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柔偷走《春曉》,薛皎毋需多想,也猜到那詩她是怎麽到手的。


    或許是因為經曆過更慘痛的背叛,知道緣由的薛皎並沒有多恨她院裏的那些下人。


    恨她們做什麽呢?她本來就不怎麽用她們,更沒有多少信任可言。


    這些人的賣身契都捏在旁人手裏,生死不由己。


    事後,梁桓將她院裏的下人換了個遍,至於換走的那些人去了何處,薛皎沒問。


    想來也不會有什麽好下場,她不會主動報複,但也沒好心到給她們求情。


    新換來的丫鬟下仆對她恭恭敬敬,薛皎不為所動,被傷害過後,再不敢輕易交付信任。


    況且,即便有正直忠義之人,她護不住她們,幹脆不讓她們摻和進她和齊太妃、梁柔之間的糾紛。


    薛皎對待這些人一視同仁,不接觸不靠近,把她們當單純的打工人,彼此之間保持絕對距離。


    包括中秋那日,她早早給院中所有丫鬟婆子都放了假,想回家過節就回家過節,想在自己房裏休息就休息,不想離開,她也不管,橫豎不會讓她們靠近。


    可還是被偷走了酒醉後背的詩。


    當著梁桓的麵。


    薛皎一個人坐在簷下,仰望著頭頂的一方天空。


    生氣嗎?怎麽會不氣,可為什麽她連生氣都提不起力氣,像是被困在一汪深不見底的幽潭中,正眼睜睜地看著自己朝潭底沉去,直到溺斃。


    梁桓在門口站了良久,他的道歉沒有了以往的份量,顯得輕飄飄的,聽起來他自己都覺得可笑。


    上一次梁柔偷薛皎的詩,好歹是指使下人們幹的,下作歸下作,還有一層遮羞布。


    這次不一樣,這次是他母親親自出馬。


    母女兩個因為梁桓提前離席,來薛皎這個“狐狸精”這裏逮他,中秋團圓的大日子,梁桓作為齊王府的主人,拋下所有人客人來陪一個女人,太沒有規矩了,她們是有理的。


    兩人理直氣壯地趕來,下人們不敢攔,正好聽見酒醉的薛皎,對著月亮哭著念詩。


    大多是殘句,但句句聽得人心驚。


    而後又哼唱了一支曲子,仔細聆聽,才發現曲詞竟是一首極精妙的詞。


    本是來找茬的兩人,下意識停下了腳步。


    這兩人都沒有過耳不忘之能,也比不得梁貞的記性,但她們身邊帶了足夠多的丫鬟下人,一人記下一句便夠了。


    這首詞實在精妙,精妙到哪怕有不確定的字,靠著諧音填一填猜一猜,拿出來看也足夠驚豔。


    梁桓的高傲被他的親生母親和妹妹踩在腳下,碾成了碎渣。


    他信誓旦旦的保證,如今聽來,像一個笑話。


    沒臉麵對薛皎,但還是不能讓她將這事戳破出去,因為梁柔的詩名已經傳頌得更遠了。


    《水調歌頭》一出,驚豔整個尚京,連宮裏都在傳唱,皇帝親自過問,說沒想到小堂妹還有如此詩才,此乃王族之幸。


    此時他若是執意說出真相,丟臉的已經不止梁柔一個人,也不止齊王府,還有梁姓王族。


    這是欺君之罪。


    梁桓再一次選擇委屈薛皎,嫁了人的女子,又沒有娘家人可以依靠,困於後宅,被揉圓捏扁,不過是他一句話的事。


    之前是薛皎自困於一院,之後是被強行關在了院子裏不許出去。


    她身邊也沒有可靠的人能為她傳遞消息,唯一在外的是她送出去的曾經的貼身丫鬟木槿,可此時她連木槿都沒辦法聯係上。


    而且,木槿已經有了自己的生活,她不想也不敢再讓木槿卷進這種事情裏。


    薛皎看清了自己的困境,開始萌生要跟梁桓和離的念頭。


    但穿越後的種種經曆,也消磨了薛皎的勇氣,她變得猶疑,膽小,不敢隨意表達自己的想法。


    梁桓強行封了薛皎的嘴,但他也明白,這些麻煩的根源不在於薛皎,而是他那無才卻貪婪的妹妹。


    梁柔他罰過了,第一次竊詩已經罰了,可她是個女子,還是他親妹妹,梁桓能做的也隻是關禁閉,跪佛堂,抄佛經。


    但這些懲罰對梁柔實在不痛不癢,還不如他從母親處索要的私產補償更讓她們心痛。


    也正是因為梁柔沒吃到教訓,才會一而再的幹出這種事,甚至明知道他在場,還敢命令下人們強記薛皎的詩詞。


    這件事後,薛皎和梁桓的關係降至冰點。


    他有心彌合,偏偏事不湊巧,皇上給了他個差事需要離京。


    這一走就是三個多月,再回來時,還沒等他將帶回來的手信送到妻子手裏,就聽留在府中的長隨匯報,說他母親,齊太妃,一點臉麵都不要了,竟好意思直剌剌地逼迫薛皎,逼她給梁柔當槍手,繼續替梁柔寫詩。


    梁桓當場氣笑了,他這三個月忙得暈頭轉向,為了早點趕回來,連著數日沒怎麽合過眼。


    這一刻怒氣衝頭,梁桓眼前一黑,好懸沒氣暈過去。


    當他不在府裏,他母親齊太妃就是王府最大的主子,誰也攔不住她作妖。


    以前他父親還活著,他母親規規矩矩,莊重可親,梁桓想不明白,為什麽他父王剛剛離世,他母親就像變了個人似的,越來越……尖刻,做事越來越離譜。


    薛皎不是個軟柿子,梁桓聽管家說,她被逼著寫了詩,可不知道為什麽,他母親大怒,梁柔卻沒能從薛皎那裏得到新的詩作。


    於是,她們將薛皎關進了王府最荒僻的破敗院落裏。


    那是薛皎第一次被關進去。


    梁桓回來後,自然將她接了出來,他沒問薛皎怎麽應付他難纏的母親和妹妹,沒臉問。


    那次之後,梁柔消停了許久,忙著她的及笄禮,忙著參加各種宴會。


    如今梁柔的婚事已經定了下來,靖國公世子家世出眾,風采翩然,作為勳貴子弟,以科考晉身,是上一科的探花郎。


    正因為靖國公世子傾慕梁柔的詩才,靖國公府才會主動與齊王府相看。


    這樣的好婚事,在尚京貴女中也是獨一份的,梁柔這段時日在全心全意備婚,梁桓本以為她已經得償所願,不會再折騰了,而且已經安分了這麽久,難免放鬆警惕,誰知道他還是太信任他這妹妹了。


    他剛離京,梁柔又去找薛皎的麻煩,這一回是偷她的書。


    於是薛皎一不做二不休,把自己從家鄉帶來的書,當著她們的麵,全都燒了個幹淨。


    也因此觸怒了齊太妃,不等她下令,薛皎自己去了小院。


    她頭疼得很,多看那兩人一眼都覺得難受。


    梁桓辦差回來,剛問清楚薛皎燒書的緣由,又被妻子質問到臉上。


    說話算不算數?


    他已經對薛皎失信過好幾次,但梁桓本心並不想讓再次讓妻子失望。


    薛皎也在等著,她的貞兒不能不讀書。


    一輩子被關在一個不大的地方,從幼時到成年,從成婚到入土,隻是從一個院子,換到另一個院子,頭頂的天空永遠隻有那麽大,太可憐了。


    隻有讀書才能讓她突破這方樊籠,哪怕隻是思想上的突破。


    她沒有等太久,梁桓回來了。


    梁桓麵上的愧色讓薛皎心裏升起一股不好的預感,她定定地看著梁桓,眼底光芒微弱。


    梁桓遲疑片刻,終是開了口:“以後我再為貞兒另尋名師。”


    薛皎眼底的光破碎黯淡,她不甘心地問了一句:“為什麽?”


    因為她嗎?因為她過於不馴,所以要報複在她的孩子身上?


    她為何堅持讓女兒去讀家學,齊王府又不是請不起幾個女師傅,無非是因為貴族女孩和男孩所受的教育完全不同,薛皎不想讓女兒小小年紀,隻能學《女書》、《女誡》、《女規》這些東西。


    梁桓心中不忍,不想多說,薛皎卻堅持要一個答案,“為什麽?因為我嗎?”


    不想讓薛皎誤會,梁桓微不可察地歎了口氣,說出真相:“是大嫂求到母親那裏,母親才不許貞兒繼續去家學讀書。”


    “大嫂?”薛皎有一瞬的茫然,她和大嫂劉氏雖然不親近,但一向井水不犯河水,難道是她什麽時候得罪了她?


    梁桓:“大嫂說,貞兒在學堂太過爭強好勝,背書習文非要得頭籌,鈺哥兒壓力太大,整日背書到深夜,他身子骨不好,再這麽下去,怕他熬壞了身子……”


    長兄就留下這一根獨苗,梁桓也怕梁鈺出事,大嫂在他麵前垂淚不已,他最終還是選擇委屈妻子和女兒。


    薛皎聽著聽著,突然笑出了聲。


    真的,這太可笑了。


    她讀了十幾年的書,三歲起開始上學,頭一回聽說因為別家孩子太優秀,就要讓表現好的孩子退學的。


    她笑著笑著,笑出了眼淚。


    她的貞兒啊,不是惜為女兒身,是可惜未能生在華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給古人直播日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輕露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輕露衣並收藏給古人直播日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