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實現將蒸汽機和電磁發電機結合起來的構想,李敏將學校和工業所裏負責研究改進蒸汽機的人中抽調了一批出來,專門用於蒸汽發電機的研究。
蒸汽發電機,便是他為自己構想的發電機取的名字。
而這一批他選中的研究員,便是和其他的學生一樣,從頭開始,聽視頻中的先生講課,掌握最基礎的數學和物理學知識。
於是乎,這些李敏欽點的研究員們,便和其他受培訓的老師一起學習起來。
與此同時,第一批新的學校,也在應天府和周邊的江南淮南一帶,組建完畢了。
新學的學校,包括小學和中學,都是朱元璋按照李晗的建議給定的標準,小學有五年學製,而中學則為四年學製。
這是朱元璋和李敏、楊思義還有吳道行等人經過了詳細討論,在充分考慮了大明百姓的現實情況下而定的標準。
孩童六歲開始便入學啟蒙,小學學業結束後,便有十一歲了,已經初步會識字算數,如果家中困難,負擔不起,便可出來成為勞動力,幫家裏賺錢。
要知道,經過元庭近百年的折騰,漢人百姓讀過書的太少太少,哪怕是如今已是大明十六年,識字的百姓也是微乎其微,一百個人中,能有二十個人識字,那就算不錯了。
這還是在應天府以及江南富庶一帶,要是放在蜀中、雲黔這些偏遠地帶,識字的人就更少了。
至於中學四年,便可以進行物理化學等自然科學的學習,以及一些基本的技術培訓,四年學成之後,正好十五歲,便已是一名大明急缺的技術工人了,不能繼續深造的話,便可直接入廠,從事勞動生產。
當然,由於從小學到中學畢業,全部讀完得需要九年時間,因此為了應急,中學也招收私塾弟子,或是適齡的識字青少年,隻待小學和中學可以有效銜接了,便可步入正規了。
而大學的話,目前整個大明就隻有兩所,即帝國理工大學和大明師範大學。
在暫時沒有中學生的情況下,隻能麵向社會招收,而招收的條件,則比京師匠造書院剛剛辦學時要求嚴格了許多。
兩所大學,主要麵向工廠中需要深造的有誌青年,以及各地書院中的學子,或是具備一定技藝、會讀書寫字的人,便是要通過考核,才能入學。
新學的建立,不可能一下子在整個大明全都鋪開,朱元璋知道那不現實,再者而言,所辦新學皆為官學,戶部也沒那麽多銀錢啊,隻能一步一步來了。
令所有人沒想到的是,當新學校開始招生時,百姓們都炸鍋了。
隻要不是家中實在揭不開鍋的,都紛紛想把孩子送到學校去念書。
一時之間,應天府的十所小學和五所中學門口都人滿為患,家家戶戶都想把孩子給塞到學校去。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江南和淮南一帶,新學的火爆,不僅讓改革派看傻了眼,更是讓守舊派目瞪口呆。
其實百姓的心思很簡單,也很樸素,進入新學學習,能夠更快學成出來,而且還有個好出處,比起動不動就十年寒窗,或許是一輩子之乎者也但也考不上個功名的科考,新學明顯實惠太多了。
孩子從入學開始,最多九年,便能進廠吃皇糧,這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而且一旦進入大學,那便是官身了,比舉子地位還高,秀才與之一比,都不夠看的。
甚至不少農村子弟,都被家人給送了過來,就是為了入學,有個好出身。
親眼目睹了入學報名的火爆場麵,這讓楊思義不得不懷疑,是不是學費給定低了,要不要再高一點。
與此同時,大明第一條鐵軌工程,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而戰俘自從被重新編組後,便很少再鬧事了。
近十萬的勞動力,被有效組織起來後,幹活的效率那是大幅提升,再加上有績效的誘惑,不少戰俘都拚了命的加油幹。
至於什麽國仇家恨的,此時此刻,也幾乎都煙消雲散了,畢竟在一口肉麵前,那些虛無縹緲的東西又算得了什麽。
要是表現好的話,大明提供的夥食,比在安南當兵時吃的都好,
甚至大明的官老爺們,還很貼心的給績效考核高的人,提供白酒和霜糖呢,這麽寶貴的東西,他們在安南時,連見都沒見過。
有時候他們甚至有種錯覺,他們不是打了敗仗被抓來的,而是來大明做工享受的。
有的人甚至都想永遠留在大明,不為別的,在這裏做工的話就能吃飽喝足,在安南哪有這般好日子過?
早知道大明這麽好,那還為黎季孷賣什麽命啊,一早就投降了該多好,可惜了那麽多兄弟都戰死沙場了,哼,都是被黎季孷那個王八蛋給害的!
不少人為了留下來討生活,開始偷偷學習大明的官話了。
而且最近,官老爺們又組織了一批績效考核最高的人,去看那什麽叫電影的東西,電影是什麽他們不懂,不過既然是獎勵表現最好的人,那應該是什麽不可多得的好東西吧。
然而當看完電影的人回來後,在其他俘虜的眼中,他們一個個的卻是神不守舍,有的一臉如癡如醉,有的則是神魂顛倒,似乎是做了一場無比奇妙的美夢。
難道官老爺們兒帶他們去逛青樓了?
在其他的俘虜們的追問下,這些俘虜們才如夢初醒般,然後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洋洋得意的告訴了其他人。
而其他的俘虜,聽著他們的講述,卻是如聽天方夜譚一般,這世上哪有如此神奇的景觀,簡直太不可思議了。
什麽畫裏的人會動,會說話,還有什麽蒸汽機的,蒸汽機聽不懂,但畫裏的人會動會說話,這難道不是妖怪麽?
但是聽他們這麽說,其他的俘虜心中更加好奇了,這等奇景,真想去見識見識啊!
像這種新奇的消息是越傳越廣,不出半天,整個俘虜營都知道了,有一種叫電影的神奇東西,如果幹活幹得好,便能去見識見識。
於是為了能看到電影,俘虜們開始更加賣力的幹活,這讓大明的監工管事們看在眼裏,都覺得他們是不是瘋了。
讓你們努力幹活,可沒讓你們這麽賣命啊,真把自己當牛馬了?
蒸汽發電機,便是他為自己構想的發電機取的名字。
而這一批他選中的研究員,便是和其他的學生一樣,從頭開始,聽視頻中的先生講課,掌握最基礎的數學和物理學知識。
於是乎,這些李敏欽點的研究員們,便和其他受培訓的老師一起學習起來。
與此同時,第一批新的學校,也在應天府和周邊的江南淮南一帶,組建完畢了。
新學的學校,包括小學和中學,都是朱元璋按照李晗的建議給定的標準,小學有五年學製,而中學則為四年學製。
這是朱元璋和李敏、楊思義還有吳道行等人經過了詳細討論,在充分考慮了大明百姓的現實情況下而定的標準。
孩童六歲開始便入學啟蒙,小學學業結束後,便有十一歲了,已經初步會識字算數,如果家中困難,負擔不起,便可出來成為勞動力,幫家裏賺錢。
要知道,經過元庭近百年的折騰,漢人百姓讀過書的太少太少,哪怕是如今已是大明十六年,識字的百姓也是微乎其微,一百個人中,能有二十個人識字,那就算不錯了。
這還是在應天府以及江南富庶一帶,要是放在蜀中、雲黔這些偏遠地帶,識字的人就更少了。
至於中學四年,便可以進行物理化學等自然科學的學習,以及一些基本的技術培訓,四年學成之後,正好十五歲,便已是一名大明急缺的技術工人了,不能繼續深造的話,便可直接入廠,從事勞動生產。
當然,由於從小學到中學畢業,全部讀完得需要九年時間,因此為了應急,中學也招收私塾弟子,或是適齡的識字青少年,隻待小學和中學可以有效銜接了,便可步入正規了。
而大學的話,目前整個大明就隻有兩所,即帝國理工大學和大明師範大學。
在暫時沒有中學生的情況下,隻能麵向社會招收,而招收的條件,則比京師匠造書院剛剛辦學時要求嚴格了許多。
兩所大學,主要麵向工廠中需要深造的有誌青年,以及各地書院中的學子,或是具備一定技藝、會讀書寫字的人,便是要通過考核,才能入學。
新學的建立,不可能一下子在整個大明全都鋪開,朱元璋知道那不現實,再者而言,所辦新學皆為官學,戶部也沒那麽多銀錢啊,隻能一步一步來了。
令所有人沒想到的是,當新學校開始招生時,百姓們都炸鍋了。
隻要不是家中實在揭不開鍋的,都紛紛想把孩子送到學校去念書。
一時之間,應天府的十所小學和五所中學門口都人滿為患,家家戶戶都想把孩子給塞到學校去。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江南和淮南一帶,新學的火爆,不僅讓改革派看傻了眼,更是讓守舊派目瞪口呆。
其實百姓的心思很簡單,也很樸素,進入新學學習,能夠更快學成出來,而且還有個好出處,比起動不動就十年寒窗,或許是一輩子之乎者也但也考不上個功名的科考,新學明顯實惠太多了。
孩子從入學開始,最多九年,便能進廠吃皇糧,這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而且一旦進入大學,那便是官身了,比舉子地位還高,秀才與之一比,都不夠看的。
甚至不少農村子弟,都被家人給送了過來,就是為了入學,有個好出身。
親眼目睹了入學報名的火爆場麵,這讓楊思義不得不懷疑,是不是學費給定低了,要不要再高一點。
與此同時,大明第一條鐵軌工程,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而戰俘自從被重新編組後,便很少再鬧事了。
近十萬的勞動力,被有效組織起來後,幹活的效率那是大幅提升,再加上有績效的誘惑,不少戰俘都拚了命的加油幹。
至於什麽國仇家恨的,此時此刻,也幾乎都煙消雲散了,畢竟在一口肉麵前,那些虛無縹緲的東西又算得了什麽。
要是表現好的話,大明提供的夥食,比在安南當兵時吃的都好,
甚至大明的官老爺們,還很貼心的給績效考核高的人,提供白酒和霜糖呢,這麽寶貴的東西,他們在安南時,連見都沒見過。
有時候他們甚至有種錯覺,他們不是打了敗仗被抓來的,而是來大明做工享受的。
有的人甚至都想永遠留在大明,不為別的,在這裏做工的話就能吃飽喝足,在安南哪有這般好日子過?
早知道大明這麽好,那還為黎季孷賣什麽命啊,一早就投降了該多好,可惜了那麽多兄弟都戰死沙場了,哼,都是被黎季孷那個王八蛋給害的!
不少人為了留下來討生活,開始偷偷學習大明的官話了。
而且最近,官老爺們又組織了一批績效考核最高的人,去看那什麽叫電影的東西,電影是什麽他們不懂,不過既然是獎勵表現最好的人,那應該是什麽不可多得的好東西吧。
然而當看完電影的人回來後,在其他俘虜的眼中,他們一個個的卻是神不守舍,有的一臉如癡如醉,有的則是神魂顛倒,似乎是做了一場無比奇妙的美夢。
難道官老爺們兒帶他們去逛青樓了?
在其他的俘虜們的追問下,這些俘虜們才如夢初醒般,然後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洋洋得意的告訴了其他人。
而其他的俘虜,聽著他們的講述,卻是如聽天方夜譚一般,這世上哪有如此神奇的景觀,簡直太不可思議了。
什麽畫裏的人會動,會說話,還有什麽蒸汽機的,蒸汽機聽不懂,但畫裏的人會動會說話,這難道不是妖怪麽?
但是聽他們這麽說,其他的俘虜心中更加好奇了,這等奇景,真想去見識見識啊!
像這種新奇的消息是越傳越廣,不出半天,整個俘虜營都知道了,有一種叫電影的神奇東西,如果幹活幹得好,便能去見識見識。
於是為了能看到電影,俘虜們開始更加賣力的幹活,這讓大明的監工管事們看在眼裏,都覺得他們是不是瘋了。
讓你們努力幹活,可沒讓你們這麽賣命啊,真把自己當牛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