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毒計百出,老朱誇我好駙馬 作者:荒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336章
嗯。
戶部尚書。
執掌天下錢糧的大司農。
這玩意兒,把李祺都給整不會了。
他不太明白老朱陛下的想法,到底是在試探李善長,還是真的缺人手?
“這歲末核算關乎到國庫的存餘,馬上大朝儀了,很多新政都會在上麵宣布,可這歲末核算還沒弄清楚,那咱們以前定好的很多國策,都不敢在大朝儀上宣布啊!”
老朱陛下憂心忡忡地開口道。
不清楚國庫裏麵的存餘,不知道手裏麵還有多少錢糧,老朱心裏麵也沒底啊!
國庫收支,這是一本複雜賬,關乎到國家錢糧調度,說白了就是國計民生,不能一點馬虎。
李祺見狀心思一動,笑道:“那還真是來巧了,父皇怎麽不讓兒臣看看?”
“你看啥?難道你還會數算不成?”老朱陛下沒好氣地笑罵道,隨手就將賬本扔給了李祺。
“父皇不知,兒臣可是神算子!”
神算子?
我呸!
反正老朱陛下不信。
他現在還跟李善長聊著戶部尚書的事情。
因為楊思義越來越懈怠敷衍,老朱陛下已經下定決心將他給換掉。
可縱觀整個朝堂,除開楊思義這個當年的司農卿,擅長管理錢糧的,也就隻有李善長了。
昔年李善長就是朱元璋的後勤大管家,不但要管錢糧,還要管律令,可人家全都做的麵麵俱到,沒有任何紕漏!
因此,國家大計麵前,老朱也懶得再理會那些勾心鬥角的事情了。
這邊兩人討論得激烈,李祺卻認認真真地看起了賬本,一目十行地瀏覽了一遍。
“洪武三年蘇州府入庫絲八萬斤、布二十四萬匹,銀六萬七千四百三十二兩......”
密密麻麻的數據,看得人眼花繚亂,腦袋生疼。
畢竟上麵記錄著整個洪武朝一整年的支出與收入,包括北伐糧草這些大頭在裏麵,一樁樁一件件全都詳細記錄在案。
經過李祺提醒之後,大明王朝主要的稅收,基本上都是以實物為主,絲、布、糧、茶葉、瓷器等等,這些林林總總的物資才是大明朝真正的財政來源,因此稅銀就顯得比較少了,遠遠無法跟其他朝代相提並論。
再加上現在還是明初,社會尚且沒有恢複生產,這收稅也收不上來多少。
而戶部那些屍位素餐的家夥,記賬方式也十分簡單直白,或者說落後,加一筆減一筆,原始得讓人心疼。
這還隻是一個蘇州府,就有這麽龐大的計算量,要是把全國的州府加上,可想而知這計算量會有多麽龐大了。
很難想象,這些戶部官吏手拿毛筆,一筆一筆地進行核算,那不得核算到猴年馬月去?
這還不是最麻煩的。
最麻煩的是,物資的輸送過程之中,還會有損耗,而這損耗是無法估算的。
既然有入賬,那就還有出納,所以戶部到了歲末時的出入賬極為龐大。
他們這種原始粗暴的加減算法,未必準確,還需一而再、再而三的核算,又因為計算量驚人,所以又必須有專門的人員分頭並進,各自進行核算,最終兩相驗證再來匯總。
因為運輸損耗的存在,再加上核算方式落後,就算戶部官吏不斷反複的核算,隻怕最後算出來的,也隻是一個虛數,不是什麽具體的數據,說白了他們這是在做無用功。
好在李祺會數算,什麽方程式、微積分這些,他還是會的,拿著自製的炭筆,就開始聚精會神地算了起來,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樣。
見此情形,老朱陛下和李善長都有些詫異。
二人滿臉狐疑地看著李祺。
這小子不是在開玩笑啊?
他難道真是神算子?
挺專業的嘛!
李祺用的是借貸記賬法,這種複式記賬法在後世各國被廣泛應用,而且也最科學。
嗯。
戶部尚書。
執掌天下錢糧的大司農。
這玩意兒,把李祺都給整不會了。
他不太明白老朱陛下的想法,到底是在試探李善長,還是真的缺人手?
“這歲末核算關乎到國庫的存餘,馬上大朝儀了,很多新政都會在上麵宣布,可這歲末核算還沒弄清楚,那咱們以前定好的很多國策,都不敢在大朝儀上宣布啊!”
老朱陛下憂心忡忡地開口道。
不清楚國庫裏麵的存餘,不知道手裏麵還有多少錢糧,老朱心裏麵也沒底啊!
國庫收支,這是一本複雜賬,關乎到國家錢糧調度,說白了就是國計民生,不能一點馬虎。
李祺見狀心思一動,笑道:“那還真是來巧了,父皇怎麽不讓兒臣看看?”
“你看啥?難道你還會數算不成?”老朱陛下沒好氣地笑罵道,隨手就將賬本扔給了李祺。
“父皇不知,兒臣可是神算子!”
神算子?
我呸!
反正老朱陛下不信。
他現在還跟李善長聊著戶部尚書的事情。
因為楊思義越來越懈怠敷衍,老朱陛下已經下定決心將他給換掉。
可縱觀整個朝堂,除開楊思義這個當年的司農卿,擅長管理錢糧的,也就隻有李善長了。
昔年李善長就是朱元璋的後勤大管家,不但要管錢糧,還要管律令,可人家全都做的麵麵俱到,沒有任何紕漏!
因此,國家大計麵前,老朱也懶得再理會那些勾心鬥角的事情了。
這邊兩人討論得激烈,李祺卻認認真真地看起了賬本,一目十行地瀏覽了一遍。
“洪武三年蘇州府入庫絲八萬斤、布二十四萬匹,銀六萬七千四百三十二兩......”
密密麻麻的數據,看得人眼花繚亂,腦袋生疼。
畢竟上麵記錄著整個洪武朝一整年的支出與收入,包括北伐糧草這些大頭在裏麵,一樁樁一件件全都詳細記錄在案。
經過李祺提醒之後,大明王朝主要的稅收,基本上都是以實物為主,絲、布、糧、茶葉、瓷器等等,這些林林總總的物資才是大明朝真正的財政來源,因此稅銀就顯得比較少了,遠遠無法跟其他朝代相提並論。
再加上現在還是明初,社會尚且沒有恢複生產,這收稅也收不上來多少。
而戶部那些屍位素餐的家夥,記賬方式也十分簡單直白,或者說落後,加一筆減一筆,原始得讓人心疼。
這還隻是一個蘇州府,就有這麽龐大的計算量,要是把全國的州府加上,可想而知這計算量會有多麽龐大了。
很難想象,這些戶部官吏手拿毛筆,一筆一筆地進行核算,那不得核算到猴年馬月去?
這還不是最麻煩的。
最麻煩的是,物資的輸送過程之中,還會有損耗,而這損耗是無法估算的。
既然有入賬,那就還有出納,所以戶部到了歲末時的出入賬極為龐大。
他們這種原始粗暴的加減算法,未必準確,還需一而再、再而三的核算,又因為計算量驚人,所以又必須有專門的人員分頭並進,各自進行核算,最終兩相驗證再來匯總。
因為運輸損耗的存在,再加上核算方式落後,就算戶部官吏不斷反複的核算,隻怕最後算出來的,也隻是一個虛數,不是什麽具體的數據,說白了他們這是在做無用功。
好在李祺會數算,什麽方程式、微積分這些,他還是會的,拿著自製的炭筆,就開始聚精會神地算了起來,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樣。
見此情形,老朱陛下和李善長都有些詫異。
二人滿臉狐疑地看著李祺。
這小子不是在開玩笑啊?
他難道真是神算子?
挺專業的嘛!
李祺用的是借貸記賬法,這種複式記賬法在後世各國被廣泛應用,而且也最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