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洪洞、洪瑞兩位道境強者在,這還不是很明顯。
可二人一出事,這就露出了弊端,整個洪家連一個能挑大梁的都沒有。
就算洪源自己,也隻是瘸子裏麵選將軍,勉力支撐而已。
洪源明白,自己必須拿出點東西了,要不然洪家真的就完蛋了。
“怕什麽,林忘機與秦軍裏應外合又如何?
我們洪洞城,兵多將廣,糧草眾多,我們與劉將軍聯手就算無法擊潰他們,也可以阻擋他們一段時間。
等城主回來後,就是這些人的末日。”
眾人聽後,這才大大的鬆了口氣,稍感放心。
但隱約間,還是有人小聲說道:“城主還能回來嗎?”
“會的,一定會的,因為這是洪洞城。”
洪源嘴上說的斬釘截鐵,但內心怎麽想的就無人得知了。
於是乎,洪洞城內,洪家的將士和劉宇的軍隊,一部分負責攔住林忘機的叛軍,另外一大部分負責守衛城池。
當看到秦國的大軍對著東城門和南城門猛攻後,站在城牆上的洪源和劉宇二人,臉色都是相當難看。
看來,他們也猜到了林忘機的心思,好一招借刀殺人啊。
洪洞城的人口、規模,甚至比北地城還要大些,其內常住百餘萬軍民,有正規部隊近二十萬人。
其中,洪家的勢力最強,他們把守的東城門有近乎六萬軍隊。
根據洪源安排,兩萬軍人負責和林忘機他們對峙,另外四萬守護在城牆上。
東城門外,望著高大的城牆,以及其上密密麻麻的武器、人員、陣法等,五萬大秦將士沒有一絲懼意。
因為,他們剛剛從北地城的戰場上下來,在那裏經曆了血與火的考驗,他們是百戰精銳。
騎在馬上的左將軍楊宇文,回頭看了看手下的兵,心中滿是自豪與愧疚。
自豪的是,他們向世人證明了,大秦京師屯兵左部之兵,絕不是少爺兵,而是這世間一流的軍隊,是大秦的鐵軍。
愧疚的是,三十萬跟隨他出征的將士,如今存活的連一半都沒有了。
這十萬將士本來是要回京城休整與他們家人團聚的,可自己卻將他們帶到了這裏。
就是不知道,此戰之後,還有多少人能夠回到京城。
他深吸一口氣,大聲說道:“諸位兄弟,偌大的北地城我們都能守住,還怕攻不下小小的洪洞城嗎?。
拿下此城,告訴世人,我大秦京師左部眾將士,不光守城厲害,攻城更是世間第一。
告訴我,你們能辦到嗎?”
“能,能,能。”聲音響徹天際,直震的白雲都散了。
“誰來打頭陣?”
“唰”“唰”“唰”幾十位將士爭先恐後出列,他們中有千將、軍侯、校尉甚至是裨將,總之無人退縮。
要知道,第一輪上去的,可是敢死隊啊,有死無生。
崔暮身為軍侯,自然也在此列,他挺起胸膛,等待著楊宇文的召喚。
其實,以他命境七重的修為,也就是比楊宇文略低而已,這種修為去做個軍侯實在是大材小用。
可他毫無怨言,因為他知道自己缺少的是什麽,需要的是什麽。
在軍中,最重要的是要會領兵打仗,修為反而是其次。
當然了,你若有敬亭山那樣的修為,那就另當別論了。
楊宇文並沒有因為他是崔家人,就對其特殊照顧,而是直接將他扔進了斥候隊伍。
這幾日,崔暮領著一幫人,風餐露宿,不斷打探前方消息、拔掉對方據點、襲殺地方斥候等,忙得不亦樂乎。
俗話說“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崔暮深深的明白,這裏才是他的人生。
現在,暫時不需要斥候了,他便屁顛屁顛的跑了過來,希望真刀真槍的幹一場。
楊宇文的目光從崔暮身上一掃而過,直接選擇了另外幾人,這讓崔暮有些許失望。
楊宇文領兵多年,自然有自己的一套理論,打仗要選最合適的人,而不是最強的那個人。
崔暮個人武力是很強,可他畢竟剛來左部,沒經曆過、參與過這麽大的戰爭。
讓他直接帶兵上去,反而是對他以及他手下士兵的不負責。
這世間哪有天生就會打仗的人,還不是需要慢慢的經曆。
也不對,京城的那位也許就會,要不然,蠻族怎麽會退兵呢。
楊宇文瞬間驅散了自己的胡思八想,對著幾人道:“你們幾人各自率領一千士兵,帶好攻城器械,待我們弓箭手、投石車發起攻擊後,直接向城牆攻去。”
“是。”
大軍身後,密密麻麻的弓箭手,投石車等各類遠程攻城器具,在一聲命令下,率先發起了攻擊。
看到此情景,洪洞城的士兵,也不甘示弱,和大軍對射起了弓箭。
漫天箭雨落下,眼看著就要刺穿大秦士兵身體,卻不想一股無形的結界,直接攔住了它們。
卻是那術閣教習潘征帶領著數十位師生,正全力運轉元氣,結陣護住這數萬大軍。
若是秦平在此,定然會看到幾個熟麵孔,例如上官燕,還有山隱、水迢等那日和韓國比試幾人。
當然了,他們能力也有限,偶有箭矢也會突破結界,帶走一位位士兵的性命,這也無可奈何。
幾輪對射之後,大秦的幾千士兵,直接奔跑著,向城牆衝去。
最艱難、最殘忍、也是死亡最高的攻城戰,正式打響了。
同一時間,洪洞城南城門。
羅蕭率領的東升郡邊郡屯兵,也向南城門發起了衝鋒。
羅蕭今年已近五十歲了,可他的頭發已經白了一大半,整個麵容看起來蒼老無比。
可誰能想到,半年前,他還是滿頭黑發,容光滿麵呢。
這一切的變化,都是因為周慕北。
他比周慕北年長十一歲,自小也是在慈幼院長大的。
後麵,他考上書院之後,也經常回慈幼院幫忙。
所以,他也算是看著周慕北、劉知恩他們這一批人,長大成材的。
周慕北等人對他也很尊重,私下裏一直以兄長相稱。
十一年前的那場戰爭,他也參加了,不過當時他僅僅是周慕北手下的一名校尉而已。
也就是從那時起,他的境遇開始發生變化,一步一步的走到了如今的位置,執掌一郡邊軍。
可二人一出事,這就露出了弊端,整個洪家連一個能挑大梁的都沒有。
就算洪源自己,也隻是瘸子裏麵選將軍,勉力支撐而已。
洪源明白,自己必須拿出點東西了,要不然洪家真的就完蛋了。
“怕什麽,林忘機與秦軍裏應外合又如何?
我們洪洞城,兵多將廣,糧草眾多,我們與劉將軍聯手就算無法擊潰他們,也可以阻擋他們一段時間。
等城主回來後,就是這些人的末日。”
眾人聽後,這才大大的鬆了口氣,稍感放心。
但隱約間,還是有人小聲說道:“城主還能回來嗎?”
“會的,一定會的,因為這是洪洞城。”
洪源嘴上說的斬釘截鐵,但內心怎麽想的就無人得知了。
於是乎,洪洞城內,洪家的將士和劉宇的軍隊,一部分負責攔住林忘機的叛軍,另外一大部分負責守衛城池。
當看到秦國的大軍對著東城門和南城門猛攻後,站在城牆上的洪源和劉宇二人,臉色都是相當難看。
看來,他們也猜到了林忘機的心思,好一招借刀殺人啊。
洪洞城的人口、規模,甚至比北地城還要大些,其內常住百餘萬軍民,有正規部隊近二十萬人。
其中,洪家的勢力最強,他們把守的東城門有近乎六萬軍隊。
根據洪源安排,兩萬軍人負責和林忘機他們對峙,另外四萬守護在城牆上。
東城門外,望著高大的城牆,以及其上密密麻麻的武器、人員、陣法等,五萬大秦將士沒有一絲懼意。
因為,他們剛剛從北地城的戰場上下來,在那裏經曆了血與火的考驗,他們是百戰精銳。
騎在馬上的左將軍楊宇文,回頭看了看手下的兵,心中滿是自豪與愧疚。
自豪的是,他們向世人證明了,大秦京師屯兵左部之兵,絕不是少爺兵,而是這世間一流的軍隊,是大秦的鐵軍。
愧疚的是,三十萬跟隨他出征的將士,如今存活的連一半都沒有了。
這十萬將士本來是要回京城休整與他們家人團聚的,可自己卻將他們帶到了這裏。
就是不知道,此戰之後,還有多少人能夠回到京城。
他深吸一口氣,大聲說道:“諸位兄弟,偌大的北地城我們都能守住,還怕攻不下小小的洪洞城嗎?。
拿下此城,告訴世人,我大秦京師左部眾將士,不光守城厲害,攻城更是世間第一。
告訴我,你們能辦到嗎?”
“能,能,能。”聲音響徹天際,直震的白雲都散了。
“誰來打頭陣?”
“唰”“唰”“唰”幾十位將士爭先恐後出列,他們中有千將、軍侯、校尉甚至是裨將,總之無人退縮。
要知道,第一輪上去的,可是敢死隊啊,有死無生。
崔暮身為軍侯,自然也在此列,他挺起胸膛,等待著楊宇文的召喚。
其實,以他命境七重的修為,也就是比楊宇文略低而已,這種修為去做個軍侯實在是大材小用。
可他毫無怨言,因為他知道自己缺少的是什麽,需要的是什麽。
在軍中,最重要的是要會領兵打仗,修為反而是其次。
當然了,你若有敬亭山那樣的修為,那就另當別論了。
楊宇文並沒有因為他是崔家人,就對其特殊照顧,而是直接將他扔進了斥候隊伍。
這幾日,崔暮領著一幫人,風餐露宿,不斷打探前方消息、拔掉對方據點、襲殺地方斥候等,忙得不亦樂乎。
俗話說“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崔暮深深的明白,這裏才是他的人生。
現在,暫時不需要斥候了,他便屁顛屁顛的跑了過來,希望真刀真槍的幹一場。
楊宇文的目光從崔暮身上一掃而過,直接選擇了另外幾人,這讓崔暮有些許失望。
楊宇文領兵多年,自然有自己的一套理論,打仗要選最合適的人,而不是最強的那個人。
崔暮個人武力是很強,可他畢竟剛來左部,沒經曆過、參與過這麽大的戰爭。
讓他直接帶兵上去,反而是對他以及他手下士兵的不負責。
這世間哪有天生就會打仗的人,還不是需要慢慢的經曆。
也不對,京城的那位也許就會,要不然,蠻族怎麽會退兵呢。
楊宇文瞬間驅散了自己的胡思八想,對著幾人道:“你們幾人各自率領一千士兵,帶好攻城器械,待我們弓箭手、投石車發起攻擊後,直接向城牆攻去。”
“是。”
大軍身後,密密麻麻的弓箭手,投石車等各類遠程攻城器具,在一聲命令下,率先發起了攻擊。
看到此情景,洪洞城的士兵,也不甘示弱,和大軍對射起了弓箭。
漫天箭雨落下,眼看著就要刺穿大秦士兵身體,卻不想一股無形的結界,直接攔住了它們。
卻是那術閣教習潘征帶領著數十位師生,正全力運轉元氣,結陣護住這數萬大軍。
若是秦平在此,定然會看到幾個熟麵孔,例如上官燕,還有山隱、水迢等那日和韓國比試幾人。
當然了,他們能力也有限,偶有箭矢也會突破結界,帶走一位位士兵的性命,這也無可奈何。
幾輪對射之後,大秦的幾千士兵,直接奔跑著,向城牆衝去。
最艱難、最殘忍、也是死亡最高的攻城戰,正式打響了。
同一時間,洪洞城南城門。
羅蕭率領的東升郡邊郡屯兵,也向南城門發起了衝鋒。
羅蕭今年已近五十歲了,可他的頭發已經白了一大半,整個麵容看起來蒼老無比。
可誰能想到,半年前,他還是滿頭黑發,容光滿麵呢。
這一切的變化,都是因為周慕北。
他比周慕北年長十一歲,自小也是在慈幼院長大的。
後麵,他考上書院之後,也經常回慈幼院幫忙。
所以,他也算是看著周慕北、劉知恩他們這一批人,長大成材的。
周慕北等人對他也很尊重,私下裏一直以兄長相稱。
十一年前的那場戰爭,他也參加了,不過當時他僅僅是周慕北手下的一名校尉而已。
也就是從那時起,他的境遇開始發生變化,一步一步的走到了如今的位置,執掌一郡邊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