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維共享的作用下,付滄釗第一時間獲取到了陳英琪的各種想法。


    “我什麽時候變成這樣的?你猜。”她臉上勾起一抹壞笑,再次蹭了蹭陳英琪頸間,嗅聞她身上一天換一樣的香水味。


    付滄釗讓世界線產生變動,給了陳英琪更好的成長環境;陳英琪內心得到充實,又會影響到付滄釗的心境。


    她們一體兩麵,相生相伴。


    陳英琪感覺就像被大貓圈進懷裏,暖暖的、軟軟的,還有一丁點若有若無的危機感。


    兩小時轉瞬即逝,兩人聽到各自的肚子都在咕咕叫,便收拾背包離開了貓咖。


    “下一站打算去哪裏?”陳英琪主動牽起付滄釗的手。


    “有沒有什麽好逛的商場?”付滄釗隨口一說。


    她並沒有什麽特別想去的地方,隻是難得來冰皓琪所在的世界一趟,總要好好看看。


    出門的決定過於倉促,今天是不可能去什麽景點旅遊了,所以她更想找個大型商場,說不定還能在裏麵找到好玩的呢。


    陳英琪在努力翻手機。


    要說出去玩的話,付滄釗肯定喜歡離地鐵站近的,因為回家方便。


    除此之外,她還發覺付滄釗在家裏和外邊似乎又是不一樣的狀態,尤其麵對陳超的時候,那副無所適從的樣子真的太明顯了——雖然陳超幾乎不會發現。


    她很清楚這種下意識的習慣源於何處。


    是原世界線的何英琪。


    何英琪不喜歡和家裏人相處。


    從小她就被死死“拴”在家人身邊,一舉一動都要在家長監視之下。


    倒也不至於像電影裏會演的那麽變態,隻是對於一個急需和同齡人建立鏈接的小女孩來說,母父對她外出的限製幾乎是毀滅性的打擊。


    同學過生日,她不可以參加生日派對;關係好的小朋友來串門可以,但她不能去別人家;不論去哪裏,都要讓母父知道詳細情況。


    最後一項是最要命的。


    長大以後,每當何英琪出去玩完回家,母父都會細細過問。


    去什麽地方?離家多遠?幾個人?和誰一起?去的是什麽地方?去那裏玩了什麽?玩的東西具體又是什麽類型?在哪裏吃飯?花了多少錢?有沒有讓別人請客?


    一番事無巨細的盤問過後,又要對她花錢花得值不值各種評頭論足。


    這種“消費審判”很早就開始了。


    何英琪習慣開會員獲取正版資源,父親就會反複告誡她“一定要衡量自己的消費能力”,言外之意其實就是少開會員多“白嫖”。


    母親不會直接指責她這筆錢花得浪費,但每個月都會來問一句:某站會員還要嗎?媽這裏有免費的。


    如果要別的平台的會員,還會說“媽媽這邊有會員”。


    很多時候何英琪都想吐槽,你猜我為什麽不想用你的號?


    她隻是想用自己的號做自己的事,她已經長大了,該離開母父的庇護了。


    明明到了高中,大家都有自己獨立的移動支付賬號,她卻隻能用母親的賬號,用完了還要被審查一下錢花得值不值……


    就這個鬼樣子,誰還願意花錢滿足精神需求?就算這份需求是真實的,她也不敢表現出來。


    上大學後,何英琪趁一次假期,拉著來探親的表姐一起去了貓咖,轉身又去一家商場逛街。


    貓是擼夠了,回家卻挨了父親一通批。


    <divss="contentadv">“一人花了八十多,就去摸個貓?”


    父親的質疑令何英琪無所適從。


    “咱小區那麽多流浪貓,你還要跑大老遠花將近一百塊錢?就你們這消費水平,以後工作了能養活自己嗎?像這種非剛需的消費,花了就是純浪費!”


    何英琪曾不滿地叫道:“那我總有精神需求吧?”


    父親則嚴厲地教訓她:“家裏那麽多書,你看書也能滿足精神需求,哪裏還犯得上浪費一百塊?路對麵就是公園,公園也不要錢,你怎麽不去公園,就知道浪費你爸媽的錢?”


    是啊,浪費。


    她就隻配在吃喝拉撒花錢,不配用年輕人的方式充實精神和發展社交。


    每到假期,他們都會問:“有沒有聯係幾個同學什麽的,一起出去玩?”


    何英琪就想,誰有那個閑工夫帶一個家裏樣樣都管的同學出去玩?都各玩各的,她憑什麽去打擾人家?


    還有說“沒錢了就朝家裏要”,結果真沒錢了首先要查銀行卡賬單。


    說想旅遊可以找家裏拉讚助,可是這就意味著出行的每一項細節都掌握在母父手裏。


    何英琪極其厭惡這種感覺。


    或許因為從小缺失“屬於自己的空間”,何英琪漸漸養成了一旦跟別人共處一室就無所適從的性格。


    尤其跟家裏人在一起的時候。


    一想到她們可能在覬覦自己的電腦屏幕,隨時準備對自己的各種小愛好指指點點,她就覺得非常煩躁,恨不得把整個房間裏的所有東西全都砸個稀巴爛。


    她會想象自己發瘋撕爛窗簾、砸碎玻璃櫥櫃、拿起菜刀砍向所有人……


    不過想歸想,做是不可能做的,她要真敢就準備好迎接混合雙打吧。


    除了心情會急轉直下,還會徹底失去學習動力,變得什麽也不想幹,除了睡覺和看手機。


    有什麽能讓她靜下心的呢?


    聽音樂的話,耳機又攔不住外麵嘈雜的聲音。


    換個房間的話,總有人聞著味兒就來了。


    點一支香薰蠟燭,媽媽又要指責蠟燭的味道“總歸對人體有害”。


    這破地方安靜不了一點!


    好不容易挨到夜深人靜,總算能一個人呆一會兒了,又會因為時間太晚,第二天醒來被罵“能不能少熬夜”。


    倒是好好反思一下,為什麽她在白天就什麽也不想幹啊?


    什麽?是她自己有拖延症?要她學會自己適應環境?


    憑什麽當整個環境都很爛的時候,一定要讓她去適應環境,而不是改掉整個爛得要死的環境本身?!


    倒是從不要隨隨便便走進她的房間開始做起啊?不要按照自己老掉牙的觀念去審判她們年輕人的消費習慣好嗎?不要總是表麵全盤支持實際上每個環節都卡那麽一下子啊?


    真正應該反思的是什麽人?


    其實在初中一次學校活動裏,母父給過她一封信,信裏明明白白地寫著,當她開始上幼兒園卻不具備基本的交流能力時,她們終於急了。


    哦,小的時候你們啥也不管,等出問題了才開始事後諸葛亮?


    天天一副對心靈雞湯不屑一顧的樣子,結果自己什麽也做不到,連雞湯都不如。


    到最後搞了半天,急也白急了,反正何英琪的社交能力也就那個鬼樣子,沒人救得回來。


    嗚哇,寫出來感覺怨念好深重的樣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快穿:卡牌毀壞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何建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何建安並收藏快穿:卡牌毀壞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