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的人精力就是足,白天在地裏幹了一天活,晚上周擁軍他們還要拉著李清風舉著火把去公社參加慶祝活動,弄得隻想睡覺的李清風苦不堪言。
在回去的路上,不知疲倦的王為民拉住李清風的胳膊興奮的問道:“哥,你說咱們是不是很快就能回城了?”
此時李清風的眼睛都抬不起來了,雙腳跟灌了鉛一樣往前走,實在是沒精神搭理這傻小子。
見到李清風不回答,馬文慧也湊了上來,推了推李清風的肩膀:“哎,王為民問你話呢,你怎麽也不回答一下”
“回答什麽?還想著回城?想得美,回城以後有那麽多崗位能安排咱們幾百萬知青?有那麽多糧食能養活咱們?還是洗洗睡吧,等上麵的政策再說吧”看著幾人都等著自己的回答,李清風強打起精神說了這麽一段話。
李清風這話還真沒說錯,一個個的都想回城。
問題是知青太多,幾百上千萬,這麽多青年城市裏哪有那麽多崗位安置,誰能解決他們的口糧問題?隻能先這麽糊弄著,等待經濟發展上去再考慮知青回城的問題。
直到78年底震撼全國的西南知青大返城運動爆發,這些知青們才開始陸陸續續回城。
這次運動的導火索就是‘知青工作二十四條’,該決議肯定了自上山下鄉運動開始以來取得的偉大成就,而且強調指出今後任然要‘有計劃的動員城鎮知識青年上山下鄉,與工農相結合’。
這項決議還明確規定,今後兵團,農場知青一律按照國營企業職工對待,不再列入國家知青政策的照顧範圍。
簡單來說,就是李清風這些插隊的還有機會返城,但是那些農場或者兵團的,他們這些人就不再是知青了,而是成為一名光榮的農場(兵團)職工,以後就老實的在農場(兵團)待著吧,不要再想著返城的事了。
隔壁的兵團還好,半兵半農,生活條件都還過得去,一年還有幾個月的貓冬時間,他們雖然不滿,但是也沒有大規模的鬧騰。
但是西南的農場知青那日子可就比兵團慘多了,一年到頭不停的幹農活,生活條件艱苦,經常沒有蔬菜,幾個月沒肉吃也是常有的事,就連住房問題都沒辦法解決,幾十人,幾百人擠在破爛的臨時住房居住十分常見。
將最寶貴的青春都奉獻給了邊疆,現在連返城的機會都沒有。
當時這事鬧得轟轟烈烈,不僅在全國範圍內引起廣泛關注,就連國外不少媒體都參與報道。
隨著消息的傳出,各地知青聞風而動,知青返城大潮就此拉開序幕。
李清風的話一出口,本來還高興的眾人臉色都拉了下來,沒人再說話,悶著頭的往前走。
沒人說話,正合李清風的心意,給他們潑一盆冷水澆澆心頭的火熱,這樣自己也能安生兩天,不用白天累死累活的幹一天,晚上還被他們夾著去參加慶祝活動。
果然和李清風預料的一樣,後麵的幾天裏,眾人都是無精打采的,就連精力最旺盛的馬文慧都沒什麽精神,好幾次李清風喊她去抽煙她都不願意去,每天回來就是往床上一趴,也不知道在想些什麽。
看著眾人死氣沉沉的樣子,李清風不好意思的摸了摸鼻子,看來自己這是對他們打擊過頭了。
等秋收徹底結束,進入貓冬後,眾人還是那副死氣沉沉的樣子,李清風覺得應該還是給他們一點希望,要不然的話知青小院每天都是死氣沉沉的,李清風也覺得難受啊!
隻是在李清風還沒開始給他們打雞血時,一份家信打破了知青小院的平靜。
胡家寶的收到了一封家裏的來信,神色興奮的將所有人聚集在一起,揚了揚手裏的信件,激動的和眾人說道:“我爸爸給我寫信了,並且還給我寄來了一套複習資料,信上說高考很有可能在最近三年內恢複,讓我提前做好準備”
眾人一聽,連忙接過胡家寶爸爸寄過來的信查看,李清風也湊過去看了起來。
胡父是個有遠見的,不愧是老一輩的大學生,信上以高考停止的原因為切入點,仔細的分析了高考會在未來三年內恢複的可能性,寫的很是深刻。
隻是一些問題的根源寫的很是隱晦,不過這也怪不得胡父,畢竟剛剛經曆過動亂,誰知道會不會有第二次?小心點總是沒錯的。
看過信上的內容後,李清風在心裏感慨,不管什麽時代,社會上的精英份子都是不容小覷的存在,穿越的怎麽了?如果沒有上帝視角,那也就是個小卡拉米。
等所有人都看過信以後,除了李清風外的眾人麵麵相覷,畢竟已經過去十年了,眾人不是很相信上麵的內容。
將手中的信紙放下,李清風抬頭看向胡家寶,笑著問道:“胡叔叔是哪個大學畢業的來著?”
“魔都醫學院”胡家寶一挺胸脯,驕傲的說道。
李清風點了點頭,魔都醫學院是建國後首批的全國重點大學,後來改名為魔都醫科大學,兩千年的時候和複旦合並,成為了複旦的醫學院。
能從這樣的學校裏麵畢業,哪怕是學醫的,能有這樣的遠見也就不是一個什麽奇怪的事情。
看著眾人懷疑的眼神,李清風將桌子上的信還給胡家寶,起身回屋裏拿出了最新的幾期報紙,攤在桌子上一一的給眾人點了一些字眼。
眾人看的雲裏霧裏的,沒有明白李清風這是什麽意思。
李清風看著眾人一頭霧水的模樣,笑著搖了搖頭:“我說伱們一個個的腦子真是跟漿糊一樣,我買的報紙你們平時都白看了?國家未來的發展動向往往就藏在新聞的字裏行間”
對著他們一揮手,讓眾人全都把腦袋聚過來,李清風指著上麵的標題耐心的給他們解釋道:“看到這個字眼沒,現在的報紙每隔上幾天就會提到人才的重要性”
“你們報紙上這篇論調的標題,發展需要人才,可人才是從哪來的?”
“國家會慢慢步入正軌,步入正軌以後首先解決的是什麽?那就是發展問題,想要發展,需要的是人才,而人才是需要知識作為儲備,知識從哪來的?這可不是能從肚子裏帶出來的東西”
“人才的挖掘培養是需要層層選拔的,怎麽選拔才能挖掘培養出來人才?這點就不用我多說了吧?胡叔叔的那封信上麵說的三年內恢複高考,還是很正確的”
李清風一口氣說完這麽一長串話以後,端起放在火炕上的搪瓷缸子喝口水潤潤嗓子,隨時等著眾人的膜拜。
胡家寶家裏的來信,再加上李清風給大夥的講述,一個個的眼中冒出了精光,其中以周擁軍他們最為興奮。
老知青們下鄉的時間最長,心裏的希望早已在每天的農活中磨滅,現在突然聽到高考會在三年內恢複,一個個激動的眼淚盈眶,不分男女的互相興奮的擁抱。
就連李清風都被激動的大姐姐趙海霞抱了一下,李清風隻是錯愕了一瞬,反應過來連忙趁著這個機會想和所有的女知青們來一場友誼的擁抱。
抱胡家寶她們幾個的時候很順利,隻是在馬文慧這裏吃了癟,被馬文慧惡狠狠的眼神給瞪了回來。
就這樣,知道高考可能恢複的眾人,一個個又陷入了大內卷的學習時代,比當初為了民辦教師崗位時的複習更為刻苦。
課本上的知識對於李清風來說不算什麽,大部分知識點都是後世就學過的,可以稱得上難度的就是語文和政治這兩門課程。
李清風這段時間全部用來突擊學習語文和政治,時不時的還會向胡家寶請教一些政治上的問題。
時間就這麽在學習中臨近年關,看著外麵白茫茫的大雪,李清風收起課本,準備收拾東西回家過年。
今年是李清風下鄉的第二個年頭,在前段時間和大隊長申請了回家探親,在李清風的香煙攻勢下,大隊長在李清風的介紹信上蓋上了大隊的公章。
和李清風一起回家的還有胡家寶和王香蘭這兩個女知青,她們兩個一個是魔都,一個是姑蘇,這兩個地方挨著,路上能互相之間有個伴。
各自扛著大包小包的行李,拿著手裏買好的車票,在站台上等著回家的列車。
這邊是始發站,車上的人不多,除了兵團的知青外,沒什麽別的乘客。
知青的素質還是高的,沒有出現霸占別人位置的情況發生,三人順利的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上。
今天要出去吃飯,沒有第三章了.
(本章完)
在回去的路上,不知疲倦的王為民拉住李清風的胳膊興奮的問道:“哥,你說咱們是不是很快就能回城了?”
此時李清風的眼睛都抬不起來了,雙腳跟灌了鉛一樣往前走,實在是沒精神搭理這傻小子。
見到李清風不回答,馬文慧也湊了上來,推了推李清風的肩膀:“哎,王為民問你話呢,你怎麽也不回答一下”
“回答什麽?還想著回城?想得美,回城以後有那麽多崗位能安排咱們幾百萬知青?有那麽多糧食能養活咱們?還是洗洗睡吧,等上麵的政策再說吧”看著幾人都等著自己的回答,李清風強打起精神說了這麽一段話。
李清風這話還真沒說錯,一個個的都想回城。
問題是知青太多,幾百上千萬,這麽多青年城市裏哪有那麽多崗位安置,誰能解決他們的口糧問題?隻能先這麽糊弄著,等待經濟發展上去再考慮知青回城的問題。
直到78年底震撼全國的西南知青大返城運動爆發,這些知青們才開始陸陸續續回城。
這次運動的導火索就是‘知青工作二十四條’,該決議肯定了自上山下鄉運動開始以來取得的偉大成就,而且強調指出今後任然要‘有計劃的動員城鎮知識青年上山下鄉,與工農相結合’。
這項決議還明確規定,今後兵團,農場知青一律按照國營企業職工對待,不再列入國家知青政策的照顧範圍。
簡單來說,就是李清風這些插隊的還有機會返城,但是那些農場或者兵團的,他們這些人就不再是知青了,而是成為一名光榮的農場(兵團)職工,以後就老實的在農場(兵團)待著吧,不要再想著返城的事了。
隔壁的兵團還好,半兵半農,生活條件都還過得去,一年還有幾個月的貓冬時間,他們雖然不滿,但是也沒有大規模的鬧騰。
但是西南的農場知青那日子可就比兵團慘多了,一年到頭不停的幹農活,生活條件艱苦,經常沒有蔬菜,幾個月沒肉吃也是常有的事,就連住房問題都沒辦法解決,幾十人,幾百人擠在破爛的臨時住房居住十分常見。
將最寶貴的青春都奉獻給了邊疆,現在連返城的機會都沒有。
當時這事鬧得轟轟烈烈,不僅在全國範圍內引起廣泛關注,就連國外不少媒體都參與報道。
隨著消息的傳出,各地知青聞風而動,知青返城大潮就此拉開序幕。
李清風的話一出口,本來還高興的眾人臉色都拉了下來,沒人再說話,悶著頭的往前走。
沒人說話,正合李清風的心意,給他們潑一盆冷水澆澆心頭的火熱,這樣自己也能安生兩天,不用白天累死累活的幹一天,晚上還被他們夾著去參加慶祝活動。
果然和李清風預料的一樣,後麵的幾天裏,眾人都是無精打采的,就連精力最旺盛的馬文慧都沒什麽精神,好幾次李清風喊她去抽煙她都不願意去,每天回來就是往床上一趴,也不知道在想些什麽。
看著眾人死氣沉沉的樣子,李清風不好意思的摸了摸鼻子,看來自己這是對他們打擊過頭了。
等秋收徹底結束,進入貓冬後,眾人還是那副死氣沉沉的樣子,李清風覺得應該還是給他們一點希望,要不然的話知青小院每天都是死氣沉沉的,李清風也覺得難受啊!
隻是在李清風還沒開始給他們打雞血時,一份家信打破了知青小院的平靜。
胡家寶的收到了一封家裏的來信,神色興奮的將所有人聚集在一起,揚了揚手裏的信件,激動的和眾人說道:“我爸爸給我寫信了,並且還給我寄來了一套複習資料,信上說高考很有可能在最近三年內恢複,讓我提前做好準備”
眾人一聽,連忙接過胡家寶爸爸寄過來的信查看,李清風也湊過去看了起來。
胡父是個有遠見的,不愧是老一輩的大學生,信上以高考停止的原因為切入點,仔細的分析了高考會在未來三年內恢複的可能性,寫的很是深刻。
隻是一些問題的根源寫的很是隱晦,不過這也怪不得胡父,畢竟剛剛經曆過動亂,誰知道會不會有第二次?小心點總是沒錯的。
看過信上的內容後,李清風在心裏感慨,不管什麽時代,社會上的精英份子都是不容小覷的存在,穿越的怎麽了?如果沒有上帝視角,那也就是個小卡拉米。
等所有人都看過信以後,除了李清風外的眾人麵麵相覷,畢竟已經過去十年了,眾人不是很相信上麵的內容。
將手中的信紙放下,李清風抬頭看向胡家寶,笑著問道:“胡叔叔是哪個大學畢業的來著?”
“魔都醫學院”胡家寶一挺胸脯,驕傲的說道。
李清風點了點頭,魔都醫學院是建國後首批的全國重點大學,後來改名為魔都醫科大學,兩千年的時候和複旦合並,成為了複旦的醫學院。
能從這樣的學校裏麵畢業,哪怕是學醫的,能有這樣的遠見也就不是一個什麽奇怪的事情。
看著眾人懷疑的眼神,李清風將桌子上的信還給胡家寶,起身回屋裏拿出了最新的幾期報紙,攤在桌子上一一的給眾人點了一些字眼。
眾人看的雲裏霧裏的,沒有明白李清風這是什麽意思。
李清風看著眾人一頭霧水的模樣,笑著搖了搖頭:“我說伱們一個個的腦子真是跟漿糊一樣,我買的報紙你們平時都白看了?國家未來的發展動向往往就藏在新聞的字裏行間”
對著他們一揮手,讓眾人全都把腦袋聚過來,李清風指著上麵的標題耐心的給他們解釋道:“看到這個字眼沒,現在的報紙每隔上幾天就會提到人才的重要性”
“你們報紙上這篇論調的標題,發展需要人才,可人才是從哪來的?”
“國家會慢慢步入正軌,步入正軌以後首先解決的是什麽?那就是發展問題,想要發展,需要的是人才,而人才是需要知識作為儲備,知識從哪來的?這可不是能從肚子裏帶出來的東西”
“人才的挖掘培養是需要層層選拔的,怎麽選拔才能挖掘培養出來人才?這點就不用我多說了吧?胡叔叔的那封信上麵說的三年內恢複高考,還是很正確的”
李清風一口氣說完這麽一長串話以後,端起放在火炕上的搪瓷缸子喝口水潤潤嗓子,隨時等著眾人的膜拜。
胡家寶家裏的來信,再加上李清風給大夥的講述,一個個的眼中冒出了精光,其中以周擁軍他們最為興奮。
老知青們下鄉的時間最長,心裏的希望早已在每天的農活中磨滅,現在突然聽到高考會在三年內恢複,一個個激動的眼淚盈眶,不分男女的互相興奮的擁抱。
就連李清風都被激動的大姐姐趙海霞抱了一下,李清風隻是錯愕了一瞬,反應過來連忙趁著這個機會想和所有的女知青們來一場友誼的擁抱。
抱胡家寶她們幾個的時候很順利,隻是在馬文慧這裏吃了癟,被馬文慧惡狠狠的眼神給瞪了回來。
就這樣,知道高考可能恢複的眾人,一個個又陷入了大內卷的學習時代,比當初為了民辦教師崗位時的複習更為刻苦。
課本上的知識對於李清風來說不算什麽,大部分知識點都是後世就學過的,可以稱得上難度的就是語文和政治這兩門課程。
李清風這段時間全部用來突擊學習語文和政治,時不時的還會向胡家寶請教一些政治上的問題。
時間就這麽在學習中臨近年關,看著外麵白茫茫的大雪,李清風收起課本,準備收拾東西回家過年。
今年是李清風下鄉的第二個年頭,在前段時間和大隊長申請了回家探親,在李清風的香煙攻勢下,大隊長在李清風的介紹信上蓋上了大隊的公章。
和李清風一起回家的還有胡家寶和王香蘭這兩個女知青,她們兩個一個是魔都,一個是姑蘇,這兩個地方挨著,路上能互相之間有個伴。
各自扛著大包小包的行李,拿著手裏買好的車票,在站台上等著回家的列車。
這邊是始發站,車上的人不多,除了兵團的知青外,沒什麽別的乘客。
知青的素質還是高的,沒有出現霸占別人位置的情況發生,三人順利的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上。
今天要出去吃飯,沒有第三章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