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肯定支持。”沈天明大笑著說道。


    他之前隻知道張恪清的愛人在市電視台工作,卻不知道就是今天來采訪的記者。


    現在一看兩人站在一起,還真的是珠聯璧合的一對。


    不隻是沈天明,鍾開路也撈到了一個單獨的采訪,臉上也是充滿了笑容。


    他一個副縣長,能上市電視台的新聞機會可不多,但以後肯定會越來越多的。


    沈天明采訪過後,來到了張恪清身邊:“恪清同誌,你這個項目搞得好啊,下一步是不是就開始修葺那些學校、醫院等地方了?能保證質量嗎?”


    難怪之前他說要錢給那些地方修葺一下,張恪清毫不猶豫的就答應了,現在他才明白,是正好讓那些工人練手。


    “沈書記放心,都有大師傅盯著呢,那些人的技術都不用擔心,而且每個人都有一些小竅門,可是給足了條件他們才答應傳授的。”


    不隻是花了高薪,還給他們在校企裏麵掛了職,以後哪怕學校生源越來越少,辦不下去了,靠著校企他們也能生活的不錯,重要的是校企給他們交社保,將來有退休金,這點是最吸引那些人的。


    多少這種社會靈活就業的,此時都沒有社保,所以現在拚命幹活,努力攢錢,就擔心老無所養。


    有了退休金,也就解決了他們的後顧之憂。


    而且這個校企還可以跟其他工人簽訂一些合同,甚至將來可以為部分人員繳納社保,至少現在可以給他們都購買一份意外險,讓他們的生活多一份保障。


    就比如這裏有個木工,會做卯柳家具,不用一根釘子,能讓家具結結實實的。


    每個老師傅,手裏都有絕活。


    以後這些手藝都能傳承下去,並且不斷的提升。


    沈天明忽然問道:“你說他們這些人,將來這個手藝能做一輩子嗎?會不會以後基建工程發展到了一個瓶頸,他們就沒活兒幹了?”


    張恪清暗暗豎起大拇指,沈天明的眼光也很長遠。


    “沈書記,建築行業發展肯定會遇上瓶頸,達到一個高峰之後緩慢的下降。”


    “但這個行業不會消失,我們這批工人以後隨著技術的增長,收入也會增長,一年不需要天天都有活幹,一樣可以養家糊口。”


    “而且您想一下,老房子要不要重新裝修,這個活未來也會越來越多,他們隻要技術好,就不愁活幹。”


    未來國內的這些技術工人的收入也在不斷攀升,像是木工什麽的一天能賺七八百塊,水電、刷漆、貼磚等工人也都一樣。


    雖然不是每天都有活幹,但一年隻要能幹上幾個月,就足夠家裏的生活。


    而且未來還有許多其他行業湧現出來,那時候他們隻要肯努力,一樣能賺到錢,甚至很多藍領比坐辦公室的賺的多多了。


    多少建築類的大學生畢業後都在吐槽,好多工人的工資是他們的幾倍。


    沈天明點點頭,這樣就最好不過了,他可不想自己退休之後,發現這些人又沒了活幹,這個藍領技工學校成為曇花一現的產物。


    “沈書記,我看咱們縣裏有許多人蹲大街做零工,還有的在街上自己想辦法找,我打算設立兩個勞務市場,這樣以後有人需要工人,直接去勞務市場找即可。”


    “而且也能讓工人們有個固定的地方呆著,不用漫無目的的去找活,也方便管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零二年,從小鎮走向人生巔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重生零二年,從小鎮走向人生巔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