多,她依靠幾門理科拉出來的優勢很容易就填平了。
“怪不得他每次都能甩後麵的人大老遠……”騎車回家的路上,陳超思忖道,“按付滄釗的話來說,根本就是斷層性的差距,必須做到全方位發展,我才有機會超過他!”
付滄釗操縱靈體“坐”在自行車後座上,悠悠說道:“既然你有了目標,那我就會盡量幫你追上。”
第一個需要攻破的就是外語。她對陳超的要求都是跟著東部沿海地區走的,到了內陸農村幾乎是碾壓級別。而且農村孩子學外語極其容易學成“啞巴外語”,考試最怕做聽力以及較為靈活的題型。
<divss="contentadv">在農村,想找一塊無人打擾的地方並不難,陳超便每天早上爬起來去選定的位置,先是捧著課本念課文念了一個月,接著放下課本開始跟讀付滄釗“播放”的聽力音頻。
付滄釗的“功能”似乎變多了。
剛聽見聲音的時候,陳超隻能通過和她意念對話來獲取信息,現在她已經能找到現成的聽力音頻直接播放,那麽以後還能做到什麽呢?會開啟新功能嗎?
北方的冬天很冷,寒假有足足兩個月,她每天頂著寒風跑出去學習,學完了回家幹點活,原本漫長的寒假仿佛變得很短,一眨眼就過去了。
冬天其實沒多少農活幹,但為了維持全家生計,陳芳華和陳慧還是得努力縫製衣服,才能支撐每天消耗。
好消息則是,陳超第一次參加競賽的獎勵發放了。
她參加的競賽娛樂性更強一些,不算很正規,不過既然頂著競賽的名頭,難度總歸是有的,陳超便成了唯二答完全部題目的報名者之一。
一等獎名額隻有一個,經過幾位裁判仔細比對……最終劃給了那名男生。
看著那男生手裏拿著三張漂亮的淺紅大鈔,自己手裏隻有一張,陳超抿了抿嘴唇,總覺得心裏有些煩悶。
二等獎給的錢其實不少,這一張百元大鈔已經足夠全家吃穿用很久了,哪怕去掉買筆墨紙的花銷也能留下很多。
但陳超就是覺得,好像哪裏不太對勁。
明明兩名冠軍旗鼓相當,憑什麽裁判不多核驗一下就判定男生得一等獎呢?
麵對陳超的疑問,付滄釗沒有立刻給出回答。很顯然,她想要陳超自己思考、自己領悟答案。
“女生真的學不好理科嗎?”
“女生真的命中注定相夫教子嗎?”
“女生真的……一定隻能成為,男人的附庸嗎?”
懷裏揣著嶄新的百元大鈔,陳超騎著自行車,在內心反複詰問自己。
“不,我的能力不會騙人,成績也不會騙人,女生並不是學不好理,至少我不符合這條規律。”
“相不相夫教子我不知道,我現在唯一需要考慮的就是怎麽走出農村,走出這個各種意義上貧瘠的地方。”
“女生的命運到底該怎麽樣,我也不知道,付滄釗一定也不希望我多花時間去思考這些事情,我應該多想想怎麽超越前邊的男生……”
“可我還是很不甘心——和我一樣喜歡理科、擅長理科的女生,太少了!”
“別家女生現在都開始寫情書、談婚論嫁了,我覺得奇怪,明明都在學習的年紀,為什麽要搞這些?是誰告訴她們可以放鬆學習的?是大人們嗎?那大人們又是怎麽知道應該早早催促孩子結婚的?是祖宗嗎?祖宗又是聽誰說來的?……”
“我不明白、我不明白……”
家裏來親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