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重生零二年,從小鎮走向人生巔峰 作者:佚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我們各村還是有一些特別困難的家庭,大家都回去想想辦法,但有的家庭隻有一個勞力,不能通過讓他們去屠宰廠上班來解決。”
“我們爭取讓他們明天也能徹底脫貧,並通過養殖能致富,再也不會忽然返貧。”
於書記舉起手:“張鎮長,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想請大家商量一下。”
一聽到大膽的想法,張恪清就有不太好的預感。
但還是點點頭:“於書記請說。”
“張鎮長,各位同事,我們各村都有一些完全喪失了勞動能力的五保戶,他們也是特困家庭,也符合貸款要求。”
“但實際上他們別說是養豬,養雞都做不到,甚至有的人行動都難。”
“之前鎮上扶貧雞仔什麽的,他們就沒分。那這一次,能不能讓他們也跟著一起貸款?”
“他們是沒辦法用,可以交給那些特困家庭來用,不過是借用他們的名額。”
“之後可以算是跟那些特困家庭合夥養殖的,他出錢,其他家庭出力,掙了錢一起分。”
於書記說完,張恪清就嘬著牙花子,這他媽是鎮紀委書記啊,怎麽想的辦法都在違規的邊緣反複試探呢?
要說違規吧,好像政策上沒規定不行,用了一個合作養殖的名額,也算是專款專用。
但畢竟不是自己養殖,到時候農業廳的人來檢查,肯定能查出來。
他感覺於書記似乎早就想到了這個辦法,隻不過上次故意沒說,就等著政策下來再鑽空子呢。
江凱附和道:“我覺得可行。他們本來就該享受這個專門為他們製定的政策,如此雙方都能受益。”
“可以在他們自家門前蓋豬圈,然後雇傭那些特困戶家庭來幫他們喂豬,打掃豬圈等,賣出去豬了再給雇傭的錢就行了,誰也不吃虧。”
馮磊也讚同的點頭:“我也讚同於書記的方案,這算是貧困戶之間的互相幫助,上頭來檢查也不能說我們違規。”
其他人也都紛紛讚同,然後都看向張恪清,都知道這件事還得張恪清拍板才行。
張恪清搖搖頭:“你們可以仔細看政策,信用合作社那邊給出的條件是六十歲以下的人才能貸款。”
“你們說的那些喪失了勞動能力的特困家庭,很多都已經超過了六十歲,不是政策不允許,是信用合作社就不給貸款,擔心他們沒有還款就突然過世。”
他說的是政策允許的情況下可以給到兩萬的最高免息貸款額度,可這些完全不符合貸款要求。
“張鎮長,但還有一些年紀不到六十,但身患重病或者殘疾的呢?”於書記追問道。
“他們總共也沒幾個,而且這些完全可以是他們私下裏的行為,他們要政策免息貸款,然後雇人養豬,這我們能反對嗎?隻不過恰好雇傭的是同村的特困戶家庭成員,這有什麽問題?”
“這樣的人有幾個?”張恪清再次仔細的翻看了政策文件後問道,“你們統計出來告訴我,我考慮一下吧。”
“你們也再想想別的辦法,看看能不能有一些不這麽有爭議的辦法。”
散會之後,張恪清很快拿到了各村報上來的名單,可以這麽操作的一共有八戶。
“八戶,也就是可以跟八個特困戶結對子,利潤平分的話,一家每年能多幾千塊,確實對他們幫助很大。”
正在思考呢,桌上的電話響了。
“我們爭取讓他們明天也能徹底脫貧,並通過養殖能致富,再也不會忽然返貧。”
於書記舉起手:“張鎮長,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想請大家商量一下。”
一聽到大膽的想法,張恪清就有不太好的預感。
但還是點點頭:“於書記請說。”
“張鎮長,各位同事,我們各村都有一些完全喪失了勞動能力的五保戶,他們也是特困家庭,也符合貸款要求。”
“但實際上他們別說是養豬,養雞都做不到,甚至有的人行動都難。”
“之前鎮上扶貧雞仔什麽的,他們就沒分。那這一次,能不能讓他們也跟著一起貸款?”
“他們是沒辦法用,可以交給那些特困家庭來用,不過是借用他們的名額。”
“之後可以算是跟那些特困家庭合夥養殖的,他出錢,其他家庭出力,掙了錢一起分。”
於書記說完,張恪清就嘬著牙花子,這他媽是鎮紀委書記啊,怎麽想的辦法都在違規的邊緣反複試探呢?
要說違規吧,好像政策上沒規定不行,用了一個合作養殖的名額,也算是專款專用。
但畢竟不是自己養殖,到時候農業廳的人來檢查,肯定能查出來。
他感覺於書記似乎早就想到了這個辦法,隻不過上次故意沒說,就等著政策下來再鑽空子呢。
江凱附和道:“我覺得可行。他們本來就該享受這個專門為他們製定的政策,如此雙方都能受益。”
“可以在他們自家門前蓋豬圈,然後雇傭那些特困戶家庭來幫他們喂豬,打掃豬圈等,賣出去豬了再給雇傭的錢就行了,誰也不吃虧。”
馮磊也讚同的點頭:“我也讚同於書記的方案,這算是貧困戶之間的互相幫助,上頭來檢查也不能說我們違規。”
其他人也都紛紛讚同,然後都看向張恪清,都知道這件事還得張恪清拍板才行。
張恪清搖搖頭:“你們可以仔細看政策,信用合作社那邊給出的條件是六十歲以下的人才能貸款。”
“你們說的那些喪失了勞動能力的特困家庭,很多都已經超過了六十歲,不是政策不允許,是信用合作社就不給貸款,擔心他們沒有還款就突然過世。”
他說的是政策允許的情況下可以給到兩萬的最高免息貸款額度,可這些完全不符合貸款要求。
“張鎮長,但還有一些年紀不到六十,但身患重病或者殘疾的呢?”於書記追問道。
“他們總共也沒幾個,而且這些完全可以是他們私下裏的行為,他們要政策免息貸款,然後雇人養豬,這我們能反對嗎?隻不過恰好雇傭的是同村的特困戶家庭成員,這有什麽問題?”
“這樣的人有幾個?”張恪清再次仔細的翻看了政策文件後問道,“你們統計出來告訴我,我考慮一下吧。”
“你們也再想想別的辦法,看看能不能有一些不這麽有爭議的辦法。”
散會之後,張恪清很快拿到了各村報上來的名單,可以這麽操作的一共有八戶。
“八戶,也就是可以跟八個特困戶結對子,利潤平分的話,一家每年能多幾千塊,確實對他們幫助很大。”
正在思考呢,桌上的電話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