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祖父一句話也聽不進去,固執己見,“女皇哪裏會記得一個小公子的事,過段時間就忘了,哪裏有你說的那麽嚴重!
老屈,你跟了我那麽多年了,可不許背叛我!
此事畢竟不光彩,可別告訴其他人。”
屈老夫郎麵露苦色,他哪裏敢告訴其他人啊,這可是欺君之罪,被別人捅破了可是要被抄家滅族的啊!
“老主君,您再考慮考慮,萬一以後三皇女又複起了呢?”
“那豈不是更好,我可是給何迢迢那野孩子找了個好婚事。”
唉!
屈老夫郎都不知道該說什麽好了,何祖父就是命好。
他與何祖母年少夫妻,又很快生下嫡長女和嫡次女。家裏窮,何祖母就沒納侍。
後來,何將軍爭氣,立了軍功。家裏富起來了,何祖母年紀也大了,覺得這時候納侍是在給何將軍丟人,就還是沒納侍,隻有何祖父一人。
何祖父一生順遂,被人寵得還像個孩子似的,做事隻憑喜惡。
他真的擔心何祖父會闖下大禍,可他的賣身契還在何祖父手中,他就不敢去跟何祖母和何將軍告密。
………………………………
要說京城現在的大新聞,除了三皇女和何府的事以外,就是春耕了。
倒春寒一過,氣溫回暖,百姓們脫下了裘皮大衣,換上了夾衫。
貴族的小姐公子們,也換上了輕薄的絲綢衣裙,飄飄欲仙。
三日後就是春耕日,這一天女皇要躬耕於京郊皇莊。
到親耕那天,教坊司的\"演員\"們還得裝扮成風、雷、雨、土地等諸位神仙,還有的裝扮成農人模樣,一齊高唱頌歌。
其他人等則拿著農具兩側侍立,靜候聖駕光臨。
女皇左手執黃龍絨鞭,右手執金龍犁。
親耕時,前麵有兩個官員牽牛,兩個老農協助扶犁,往返三個來回,女皇的親耕禮就算完成了。
女皇親耕禮完成之後,成年的皇女要參與下田插秧的活兒,也算是教育皇女們不忘初心,厲行節儉。
春耕日過不了多久,就是舉行親蠶禮的日子。親蠶禮又名親桑禮或先蠶禮,屬於五禮中的吉禮。
親蠶禮是每年在仲春吉日由君後親自主持的祭祀蠶神嫖祖的儀式。
這個儀式不僅是對蠶神的崇拜,也是鼓勵國人勤於紡織的禮儀,體現了女耕男織的社會結構。
在親蠶禮中,君後會率領後宮眾人祭拜蠶神,並親自采桑喂蠶,以祈求蠶桑豐收。
這跟君芊灼等皇女就沒什麽關係了,倒是皇子們很喜歡這個日子,有趣且難得可以出宮放放風。
春耕日前兩天君芊灼就找了二皇女喝茶,二皇女跟她是一夥的,她有必要提醒她一下。
街角不起眼的茶樓,沒什麽人,隻有幾個老婆子喝著茶,聊著天。
誰也猜不到,這小小的茶樓後院裏,竟有兩位皇女。
“怎麽約我到這兒喝茶?又沒銀子花了?過來給姐姐抱抱,姐姐就給你零花錢。”
二皇女斜靠在亭子的柱子旁,嘴角勾起,眼裏顧盼生姿,嘴裏隨口而出就是調戲的話。
君芊灼手裏親自拎著一壺花茶,拾階而下,“這裏是我的地盤兒,怎麽?配不上二皇女殿下?”
二皇女輕笑,站直了身子,上前接過茶壺,回到石桌旁,給君芊灼和自己倒了花茶。
“自然配得上,你的東西自然都是極好的。再說了,隻要有你在的地方,哪怕是茅草屋也是我的溫柔鄉。隻是可惜了,少了一個你的抱抱。”
二皇女裝模作樣的歎氣,卻又在君芊灼過來抱住她的時候,臉色明媚起來,勾起的嘴角和眯起的眼睛,就像一隻成功偷到腥的貓。
“小四今天怎麽這麽乖?”
二皇女一隻手從君芊灼的背滑落到腰間,摩挲一番後,攬著君芊灼的腰坐到了石凳上。
“別貧了,找你來是要提醒你,七皇女給的衣服要檢查檢查再穿。”
二皇女勾起的嘴角搭了下來,語氣幽怨,“小四和七皇女都有自己的小秘密了啊!”
君芊灼被二皇女奇特的關注點震驚到了。
“這是重點嗎?
重點是七皇女會在衣服上作妖,雖說是針對大皇女的,但難保那家夥狠起來連自己都不放過。
你難道想在春耕日,眾目睽睽之下出醜嗎?”
“哼,你倒是了解她。”
二皇女還是不滿,捏了捏君芊灼腰間的軟肉。
君芊灼眉毛一揚,“你有完沒完!”
二皇女把頭埋在君芊灼脖子附近,使勁兒蹭,“你吼我,你吼我!”
君芊灼:……
生無可戀.jpg
春耕日前一天,京城再次爆發一個傳聞。
梵音寺主持親自為何家二公子卜卦,結果算出他命犯孤星,不宜出嫁。誰家娶了他,輕則破財消災,重則家破人亡!
這傳聞越傳越廣,連百姓都知道了。
賣菜的大媽看現在沒什麽人,就跟隔壁賣魚的大媽嘮嗑:“這何府是不是祖墳的位置不好啊,何大公子被賜給一個庶人皇女做小,何二公子又被算出命犯孤星。”
“可不是嗎?這梵音寺主持法力高深,這批命一出,以後誰還敢娶何二公子啊?”
旁邊的小商販笑著打趣道:“沒人敢娶也輪不到你們家的女兒啊!人家可是貴公子呢!”
賣菜的和賣魚的都不樂意了,一人一句的反駁著。
“我們家的女兒不配,你家的就配得上了?”
“就是,再說了,你沒聽說嗎?輕則破財免災,重則家破人亡呢!
我們家的女兒可不敢娶,他是貴公子又如何,給我們家寶貝女兒做小,我們家都不要。”
小商販見人漸漸多了起來,秉承和氣生財的道理,也不跟她們吵。
“兩位姐姐快別生氣,我就是隨口一說。這高門大戶之事,咱們也就是湊個熱鬧。
咱們平頭老百姓啊,還是過好自己的小日子最重要。
剛剛是小的不會說話,還請兩位姐姐原諒則個。”
小商販妥帖的話讓賣菜的和賣魚的大媽都很滿意,也就不再追究,轉頭講起了其他八卦。
“公子,咱們回去吧……”
老屈,你跟了我那麽多年了,可不許背叛我!
此事畢竟不光彩,可別告訴其他人。”
屈老夫郎麵露苦色,他哪裏敢告訴其他人啊,這可是欺君之罪,被別人捅破了可是要被抄家滅族的啊!
“老主君,您再考慮考慮,萬一以後三皇女又複起了呢?”
“那豈不是更好,我可是給何迢迢那野孩子找了個好婚事。”
唉!
屈老夫郎都不知道該說什麽好了,何祖父就是命好。
他與何祖母年少夫妻,又很快生下嫡長女和嫡次女。家裏窮,何祖母就沒納侍。
後來,何將軍爭氣,立了軍功。家裏富起來了,何祖母年紀也大了,覺得這時候納侍是在給何將軍丟人,就還是沒納侍,隻有何祖父一人。
何祖父一生順遂,被人寵得還像個孩子似的,做事隻憑喜惡。
他真的擔心何祖父會闖下大禍,可他的賣身契還在何祖父手中,他就不敢去跟何祖母和何將軍告密。
………………………………
要說京城現在的大新聞,除了三皇女和何府的事以外,就是春耕了。
倒春寒一過,氣溫回暖,百姓們脫下了裘皮大衣,換上了夾衫。
貴族的小姐公子們,也換上了輕薄的絲綢衣裙,飄飄欲仙。
三日後就是春耕日,這一天女皇要躬耕於京郊皇莊。
到親耕那天,教坊司的\"演員\"們還得裝扮成風、雷、雨、土地等諸位神仙,還有的裝扮成農人模樣,一齊高唱頌歌。
其他人等則拿著農具兩側侍立,靜候聖駕光臨。
女皇左手執黃龍絨鞭,右手執金龍犁。
親耕時,前麵有兩個官員牽牛,兩個老農協助扶犁,往返三個來回,女皇的親耕禮就算完成了。
女皇親耕禮完成之後,成年的皇女要參與下田插秧的活兒,也算是教育皇女們不忘初心,厲行節儉。
春耕日過不了多久,就是舉行親蠶禮的日子。親蠶禮又名親桑禮或先蠶禮,屬於五禮中的吉禮。
親蠶禮是每年在仲春吉日由君後親自主持的祭祀蠶神嫖祖的儀式。
這個儀式不僅是對蠶神的崇拜,也是鼓勵國人勤於紡織的禮儀,體現了女耕男織的社會結構。
在親蠶禮中,君後會率領後宮眾人祭拜蠶神,並親自采桑喂蠶,以祈求蠶桑豐收。
這跟君芊灼等皇女就沒什麽關係了,倒是皇子們很喜歡這個日子,有趣且難得可以出宮放放風。
春耕日前兩天君芊灼就找了二皇女喝茶,二皇女跟她是一夥的,她有必要提醒她一下。
街角不起眼的茶樓,沒什麽人,隻有幾個老婆子喝著茶,聊著天。
誰也猜不到,這小小的茶樓後院裏,竟有兩位皇女。
“怎麽約我到這兒喝茶?又沒銀子花了?過來給姐姐抱抱,姐姐就給你零花錢。”
二皇女斜靠在亭子的柱子旁,嘴角勾起,眼裏顧盼生姿,嘴裏隨口而出就是調戲的話。
君芊灼手裏親自拎著一壺花茶,拾階而下,“這裏是我的地盤兒,怎麽?配不上二皇女殿下?”
二皇女輕笑,站直了身子,上前接過茶壺,回到石桌旁,給君芊灼和自己倒了花茶。
“自然配得上,你的東西自然都是極好的。再說了,隻要有你在的地方,哪怕是茅草屋也是我的溫柔鄉。隻是可惜了,少了一個你的抱抱。”
二皇女裝模作樣的歎氣,卻又在君芊灼過來抱住她的時候,臉色明媚起來,勾起的嘴角和眯起的眼睛,就像一隻成功偷到腥的貓。
“小四今天怎麽這麽乖?”
二皇女一隻手從君芊灼的背滑落到腰間,摩挲一番後,攬著君芊灼的腰坐到了石凳上。
“別貧了,找你來是要提醒你,七皇女給的衣服要檢查檢查再穿。”
二皇女勾起的嘴角搭了下來,語氣幽怨,“小四和七皇女都有自己的小秘密了啊!”
君芊灼被二皇女奇特的關注點震驚到了。
“這是重點嗎?
重點是七皇女會在衣服上作妖,雖說是針對大皇女的,但難保那家夥狠起來連自己都不放過。
你難道想在春耕日,眾目睽睽之下出醜嗎?”
“哼,你倒是了解她。”
二皇女還是不滿,捏了捏君芊灼腰間的軟肉。
君芊灼眉毛一揚,“你有完沒完!”
二皇女把頭埋在君芊灼脖子附近,使勁兒蹭,“你吼我,你吼我!”
君芊灼:……
生無可戀.jpg
春耕日前一天,京城再次爆發一個傳聞。
梵音寺主持親自為何家二公子卜卦,結果算出他命犯孤星,不宜出嫁。誰家娶了他,輕則破財消災,重則家破人亡!
這傳聞越傳越廣,連百姓都知道了。
賣菜的大媽看現在沒什麽人,就跟隔壁賣魚的大媽嘮嗑:“這何府是不是祖墳的位置不好啊,何大公子被賜給一個庶人皇女做小,何二公子又被算出命犯孤星。”
“可不是嗎?這梵音寺主持法力高深,這批命一出,以後誰還敢娶何二公子啊?”
旁邊的小商販笑著打趣道:“沒人敢娶也輪不到你們家的女兒啊!人家可是貴公子呢!”
賣菜的和賣魚的都不樂意了,一人一句的反駁著。
“我們家的女兒不配,你家的就配得上了?”
“就是,再說了,你沒聽說嗎?輕則破財免災,重則家破人亡呢!
我們家的女兒可不敢娶,他是貴公子又如何,給我們家寶貝女兒做小,我們家都不要。”
小商販見人漸漸多了起來,秉承和氣生財的道理,也不跟她們吵。
“兩位姐姐快別生氣,我就是隨口一說。這高門大戶之事,咱們也就是湊個熱鬧。
咱們平頭老百姓啊,還是過好自己的小日子最重要。
剛剛是小的不會說話,還請兩位姐姐原諒則個。”
小商販妥帖的話讓賣菜的和賣魚的大媽都很滿意,也就不再追究,轉頭講起了其他八卦。
“公子,咱們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