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怎麽住,這是個問題
全家穿:扛著鍵盤去逃荒 作者:青魚頭尾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送走了熱情的新鄰居,沈奶奶這頭也把晚飯準備好了。
灶屋還沒整理好,那邊兒的房子都塌了,需要趕明兒在重新搭一個。
現在大鐵鍋還是跟逃荒趕路時一樣支在院子裏。
忙活了一天,晚上就簡單喝了些玉米麵粥還有頂飽的菜窩頭就算是一頓飯了。
因為隻有兩個屋子能住人,所以還是男人們一屋,女人們一屋。
沈圓圓本以為今晚可能因為剛到地方,會興奮的睡不著,結果事實是一沾枕頭就打起了小呼嚕。
連去空間偷吃都沒顧上,直接睡過去了。
一夜無夢。
第二天一早,沈家眾人集體被凍醒。
昨天睡得太沉,沒人半夜起來給炕洞添柴火,後半夜炕就不熱了。
大家哆哆嗦嗦的起來把棉襖一套,繼續開啟戰鬥模式。
沈清遠吸溜吸溜的喝了一口熱粥之後愜意的開口:
“這到了地方咱們終於不用再著急趕路了。
晚上也能睡個安穩覺了。”
沈奶奶也附和道:
“可不是,這麽多天了,頭一回敢踏踏實實的睡覺,不用害怕半夜有人過來偷糧食。”
“恐怕我們還不能放心的太早。”沈正祿開口戳破大家的美好想象。
“咱家離難民集中居住的地方太近了,那邊人口複雜,還有許多咱們不了解的人。
這院子的圍牆都坍塌了,幾乎失去了保家護院的作用。
若是半夜有心懷不軌的人過來,沒有圍牆防護,賊人直接就可以登堂入室。”
沈清遠讚同的點頭。
“這話說的在理。
沒有圍牆和院門攔著,誰想進都能進來咱家院子。
不光是圍牆,還有這屋子也得早點想辦法蓋起來。
就是冬天不好動土,一會兒我就去問問村裏人,看看他們都是怎麽弄的。”
總這麽男人一屋女人一屋的住著也實在是不得勁。
昨天李大海就是直接進來的,沒有院門,人家連敲門的過程都可以直接省略了。
好在人家是個好人,這要是來個小偷,那不是相當於敞開大門隨便人家拿。
沈清遠吃完飯就提著一小包黃冰糖去了裏正家。
抹了一把胡子上的冰碴,又搓了搓臉,沈清遠才伸手敲響裏正家的大門。
被裏正的媳婦迎進屋的時候,正看見徐裏正披著棉襖坐在炕頭上摳腳...
徐裏正沒想到來人是新來的難民,若無其事的縮回腳丫子開始跟沈清遠寒暄。
沈清遠把拿來的冰糖放到炕上,坐在炕邊兒跟徐裏正說明了來意。
“那房子的地契是在我這的。
連房子帶院兒一共要價兒六兩銀子。
怎麽,想起房子了?
咱這兒很少有冬天蓋房子的,因為土啊都被凍住了,挖地基費勁不說,蓋完了房子夏天天氣一熱了有些地方還容易歪。
這地基一歪房子可就容易塌。
不過也是有人家蓋過的。”
沈清遠沒想到那麽大一片兒地基才要6兩銀子,這兒大東北土地確實是不值錢啊。
聽裏正說有人在冬天蓋過房子,忙追問道:
“這院子我先跟您定下來。
我們家這麽多口人,這兩間屋子實在是住不開。
還是得早點在起幾間屋子。
這蓋過的人家是怎麽整的啊?”
一個“整”字,瞬間就拉近了兩人之間的距離。
徐裏正就覺得眼前這人看著挺順眼,願意多跟他白話幾句。
“人家不差錢唄。
是去鎮上買的青磚回來蓋的磚瓦房。
在咱這,也就隻有青磚蓋的房子結實,不怕夏天的時候一開化了,牆體開裂塌房。”
徐裏正說到這心裏還多少有點不得勁。
因為這在大冬日裏起磚瓦房的不是別人,正是他的死對頭,張為民。
本來靠山屯就他老徐家一家是氣派敞亮的磚瓦房,結果那個姓張的不聲不響的,在他家房子剛蓋好之後就也蓋了一座磚房。
絲毫不管是不是大冬天就直接開幹,這不是明擺著跟他打擂台呢麽!
一想起來這事兒就來氣!
沈清遠一聽這蓋房子的事兒有譜兒,隻要能買到青磚就能現在起屋子,不用等到開春,立刻開心起來。
“那敢問裏正,您可知這青磚要去哪裏買?
有什麽要求麽?”
“咱這陽頭鎮上就有,不過需要排隊,而且價格也不便宜。”
聽明白新裏正這是怕自家剛逃荒過來負擔不起青磚的價格,沈清遠淡然一笑
“趕明兒我就去鎮上打聽打聽。
若是真能買回青磚來,還需要裏正幫忙在村裏找些合適的人家幫我們把這屋子起了。”
徐裏正沒想到這初來乍到的小後生還挺有魄力。
看樣子以前家底兒就不錯,要不然也不敢一來就張羅著蓋青磚大瓦房。
就是不知道這家人是不是個刺頭兒。
徐裏正這邊心思百轉麵上確是笑的熱切,應聲道:
“這都是小事兒。
你們既然落戶在這兒了,往後就是咱靠山屯的一份子。
若是有事吆喝一聲,大家自然都會去幫把手。”
沈清遠再三謝過裏正,又邀請了一下說家裏收拾好請裏正去吃個便飯這才離開。
沈清遠剛才本想著拜托裏正給問問村兒裏哪家的囤菜多,他們需要再采買一些白菜蘿卜,這一冬都是要吃的。
後來一想,眼下在靠山屯的也不止他們一家,還有沈樂平和張屠戶他們呢。
他們是一個村兒出來的,又經過逃荒這一路結伴走過來,自然要彼此互相照顧一下。
於是沈清遠就改道去了那兩家,去看看情況,順便說一下要去鎮子上的事。
叫上張屠戶一起去了沈樂平家,沈清遠說了自己準備去鎮上采買青磚和糧食的想法。
“樂平叔,我是想著既然要去一趟鎮上,不如就把咱們幾家缺的東西都統計一下。
看看差什麽,能買到的就一起在鎮上買回來。
你們說呢?”
張屠戶率先回道:
“青磚我們家先不買了,我還沒想好要不要在那起房子。
再說我家眼下也住的開,房子的事不急,可以等開春再說。
不過你去鎮上的時候叫上我,我得去買點糧食和家裏要用的東西。”
張屠戶手裏剩下的錢要是現在起個磚瓦房就不剩什麽了。
在還沒找到謀生的辦法之前,他不準備把錢都花在這上。
沈樂平的家底相比張屠戶家更厚實些。
不過他們家要養的人也更多,所以壓力也很大。
“我們也先不起房子了,這屋子租金也不貴,我們就先住到開春後麵看情況再說。”
沈樂平是打算等天氣暖了直接自己壘土坯先蓋幾間土坯房。
不過也同樣表示了有東西要去鎮上采買,到時會和沈清遠他們一起去。
灶屋還沒整理好,那邊兒的房子都塌了,需要趕明兒在重新搭一個。
現在大鐵鍋還是跟逃荒趕路時一樣支在院子裏。
忙活了一天,晚上就簡單喝了些玉米麵粥還有頂飽的菜窩頭就算是一頓飯了。
因為隻有兩個屋子能住人,所以還是男人們一屋,女人們一屋。
沈圓圓本以為今晚可能因為剛到地方,會興奮的睡不著,結果事實是一沾枕頭就打起了小呼嚕。
連去空間偷吃都沒顧上,直接睡過去了。
一夜無夢。
第二天一早,沈家眾人集體被凍醒。
昨天睡得太沉,沒人半夜起來給炕洞添柴火,後半夜炕就不熱了。
大家哆哆嗦嗦的起來把棉襖一套,繼續開啟戰鬥模式。
沈清遠吸溜吸溜的喝了一口熱粥之後愜意的開口:
“這到了地方咱們終於不用再著急趕路了。
晚上也能睡個安穩覺了。”
沈奶奶也附和道:
“可不是,這麽多天了,頭一回敢踏踏實實的睡覺,不用害怕半夜有人過來偷糧食。”
“恐怕我們還不能放心的太早。”沈正祿開口戳破大家的美好想象。
“咱家離難民集中居住的地方太近了,那邊人口複雜,還有許多咱們不了解的人。
這院子的圍牆都坍塌了,幾乎失去了保家護院的作用。
若是半夜有心懷不軌的人過來,沒有圍牆防護,賊人直接就可以登堂入室。”
沈清遠讚同的點頭。
“這話說的在理。
沒有圍牆和院門攔著,誰想進都能進來咱家院子。
不光是圍牆,還有這屋子也得早點想辦法蓋起來。
就是冬天不好動土,一會兒我就去問問村裏人,看看他們都是怎麽弄的。”
總這麽男人一屋女人一屋的住著也實在是不得勁。
昨天李大海就是直接進來的,沒有院門,人家連敲門的過程都可以直接省略了。
好在人家是個好人,這要是來個小偷,那不是相當於敞開大門隨便人家拿。
沈清遠吃完飯就提著一小包黃冰糖去了裏正家。
抹了一把胡子上的冰碴,又搓了搓臉,沈清遠才伸手敲響裏正家的大門。
被裏正的媳婦迎進屋的時候,正看見徐裏正披著棉襖坐在炕頭上摳腳...
徐裏正沒想到來人是新來的難民,若無其事的縮回腳丫子開始跟沈清遠寒暄。
沈清遠把拿來的冰糖放到炕上,坐在炕邊兒跟徐裏正說明了來意。
“那房子的地契是在我這的。
連房子帶院兒一共要價兒六兩銀子。
怎麽,想起房子了?
咱這兒很少有冬天蓋房子的,因為土啊都被凍住了,挖地基費勁不說,蓋完了房子夏天天氣一熱了有些地方還容易歪。
這地基一歪房子可就容易塌。
不過也是有人家蓋過的。”
沈清遠沒想到那麽大一片兒地基才要6兩銀子,這兒大東北土地確實是不值錢啊。
聽裏正說有人在冬天蓋過房子,忙追問道:
“這院子我先跟您定下來。
我們家這麽多口人,這兩間屋子實在是住不開。
還是得早點在起幾間屋子。
這蓋過的人家是怎麽整的啊?”
一個“整”字,瞬間就拉近了兩人之間的距離。
徐裏正就覺得眼前這人看著挺順眼,願意多跟他白話幾句。
“人家不差錢唄。
是去鎮上買的青磚回來蓋的磚瓦房。
在咱這,也就隻有青磚蓋的房子結實,不怕夏天的時候一開化了,牆體開裂塌房。”
徐裏正說到這心裏還多少有點不得勁。
因為這在大冬日裏起磚瓦房的不是別人,正是他的死對頭,張為民。
本來靠山屯就他老徐家一家是氣派敞亮的磚瓦房,結果那個姓張的不聲不響的,在他家房子剛蓋好之後就也蓋了一座磚房。
絲毫不管是不是大冬天就直接開幹,這不是明擺著跟他打擂台呢麽!
一想起來這事兒就來氣!
沈清遠一聽這蓋房子的事兒有譜兒,隻要能買到青磚就能現在起屋子,不用等到開春,立刻開心起來。
“那敢問裏正,您可知這青磚要去哪裏買?
有什麽要求麽?”
“咱這陽頭鎮上就有,不過需要排隊,而且價格也不便宜。”
聽明白新裏正這是怕自家剛逃荒過來負擔不起青磚的價格,沈清遠淡然一笑
“趕明兒我就去鎮上打聽打聽。
若是真能買回青磚來,還需要裏正幫忙在村裏找些合適的人家幫我們把這屋子起了。”
徐裏正沒想到這初來乍到的小後生還挺有魄力。
看樣子以前家底兒就不錯,要不然也不敢一來就張羅著蓋青磚大瓦房。
就是不知道這家人是不是個刺頭兒。
徐裏正這邊心思百轉麵上確是笑的熱切,應聲道:
“這都是小事兒。
你們既然落戶在這兒了,往後就是咱靠山屯的一份子。
若是有事吆喝一聲,大家自然都會去幫把手。”
沈清遠再三謝過裏正,又邀請了一下說家裏收拾好請裏正去吃個便飯這才離開。
沈清遠剛才本想著拜托裏正給問問村兒裏哪家的囤菜多,他們需要再采買一些白菜蘿卜,這一冬都是要吃的。
後來一想,眼下在靠山屯的也不止他們一家,還有沈樂平和張屠戶他們呢。
他們是一個村兒出來的,又經過逃荒這一路結伴走過來,自然要彼此互相照顧一下。
於是沈清遠就改道去了那兩家,去看看情況,順便說一下要去鎮子上的事。
叫上張屠戶一起去了沈樂平家,沈清遠說了自己準備去鎮上采買青磚和糧食的想法。
“樂平叔,我是想著既然要去一趟鎮上,不如就把咱們幾家缺的東西都統計一下。
看看差什麽,能買到的就一起在鎮上買回來。
你們說呢?”
張屠戶率先回道:
“青磚我們家先不買了,我還沒想好要不要在那起房子。
再說我家眼下也住的開,房子的事不急,可以等開春再說。
不過你去鎮上的時候叫上我,我得去買點糧食和家裏要用的東西。”
張屠戶手裏剩下的錢要是現在起個磚瓦房就不剩什麽了。
在還沒找到謀生的辦法之前,他不準備把錢都花在這上。
沈樂平的家底相比張屠戶家更厚實些。
不過他們家要養的人也更多,所以壓力也很大。
“我們也先不起房子了,這屋子租金也不貴,我們就先住到開春後麵看情況再說。”
沈樂平是打算等天氣暖了直接自己壘土坯先蓋幾間土坯房。
不過也同樣表示了有東西要去鎮上采買,到時會和沈清遠他們一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