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皎被偷走的第一首詩,是《春曉》。


    就像她剛開始牙牙學語的時候,爸爸媽媽教她背詩一樣。


    梁貞一兩歲的時候,小奶音講話一字一頓,但能一口氣說十幾個字的長句,薛皎便開始教女兒背詩。


    她幼時的古詩詞讀本自然沒帶過來,薛皎教她的都是留在記憶深處,不需要刻意回憶,能脫口而出的那些詩詞。


    《憫農》唐·李紳


    《詠鵝》唐·駱賓王


    《靜夜思》唐·李白


    《春曉》唐·孟浩然


    ……


    從記憶中翻檢出的詩詞,剛背完詩名,脫口而出的便是朝代和作者。


    也就是那時,薛皎再次驗證了女兒的聰慧。


    薛皎經常聽父母提起,她小時候聽爸爸媽媽背詩,三四遍就能記個大概,雖然忘得快,但她記得也快呀。


    大人都誇她聰明。


    每每聽到這種話,薛皎時常懊惱,為什麽好記性沒有保持下來,越長大越變笨,選了文科,各種知識點背得她痛不欲生。


    梁貞卻遠比她小時候要聰明,薛皎教給女兒的這些詩,隻聽過一兩遍,她就能複述下來,第二天再問,還能記個七七八八。


    薛皎喜不自勝,任何一個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頭腦聰明,應該都會高興。


    她欣喜地將這個好消息分享給梁桓,想讓梁桓這個當爹的也高興高興。


    梁桓先是自己教梁貞背了一段書試了試,確認女兒確實如薛皎所說,天生聰慧,幾乎過耳不忘。


    他高興,卻不像薛皎一樣純粹的喜悅,他看著眼神懵懂的女兒,神色複雜。


    “惜為女兒身。”


    一聲歎息如一盆冰水,澆在薛皎頭上。


    那會兒梁貞還太小,懵懵懂懂,不明白父親為什麽歎氣,也不明白阿娘為什麽不笑了,之前她背了書,阿娘都好開心的。


    梁貞瑟縮著不敢吱聲,難過、愧疚、恐慌,種種負麵情緒填滿了她小小的心。


    她覺得一定是她哪裏做得不好,才惹得阿爹歎氣,阿娘傷心。


    薛皎便是從那時起,時常覺得虧欠了女兒。


    如果她沒有將貞兒生在豐朝,生在這個封建的古代社會,她的女兒,憑借自己的天賦,會有無數種發展。


    她的未來可能光芒萬丈,可能安然自得,也可能庸庸碌碌。


    但她一定是自由的,她的天賦會為她的成長插上翅膀,而不是隻有來自生父的一句歎息。


    生在豐朝的梁貞,她這份難得的天賦,注定蒙塵。


    作為一個封建朝代的貴女,家世好是優勢,長相佳是優勢,名聲好也是優勢,可記性好?頭腦聰慧?誰在乎呢,不過一女子。


    薛皎再不多提女兒出眾的天賦,她獨自給早慧的女兒開蒙。


    教她背詩,教她算術,帶她做簡單日常的科學觀察實驗。


    她依舊會做噩夢,夢中驚醒,卻不再哭泣,因為會嚇到窩在她懷裏安睡的女兒。


    薛皎主動將自己的活動範圍局限在正院內,齊王府的花園又大又漂亮,一年四季都有花可賞,她以前最喜歡去那玩,如今卻不肯邁出院門一步。


    地磚上的血已經洗幹淨了,留在她心裏的血漬越滲越深。


    出了院門,若是再見到不平事,弱者遭欺淩,無辜者被冤枉,忠直之人被背叛,她無法視而不見。


    可若是幫了她們,薛皎又護不住,盯著她虎視眈眈的惡人,無法對她下手,會踩著這些奴仆下人的命,朝她臉上揮巴掌。


    薛皎不覺得被打臉,但她擔負不起這一條條人命。


    救不了,無法救,索性閉耳塞聽,裝聾作啞。


    這是薛皎的妥協和退讓,讓她無力,也讓她心底的希望逐漸消弭,對自己的懷疑越來越深。


    可薛皎沒想到,她已經退到這個地步,她不去招惹旁人,那些人還是不肯放過她。


    梁柔偷了她的詩。


    她給女兒啟蒙的那些古詩詞,被安插在她院裏的下人強行記下,傳回齊太妃處。


    那一年梁柔已經十四,豐朝的貴女大都會在及笄後,十五六歲的年紀出嫁。


    薛皎和梁桓的婚禮流程走得很快,也花了三個多月,這也一直是薛皎被人詬病的一點,婚嫁流程走得太急,顯得女兒家不矜持,男方不重視。


    梁柔十二三歲時候,她母妃便在物色尚京城中適齡的貴胄子弟,為梁柔的婚事做打算。


    齊王府唯一的嫡女,梁柔的身份足夠高貴,她的婚事必不可能太差。


    但“好婚事”之間也不是完全一樣,一般好,比較好,非常好,好到整個尚京的貴女都會羨慕,這就是差別。


    梁柔想要的,當然獨一份的,讓整個尚京貴女都羨慕的婚姻。


    可尚京城中適婚貴女,梁柔卻不是獨一份的高貴。


    與她年齡仿佛的,單是皇族就不止她一個,宮中皇帝同母親妹六公主,大長公主的女兒雲嘉郡主,還有福王的嫡幼女寶華郡主。


    更不用提才名遠揚的宰相嫡女,出了名貌美的太常寺卿嫡孫女,以及溫柔賢淑,賢名得太後誇讚的禮部尚書嫡長女。


    這些貴女們,出身家世不比梁柔差,自身又各有所長。


    梁柔有什麽呢?


    她家世好,但王爺的女兒,如何比得上皇帝的同母妹妹。


    她容貌不錯,但也就是不錯罷了,其他那些貴女哪個都不比她差,就連同母的兩個哥哥,若是為女子,在外貌上也比她出眾。


    比才學,宰相嫡女文采斐然,琴棋書畫女紅針黹無所不精。


    比容貌,太常寺卿的嫡孫女貌若天仙,上元節意外掉了幃帽,引得萬人矚目,尚京城至今還流傳著她的美名。


    比性情……比性情,大部分貴女都比梁柔溫柔,她唯一流傳在外的名聲便是性情驕縱,八/九歲的時候去別家府上做客,因為一點口舌之爭,將一小官之女推入荷花池,險些淹死。


    當時可以用年少無知來掩飾,但到了結親的年歲,女方家裏會打聽適齡貴胄子弟,男方家中同樣會打聽女兒家的名聲品性。


    這麽一對比,在同樣家世差不多年歲的貴女中,梁柔沒有絲毫優勢。


    那還怎麽嫁如意郎君呢?如果嫁得不好,被其他貴女們比下去,對梁柔來說,比死還難受。


    那時候,齊太妃已經在籌劃替女兒揚名,有她配合,孝名是最好謀劃的。


    雖然普通了點,但有總比沒有好。


    恰此時,她們安插在薛皎院裏的釘子,送來了記錄的錯漏百出的詩句。


    哪怕隻有零星碎語,詩句中漫溢而出的文氣,即便沒讀過書的下人也知道不同凡俗。


    畢竟是給兒童的啟蒙詩,淺顯易懂,也更易打動人心。


    齊太妃和梁柔讀的書不多,可好歹是世家貴女,讀書識字、賞詩鑒畫是必修,可以不會寫,但要看得懂好壞。


    這些詩好嗎?好極了。


    哪怕隻是殘篇,已經讓兩人心動不已,互相對視一眼,母女倆心意相通。


    有了目標,再去行動就簡單了,府中遍是她們的手眼,得手理所當然。


    可惜她們沒預料到的是,梁貞實在太過聰慧,以至於薛皎教她背詩,很少重複第三遍。


    靠著下人們互相拚湊,好歹湊出幾首完整的詩,隻是光靠耳朵聽,又是沒怎麽讀過書的下仆,難免有錯漏。


    最終落到梁柔手裏,可供她挑選的,寥寥無幾。


    齊太妃旁敲側擊,甚至不惜哄騙親孫女,再三確認這些詩雖不是薛皎所作,但原作者皆已作古,而且在這世上,隻有薛皎知道。


    既然如此,她們便可以安心施為了。


    偷來的幾首詩中,有的錯漏太明顯,是同音或者諧音的字,兩人找不出正確的。


    這種事也不好讓外人知道,唯一有能力為她們提供幫助的梁桓,還得瞞著,否則一定會站在薛皎那個“小賤人”一邊。


    於是隻能忍痛放棄,再排除梁柔看不上的《憫農》二首,《詠鵝》等詩,隻剩下一首《春曉》可以抄。


    薛皎自鎖院內,外界消息一概不知,直到梁桓主動到她麵前道歉。


    薛皎看著梁桓嘴巴一張一合,覺得自己像在聽一個地獄笑話。


    《春曉》怎麽會是梁柔的詩呢?


    《春曉》唐·孟浩然!


    唐·孟浩然!


    孟浩然!


    那是孟浩然的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給古人直播日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輕露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輕露衣並收藏給古人直播日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