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嫻”,李循輕輕地歎氣,他發現,每次在阿嫻跟前他就忍不住歎氣,他坐到榻上去,跟她一起輕輕拍著他們的狻猊兒,“我們難得見麵,就不要吵架了,好不好?”
沒等阿嫻張口他又趕緊補了一句:“狻猊兒睡著了,我倒有事要與你說。”
“我與貴人能有什麽事?趁小公子睡著,貴人帶他回去吧,我就不奉陪了。”
已經很久沒人敢這樣對他冷言冷語了。自從他救駕立功,攀附權貴,違心奉承,越爬越高,連從前專橫獨斷的父母親都對他客氣了許多。父親去後,他襲了王爵,在金陵更是翻手風雲覆手雨,任誰見了他都客客氣氣。
但是對他冷眼相待的人是玉樓春,李循就跟從前還是落魄質子時一樣拿她沒辦法。往好處想,若不是六月裏狻猊兒出了天花,他們二人在豫章意外重逢,他連這幾句冷言冷語都聽不到。
他們兩人若說沒緣分,山長水闊天高地迥總能重逢;若說有緣分,這半生卻總是才相見就匆匆離分。
十一年前,狻猊兒還沒出生,他甚至都不知道她懷上了,彼時他們兩個人渡盡劫波,終於破鏡重圓,正是蜜裏調油的時候。
是初秋一個尋常的早晨,李循還記得,大雨下了一夜,打落了一地梔子花,他起床輕手輕腳地洗漱換衣,推開房門時,秋風秋雨帶著凜冽而熱烈的花香。
阿嫻從身後抱住他,自打重逢以後,她睡得越發淺了,也不知道遭了怎樣的大罪,他動作已經盡量輕,卻還是吵醒了她。她那樣消瘦,他從前送的紫玉鐲套在她的手腕上晃晃悠悠的,仿佛隨時要掉下來……她像懶洋洋的小貓一樣蹭了蹭他的背:
“今天晚上能回來嗎?我有件事想跟你商量。”
“……說不好,我盡量回來,是什麽事呢?”
那會長安洛陽均已失陷,商洛那邊戰事顯見不好,他守著武當郡,每日憂心忡忡,回來隻是裝著笑臉瞞著阿嫻,心裏卻盤算著該把她送去哪裏安置——阿嫻一介孤女無依無靠,他的家人更是恨不能置她於死地,而他自己隨時要上戰場,偌大的襄州隨時要淪為戰場,根本不知道該把阿嫻送去哪裏。
“是不是武關那邊出事了?”
時隔這麽多年,李循還能清楚地記得她說這句話的聲音,清冷淩厲,像窗外的風雨,仿佛懶洋洋的小貓立時豎起耳朵磨爪子,隨時準備好撲過去給誰一爪子。
她一句話就能直戳重點,真真兒的,將門之後。
“武關一旦失陷,敵軍必定長驅直入,南陽武當危矣!襄陽,襄陽,循哥,一旦襄陽失守……”
“武關不會失陷,那個昆侖奴生的雜種別想過黃河。”
李循這樣安慰她,心裏卻實在沒底,前方戰事膠著,自己拔營就是這兩天的事,他此前打仗一向悍不畏死,可冥冥之中注定了他與阿嫻緣分未盡,他想,他們兩個人都要長長久久地活著。
“你不要出門,好好地待在家裏“,他倉促要走,隻來得及吻一下阿嫻冰冷的額頭,牽著她戴著紫玉鐲的左手貼在自己臉上,“再睡一會兒,不要緊的,晚上回來給你帶麻糖。”
他匆匆出門去,回頭看時,阿嫻站在簷下,手放在小腹上,遙遙望著他,無言中的繾綣正如秋雨綿綿。
他剛回軍中,還沒來得及妥當安置她,秦老元帥就讓他領兵馳援武關,他就這樣沒能回去,沒能聽到她要跟自己商量的事,她一定是想說狻猊兒的事……
正如玉樓春所說,武關的位置實在要緊,他一到就連日廝殺,直到一支雙棱木羽箭射穿了他的左肩,也射穿了他的悠悠青衿之誌。他被送回後方休養,而白發婆娑的秦老元帥率領最後的玄幘軍負芒披葦不避斧鉞,武關城破之日盡皆殉國,大乾王朝僅剩不多的精銳就此折戟沉沙,再也沒能奪回武關……
昆侖奴生的雜種還是跨過了黃河,襄州境內處處烽火,他傷重臥床之時,留在玉樓春身邊的侍衛給他帶來最後一擊:
“世子,王爺王妃聽聞您傷重,命世子妃趕來照看您,世子妃路上繞到了玉夫人那裏,與玉夫人見了麵……玉夫人……玉夫人留了書信,不知往哪裏去了。”
絹袋裏,紫玉鐲碎成三截兒,黃麻紙上,玉樓春的楷書渾厚遒勁:
“君居上位,徘徊沉吟;我是下流,廉恥自知。
霄壤有別,雲泥已殊,鏡破釵分,至此永休。
祝君有采,望君無恙。各從所好,各有所安。
茲今日始,不複往矣。若有相違,願同此卿。”
她都知道了,李循想,紙裏包不住火,她到底還是知道了。她平生最是自重,她不會再回來了。
玉大娘子一向殺伐決斷說到做到,他們果然很久沒再見過麵,即便後來機緣巧合見了麵,也再沒有從前那些小意溫存。
六月裏狻猊兒出了天花,阿嫻麵不改色衣不解帶親自照料,一直到孩子退了燒,她一聲不吭的,挺直的背卻塌了下來,他望過去時,就見她垂眸斂目,淚盈於睫,他有幾句話,含在嘴裏,咀嚼許久都不敢問:
“阿嫻,你是在哪裏生下的這個孩子,那時有人照看你嗎?那時我不在你身邊,你疼不疼,怕不怕,你……恨不恨我?”
可他想起那支曾是玉樓春最心愛的,如今碎成三截兒的紫玉鐲,怕玉樓春言出紀隨,真的“願同此卿”,隻能三緘其口。
此刻他跟玉樓春一起哄著他們的狻猊兒,好似世上一對最平凡的夫妻,他張了幾次口,卻隻能冷冰冰地問:
“阿嫻,你身邊養的小姑娘,是怎麽回事?”
“從前寧安坊的姊妹留下來一點骨血,她娘臨終前托人把她從上洛帶到我這裏”,玉樓春頭也不抬,聲音淡漠,“我們娘倆的事,不勞貴人過問了。”
“上洛?她來的地方倒是很好。”
上洛地處襄州,如今在北燕手裏,北燕偽帝是昆侖奴與北狄舞女生的小雜種,手下的兵士全是關外狄人蠻子,進關後譬如老鼠進了米缸裏,四處搜刮,中原沃土被他們糟蹋得不成樣子。前些年打著仗時,中原父老就扶老攜幼地南逃。這幾年議和了,襄州就分成兩半兒,依舊有不少人想方設法經上洛武關一線歸乾。
玉樓春說那孩子從上洛一帶來,根本就沒人能去查證。
李循決定換個話題:“說來,有個舊相識,叫楊溫的,阿嫻記得麽?從前,阿嫻身邊的小丫頭,我記得叫芸娘的,不是嫁到他府上去了麽?”
“貴人好記性”,玉樓春依舊沒有抬起眼瞼,“阿芸連帶她兒子已經死了六年了。”
“可惜了。”
這事李循也是不久前才知道,是可惜了,阿嫻很喜歡那個小丫頭,把人當親妹子似的嬌養。那個小姑娘總是梳著雙環髻,簪著一對銀鈴,走路叮叮當當響,人又乖,嘴又甜,見著李循就喊姊夫……
“楊溫也死了,阿嫻知道麽?去年罷了官,前一陣約莫得了瘋病,跑到金陵當街擊鼓,鬧事不成又試圖強闖宮門,口裏盡是些瘋瘋癲癲的瞎話……這樁奇事,阿嫻沒有聽說麽。”
他的目光緊緊鎖住玉樓春,然而玉大娘子隻是嫌惡地扯了扯嘴角:“前一陣都在照看狻猊兒,倒也沒留心。負心的東西,真真兒是報應不爽。”
李循聽著“負心”兩個字,有那麽一瞬間有些失神。
“貴人今日倒是得空,盡與我扯這些別人家的閑話”,玉樓春站起來,瞥了李循一眼,眸光中盡是涼風,“夜已深了,我不便奉陪,先去後麵歇息。早先薛娘子已經為貴人備好了屋子,這間屋子的鋪蓋也都是貴人府上的人今夜帶來的,貴人隨意就是。待月樓不是小兒久待之處,還望貴人早些帶小公子回去吧。”
沒等阿嫻張口他又趕緊補了一句:“狻猊兒睡著了,我倒有事要與你說。”
“我與貴人能有什麽事?趁小公子睡著,貴人帶他回去吧,我就不奉陪了。”
已經很久沒人敢這樣對他冷言冷語了。自從他救駕立功,攀附權貴,違心奉承,越爬越高,連從前專橫獨斷的父母親都對他客氣了許多。父親去後,他襲了王爵,在金陵更是翻手風雲覆手雨,任誰見了他都客客氣氣。
但是對他冷眼相待的人是玉樓春,李循就跟從前還是落魄質子時一樣拿她沒辦法。往好處想,若不是六月裏狻猊兒出了天花,他們二人在豫章意外重逢,他連這幾句冷言冷語都聽不到。
他們兩人若說沒緣分,山長水闊天高地迥總能重逢;若說有緣分,這半生卻總是才相見就匆匆離分。
十一年前,狻猊兒還沒出生,他甚至都不知道她懷上了,彼時他們兩個人渡盡劫波,終於破鏡重圓,正是蜜裏調油的時候。
是初秋一個尋常的早晨,李循還記得,大雨下了一夜,打落了一地梔子花,他起床輕手輕腳地洗漱換衣,推開房門時,秋風秋雨帶著凜冽而熱烈的花香。
阿嫻從身後抱住他,自打重逢以後,她睡得越發淺了,也不知道遭了怎樣的大罪,他動作已經盡量輕,卻還是吵醒了她。她那樣消瘦,他從前送的紫玉鐲套在她的手腕上晃晃悠悠的,仿佛隨時要掉下來……她像懶洋洋的小貓一樣蹭了蹭他的背:
“今天晚上能回來嗎?我有件事想跟你商量。”
“……說不好,我盡量回來,是什麽事呢?”
那會長安洛陽均已失陷,商洛那邊戰事顯見不好,他守著武當郡,每日憂心忡忡,回來隻是裝著笑臉瞞著阿嫻,心裏卻盤算著該把她送去哪裏安置——阿嫻一介孤女無依無靠,他的家人更是恨不能置她於死地,而他自己隨時要上戰場,偌大的襄州隨時要淪為戰場,根本不知道該把阿嫻送去哪裏。
“是不是武關那邊出事了?”
時隔這麽多年,李循還能清楚地記得她說這句話的聲音,清冷淩厲,像窗外的風雨,仿佛懶洋洋的小貓立時豎起耳朵磨爪子,隨時準備好撲過去給誰一爪子。
她一句話就能直戳重點,真真兒的,將門之後。
“武關一旦失陷,敵軍必定長驅直入,南陽武當危矣!襄陽,襄陽,循哥,一旦襄陽失守……”
“武關不會失陷,那個昆侖奴生的雜種別想過黃河。”
李循這樣安慰她,心裏卻實在沒底,前方戰事膠著,自己拔營就是這兩天的事,他此前打仗一向悍不畏死,可冥冥之中注定了他與阿嫻緣分未盡,他想,他們兩個人都要長長久久地活著。
“你不要出門,好好地待在家裏“,他倉促要走,隻來得及吻一下阿嫻冰冷的額頭,牽著她戴著紫玉鐲的左手貼在自己臉上,“再睡一會兒,不要緊的,晚上回來給你帶麻糖。”
他匆匆出門去,回頭看時,阿嫻站在簷下,手放在小腹上,遙遙望著他,無言中的繾綣正如秋雨綿綿。
他剛回軍中,還沒來得及妥當安置她,秦老元帥就讓他領兵馳援武關,他就這樣沒能回去,沒能聽到她要跟自己商量的事,她一定是想說狻猊兒的事……
正如玉樓春所說,武關的位置實在要緊,他一到就連日廝殺,直到一支雙棱木羽箭射穿了他的左肩,也射穿了他的悠悠青衿之誌。他被送回後方休養,而白發婆娑的秦老元帥率領最後的玄幘軍負芒披葦不避斧鉞,武關城破之日盡皆殉國,大乾王朝僅剩不多的精銳就此折戟沉沙,再也沒能奪回武關……
昆侖奴生的雜種還是跨過了黃河,襄州境內處處烽火,他傷重臥床之時,留在玉樓春身邊的侍衛給他帶來最後一擊:
“世子,王爺王妃聽聞您傷重,命世子妃趕來照看您,世子妃路上繞到了玉夫人那裏,與玉夫人見了麵……玉夫人……玉夫人留了書信,不知往哪裏去了。”
絹袋裏,紫玉鐲碎成三截兒,黃麻紙上,玉樓春的楷書渾厚遒勁:
“君居上位,徘徊沉吟;我是下流,廉恥自知。
霄壤有別,雲泥已殊,鏡破釵分,至此永休。
祝君有采,望君無恙。各從所好,各有所安。
茲今日始,不複往矣。若有相違,願同此卿。”
她都知道了,李循想,紙裏包不住火,她到底還是知道了。她平生最是自重,她不會再回來了。
玉大娘子一向殺伐決斷說到做到,他們果然很久沒再見過麵,即便後來機緣巧合見了麵,也再沒有從前那些小意溫存。
六月裏狻猊兒出了天花,阿嫻麵不改色衣不解帶親自照料,一直到孩子退了燒,她一聲不吭的,挺直的背卻塌了下來,他望過去時,就見她垂眸斂目,淚盈於睫,他有幾句話,含在嘴裏,咀嚼許久都不敢問:
“阿嫻,你是在哪裏生下的這個孩子,那時有人照看你嗎?那時我不在你身邊,你疼不疼,怕不怕,你……恨不恨我?”
可他想起那支曾是玉樓春最心愛的,如今碎成三截兒的紫玉鐲,怕玉樓春言出紀隨,真的“願同此卿”,隻能三緘其口。
此刻他跟玉樓春一起哄著他們的狻猊兒,好似世上一對最平凡的夫妻,他張了幾次口,卻隻能冷冰冰地問:
“阿嫻,你身邊養的小姑娘,是怎麽回事?”
“從前寧安坊的姊妹留下來一點骨血,她娘臨終前托人把她從上洛帶到我這裏”,玉樓春頭也不抬,聲音淡漠,“我們娘倆的事,不勞貴人過問了。”
“上洛?她來的地方倒是很好。”
上洛地處襄州,如今在北燕手裏,北燕偽帝是昆侖奴與北狄舞女生的小雜種,手下的兵士全是關外狄人蠻子,進關後譬如老鼠進了米缸裏,四處搜刮,中原沃土被他們糟蹋得不成樣子。前些年打著仗時,中原父老就扶老攜幼地南逃。這幾年議和了,襄州就分成兩半兒,依舊有不少人想方設法經上洛武關一線歸乾。
玉樓春說那孩子從上洛一帶來,根本就沒人能去查證。
李循決定換個話題:“說來,有個舊相識,叫楊溫的,阿嫻記得麽?從前,阿嫻身邊的小丫頭,我記得叫芸娘的,不是嫁到他府上去了麽?”
“貴人好記性”,玉樓春依舊沒有抬起眼瞼,“阿芸連帶她兒子已經死了六年了。”
“可惜了。”
這事李循也是不久前才知道,是可惜了,阿嫻很喜歡那個小丫頭,把人當親妹子似的嬌養。那個小姑娘總是梳著雙環髻,簪著一對銀鈴,走路叮叮當當響,人又乖,嘴又甜,見著李循就喊姊夫……
“楊溫也死了,阿嫻知道麽?去年罷了官,前一陣約莫得了瘋病,跑到金陵當街擊鼓,鬧事不成又試圖強闖宮門,口裏盡是些瘋瘋癲癲的瞎話……這樁奇事,阿嫻沒有聽說麽。”
他的目光緊緊鎖住玉樓春,然而玉大娘子隻是嫌惡地扯了扯嘴角:“前一陣都在照看狻猊兒,倒也沒留心。負心的東西,真真兒是報應不爽。”
李循聽著“負心”兩個字,有那麽一瞬間有些失神。
“貴人今日倒是得空,盡與我扯這些別人家的閑話”,玉樓春站起來,瞥了李循一眼,眸光中盡是涼風,“夜已深了,我不便奉陪,先去後麵歇息。早先薛娘子已經為貴人備好了屋子,這間屋子的鋪蓋也都是貴人府上的人今夜帶來的,貴人隨意就是。待月樓不是小兒久待之處,還望貴人早些帶小公子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