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部電視劇描寫的,是最基層士兵的生活,而且幽默詼諧,非常自然。
陸海晨瞅了瞅電視劇的名字:士兵突擊。
“嗯,有意思!看看這個!”
於是他也開始在網上看這部電視劇。
剛開始的時候,陸海晨經常被劇中傻不拉幾的許三多逗得哈哈大笑。
比如鋼七連連長高城第一次見許三多時,竟然看見他因為害怕坦克的炮管而高舉雙手,一向以爭強好勝著稱的高城火道:“那個兵幹什麽?演俘虜嗎?”
再比如高城到新兵連視察那一段。高城在給新兵們演講的時候,提到了部隊的新裝備,高興得不行。
忽然,他發現下麵有一個新兵嘴裏不停地叨念著什麽,自己每說一句,下麵那個兵就磨嘰幾句,那個新兵正是許三多。
於是高城問他在幹什麽,許三多說自己正在背連長說的話,而且全背下來了。高城一聽覺得挺驚奇,就問許三多背下來做什麽。
許三多一臉興奮地答道:“報告連長,背下來好寫信給我爸。連長有什麽話要跟我爸說的嗎?”
隻見高連長氣急敗壞道:“你們排每人把〈保密手冊〉給我抄三遍!”
剛開始的時候,陸海晨隻是覺得許三多這個人很傻很搞笑,但是越往後看,越能感覺到許三多身上那種永不言棄的精神,尤其是許三多在紅三連的那段戲。
許三多被分到紅三連二排五班看守輸油管道,天天的生活可謂枯燥至極。他身邊的人通過打撲克的方式消磨時光,但惟獨他例外。他每天堅持出操跑步,後來又開始修路。
陸海晨認為,在八百年都不來一個人的五班駐地修路,簡直就是一件非常枯燥沒有意義的事情。但許三多認為這件事很有意義,並且每天堅持去做,還幹得特別充實。這一點觸動了陸海晨大腦中某根死氣沉沉的神經,讓他重新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
因為修路被上級發現,許三多被調到鋼七連。陸海晨清晰地記得許三多剛到鋼七連時的樣子——當他把自己從紅三連帶來的彩色石頭送給大家當禮物時,沒想到石頭被伍六一怒拍在桌上。
伍六一厲聲道:“立正!許三多,鋼七連有多少人?”
許三多戰戰兢兢地答道:“一百多號人吧?”
伍六一大聲道:“錯了!是四千九百五十六人!其中一千零四人為國捐軀!許三多!你必須記住!你是第四千九百五十六個鋼七連的兵!有的連因為出了將軍而驕傲,有的連因為某位戰鬥英雄而驕傲,鋼七連的驕傲卻是軍中最紮實的一種!他的驕傲來自上百次戰役中戰死沙場七連的英魂!”
陸海晨看到這裏,立馬覺得渾身沸騰。這是什麽?這是一種強烈的榮譽感!
他忽然明白了小時候看電影時他總不能理解的一個情節。
在一些戰爭電影中,尤其是我國早期的黑白戰爭電影中,在我方向前衝鋒的隊伍中,總能看到一名高舉紅旗的戰士。因為太過顯眼,這名戰士理所當然會成為敵方火力的集中點。每當旗手犧牲後,後麵總會衝出來一名戰士,再次高舉起這麵旗幟,繼續向前衝。
每每看到這裏,陸海晨總在想:“這真是個傻瓜,舉著那麵旗子會變成活靶子的!這不是找死麽!衝鋒一次,得有多少人死在舉旗上?舉旗又打不死敵人,還白白犧牲這麽多人,多劃不來!”
但當他聽到伍六一的這番話以後,他明白了,那是軍人的榮譽!衝鋒時的紅旗,代表一個集體,代表著這個集體的榮譽,尤其是對於一支有著光榮傳統的部隊來說。
當然,除了軍人,還有許多其他行業的人,也十分重視榮譽,比如醫生、教師,但他們遠不如軍人更重視榮譽。為了榮譽,軍人可以為之犧牲掉包括生命在內的任何東西。
可以想象,當蘇軍攻入德國柏林,把紅旗插在德國議會大廈樓頂時,插旗的旗手內心該是多麽地激動!柏林城裏的蘇軍看到議會大廈上高高飄揚的紅旗時,內心該是多麽地自豪!
可以想象,當戰士們聽著身邊子彈的呼嘯聲和炮彈的爆炸聲,在經曆了多日的疲倦、勞累、饑餓、傷病,蜷縮在泥濘的戰壕中戰鬥時,看到敵方陣地中忽然豎起了己方的旗幟,內心該有多麽地激動與振奮!扞衛榮譽的勝利可以使他們瞬間忘卻所有的痛苦!
這不禁勾起了陸海晨內心塵封已久的回憶。
那是在他上學前班的某天,老師拿著課本講課,課本上畫著一組彩圖,上麵是各種各樣的職業,有軍人、醫生、老師、科學家、工人、農民等等。
老師和顏悅色地問大家:“同學們,書上畫的是幾種你們長大了要做的工作,老師每說一種工作,如果你們喜歡,就把手高高舉起,讓老師看見,好不好!”
陸海晨把雙手背在後麵,張大嘴巴和同學們齊聲喊道:“好——”
“老師。”
老師說完,班裏有一些女生舉起手來。
“醫生。”
班裏又有一部分女生舉起手來。
“工人。”
班裏靜悄悄的,沒有一個人舉手。
...
當老師說到軍人時,全班男生無一例外,全部高舉起了稚嫩的小手。有的男生生怕老師看不見,將兩隻手都舉了起來。選擇人數呈現出明顯的“一邊倒”,與剛才的那幾種職業形成了鮮明對比。
老師笑著說:“好,既然男同學都喜歡當解放軍,現在就要好好學習,聽老師的話。”
那天放學以後,陸海晨還磨著老媽,從地攤上買了一頂軍帽,那頂軍帽就和北洋時期大帥們戴的那種帽子一樣。那天,他回家對著大衣櫃的鏡子像模像樣地敬禮,照了又照...
當年的場景現在如同電影一般清晰地展現在陸海晨的腦海中。雖然這部電影被封存了很久,但它的每一個細節仍曆曆在目,彷佛發生在昨日一般。
如今轉眼十幾年過去了,當年的那幫小朋友中,不乏有實現了軍人夢想的——或是當了兵,抑或是考上了軍校。也有的考進了警校,從某種意義上說,也算是實現了兒時的夢想。
但更多的人,在後來成長的這十幾年中,或因為家庭的原因,或因為所處環境的原因,抑或是因為個人的原因,漸漸改變了兒時的夢想——有的去了普本,有的去了醫專,有的去了師範,有的去了財校,有的去了體院,有的去了很遠的地方打工,有的二十出頭就在家鄉開店,有的子承父業麵朝黃土背朝天,還有的穿上了號服吃上了號子飯。
陸海晨瞅了瞅電視劇的名字:士兵突擊。
“嗯,有意思!看看這個!”
於是他也開始在網上看這部電視劇。
剛開始的時候,陸海晨經常被劇中傻不拉幾的許三多逗得哈哈大笑。
比如鋼七連連長高城第一次見許三多時,竟然看見他因為害怕坦克的炮管而高舉雙手,一向以爭強好勝著稱的高城火道:“那個兵幹什麽?演俘虜嗎?”
再比如高城到新兵連視察那一段。高城在給新兵們演講的時候,提到了部隊的新裝備,高興得不行。
忽然,他發現下麵有一個新兵嘴裏不停地叨念著什麽,自己每說一句,下麵那個兵就磨嘰幾句,那個新兵正是許三多。
於是高城問他在幹什麽,許三多說自己正在背連長說的話,而且全背下來了。高城一聽覺得挺驚奇,就問許三多背下來做什麽。
許三多一臉興奮地答道:“報告連長,背下來好寫信給我爸。連長有什麽話要跟我爸說的嗎?”
隻見高連長氣急敗壞道:“你們排每人把〈保密手冊〉給我抄三遍!”
剛開始的時候,陸海晨隻是覺得許三多這個人很傻很搞笑,但是越往後看,越能感覺到許三多身上那種永不言棄的精神,尤其是許三多在紅三連的那段戲。
許三多被分到紅三連二排五班看守輸油管道,天天的生活可謂枯燥至極。他身邊的人通過打撲克的方式消磨時光,但惟獨他例外。他每天堅持出操跑步,後來又開始修路。
陸海晨認為,在八百年都不來一個人的五班駐地修路,簡直就是一件非常枯燥沒有意義的事情。但許三多認為這件事很有意義,並且每天堅持去做,還幹得特別充實。這一點觸動了陸海晨大腦中某根死氣沉沉的神經,讓他重新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
因為修路被上級發現,許三多被調到鋼七連。陸海晨清晰地記得許三多剛到鋼七連時的樣子——當他把自己從紅三連帶來的彩色石頭送給大家當禮物時,沒想到石頭被伍六一怒拍在桌上。
伍六一厲聲道:“立正!許三多,鋼七連有多少人?”
許三多戰戰兢兢地答道:“一百多號人吧?”
伍六一大聲道:“錯了!是四千九百五十六人!其中一千零四人為國捐軀!許三多!你必須記住!你是第四千九百五十六個鋼七連的兵!有的連因為出了將軍而驕傲,有的連因為某位戰鬥英雄而驕傲,鋼七連的驕傲卻是軍中最紮實的一種!他的驕傲來自上百次戰役中戰死沙場七連的英魂!”
陸海晨看到這裏,立馬覺得渾身沸騰。這是什麽?這是一種強烈的榮譽感!
他忽然明白了小時候看電影時他總不能理解的一個情節。
在一些戰爭電影中,尤其是我國早期的黑白戰爭電影中,在我方向前衝鋒的隊伍中,總能看到一名高舉紅旗的戰士。因為太過顯眼,這名戰士理所當然會成為敵方火力的集中點。每當旗手犧牲後,後麵總會衝出來一名戰士,再次高舉起這麵旗幟,繼續向前衝。
每每看到這裏,陸海晨總在想:“這真是個傻瓜,舉著那麵旗子會變成活靶子的!這不是找死麽!衝鋒一次,得有多少人死在舉旗上?舉旗又打不死敵人,還白白犧牲這麽多人,多劃不來!”
但當他聽到伍六一的這番話以後,他明白了,那是軍人的榮譽!衝鋒時的紅旗,代表一個集體,代表著這個集體的榮譽,尤其是對於一支有著光榮傳統的部隊來說。
當然,除了軍人,還有許多其他行業的人,也十分重視榮譽,比如醫生、教師,但他們遠不如軍人更重視榮譽。為了榮譽,軍人可以為之犧牲掉包括生命在內的任何東西。
可以想象,當蘇軍攻入德國柏林,把紅旗插在德國議會大廈樓頂時,插旗的旗手內心該是多麽地激動!柏林城裏的蘇軍看到議會大廈上高高飄揚的紅旗時,內心該是多麽地自豪!
可以想象,當戰士們聽著身邊子彈的呼嘯聲和炮彈的爆炸聲,在經曆了多日的疲倦、勞累、饑餓、傷病,蜷縮在泥濘的戰壕中戰鬥時,看到敵方陣地中忽然豎起了己方的旗幟,內心該有多麽地激動與振奮!扞衛榮譽的勝利可以使他們瞬間忘卻所有的痛苦!
這不禁勾起了陸海晨內心塵封已久的回憶。
那是在他上學前班的某天,老師拿著課本講課,課本上畫著一組彩圖,上麵是各種各樣的職業,有軍人、醫生、老師、科學家、工人、農民等等。
老師和顏悅色地問大家:“同學們,書上畫的是幾種你們長大了要做的工作,老師每說一種工作,如果你們喜歡,就把手高高舉起,讓老師看見,好不好!”
陸海晨把雙手背在後麵,張大嘴巴和同學們齊聲喊道:“好——”
“老師。”
老師說完,班裏有一些女生舉起手來。
“醫生。”
班裏又有一部分女生舉起手來。
“工人。”
班裏靜悄悄的,沒有一個人舉手。
...
當老師說到軍人時,全班男生無一例外,全部高舉起了稚嫩的小手。有的男生生怕老師看不見,將兩隻手都舉了起來。選擇人數呈現出明顯的“一邊倒”,與剛才的那幾種職業形成了鮮明對比。
老師笑著說:“好,既然男同學都喜歡當解放軍,現在就要好好學習,聽老師的話。”
那天放學以後,陸海晨還磨著老媽,從地攤上買了一頂軍帽,那頂軍帽就和北洋時期大帥們戴的那種帽子一樣。那天,他回家對著大衣櫃的鏡子像模像樣地敬禮,照了又照...
當年的場景現在如同電影一般清晰地展現在陸海晨的腦海中。雖然這部電影被封存了很久,但它的每一個細節仍曆曆在目,彷佛發生在昨日一般。
如今轉眼十幾年過去了,當年的那幫小朋友中,不乏有實現了軍人夢想的——或是當了兵,抑或是考上了軍校。也有的考進了警校,從某種意義上說,也算是實現了兒時的夢想。
但更多的人,在後來成長的這十幾年中,或因為家庭的原因,或因為所處環境的原因,抑或是因為個人的原因,漸漸改變了兒時的夢想——有的去了普本,有的去了醫專,有的去了師範,有的去了財校,有的去了體院,有的去了很遠的地方打工,有的二十出頭就在家鄉開店,有的子承父業麵朝黃土背朝天,還有的穿上了號服吃上了號子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