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暫別
全家穿:扛著鍵盤去逃荒 作者:青魚頭尾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雖說沈正祿去了駐地隻是個掛名的督軍,將領給麵子的讓你幫忙統計下糧草馬匹,不給麵子的打發到營地裏數帳篷也是常有的事。
畢竟文臣武將之間的壁壘,那是自古以來就有的。
人家張鶴鬆是屬於上頭有人,有自己的親舅舅罩著,怎麽也比沈正祿好混。
所以沈清遠想多跟兒子說一些軍營裏的事,還有一些大家都會遵守的“潛規則”。
“你記住,在部,在軍營裏,向來是強者為尊。
甭管你是幾品官,那都不好使。
特別你這個五品督軍還是個文官。
就算大家表麵上敬著你,私底下也多半不會拿你當回事。
讓你去真刀真槍的跟人幹架,你未必是個兒,”
看見沈正祿一臉不服氣的表情,沈清遠唄兒都不打一個,繼續道:
“就你跟楊樹他們學的那點三腳貓的功夫,跟人家多年來在戰場上廝殺拚出來一身本事,那能相提並論?
人家那練的都是怎麽最快製敵取對手項上人頭的招式,你比劃那兩下子,不出十招就讓人拿下了。
你也別不服氣,不服到了營地你就讓張鶴鬆他舅給你找倆人練練。”
沈清遠說這話,雖說自覺是大實話,但也有故意激沈正祿的成分在。
沈正祿若真是拉得下臉來去找人對練,反倒是個好事。
起碼能更快的跟將士們打成一片,也能盡快讓兵士們知道營地裏來了沈正祿這麽一號人。
才十五歲的小夥子,就沒有哪個受得住別人激的。
沈正祿抿著嘴,記下了沈清遠的話,心想等到了大營一定要找人過過招,讓父親好好看看,他這幾年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玩的到底是不是花架子!
一頓晚飯幾人一直吃到子時才結束。
沈清遠也不管兒子願不願意聽,拉著沈正祿默默叨叨的說了好久。
天光微亮,當隊伍再次啟程沈清遠家的兩輛馬車在隊伍的末尾默默拐了個彎。
楊樹在昨個兒半夜趕回來了,還帶著這幾日他們提取出的四十斤鹽粒子。
沈正祿新派去的領隊是他在押運隊裏找的一位漢子。
這人長得並不起眼,也沒什麽特長,身上唯一的特點就是“嗜弟如命”。
而他最看重的小弟,此時正在沈正祿身邊鞍前馬後。
楊樹在坐在車簾前,一邊指揮馬車一邊跟沈清遠匯報這幾日的工作。
“那幾個的手把兒現在已經熟練了,天氣好的情況下每日都能出個十斤左右。
新去的李大壯把後麵十天的糧食補給也一道帶給他們了,
不過小的聽他話裏話外的意思,少爺好像是讓他們幹完這十天就歸隊?”
沈清遠嗯了一聲,肯定了楊樹的猜測:
“也不能總讓他們在外麵待著,咱們這趟回廣元就需要把這事解決嘍。”
按照沈清遠和沈正祿他們商量的,這製鹽送鹽的人前期最好還是用沈家自己找的人。
起碼在上交取鹽法之前,保證別人知道的越少越好。
這第一個鹽井發現的時機擺在那,當時除了從隊伍裏抽調人手也沒別的選擇。
眼下要到自家地盤了,找些可以信得過的幫手還是不成問題的。
知道自家主子心裏有數後,楊樹便不再多話,專心趕車。
沈圓圓和夏芸娘抽空回空間整理這趟出門給家裏人帶的禮物。
各地具有特色的幹果點心肉幹蜜餞,還有衣服布匹,茶葉香料。
沈圓圓還特意帶了一包蔬菜種子給沈老太太。
這裏麵有她從京城的糧食鋪子裏買的,也有在空間裏的,趁著這次走的地方遠,摻一塊一起給奶奶最合適不過。
夏芸娘還給家裏的女眷們額外備了份厚禮--從京城的首飾鋪子裏新打的首飾。
給老太太的是一對蛇紋嵌紅瑪瑙的實心金鐲子,外加一支仙鶴展翅的銀發簪。
鐲子是給老太太撐場麵的,銀簪子則是給喬桂花平日裏帶著玩。
其餘的三位妯娌大姑姐是一人一支絞絲的金簪子,小姑娘們每人一個小銀鎖外加一對如意結的銀耳墜。
給家人打的這些金銀首飾,用的都是從桌腿裏掏出來的那些金豆子。
看著金豆子有剩餘,夏芸娘還讓金匠師傅給做了幾個小掛件,留著以後走禮送親戚家小娃兒。
要是沒有沈正祿去軍營這事,現在整理禮物的娘倆肯定是眉開眼笑的,哪像現在,一絲兒笑模樣都沒有。
見東西都整理的差不多了,夏芸娘不自覺歎了口氣:
“收拾差不多了,等到家你直接把茶幾上這幾個包袱拿出去就行。
咱們出去吧,順便把你爸要的藥膏拿上。”
沈清遠也不知道受啥刺激了,這兩天非要自己騎馬走,大腿內側磨的都是血泡。
“嗯,早揣兜裏了,放心吧。”
沈圓圓答應著,上前挎住老媽的胳膊,母女倆一起出了空間。
脫離了運糧隊伍,沈清遠加快了自家趕路的速度,幾匹馬輪流拉車,直到馬累的喘粗氣了,才會停下歇歇腳。
沈清遠急啊,現在這種時候,在外麵晃蕩就是自己給自己找麻煩,再說他也著急回去見自家老娘和兄弟。
越離家近,這種情緒就越抑製不住。
終於,在四日之後沈清遠一家抵達了廣元府的城門。
同一時刻,沈正祿的信息在係統群聊裏響起:
沈正祿大帥哥:我已抵達鎮北軍營地。
圓寶兒:這麽巧!我們剛進廣元府城門~哥哥,鎮北軍營地在什麽地方?
沈正祿大帥哥:營中鎮下麵的一個軍戶村,叫砬子灘。
畢竟文臣武將之間的壁壘,那是自古以來就有的。
人家張鶴鬆是屬於上頭有人,有自己的親舅舅罩著,怎麽也比沈正祿好混。
所以沈清遠想多跟兒子說一些軍營裏的事,還有一些大家都會遵守的“潛規則”。
“你記住,在部,在軍營裏,向來是強者為尊。
甭管你是幾品官,那都不好使。
特別你這個五品督軍還是個文官。
就算大家表麵上敬著你,私底下也多半不會拿你當回事。
讓你去真刀真槍的跟人幹架,你未必是個兒,”
看見沈正祿一臉不服氣的表情,沈清遠唄兒都不打一個,繼續道:
“就你跟楊樹他們學的那點三腳貓的功夫,跟人家多年來在戰場上廝殺拚出來一身本事,那能相提並論?
人家那練的都是怎麽最快製敵取對手項上人頭的招式,你比劃那兩下子,不出十招就讓人拿下了。
你也別不服氣,不服到了營地你就讓張鶴鬆他舅給你找倆人練練。”
沈清遠說這話,雖說自覺是大實話,但也有故意激沈正祿的成分在。
沈正祿若真是拉得下臉來去找人對練,反倒是個好事。
起碼能更快的跟將士們打成一片,也能盡快讓兵士們知道營地裏來了沈正祿這麽一號人。
才十五歲的小夥子,就沒有哪個受得住別人激的。
沈正祿抿著嘴,記下了沈清遠的話,心想等到了大營一定要找人過過招,讓父親好好看看,他這幾年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玩的到底是不是花架子!
一頓晚飯幾人一直吃到子時才結束。
沈清遠也不管兒子願不願意聽,拉著沈正祿默默叨叨的說了好久。
天光微亮,當隊伍再次啟程沈清遠家的兩輛馬車在隊伍的末尾默默拐了個彎。
楊樹在昨個兒半夜趕回來了,還帶著這幾日他們提取出的四十斤鹽粒子。
沈正祿新派去的領隊是他在押運隊裏找的一位漢子。
這人長得並不起眼,也沒什麽特長,身上唯一的特點就是“嗜弟如命”。
而他最看重的小弟,此時正在沈正祿身邊鞍前馬後。
楊樹在坐在車簾前,一邊指揮馬車一邊跟沈清遠匯報這幾日的工作。
“那幾個的手把兒現在已經熟練了,天氣好的情況下每日都能出個十斤左右。
新去的李大壯把後麵十天的糧食補給也一道帶給他們了,
不過小的聽他話裏話外的意思,少爺好像是讓他們幹完這十天就歸隊?”
沈清遠嗯了一聲,肯定了楊樹的猜測:
“也不能總讓他們在外麵待著,咱們這趟回廣元就需要把這事解決嘍。”
按照沈清遠和沈正祿他們商量的,這製鹽送鹽的人前期最好還是用沈家自己找的人。
起碼在上交取鹽法之前,保證別人知道的越少越好。
這第一個鹽井發現的時機擺在那,當時除了從隊伍裏抽調人手也沒別的選擇。
眼下要到自家地盤了,找些可以信得過的幫手還是不成問題的。
知道自家主子心裏有數後,楊樹便不再多話,專心趕車。
沈圓圓和夏芸娘抽空回空間整理這趟出門給家裏人帶的禮物。
各地具有特色的幹果點心肉幹蜜餞,還有衣服布匹,茶葉香料。
沈圓圓還特意帶了一包蔬菜種子給沈老太太。
這裏麵有她從京城的糧食鋪子裏買的,也有在空間裏的,趁著這次走的地方遠,摻一塊一起給奶奶最合適不過。
夏芸娘還給家裏的女眷們額外備了份厚禮--從京城的首飾鋪子裏新打的首飾。
給老太太的是一對蛇紋嵌紅瑪瑙的實心金鐲子,外加一支仙鶴展翅的銀發簪。
鐲子是給老太太撐場麵的,銀簪子則是給喬桂花平日裏帶著玩。
其餘的三位妯娌大姑姐是一人一支絞絲的金簪子,小姑娘們每人一個小銀鎖外加一對如意結的銀耳墜。
給家人打的這些金銀首飾,用的都是從桌腿裏掏出來的那些金豆子。
看著金豆子有剩餘,夏芸娘還讓金匠師傅給做了幾個小掛件,留著以後走禮送親戚家小娃兒。
要是沒有沈正祿去軍營這事,現在整理禮物的娘倆肯定是眉開眼笑的,哪像現在,一絲兒笑模樣都沒有。
見東西都整理的差不多了,夏芸娘不自覺歎了口氣:
“收拾差不多了,等到家你直接把茶幾上這幾個包袱拿出去就行。
咱們出去吧,順便把你爸要的藥膏拿上。”
沈清遠也不知道受啥刺激了,這兩天非要自己騎馬走,大腿內側磨的都是血泡。
“嗯,早揣兜裏了,放心吧。”
沈圓圓答應著,上前挎住老媽的胳膊,母女倆一起出了空間。
脫離了運糧隊伍,沈清遠加快了自家趕路的速度,幾匹馬輪流拉車,直到馬累的喘粗氣了,才會停下歇歇腳。
沈清遠急啊,現在這種時候,在外麵晃蕩就是自己給自己找麻煩,再說他也著急回去見自家老娘和兄弟。
越離家近,這種情緒就越抑製不住。
終於,在四日之後沈清遠一家抵達了廣元府的城門。
同一時刻,沈正祿的信息在係統群聊裏響起:
沈正祿大帥哥:我已抵達鎮北軍營地。
圓寶兒:這麽巧!我們剛進廣元府城門~哥哥,鎮北軍營地在什麽地方?
沈正祿大帥哥:營中鎮下麵的一個軍戶村,叫砬子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