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7章
重生零二年,從小鎮走向人生巔峰 作者:佚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所有人都震驚的看著張恪清,因為張恪清竟然說想到了解決辦法,而不是一些建議之類的字眼,那就代表著張恪清認為他的辦法真的可以解決南河的困境。
可不說調研組的這麽多人,南河那麽多幹部也沒想到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張恪清怎麽敢這麽說?
趙誌強擔心張恪清是說錯了話,特意幫忙找補了一句:“恪清同誌想到了什麽好辦法,哪怕能幫忙解決一家企業的困境,南河的同誌們肯定也會非常高興的。”
張恪清可還沒到南河上任呢,要是這時候就被認為是喜歡吹噓,那名聲可就毀了。真正調過來工作時,也一定不會順利,甚至還可能讓蘇立業和向洋失望,從而不再給那麽多的支持。
向洋也笑嗬嗬的說道:“誌強同誌說得對,哪怕隻能幫忙解決一家企業的困境也很好,可以給我們許多啟發。”
這句話就代表著他心裏也不認為張恪清能夠解決那麽多企業的困境。
張恪清淡定的說道:“那我就詳細說說,給各位領導、同誌們參考一下,看看可行性有多高。”
“首先我說一下洛城一拖廠的問題,我仔細看了一下,因為上頭全麵取消了小四輪拖拉機生產證的政策落地後,全國湧現了近二百家四輪拖拉機廠,其中以民營的居多,還從國企挖走了大量的人才。”
“不隻是國內市場競爭大,我們入世之後,還有許多進口的農機設備進入國內市場,質量和技術更加優秀,我們缺少一款明星產品。”
“稻田收割機,這個產品比較新,目前競爭很小,而一拖擁有極大的技術優勢。”
“我知道各位想說我們南方種植水稻很多,但大部分都用人工收割,因為每家每戶的地少,采購農機不劃算,可你們是不是忘了還有東北大平原?”
“誌強同誌,你們那邊正在大力推廣旱田改造水田吧?我們也研發出了許多抗寒的優質稻種,你們那邊國營農場極多,水田麵積大,是不是人工收割不劃算?”
趙誌強愣了一下,馬上說道:“沒錯。上次我隻是跟你聊了兩句,沒想到你都記住了。”
張恪清看向其他人:“所以產品方向已經有了,而且目標市場也有了,農業部還加大了農機補貼的力度,那些農場的職工現在也都是承包田地,並且量遠比我們這邊大得多,很需要收割機。這是最好的機會,現在做還來得及,再晚幾年就真來不及了。”
他記得前世一拖就是在兩年後靠著水稻收割機翻身的,雖然不複當年農機工業長子的風光,但至少成功的實現了企業良性運轉,利潤重新開始增長。
再加上企業管理加強,少了許多包袱之後,也就不再會是負擔。
“那邊的大米很好吃,我們南河雖然以麵食為主,但對大米的需求量也不少,到時候我們也可以幫助龍江的大米賣到我們南河來,讓南河的百姓吃到更加優質,更好吃的大米。”
趙誌強聽到這兒,馬上又補充道:“除了部裏給的農機補貼,我們省裏也有,這個水稻收割機確實是個好項目。”
龍江本地的拖拉機廠也在研發,但受限於技術,生產成本比進口的售價還高,補貼了也賣不出去。
現在還能賣大米,增加農戶收入,他當然願意支持,本來也是順帶手的事兒。
可不說調研組的這麽多人,南河那麽多幹部也沒想到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張恪清怎麽敢這麽說?
趙誌強擔心張恪清是說錯了話,特意幫忙找補了一句:“恪清同誌想到了什麽好辦法,哪怕能幫忙解決一家企業的困境,南河的同誌們肯定也會非常高興的。”
張恪清可還沒到南河上任呢,要是這時候就被認為是喜歡吹噓,那名聲可就毀了。真正調過來工作時,也一定不會順利,甚至還可能讓蘇立業和向洋失望,從而不再給那麽多的支持。
向洋也笑嗬嗬的說道:“誌強同誌說得對,哪怕隻能幫忙解決一家企業的困境也很好,可以給我們許多啟發。”
這句話就代表著他心裏也不認為張恪清能夠解決那麽多企業的困境。
張恪清淡定的說道:“那我就詳細說說,給各位領導、同誌們參考一下,看看可行性有多高。”
“首先我說一下洛城一拖廠的問題,我仔細看了一下,因為上頭全麵取消了小四輪拖拉機生產證的政策落地後,全國湧現了近二百家四輪拖拉機廠,其中以民營的居多,還從國企挖走了大量的人才。”
“不隻是國內市場競爭大,我們入世之後,還有許多進口的農機設備進入國內市場,質量和技術更加優秀,我們缺少一款明星產品。”
“稻田收割機,這個產品比較新,目前競爭很小,而一拖擁有極大的技術優勢。”
“我知道各位想說我們南方種植水稻很多,但大部分都用人工收割,因為每家每戶的地少,采購農機不劃算,可你們是不是忘了還有東北大平原?”
“誌強同誌,你們那邊正在大力推廣旱田改造水田吧?我們也研發出了許多抗寒的優質稻種,你們那邊國營農場極多,水田麵積大,是不是人工收割不劃算?”
趙誌強愣了一下,馬上說道:“沒錯。上次我隻是跟你聊了兩句,沒想到你都記住了。”
張恪清看向其他人:“所以產品方向已經有了,而且目標市場也有了,農業部還加大了農機補貼的力度,那些農場的職工現在也都是承包田地,並且量遠比我們這邊大得多,很需要收割機。這是最好的機會,現在做還來得及,再晚幾年就真來不及了。”
他記得前世一拖就是在兩年後靠著水稻收割機翻身的,雖然不複當年農機工業長子的風光,但至少成功的實現了企業良性運轉,利潤重新開始增長。
再加上企業管理加強,少了許多包袱之後,也就不再會是負擔。
“那邊的大米很好吃,我們南河雖然以麵食為主,但對大米的需求量也不少,到時候我們也可以幫助龍江的大米賣到我們南河來,讓南河的百姓吃到更加優質,更好吃的大米。”
趙誌強聽到這兒,馬上又補充道:“除了部裏給的農機補貼,我們省裏也有,這個水稻收割機確實是個好項目。”
龍江本地的拖拉機廠也在研發,但受限於技術,生產成本比進口的售價還高,補貼了也賣不出去。
現在還能賣大米,增加農戶收入,他當然願意支持,本來也是順帶手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