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章修改刪掉了,標題沒有修改)
一家人吃過早飯,上班的上班,就連小妹也坐上了二姐的自行車前去紡織廠報道,剛剛還熱鬧的院子,瞬間寂靜了下來。
看著空蕩寂靜的院子,李清風心裏一陣寂寥,沒有出去閑逛的心思,將碗筷洗刷幹淨後,昨晚沒睡好的李清風索性重新回到自己房間補覺去了。
一覺睡到大中午,隨便用著廚房裏的糧食簡單做了些吃的,趁著此時家裏就自己一個人,李清風將老大和剩下的那十塊錢分別用信封裝了起來,放在了他們倆的床單下麵。
至於李父給的那厚厚的一捆錢,這筆錢的體積太大,不管藏在哪裏都會被李母發現,李清風思索了良久,實在是找不到存放的地方,索性直接把這筆錢交給李母算了。
有句老話說得好,男人有錢就變壞,這十塊八毛五分錢在這個年代來說也算一筆不小的數字了,作為一個大孝子,李清風覺得自己有義務徹底切斷李父走向墮落的物質條件。
唉,到時候希望李父能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吧,畢竟我這都是為你好!
吃過午飯後沒什麽事,李清風看了看天上的太陽,剛準備去外麵的河邊裏消消暑時,此時李母汗津津的回到了家裏。
回到家的李母沒來得及和李清風說話,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桌子上的涼白開,猛灌了好幾口後,這才轉頭看向李清風:“快跟我走,知青的下鄉物資到了,現在都在知青辦放著呢,咱娘倆去把你的物資領回來”
知青下到農村國家都會給一筆安家費的,按照當時的政策是一共給420元的安家費,其中三十元是派遣費由戶籍所在地政府撥付,以前是發現金給知青,讓知青在當地采購像是被蓋,蚊帳,床單,棉花之類的生活物品。(各地安家費差別比較大,本書以420為準)
後來出現有父母克扣下鄉知青派遣費的事件後,這筆30元的派遣費就不發了,改由知青辦統一采購生活物資分發給下鄉的知青。
剩下390塊錢是由知青落戶地區撥付,就比如李清風是在黑省下鄉,那這筆錢就由黑省當地撥款,這筆錢是撥付給生產隊的,用於知青下鄉第一年的生活費,知青小院建設,生活用具和生產工具的購置等等。
按照當時的規定,下鄉知青的口糧和食油,肉等副食品的供應,第一年由組織供應,一年期滿後組織就不管了,全靠你自己下地掙工分。
知青的口糧標準是每月35斤,副食品的供應和城市戶口相同,另外就是每月都有一斤的肉票,每月的生活費是7.5元,一年的生活費總計90元。
剩下的300塊裏麵,200塊是房屋建設費,剩下的100塊則是用來購買生活用具和生產工具,免得大家說我水字數,這些就不一一列舉了。
李家也沒個三輪車之類的交通工具,大夏天的李清風嫌抱著布匹棉花從知青辦回來熱,想要去街道口廢品站借輛收廢品用的三輪車,寧願弄髒布匹也不想抱著棉花布匹走回來。
李清風的話一出口,就被李母逮著罵了一頓,沒辦法,隻能不情不願的跟著李母往知青辦走。
當母子倆趕到知青辦時,此時的知青辦已經來了好多這次要下鄉的知青排隊在領物資。
人太多,當輪到母子倆的時候,李清風身上的衣服已經被汗水濕透,當看到一大包厚厚的棉花需要自己抱回家時,李清風整個人都快崩潰了。
外麵三十八九度的大熱天,抱著一麻袋棉花和布匹走上幾裏路這是什麽概念?這回到家裏不得中暑啊。
東西已經領出來了,人知青辦也不讓伱再退回去,李清風隻能抱著最重的棉花和布匹,和李母一塊頂著大太陽朝家裏走去。
回到家裏時,李清風感覺自己遊走在脫水的邊緣,狠狠灌了一大缸子水後,衣服一脫,穿著大褲衩子跳進了院裏的大水缸中。
當身體被水缸裏的水淹沒時,李清風這才感覺自己重新活過來了。
“我現在要回單位去了,你的下鄉物資都在家裏呢,你下午在家看好家裏的物資,不要亂跑”李母在屋裏涼快了一會,暑意消退後,便急著趕回單位上班,臨出門之前還不忘囑咐在水缸裏泡澡的李清風不要亂跑。
“放心吧,天這麽熱我想跑都沒地方跑,肯定在家裏看好東西”李清風眼睛都沒睜開,敷衍的說道。
感受著李母走遠後,李清風一個翻身從水缸裏跳了出來,簡單擦幹淨身上的水珠,套上衣服就往外跑。
這年頭又沒有手機,在水缸裏消暑有什麽意思,不去河裏遊兩圈可惜了,至於李母說的丟東西的事,李清風絲毫不擔心,大夏天的,這麽重的棉花布匹,又是大件物品,小偷偷東西又不是劫匪搶劫,哪個小偷能光明正大的偷這玩意。
在河裏遊了一下午,看時間差不多後,這才上岸穿衣服往家裏趕,明天自己就要下鄉了,自己的東西還是要收拾收拾的。
當回到家裏時,李清風看到自家的房門大開,拿出手表來看一下時間,現在離下班還有半個小時呢,心裏咯噔一聲,不會自己的物資真被偷了吧?
快速的跑進家門想要檢查物資,一進屋,就看到了正在水龍頭邊洗菜的李母,李清風頓時刹住腳步,尷尬的摸了摸鼻子,臉上掛著討好的笑容:“媽,你今天怎麽這麽早回來了?這還沒到下班點呢!”
“我今天要是不早點下班回來,我還不知道你是怎麽糊弄我的”
“額我這個是那個啥吧,是.是..對,明天不是就要下鄉了嗎,我想再看看生我養我的這片土地”
“行了,你還知道你要下鄉,你的東西都收拾好了沒有?趕緊收拾去”
看到李母沒有發火的意思,李清風心頭一喜,應了一聲,連忙朝著自己房間跑去。
(本章完)
一家人吃過早飯,上班的上班,就連小妹也坐上了二姐的自行車前去紡織廠報道,剛剛還熱鬧的院子,瞬間寂靜了下來。
看著空蕩寂靜的院子,李清風心裏一陣寂寥,沒有出去閑逛的心思,將碗筷洗刷幹淨後,昨晚沒睡好的李清風索性重新回到自己房間補覺去了。
一覺睡到大中午,隨便用著廚房裏的糧食簡單做了些吃的,趁著此時家裏就自己一個人,李清風將老大和剩下的那十塊錢分別用信封裝了起來,放在了他們倆的床單下麵。
至於李父給的那厚厚的一捆錢,這筆錢的體積太大,不管藏在哪裏都會被李母發現,李清風思索了良久,實在是找不到存放的地方,索性直接把這筆錢交給李母算了。
有句老話說得好,男人有錢就變壞,這十塊八毛五分錢在這個年代來說也算一筆不小的數字了,作為一個大孝子,李清風覺得自己有義務徹底切斷李父走向墮落的物質條件。
唉,到時候希望李父能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吧,畢竟我這都是為你好!
吃過午飯後沒什麽事,李清風看了看天上的太陽,剛準備去外麵的河邊裏消消暑時,此時李母汗津津的回到了家裏。
回到家的李母沒來得及和李清風說話,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桌子上的涼白開,猛灌了好幾口後,這才轉頭看向李清風:“快跟我走,知青的下鄉物資到了,現在都在知青辦放著呢,咱娘倆去把你的物資領回來”
知青下到農村國家都會給一筆安家費的,按照當時的政策是一共給420元的安家費,其中三十元是派遣費由戶籍所在地政府撥付,以前是發現金給知青,讓知青在當地采購像是被蓋,蚊帳,床單,棉花之類的生活物品。(各地安家費差別比較大,本書以420為準)
後來出現有父母克扣下鄉知青派遣費的事件後,這筆30元的派遣費就不發了,改由知青辦統一采購生活物資分發給下鄉的知青。
剩下390塊錢是由知青落戶地區撥付,就比如李清風是在黑省下鄉,那這筆錢就由黑省當地撥款,這筆錢是撥付給生產隊的,用於知青下鄉第一年的生活費,知青小院建設,生活用具和生產工具的購置等等。
按照當時的規定,下鄉知青的口糧和食油,肉等副食品的供應,第一年由組織供應,一年期滿後組織就不管了,全靠你自己下地掙工分。
知青的口糧標準是每月35斤,副食品的供應和城市戶口相同,另外就是每月都有一斤的肉票,每月的生活費是7.5元,一年的生活費總計90元。
剩下的300塊裏麵,200塊是房屋建設費,剩下的100塊則是用來購買生活用具和生產工具,免得大家說我水字數,這些就不一一列舉了。
李家也沒個三輪車之類的交通工具,大夏天的李清風嫌抱著布匹棉花從知青辦回來熱,想要去街道口廢品站借輛收廢品用的三輪車,寧願弄髒布匹也不想抱著棉花布匹走回來。
李清風的話一出口,就被李母逮著罵了一頓,沒辦法,隻能不情不願的跟著李母往知青辦走。
當母子倆趕到知青辦時,此時的知青辦已經來了好多這次要下鄉的知青排隊在領物資。
人太多,當輪到母子倆的時候,李清風身上的衣服已經被汗水濕透,當看到一大包厚厚的棉花需要自己抱回家時,李清風整個人都快崩潰了。
外麵三十八九度的大熱天,抱著一麻袋棉花和布匹走上幾裏路這是什麽概念?這回到家裏不得中暑啊。
東西已經領出來了,人知青辦也不讓伱再退回去,李清風隻能抱著最重的棉花和布匹,和李母一塊頂著大太陽朝家裏走去。
回到家裏時,李清風感覺自己遊走在脫水的邊緣,狠狠灌了一大缸子水後,衣服一脫,穿著大褲衩子跳進了院裏的大水缸中。
當身體被水缸裏的水淹沒時,李清風這才感覺自己重新活過來了。
“我現在要回單位去了,你的下鄉物資都在家裏呢,你下午在家看好家裏的物資,不要亂跑”李母在屋裏涼快了一會,暑意消退後,便急著趕回單位上班,臨出門之前還不忘囑咐在水缸裏泡澡的李清風不要亂跑。
“放心吧,天這麽熱我想跑都沒地方跑,肯定在家裏看好東西”李清風眼睛都沒睜開,敷衍的說道。
感受著李母走遠後,李清風一個翻身從水缸裏跳了出來,簡單擦幹淨身上的水珠,套上衣服就往外跑。
這年頭又沒有手機,在水缸裏消暑有什麽意思,不去河裏遊兩圈可惜了,至於李母說的丟東西的事,李清風絲毫不擔心,大夏天的,這麽重的棉花布匹,又是大件物品,小偷偷東西又不是劫匪搶劫,哪個小偷能光明正大的偷這玩意。
在河裏遊了一下午,看時間差不多後,這才上岸穿衣服往家裏趕,明天自己就要下鄉了,自己的東西還是要收拾收拾的。
當回到家裏時,李清風看到自家的房門大開,拿出手表來看一下時間,現在離下班還有半個小時呢,心裏咯噔一聲,不會自己的物資真被偷了吧?
快速的跑進家門想要檢查物資,一進屋,就看到了正在水龍頭邊洗菜的李母,李清風頓時刹住腳步,尷尬的摸了摸鼻子,臉上掛著討好的笑容:“媽,你今天怎麽這麽早回來了?這還沒到下班點呢!”
“我今天要是不早點下班回來,我還不知道你是怎麽糊弄我的”
“額我這個是那個啥吧,是.是..對,明天不是就要下鄉了嗎,我想再看看生我養我的這片土地”
“行了,你還知道你要下鄉,你的東西都收拾好了沒有?趕緊收拾去”
看到李母沒有發火的意思,李清風心頭一喜,應了一聲,連忙朝著自己房間跑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