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回到家中,林朝陽發現陶父正與人手談,對麵那個人他還認識,一句“老登”差點脫口而出。


    等一局棋下完,也快到吃飯的功夫了,陶父這才將林朝陽介紹給老者。


    “光遣兄,這就是玉書的丈夫,他叫林朝陽,在圖書館工作。”


    “朱教授好!”林朝陽恭敬的叫了一聲。


    朱光遣笑眯眯的,臉上褶子一堆,像條老狐狸。


    “那天我去圖書館還碰見來著,真是有緣分。喊教授就見外了,叫伯父吧。”


    “朱伯父好!”林朝陽又叫了一遍。


    老頭兒滿意的點了點頭,“相貌平平,配玉書丫頭確實差點意思。”


    老登,嘴好毒,再說“相貌平平”你點什麽頭?


    “不過眼光不錯,能把玉書這丫頭娶到手,是個學美學的好材料!”


    這還像句人話!


    可他想想又覺得不對,老登這是打一棒子給個甜棗,不能上當。


    林朝陽心裏叫著老登,但臉上還是一副乖巧的模樣。


    誰讓眼前這位爺是個開山怪呢?


    中國美學教育奠基人!


    光是這一個稱謂就能秒殺中國99%以上的文化人。


    林朝陽這回終於知道老頭兒那天為什麽去圖書館消遣自己了,敢情跟陶父是莫逆之交。


    因為朱光遣的到來,陶家今天的晚飯格外豐盛,開飯前陶玉墨盯著豐盛的菜肴眼冒綠光。


    “喝點兒,喝點兒。”


    朱光遣剛坐下就催促陶父,陶父卻說道:“你來之前我可跟你們家人有保證。”


    “他們又沒在這。”


    “你以為喝完酒他們聞不出來?”陶父又道。


    “泡壺茶再走嘛,又不多喝。”


    看起來,老頭兒已經是慣犯了,作案手法十分嫻熟。


    陶父拗不過他,拿來了兩個小酒盅,一盅三錢,“就三盅!”


    “玉書啊,再過幾年可得把你爸看緊點,不能讓他偷喝。”


    朱光遣對著陶玉書傾訴他對陶父的不滿,陶玉書笑道:“朱伯伯,我爸酒癮可沒您這麽大!”


    “這丫頭,真是不如小時候可愛了。”


    吃過晚飯,朱光遣真就喝了一壺茶,臨走前還把手擋在口前哈著氣聞了聞,確定了沒聞出酒味才出門。


    林朝陽想到了之前的“紅燒肉”事件,懷疑陶玉書姐妹倆是不是從小都跟他學的。


    老話說的沒錯,近“朱”者赤。


    朱光遣家住在燕南園,距離朗潤園這裏有段距離,陶父讓大舅哥將他送回了家。


    晚上回了屋,林朝陽將從劉振雲那裏買來的電影票交給陶玉書。


    “從哪兒來的?”陶玉書問。


    林朝陽便把劉振雲他們這些中文係學生勤工儉學的事說了一遍,“都是內部電影,爸媽他們應該也會感興趣。”


    “這就開始拍馬屁了?”


    “大舅哥給的靈感。再說什麽叫拍馬屁,這叫豐富業餘生活、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你這個覺悟啊,還是有待提高。”


    “哼!”陶玉書衝他皺了皺鼻子,歡歡喜喜的收下了電影票。


    請家裏人看電影,要是放在後世多少顯得有點過於務虛。


    不過這年頭老百姓的娛樂活動確實太過匱乏,看電影幾乎是最大眾的娛樂方式。


    在即將到來的1979年,中國電影行業創造出了293億觀影人次的世界記錄。


    這不僅是一項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記錄,更是世界電影史上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


    以79年中國人口9.75億人來計算,每一個中國人在這一年平均觀看了30次電影,這才是中國電影市場真正意義上的巔峰時刻。


    林朝陽給家裏弄這麽幾張電影票,還真算是替大家找了個不錯的娛樂活動。


    等陶玉書把電影票送給家裏人之後,林朝陽明顯能感覺到家裏的氣氛都變得愉快起來。


    尤其是小姨子陶玉墨,十七八歲的小丫頭正是愛玩的時候,看電影可太讓她快樂了,她還偷偷摸摸的找到陶玉書,問能不能再要一張票,她想請同學也一起看。


    陶玉書的第一反應是:“男的女的?”


    “姐~你說什麽呢?”陶玉墨滿臉嬌羞,“當然是女同學。”


    “你心虛什麽,我就是問問。”


    “誰心虛了?”


    陶玉墨好一頓哀求,從姐姐那裏搞來了兩張電影票。


    等她走後,林朝陽得意道:“現在這家裏,遍地是朋友。”


    陶玉書挖苦道:“我媽一個頂十個。”


    “你媽的戰鬥力是強,可她沒有戰友啊,獨木難支。把朋友搞的多多的,把敵人的搞的少少的,這是勝利的奧義。”


    “胡說八道!你這張嘴可別出去瞎說。”


    又過了兩天,眼看著要到小年了。


    林朝陽接到了父母從東北老家寄來的包裹,裏麵都是山貨,至少有十斤,還都是曬幹的,夠陶家全家人吃半年的,隨包裹來的還有一封信。


    老兩口跟陶玉書想到一塊了,在信中說上次陶玉書八月中才回來,間隔的時間短,過年就不用回去了,讓他們小兩口省點路費。


    郵來的這些山貨是送給親家的,要過年了,給家裏添點菜,愛吃什麽就寫信,東北別的沒有,就是山貨多。


    這天晚上,陶玉書將一大包山貨展示給陶家人。


    現在大家的生活條件和物質水平遠沒有後世豐富,即便在燕京也是如此,一大袋東北山林裏的山貨攤在桌上,十分吸引陶家人眼球。


    “這一包,少說也得值個六七十塊錢吧?”大舅哥說道。


    東北山貨說起來土,但這玩意真就不便宜,特別是在這個還沒有人工養殖的時代。


    而且因為都是風幹、曬幹的,實際份量遠比大家看到的要多。


    陶玉成、陶玉墨這兄妹倆看著山貨眼冒綠光,這一大包山貨裏不僅有菌類的黑木耳、猴頭菇、榛蘑,還有兩隻風幹了的山雞。


    這要是烹成菜肴,得多香!


    陶玉書將林家二老在信中的囑托轉達給陶父,神色間滿滿的都是驕傲。


    “讓親家公、親家母破費了,這讓我們怎麽好意思。”陶父對林朝陽說道。


    “爸,都是一家人,您這話太客套了。”


    不管是陶父,還是林朝陽,又或者是陶家人,都明白林二春夫妻倆寄這些東西來,不僅是給親家送一份禮物,也是感念陶家照顧、包容他們的兒子。


    平時送東西太過刻意,眼下馬上要過年,這份禮物就顯得周到而體貼。


    “回信的時候替我們一家人謝謝你父母。”陶父神色沉吟,又說道:“既然今年不回老家,那就好好留在家裏過年。你們倆也結婚快一年了,婚禮沒辦,兩家人連麵都沒見過,這事說不過去。等明年看看找個時間,我們去東北走一趟。”


    此話一出,林朝陽微微詫異,陶玉書喜上眉梢,唯獨一直沒說話的陶母臉色立刻黑了下來。


    可她再不樂意,陶父終究是家裏的話事人,她總不至於當場撕破臉反對。


    林朝陽偷瞄著陶母的反應,職場上不要怕得罪人,關鍵是要跟對人。


    丈母娘看他再不順眼,不還是得去東北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帶我去遠方林朝陽陶玉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坐望敬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坐望敬亭並收藏帶我去遠方林朝陽陶玉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