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得來啊,電影不拍出來,他怎麽能甘心?”成蔭說道。
他是李翰祥的舊識,四十年多前他們便認識,那個時候他們還都是青蔥少年。
“什麽電影?”
林朝陽以為成蔭說的肯定是《火燒圓明園》和《垂簾聽政》,可成蔭卻說道:“他要拍末代皇帝溥儀。”
“末代皇帝?”
林朝陽愕然,怎麽變成末代皇帝了?難道我串台了?
瞧著他的表情,成蔭笑了起來,“是不是覺得他一個香江導演拍末代皇帝的事有些違和?”
成蔭的話也不能說不對,但林朝陽真正驚訝的原因並非是這個。
難道是自己穿越引起的蝴蝶效應,李翰祥不拍《火燒圓明園》和《垂簾聽政》,改拍末代皇帝了?
“他為什麽拍末代皇帝啊?”
心裏一團迷霧,林朝陽迫切的需要成蔭來給他解答。
“這事還得從幾年前說起……”
從影四十年,李翰祥拍了幾十部電影,獲獎無數,成了享譽海內外的大導演。
不過也因為常年的高強度工作,在1975年他被檢查出了冠心病,這病拖了三年,到78年他特地去了美國洛杉磯進行手術。
臨到手術之際,他突然一想到這一刀下去禍福難料,背井離鄉三十年,還沒來得及回到祖國大陸去看看。
彼時恰逢國家改革開放,於是李翰祥聯係了與大陸“有聯係”的香江友人,秘密返回大陸,進行了一次闊別已久的暢遊。
遊玩期間,李翰祥還不忘拜會當年的師友親朋,其中許多人都是如今國內文藝界響當當的人物,比如燕影廠的謝添、謝鐵驪、黃宗江;滬影廠的趙丹、徐桑楚、李準;畫家吳作人、程十發等,成蔭也在其中。
“我記得那天吃飯,前段時間我們剛剛內部放映過翰祥的《傾國傾城》,大家都給予了盛讚。
能在香江的片場搭出紫禁城的布景,拍出一流的清宮片來,多了不起啊!
謝添當時對翰祥說:你這樣的才華和魄力,如果在故宮實景拍攝,豈不是更可以大顯身手?
當時翰祥表現的很謙虛,但暗地裏卻動了心思。
他後來跟我說過,過去他以為自己此生已經無望再回大陸拍片,可通過那次的旅遊和探親訪友。他覺得大陸的氛圍開放、友好,回到這裏拍電影未嚐不行。”
說到這裏,成蔭歎了口氣,“他想的是很好,不過兩岸阻隔多年,政治、經濟、人事多有變遷,想要回到大陸拍電影,談何容易啊!”
成蔭接著講,自那次回大陸旅遊後,李翰祥先是去美國接受了手術,休養期間又對接上了滬影廠,得知李翰祥要回大陸拍電影,甚至驚動了副g級領導。
李翰祥本打算拍一部關於伍豪同誌的電影,結果一溝通,發現大陸這邊已經有製片廠將關於伍豪同誌的電影列入了選題計劃,大陸這邊便建議李翰祥放棄這個想法。
然後李翰祥又不死心的再次造訪燕京,這次他把目光對準了老舍的經典作品《茶館》。
李翰祥老家是遼寧的,青少年時期生長於燕京,他對老舍先生的作品推崇倍至。
當時燕京人藝甚至為了李翰祥的到來,特意排演了《茶館》,李翰祥看完話劇後更堅定了要把這部話劇搬上熒幕的信心,為此他前後奔走了半年時間。
但可惜的是,李翰祥將自己的計劃帶回香江後卻遭到了片商們的反對。
片商們反對李翰祥拍《茶館》,理由很充分。
《茶館》是部好話劇不假,但話劇和電影不一樣。《茶館》對白太多,場景單一,燕京的地方色彩濃厚,放在舞台上效果炸裂,但放在銀幕上,局限性太大了。
李翰祥是大導演,他的作品麵對的是中外觀眾,拍《茶館》等於拋棄了外國觀眾。
片商們所言的“外國觀眾”,指的是東南亞地區的觀眾。
七十年代香江電影的影響力主要是集中在香江、灣島和東南亞地區。
李翰祥有自己的藝術追求,但他也不得不考慮片商們的意見,這些人可都是他的衣食父母。
思前想後,李翰祥最後忍痛放棄了拍攝《茶館》的設想,轉而提出了想拍攝一部關於末代皇帝溥儀的電影,電影主要是以溥儀所寫的自傳《我的前半生》為藍本。
然後,李翰祥的這個想法再次遭到了反對。這次的原因是因為《我的前半生》當中所涉及到的一些人仍舊健在,尚未蓋棺定論。
林朝陽光是聽著都覺得波折,更況乎李翰祥本人,成蔭作為好友也為李翰祥感到揪心。
“他跟邵氏還有兩部片約,直到去年年末才拍完。結束了跟邵氏的合作之後,他馬不停蹄的回到了大陸。
前陣子在滬上待了一段時間,這回又要來燕京,還是為了劇本。溥儀這個末代皇帝不讓他拍了,他打算換個方向。反正是錨定主意,這回一定要把劇本寫出來。
今年四月份,他推脫不過邵氏的續約請求,再次跟邵氏續簽了導演合約。
這次他要是再開不出戲來,這股心氣恐怕……”
成蔭說到最後搖了搖頭,老友想回故土拍攝電影曆經波折,即便是在他這個外人看來,也不由得感到心焦。
林朝陽聽了快半個小時,也總算明白了過來,敢情成蔭剛才說的末代皇帝,隻是淘汰了的計劃。
他不由得又想起了意大利導演貝托魯奇拍攝的《末代皇帝》,有些東西,人家外國人能拍,我們自己人反而拍不了。
“那他這次準備拍什麽?”林朝陽問道。
成蔭搖了搖頭,“不知道,人家劇本還沒寫出來呢。”
林朝陽這一問純粹是想確定一下,他記得《火燒圓明園》和《垂簾聽政》是兩部連拍,83年才上映的。
李翰祥現在張羅拍,也很合理。
閑話結束,林朝陽還想在燕影廠裏散散心,卻被謝靳硬生生拉回招待所壓榨剩餘勞動力。
連續一個多星期,謝靳總算是弄完了分鏡頭劇本,才算是放過了林朝陽。
可能也是良心發現,知道這一個多星期把林朝陽折騰的夠嗆,謝靳最後說要專門設宴請林朝陽吃一頓。
林朝陽想著都“設宴”了,怎麽著也得是東來順、全聚德、烤肉宛啊,沒想到最後這頓飯還是在招待所的房間裏。
“你也太摳了,我辛辛苦苦半個月,你連請個客也這麽寒酸?”
招待所桌上隻擺了花生米、豬耳朵等幾樣下酒菜,林朝陽忍不住質問謝靳。
“別著急啊,還有菜呢。”謝靳氣定神閑的說了一句。
沒過一會兒,房間的門被人敲響,謝靳去開門,還真就有人給送菜來了。
來人都是謝靳在燕影廠的老友,成蔭、陳懷愷、江懷延,幾人手裏或端著盤、或捧著盆,真就是來給送菜的。
陳懷愷早年是燕京電影學院的教員,後來調到了燕影廠當導演,後世大家知道他,都是因為他有個兒子叫陳凱戈。
江懷延這個名字林朝陽倒是不熟悉,謝靳介紹他是燕影廠文學策劃部主任,屬於燕影廠位高權重的領導。
送完了菜,幾人也不走,坐那就喝上了。
“朝陽,愣著幹啥,倒酒啊!”謝靳使喚道。
林朝陽坐下來,不滿的說道:“今天不是請我嗎?怎麽我還成伺候局的了?”
“在座的都是你的叔叔大爺,就你年輕。”謝靳道。
“老謝,你總這麽占我便宜就沒意思了。”
林朝陽給給自己倒了一杯酒,“給你改劇本是個苦差事,熬大夜改劇本就算了,還得陪抽煙、陪喝酒,我可遭了大罪。”
“你啊,年紀輕輕卻暮氣沉沉,還不如我這個馬上六十歲的老頭子。”
成蔭嗬嗬笑道:“朝陽是小說家,內心敏感豐富,跟你這樣的酒蒙子肯定不一樣。”
謝靳愛喝酒,在電影圈是出了名的,號稱酒聖,千杯不醉。
被老友拆台,他也不生氣,自顧自的喝了一杯酒,朗聲道:“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在場五人當中,除了林朝陽,江懷延是最年輕的,今年還沒到五十,他是燕影廠文學策劃部主任,管的就是編劇和劇本這一塊。
他看過《牧馬人》的劇本,還看過《天下第一樓》的公演,對林朝陽在戲劇創作上的天分很欣賞。
跟林朝陽喝了兩杯酒,江懷延問道:“朝陽有沒有興趣到我們燕影廠來工作?”
林朝陽沒想到江懷延有此一問。
到製片廠來當編劇?憑心而論,電影製片廠應該是這個年代裏小資氛圍最重的單位了,雖然與社會主流有點格格不入,但工作和生活氛圍還是不錯的。
尤其是編劇和導演這兩個工種,在製片廠裏手握大權,到哪都被人捧著。
但林朝陽可不想打白工,江懷延想調他到燕影廠來,無非是看中了他的創作實力,可這年頭電影製片廠拍電影可都算是集體創作的。
他真來給燕影廠寫劇本,有署名,但是沒有著作權,純純的打白工。
這個時候大家都習慣了計劃經濟,也沒有版權意識,所以沒人在乎這些工作成果。
等到八十年代滬美廠的職工們因為著作權問題和廠子打起了官司,這些電影從業人員才會意識到這個問題。
林朝陽正打算婉拒江懷延的招攬,就聽謝靳說道:“朝陽本子寫得好,到製片廠是個不錯的選擇。不過到燕影廠沒意思,要來還得來我們滬影廠。”
“你們滬影廠比我們好哪兒了?”
謝靳的話引來了幾個老友的集體討伐,但也讓把江懷延對林朝陽的招攬岔了過去。
酒過三巡,桌上的菜吃的差不多了,江懷延冒著酒氣問林朝陽,“我聽李拓說,朝陽的廚藝不錯?”
李拓的愛人張暖心也是燕影廠導演,不過輩分比在場幾位都低。
之前他們夫妻倆都在燕影廠大院這邊住,江懷延認識李拓也不稀奇。
謝靳說道:“這個我可以證明,朝陽炸醬麵做的不錯。”
成蔭搖著頭挖苦道:“滬上人真是沒見識,吃個炸醬麵還當美食了。”
“炸醬麵怎麽不算美食?”陳懷愷提出了不同意見,“越是尋常食物,越是難做好。”
他看向林朝陽,懊悔道:“早知道朝陽有手藝,我們何苦還自己張羅菜?”
林朝陽苦笑道:“說好了請我吃飯,你們還打算讓我做飯是怎麽著?”
“下次,下次有機會一定嚐嚐朝陽的手藝。”謝靳張羅道。
他的話立刻引發了其他幾人的讚同,“得嚐嚐,得嚐嚐。大作家的手藝,我們還沒嚐過呢,吃完以後出去吹牛都有資本了。”
一群老同誌喝的醉醺醺的,你說他醉了吧,他說話不咬舌頭,你說他沒醉吧,說的全是胡話。
到最後,菜吃完了,酒也喝完了。
謝靳往床上一倒就睡了過去,林朝陽喝的最少,陳懷愷看起來還算清醒,江懷延和成蔭已經迷迷糊糊。
林朝陽無奈,等會還得把人給送走,早知道是這樣,這頓飯說什麽也不能吃啊!
好在陳懷愷還保持了幾分清醒,衝林朝陽擺了擺手。
“沒事,朝陽,你放心走吧,等會我兒子來接我,把他們都送回去。”
說是這麽說,可林朝陽哪能真走啊,坐那等了一會兒,還真有人來敲門。
林朝陽一開門,狂拽酷炫的凱爺沒見著,倒是見著個模樣標致的小姑娘。
“小姑娘,你找誰?”林朝陽問。
“我找我爸。”
小姑娘身量高挑,眉眼間明媚大氣,但臉上滿是稚氣,聲音清脆,越看越眼熟。
他是李翰祥的舊識,四十年多前他們便認識,那個時候他們還都是青蔥少年。
“什麽電影?”
林朝陽以為成蔭說的肯定是《火燒圓明園》和《垂簾聽政》,可成蔭卻說道:“他要拍末代皇帝溥儀。”
“末代皇帝?”
林朝陽愕然,怎麽變成末代皇帝了?難道我串台了?
瞧著他的表情,成蔭笑了起來,“是不是覺得他一個香江導演拍末代皇帝的事有些違和?”
成蔭的話也不能說不對,但林朝陽真正驚訝的原因並非是這個。
難道是自己穿越引起的蝴蝶效應,李翰祥不拍《火燒圓明園》和《垂簾聽政》,改拍末代皇帝了?
“他為什麽拍末代皇帝啊?”
心裏一團迷霧,林朝陽迫切的需要成蔭來給他解答。
“這事還得從幾年前說起……”
從影四十年,李翰祥拍了幾十部電影,獲獎無數,成了享譽海內外的大導演。
不過也因為常年的高強度工作,在1975年他被檢查出了冠心病,這病拖了三年,到78年他特地去了美國洛杉磯進行手術。
臨到手術之際,他突然一想到這一刀下去禍福難料,背井離鄉三十年,還沒來得及回到祖國大陸去看看。
彼時恰逢國家改革開放,於是李翰祥聯係了與大陸“有聯係”的香江友人,秘密返回大陸,進行了一次闊別已久的暢遊。
遊玩期間,李翰祥還不忘拜會當年的師友親朋,其中許多人都是如今國內文藝界響當當的人物,比如燕影廠的謝添、謝鐵驪、黃宗江;滬影廠的趙丹、徐桑楚、李準;畫家吳作人、程十發等,成蔭也在其中。
“我記得那天吃飯,前段時間我們剛剛內部放映過翰祥的《傾國傾城》,大家都給予了盛讚。
能在香江的片場搭出紫禁城的布景,拍出一流的清宮片來,多了不起啊!
謝添當時對翰祥說:你這樣的才華和魄力,如果在故宮實景拍攝,豈不是更可以大顯身手?
當時翰祥表現的很謙虛,但暗地裏卻動了心思。
他後來跟我說過,過去他以為自己此生已經無望再回大陸拍片,可通過那次的旅遊和探親訪友。他覺得大陸的氛圍開放、友好,回到這裏拍電影未嚐不行。”
說到這裏,成蔭歎了口氣,“他想的是很好,不過兩岸阻隔多年,政治、經濟、人事多有變遷,想要回到大陸拍電影,談何容易啊!”
成蔭接著講,自那次回大陸旅遊後,李翰祥先是去美國接受了手術,休養期間又對接上了滬影廠,得知李翰祥要回大陸拍電影,甚至驚動了副g級領導。
李翰祥本打算拍一部關於伍豪同誌的電影,結果一溝通,發現大陸這邊已經有製片廠將關於伍豪同誌的電影列入了選題計劃,大陸這邊便建議李翰祥放棄這個想法。
然後李翰祥又不死心的再次造訪燕京,這次他把目光對準了老舍的經典作品《茶館》。
李翰祥老家是遼寧的,青少年時期生長於燕京,他對老舍先生的作品推崇倍至。
當時燕京人藝甚至為了李翰祥的到來,特意排演了《茶館》,李翰祥看完話劇後更堅定了要把這部話劇搬上熒幕的信心,為此他前後奔走了半年時間。
但可惜的是,李翰祥將自己的計劃帶回香江後卻遭到了片商們的反對。
片商們反對李翰祥拍《茶館》,理由很充分。
《茶館》是部好話劇不假,但話劇和電影不一樣。《茶館》對白太多,場景單一,燕京的地方色彩濃厚,放在舞台上效果炸裂,但放在銀幕上,局限性太大了。
李翰祥是大導演,他的作品麵對的是中外觀眾,拍《茶館》等於拋棄了外國觀眾。
片商們所言的“外國觀眾”,指的是東南亞地區的觀眾。
七十年代香江電影的影響力主要是集中在香江、灣島和東南亞地區。
李翰祥有自己的藝術追求,但他也不得不考慮片商們的意見,這些人可都是他的衣食父母。
思前想後,李翰祥最後忍痛放棄了拍攝《茶館》的設想,轉而提出了想拍攝一部關於末代皇帝溥儀的電影,電影主要是以溥儀所寫的自傳《我的前半生》為藍本。
然後,李翰祥的這個想法再次遭到了反對。這次的原因是因為《我的前半生》當中所涉及到的一些人仍舊健在,尚未蓋棺定論。
林朝陽光是聽著都覺得波折,更況乎李翰祥本人,成蔭作為好友也為李翰祥感到揪心。
“他跟邵氏還有兩部片約,直到去年年末才拍完。結束了跟邵氏的合作之後,他馬不停蹄的回到了大陸。
前陣子在滬上待了一段時間,這回又要來燕京,還是為了劇本。溥儀這個末代皇帝不讓他拍了,他打算換個方向。反正是錨定主意,這回一定要把劇本寫出來。
今年四月份,他推脫不過邵氏的續約請求,再次跟邵氏續簽了導演合約。
這次他要是再開不出戲來,這股心氣恐怕……”
成蔭說到最後搖了搖頭,老友想回故土拍攝電影曆經波折,即便是在他這個外人看來,也不由得感到心焦。
林朝陽聽了快半個小時,也總算明白了過來,敢情成蔭剛才說的末代皇帝,隻是淘汰了的計劃。
他不由得又想起了意大利導演貝托魯奇拍攝的《末代皇帝》,有些東西,人家外國人能拍,我們自己人反而拍不了。
“那他這次準備拍什麽?”林朝陽問道。
成蔭搖了搖頭,“不知道,人家劇本還沒寫出來呢。”
林朝陽這一問純粹是想確定一下,他記得《火燒圓明園》和《垂簾聽政》是兩部連拍,83年才上映的。
李翰祥現在張羅拍,也很合理。
閑話結束,林朝陽還想在燕影廠裏散散心,卻被謝靳硬生生拉回招待所壓榨剩餘勞動力。
連續一個多星期,謝靳總算是弄完了分鏡頭劇本,才算是放過了林朝陽。
可能也是良心發現,知道這一個多星期把林朝陽折騰的夠嗆,謝靳最後說要專門設宴請林朝陽吃一頓。
林朝陽想著都“設宴”了,怎麽著也得是東來順、全聚德、烤肉宛啊,沒想到最後這頓飯還是在招待所的房間裏。
“你也太摳了,我辛辛苦苦半個月,你連請個客也這麽寒酸?”
招待所桌上隻擺了花生米、豬耳朵等幾樣下酒菜,林朝陽忍不住質問謝靳。
“別著急啊,還有菜呢。”謝靳氣定神閑的說了一句。
沒過一會兒,房間的門被人敲響,謝靳去開門,還真就有人給送菜來了。
來人都是謝靳在燕影廠的老友,成蔭、陳懷愷、江懷延,幾人手裏或端著盤、或捧著盆,真就是來給送菜的。
陳懷愷早年是燕京電影學院的教員,後來調到了燕影廠當導演,後世大家知道他,都是因為他有個兒子叫陳凱戈。
江懷延這個名字林朝陽倒是不熟悉,謝靳介紹他是燕影廠文學策劃部主任,屬於燕影廠位高權重的領導。
送完了菜,幾人也不走,坐那就喝上了。
“朝陽,愣著幹啥,倒酒啊!”謝靳使喚道。
林朝陽坐下來,不滿的說道:“今天不是請我嗎?怎麽我還成伺候局的了?”
“在座的都是你的叔叔大爺,就你年輕。”謝靳道。
“老謝,你總這麽占我便宜就沒意思了。”
林朝陽給給自己倒了一杯酒,“給你改劇本是個苦差事,熬大夜改劇本就算了,還得陪抽煙、陪喝酒,我可遭了大罪。”
“你啊,年紀輕輕卻暮氣沉沉,還不如我這個馬上六十歲的老頭子。”
成蔭嗬嗬笑道:“朝陽是小說家,內心敏感豐富,跟你這樣的酒蒙子肯定不一樣。”
謝靳愛喝酒,在電影圈是出了名的,號稱酒聖,千杯不醉。
被老友拆台,他也不生氣,自顧自的喝了一杯酒,朗聲道:“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在場五人當中,除了林朝陽,江懷延是最年輕的,今年還沒到五十,他是燕影廠文學策劃部主任,管的就是編劇和劇本這一塊。
他看過《牧馬人》的劇本,還看過《天下第一樓》的公演,對林朝陽在戲劇創作上的天分很欣賞。
跟林朝陽喝了兩杯酒,江懷延問道:“朝陽有沒有興趣到我們燕影廠來工作?”
林朝陽沒想到江懷延有此一問。
到製片廠來當編劇?憑心而論,電影製片廠應該是這個年代裏小資氛圍最重的單位了,雖然與社會主流有點格格不入,但工作和生活氛圍還是不錯的。
尤其是編劇和導演這兩個工種,在製片廠裏手握大權,到哪都被人捧著。
但林朝陽可不想打白工,江懷延想調他到燕影廠來,無非是看中了他的創作實力,可這年頭電影製片廠拍電影可都算是集體創作的。
他真來給燕影廠寫劇本,有署名,但是沒有著作權,純純的打白工。
這個時候大家都習慣了計劃經濟,也沒有版權意識,所以沒人在乎這些工作成果。
等到八十年代滬美廠的職工們因為著作權問題和廠子打起了官司,這些電影從業人員才會意識到這個問題。
林朝陽正打算婉拒江懷延的招攬,就聽謝靳說道:“朝陽本子寫得好,到製片廠是個不錯的選擇。不過到燕影廠沒意思,要來還得來我們滬影廠。”
“你們滬影廠比我們好哪兒了?”
謝靳的話引來了幾個老友的集體討伐,但也讓把江懷延對林朝陽的招攬岔了過去。
酒過三巡,桌上的菜吃的差不多了,江懷延冒著酒氣問林朝陽,“我聽李拓說,朝陽的廚藝不錯?”
李拓的愛人張暖心也是燕影廠導演,不過輩分比在場幾位都低。
之前他們夫妻倆都在燕影廠大院這邊住,江懷延認識李拓也不稀奇。
謝靳說道:“這個我可以證明,朝陽炸醬麵做的不錯。”
成蔭搖著頭挖苦道:“滬上人真是沒見識,吃個炸醬麵還當美食了。”
“炸醬麵怎麽不算美食?”陳懷愷提出了不同意見,“越是尋常食物,越是難做好。”
他看向林朝陽,懊悔道:“早知道朝陽有手藝,我們何苦還自己張羅菜?”
林朝陽苦笑道:“說好了請我吃飯,你們還打算讓我做飯是怎麽著?”
“下次,下次有機會一定嚐嚐朝陽的手藝。”謝靳張羅道。
他的話立刻引發了其他幾人的讚同,“得嚐嚐,得嚐嚐。大作家的手藝,我們還沒嚐過呢,吃完以後出去吹牛都有資本了。”
一群老同誌喝的醉醺醺的,你說他醉了吧,他說話不咬舌頭,你說他沒醉吧,說的全是胡話。
到最後,菜吃完了,酒也喝完了。
謝靳往床上一倒就睡了過去,林朝陽喝的最少,陳懷愷看起來還算清醒,江懷延和成蔭已經迷迷糊糊。
林朝陽無奈,等會還得把人給送走,早知道是這樣,這頓飯說什麽也不能吃啊!
好在陳懷愷還保持了幾分清醒,衝林朝陽擺了擺手。
“沒事,朝陽,你放心走吧,等會我兒子來接我,把他們都送回去。”
說是這麽說,可林朝陽哪能真走啊,坐那等了一會兒,還真有人來敲門。
林朝陽一開門,狂拽酷炫的凱爺沒見著,倒是見著個模樣標致的小姑娘。
“小姑娘,你找誰?”林朝陽問。
“我找我爸。”
小姑娘身量高挑,眉眼間明媚大氣,但臉上滿是稚氣,聲音清脆,越看越眼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