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趕集去
全家穿:扛著鍵盤去逃荒 作者:青魚頭尾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沈圓圓第一個給奶奶捧場,拍著小巴掌說道:
“那必須得!
奶,你說咋張羅咱就咋整!
你是咱家製定計劃的將軍,我們就是您手底下的小兵,
您就坐這炕頭上發號施令就行了,剩下的有我們呢,保證給您幹的明明白白的!”
夏芸娘瞅著閨女那狗腿樣,簡直沒眼看。
喬桂花也被小孫女故意整的那出給逗樂了,好笑的說道:
“我要是真坐這炕頭上啥也不管,你和你爹能把咱家這段日子賺的銀子都給造害光了不可!”
她可是對老三一家子的花錢能力心有餘悸。
哪回逛大集不拉滿一車東西都不帶往家走的。
“後天二十七是最後一次趕大集的日子,我今兒先把各房這段時間賺的銀子給你們分了,到時候你們想買啥就自己去買,不要在找我給你們帶。”
一聽說老娘要分銀子,不僅沈劉氏和沈王氏緊張的攥緊了袖子,就連沈老大沈老二和沈清陽也神情緊張的看向沈老太太。
喬桂花清了清嗓子,摩挲了兩把自己裝銀子的小錢匣,對沈正祿道:
“祿哥兒,你把幫奶記的賬好好跟他們說說。”
“好的,奶。
這段日子沈家麵攤自開業至今,共營業25天,賺得銀錢118兩外加644文錢。
刨除成本煎餅鏊子七兩半銀,玉米麵粉......”
沈正祿開始一樣一樣匯報自己記錄下的每日開支成本,最後總結道:
“刨除以上成本,沈家麵攤煎餅攤一共盈利五十八兩3錢外加64個銅板。”
“啥?咱家,不到一個月竟然賺了五十多兩!”
沈清鬆激動的都喊出顫音來了,顫巍巍的伸手掐了一把旁邊的沈老二,不可置信的說。
“嘶,大哥你要不信你掐你自己啊,你掐我幹啥,怪疼的!”
沈老二一邊揉著胳膊一邊想著五十多兩銀子傻笑。
五十兩啊,他一輩子都沒見過這麽多銀子!
別說他了,沈老太太也沒見過,她摸過最多的錢就是夏芸娘進門的時候,清點兒媳婦的嫁妝銀那次了。
可那次她隻是偷偷摸了一把,回頭就把那些銀子都還給老三媳婦了。
這次不一樣,這次的銀子是他們自己賺的,她想咋摸咋摸,想放被窩裏摟著睡,放枕頭下麵枕著睡都行!
“咳咳,好了,說正事。
這些銀子還要留出來一部分做本錢,那頭跟村裏收野菜根的買賣還沒停呢,也需要留一部分活動銀錢。
這五十八兩,要留下八兩外加那部分零碎銀子做過完年做生意的本錢。
還要預留出來三十兩銀子,開春去買種子的錢,這些你們可有意見?”
沈奶奶說著掃了一眼炕上和地上站著的家裏人,著重看了幾眼幾個兒媳婦。
在大夥兒都擺手表示自己沒意見都聽老太太的之後,才繼續開口說:
“剩下的二十兩,我留五兩在公中,當做今年過年采買東西的錢,這部分花銷到時候我也會讓祿哥兒給記個賬,沒花完的銀子劃到下次分賬的錢裏在一起分給你們,
要是花超了就算我老太太自己掏的,不用你們給補銀子。”
沈清遠趕緊開口道:
“這哪成,哪能用您的錢,花超了算我的,反正一般都是我買東西願意亂買,多花錢,這部分花銷記我賬上!”
喬桂花瞪了一眼三兒子,心道:你還知道你總喜歡亂花錢,還怪有‘自啥名來著’?
“哼,行,那就記你賬上。”
你既然這麽說那就別怪你娘我不客氣了。
老太太白了一眼沈清遠,繼續說:
“剩下的十五兩就按照之前咱家說好的規矩,今日就分給你們,後天大家都跟著一道去集上,老大你們幾個到時候上前麵來頂一會兒,讓你們媳婦兒也去逛逛,添置些自己房裏需要用的物件。”
老太太說完就拿出專門稱銀子用的小稱--戥子,來給各家分錢。
沈老大家占兩成,分到正好三兩銀子,沈老二家也是一樣得三兩銀。
沈清陽和沈奶奶因為沈清遠的執意要求,現在改成了兩人各占一成份額,所以是每人分到一兩半銀。
剩下的六兩銀子就都是沈清遠家的。
雖然空間裏還放著幾百兩銀子和一堆金元寶,可沈圓圓一家還是捧著手裏的六兩碎銀子笑眯了眼。
這跟之前那些銀子可不一樣,這可是他們一家四口憑借自己的勞動賺來的!
沈清遠十分豪爽的給了沈圓圓一塊一兩的銀角子,又放到沈正祿手裏一兩銀角子。
“我們祿哥兒和圓丫這段日子也辛苦了,
這一兩銀子算是爹給你們的零花錢,等後日趕集的時候想買什麽就去買!
不必問過我和你們娘!”
“哇,老爹你真好!
當然,我們家喬桂花女士天下第一好,我爹最多排第三!”
沈圓圓搞怪的衝過去鑽到沈奶奶懷裏撒嬌耍賴。
別說二丫和大丫兩個小姑娘了,就連沈正康他們幾個大孩子都十分羨慕的看著沈圓圓兄妹倆。
不過想也知道,他們爹娘手裏一共就這點錢,肯定不會給他們發零花錢的。
不過當天晚上各房回屋之後,沈老大還是悄咪咪的塞了十個銅板給大兒子和二兒子。
沈正康哥倆詫異的握著手裏的銅板看向自家爹,沈清鬆隻是笑了笑,就轉身回屋了。
“他娘啊,等後日去趕集,你也帶大丫去扯兩塊布做身新衣裳。”
“曉得的,到時候給你們爺們兒幾個也都做個新襖麵。”
沈劉氏坐在油燈旁邊笑臉盈盈的衝著沈老大回道。
“我們幾個男的就不用了,這不是今年才得的新襖子,到時候漿洗一下就挺好,哪裏還用得著在做個襖麵。
有餘付錢你也給自己添身新衣服。”
夫妻倆和樂融融的衝著彼此笑,很早就吹了燈睡下。
等到了大夥兒盼望已久的年前最後一個大集,老沈家直接鎖了大門,全家出動架著兩輛牲口車去趕集。
“那必須得!
奶,你說咋張羅咱就咋整!
你是咱家製定計劃的將軍,我們就是您手底下的小兵,
您就坐這炕頭上發號施令就行了,剩下的有我們呢,保證給您幹的明明白白的!”
夏芸娘瞅著閨女那狗腿樣,簡直沒眼看。
喬桂花也被小孫女故意整的那出給逗樂了,好笑的說道:
“我要是真坐這炕頭上啥也不管,你和你爹能把咱家這段日子賺的銀子都給造害光了不可!”
她可是對老三一家子的花錢能力心有餘悸。
哪回逛大集不拉滿一車東西都不帶往家走的。
“後天二十七是最後一次趕大集的日子,我今兒先把各房這段時間賺的銀子給你們分了,到時候你們想買啥就自己去買,不要在找我給你們帶。”
一聽說老娘要分銀子,不僅沈劉氏和沈王氏緊張的攥緊了袖子,就連沈老大沈老二和沈清陽也神情緊張的看向沈老太太。
喬桂花清了清嗓子,摩挲了兩把自己裝銀子的小錢匣,對沈正祿道:
“祿哥兒,你把幫奶記的賬好好跟他們說說。”
“好的,奶。
這段日子沈家麵攤自開業至今,共營業25天,賺得銀錢118兩外加644文錢。
刨除成本煎餅鏊子七兩半銀,玉米麵粉......”
沈正祿開始一樣一樣匯報自己記錄下的每日開支成本,最後總結道:
“刨除以上成本,沈家麵攤煎餅攤一共盈利五十八兩3錢外加64個銅板。”
“啥?咱家,不到一個月竟然賺了五十多兩!”
沈清鬆激動的都喊出顫音來了,顫巍巍的伸手掐了一把旁邊的沈老二,不可置信的說。
“嘶,大哥你要不信你掐你自己啊,你掐我幹啥,怪疼的!”
沈老二一邊揉著胳膊一邊想著五十多兩銀子傻笑。
五十兩啊,他一輩子都沒見過這麽多銀子!
別說他了,沈老太太也沒見過,她摸過最多的錢就是夏芸娘進門的時候,清點兒媳婦的嫁妝銀那次了。
可那次她隻是偷偷摸了一把,回頭就把那些銀子都還給老三媳婦了。
這次不一樣,這次的銀子是他們自己賺的,她想咋摸咋摸,想放被窩裏摟著睡,放枕頭下麵枕著睡都行!
“咳咳,好了,說正事。
這些銀子還要留出來一部分做本錢,那頭跟村裏收野菜根的買賣還沒停呢,也需要留一部分活動銀錢。
這五十八兩,要留下八兩外加那部分零碎銀子做過完年做生意的本錢。
還要預留出來三十兩銀子,開春去買種子的錢,這些你們可有意見?”
沈奶奶說著掃了一眼炕上和地上站著的家裏人,著重看了幾眼幾個兒媳婦。
在大夥兒都擺手表示自己沒意見都聽老太太的之後,才繼續開口說:
“剩下的二十兩,我留五兩在公中,當做今年過年采買東西的錢,這部分花銷到時候我也會讓祿哥兒給記個賬,沒花完的銀子劃到下次分賬的錢裏在一起分給你們,
要是花超了就算我老太太自己掏的,不用你們給補銀子。”
沈清遠趕緊開口道:
“這哪成,哪能用您的錢,花超了算我的,反正一般都是我買東西願意亂買,多花錢,這部分花銷記我賬上!”
喬桂花瞪了一眼三兒子,心道:你還知道你總喜歡亂花錢,還怪有‘自啥名來著’?
“哼,行,那就記你賬上。”
你既然這麽說那就別怪你娘我不客氣了。
老太太白了一眼沈清遠,繼續說:
“剩下的十五兩就按照之前咱家說好的規矩,今日就分給你們,後天大家都跟著一道去集上,老大你們幾個到時候上前麵來頂一會兒,讓你們媳婦兒也去逛逛,添置些自己房裏需要用的物件。”
老太太說完就拿出專門稱銀子用的小稱--戥子,來給各家分錢。
沈老大家占兩成,分到正好三兩銀子,沈老二家也是一樣得三兩銀。
沈清陽和沈奶奶因為沈清遠的執意要求,現在改成了兩人各占一成份額,所以是每人分到一兩半銀。
剩下的六兩銀子就都是沈清遠家的。
雖然空間裏還放著幾百兩銀子和一堆金元寶,可沈圓圓一家還是捧著手裏的六兩碎銀子笑眯了眼。
這跟之前那些銀子可不一樣,這可是他們一家四口憑借自己的勞動賺來的!
沈清遠十分豪爽的給了沈圓圓一塊一兩的銀角子,又放到沈正祿手裏一兩銀角子。
“我們祿哥兒和圓丫這段日子也辛苦了,
這一兩銀子算是爹給你們的零花錢,等後日趕集的時候想買什麽就去買!
不必問過我和你們娘!”
“哇,老爹你真好!
當然,我們家喬桂花女士天下第一好,我爹最多排第三!”
沈圓圓搞怪的衝過去鑽到沈奶奶懷裏撒嬌耍賴。
別說二丫和大丫兩個小姑娘了,就連沈正康他們幾個大孩子都十分羨慕的看著沈圓圓兄妹倆。
不過想也知道,他們爹娘手裏一共就這點錢,肯定不會給他們發零花錢的。
不過當天晚上各房回屋之後,沈老大還是悄咪咪的塞了十個銅板給大兒子和二兒子。
沈正康哥倆詫異的握著手裏的銅板看向自家爹,沈清鬆隻是笑了笑,就轉身回屋了。
“他娘啊,等後日去趕集,你也帶大丫去扯兩塊布做身新衣裳。”
“曉得的,到時候給你們爺們兒幾個也都做個新襖麵。”
沈劉氏坐在油燈旁邊笑臉盈盈的衝著沈老大回道。
“我們幾個男的就不用了,這不是今年才得的新襖子,到時候漿洗一下就挺好,哪裏還用得著在做個襖麵。
有餘付錢你也給自己添身新衣服。”
夫妻倆和樂融融的衝著彼此笑,很早就吹了燈睡下。
等到了大夥兒盼望已久的年前最後一個大集,老沈家直接鎖了大門,全家出動架著兩輛牲口車去趕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