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騎將軍,可是有何變故?”尉燎問道。
昭蘇低聲道:“斥候發現三十裏外有齊軍大隊人馬爭相此地趕來,看旗幟像是西軍。”
尉燎頗為驚訝:“楊濟道這是在拖延我等?若是等他主力全部到達此地,咱們可就難辦了。”
昭蘇皺眉道:“這楊濟道行事用兵皆是不按常理、無法可循,引軍前來卻又戰前止步,本可以趁我軍將乏兵疲時突襲我軍,卻偏偏大搖大擺的走來與我軍鬥將。
這種隨性而為之人,著實難以捉摸。”
尉燎仔細思索片刻後,緩緩說道:“任何事皆可以有跡可循,這楊濟道所做所為頗像是以勢壓人。
我軍連續作戰近兩年、轉戰千裏,而楊濟道所部西軍養精蓄銳多年,但其地盤處在我漢軍兩麵夾擊中,故此末將大膽推測,楊濟道是想保住淩青殘部至昌州,從而保住楊濟道的一側,避免三麵與我大漢接壤。”
昭蘇聞言暗自分析一番後讚歎道:“尉夫子眼界果然非比尋常。話說回來,這戰後坐鎮鄧州的要緊職位你無疑是最佳人選。”
尉燎微微笑道:“此事全憑陛下做主便是。”
昭蘇看向場內酣戰已有一百回合的兩人說道:“此戰該結束了,大勢如此,那便將順了楊濟道的意。鳴號!”
號角聲響起
尉遲馳勒馬而立,說道:“今日真是痛快,我軍既然已經鳴號,日後某家再來跟你這老狐狸鬥上一鬥。”
楊濟道收槍而立,微微笑道:“尉遲將軍好武藝,今日酣戰實屬痛快!待日後沙場上再決一勝負。”
待尉遲馳回歸本陣,昭蘇緩緩出陣說著:“楊將軍好打算,也罷,今日算是本將略輸一陣,日後沙場上再來討教。傳令,撤兵!”
楊濟道抱拳行禮:“某取巧罷了,昭將軍,一路走好,日後有緣沙場再見!”
昭蘇回身看了楊濟道一眼,意味深長的說著:“無需著急,很快便會再見!”
漢軍精騎在各部主將的帶領下緩緩向後撤去。
……
見漢軍遠去,楊濟道趕緊帶領心腹將領策馬來到淩青軍陣之前,原本整齊的軍陣在漢軍消失在地平線的那一刻瞬間鬆垮下來,大批軍卒癱坐在地上,喘氣休息。
楊濟道大聲喊著:“淩公,大將軍。末將來遲,還請恕罪!”
淩青雖然神色疲憊但還是親自走上前來說著:“楊將軍身處四戰之地,能率主力前來已經實屬不易。大功之人、何罪之有!”
郭都疑惑道:“勝負五五之分,漢軍為何撤退的如此爽快?”
楊濟道笑曰:“定然是本將那些疑兵起了作用。”
淩青、郭都一臉疑惑,楊濟道解釋道:“末將至昌州後便暫且接管城內守軍,並張榜昭示城內百姓、號召與本將一同支援大將軍。
昌州百姓群情高漲,本將遂征集昌州附近青壯百姓與昌州守軍一道在南邊山林中、多豎旗幟扮做我西軍主力大軍。
昭蘇當世名將,此等疑兵之計定然奏效。
若是換做如尉遲馳一般的莽夫、或是李遲、秦簡的弄險之輩領兵,我等怕是少不了一番苦戰。”
眾將聞言笑曰:“楊將軍,無愧西軍之狐的大名啊。”眾將言語一番後便領軍返回昌州,留下一員郎將率領三千戰兵並兩千治安軍在九陽山緊要之處築營立寨。
……
話分兩頭,鄧州城這邊昭蘇引軍回撤鄧州後將楊濟道興兵來援、兩軍賭約以及楊濟道暗藏伏兵主力的事情一一說與大將軍沐君封。
沐君封聞言思索片刻,走至那碩大的輿圖前說道:“這淩青敗的太過突然,標識如此詳細的輿圖都未來得及帶走。鄧州周遭的地形沙盤參讚們還未妥善,這輿圖倒是方便我等使用了。
我軍如今已經拿下這鄧州,此戰的戰略目標便已完成。待陛下詔書到達,我軍便可班師回朝。”
昭蘇盯著輿圖:“按照我等構想,汜水關、鄧州、汝陽、安陸四地便是我大漢新境的第一道防線。
虎頭、方城、河縣、望關便是這第二道防線。不知大將軍意欲以何人為駐守這幾座城防?又意欲以何人為這兩道防線總督?”
沐君封撫須笑道:“昭公何須此問?諸將之中可堪此大任著不過那幾人而已。尚書台、兵部諸公也不會瞎安排的,你我且放心便是。”
……
數日後,齊國昌州
淩青自率軍後撤至此地後,便下令全軍休整兩日,而後召集眾將商議今後局勢。
然西北邊軍主力盡失、諸如大將淩政軒戰死、中郎將趙商、李非張釗等人戰死,各軍將校損失大半。
數日間在昌州聚集潰兵不過才收攏了兩萬餘兵馬。
在議事廳議事之時,淩青婉拒楊濟道邀請其進駐陵城的建議,選擇在昌州、宜都、修水三地重新構築防線。
休整數日後,見漢軍不再進攻。淩青便令淩子祖、馬淵二人率五千兵馬進駐修水,在那裏招募兵馬、重練新軍。
令原昌州軍軍帥樂進典在昌州總管招兵練兵之事,並安排淩蒙率精銳兩千至九陽山負責監視漢軍動向。
率軍來此的楊濟道為了防止西軍上下與淩青麾下發生衝突,特地率軍移師南十五裏處西流河紮營。
……
漢國 鄧州城
這一日,漢帝劉彌的詔令終於抵達軍前,先是讚揚了諸位將軍勞苦功高,而後便進入正題將各地駐軍以及主將人選一一點出。
送走這內侍傳旨官後,沐君封與其餘眾將站在巨大的山河地理輿圖前商議著:“按照陛下旨意,由嚴滔引軍兩萬駐守汜水關,尉夫子任鄧陽道大都督,薛平之任副都督,諸如沐白、慕容弘等將帳前聽用,鄧州此地屯兵六萬防範齊軍。汝陽仍然由劉淵將軍率三萬兵馬全權負責。
此第一道防線諸多軍務皆有尉夫子做主。
第二道防線則由原昭通都督李休引軍三萬坐鎮河縣,與安陸的邱釗、虎頭城尉惑老將軍遙相呼應。”
待逐項軍務安排完畢,漢軍上下大宴一場,而後沐君封等人班師回朝。
在那昌州的楊濟道聽聞漢軍已經後撤,便和淩青辭行,引軍回師陵城去了。
兩國邊境再次恢複和平,百姓們逐漸返回家鄉務農生產。
而在西軍治下的湘東之地卻是暗起波瀾……
昭蘇低聲道:“斥候發現三十裏外有齊軍大隊人馬爭相此地趕來,看旗幟像是西軍。”
尉燎頗為驚訝:“楊濟道這是在拖延我等?若是等他主力全部到達此地,咱們可就難辦了。”
昭蘇皺眉道:“這楊濟道行事用兵皆是不按常理、無法可循,引軍前來卻又戰前止步,本可以趁我軍將乏兵疲時突襲我軍,卻偏偏大搖大擺的走來與我軍鬥將。
這種隨性而為之人,著實難以捉摸。”
尉燎仔細思索片刻後,緩緩說道:“任何事皆可以有跡可循,這楊濟道所做所為頗像是以勢壓人。
我軍連續作戰近兩年、轉戰千裏,而楊濟道所部西軍養精蓄銳多年,但其地盤處在我漢軍兩麵夾擊中,故此末將大膽推測,楊濟道是想保住淩青殘部至昌州,從而保住楊濟道的一側,避免三麵與我大漢接壤。”
昭蘇聞言暗自分析一番後讚歎道:“尉夫子眼界果然非比尋常。話說回來,這戰後坐鎮鄧州的要緊職位你無疑是最佳人選。”
尉燎微微笑道:“此事全憑陛下做主便是。”
昭蘇看向場內酣戰已有一百回合的兩人說道:“此戰該結束了,大勢如此,那便將順了楊濟道的意。鳴號!”
號角聲響起
尉遲馳勒馬而立,說道:“今日真是痛快,我軍既然已經鳴號,日後某家再來跟你這老狐狸鬥上一鬥。”
楊濟道收槍而立,微微笑道:“尉遲將軍好武藝,今日酣戰實屬痛快!待日後沙場上再決一勝負。”
待尉遲馳回歸本陣,昭蘇緩緩出陣說著:“楊將軍好打算,也罷,今日算是本將略輸一陣,日後沙場上再來討教。傳令,撤兵!”
楊濟道抱拳行禮:“某取巧罷了,昭將軍,一路走好,日後有緣沙場再見!”
昭蘇回身看了楊濟道一眼,意味深長的說著:“無需著急,很快便會再見!”
漢軍精騎在各部主將的帶領下緩緩向後撤去。
……
見漢軍遠去,楊濟道趕緊帶領心腹將領策馬來到淩青軍陣之前,原本整齊的軍陣在漢軍消失在地平線的那一刻瞬間鬆垮下來,大批軍卒癱坐在地上,喘氣休息。
楊濟道大聲喊著:“淩公,大將軍。末將來遲,還請恕罪!”
淩青雖然神色疲憊但還是親自走上前來說著:“楊將軍身處四戰之地,能率主力前來已經實屬不易。大功之人、何罪之有!”
郭都疑惑道:“勝負五五之分,漢軍為何撤退的如此爽快?”
楊濟道笑曰:“定然是本將那些疑兵起了作用。”
淩青、郭都一臉疑惑,楊濟道解釋道:“末將至昌州後便暫且接管城內守軍,並張榜昭示城內百姓、號召與本將一同支援大將軍。
昌州百姓群情高漲,本將遂征集昌州附近青壯百姓與昌州守軍一道在南邊山林中、多豎旗幟扮做我西軍主力大軍。
昭蘇當世名將,此等疑兵之計定然奏效。
若是換做如尉遲馳一般的莽夫、或是李遲、秦簡的弄險之輩領兵,我等怕是少不了一番苦戰。”
眾將聞言笑曰:“楊將軍,無愧西軍之狐的大名啊。”眾將言語一番後便領軍返回昌州,留下一員郎將率領三千戰兵並兩千治安軍在九陽山緊要之處築營立寨。
……
話分兩頭,鄧州城這邊昭蘇引軍回撤鄧州後將楊濟道興兵來援、兩軍賭約以及楊濟道暗藏伏兵主力的事情一一說與大將軍沐君封。
沐君封聞言思索片刻,走至那碩大的輿圖前說道:“這淩青敗的太過突然,標識如此詳細的輿圖都未來得及帶走。鄧州周遭的地形沙盤參讚們還未妥善,這輿圖倒是方便我等使用了。
我軍如今已經拿下這鄧州,此戰的戰略目標便已完成。待陛下詔書到達,我軍便可班師回朝。”
昭蘇盯著輿圖:“按照我等構想,汜水關、鄧州、汝陽、安陸四地便是我大漢新境的第一道防線。
虎頭、方城、河縣、望關便是這第二道防線。不知大將軍意欲以何人為駐守這幾座城防?又意欲以何人為這兩道防線總督?”
沐君封撫須笑道:“昭公何須此問?諸將之中可堪此大任著不過那幾人而已。尚書台、兵部諸公也不會瞎安排的,你我且放心便是。”
……
數日後,齊國昌州
淩青自率軍後撤至此地後,便下令全軍休整兩日,而後召集眾將商議今後局勢。
然西北邊軍主力盡失、諸如大將淩政軒戰死、中郎將趙商、李非張釗等人戰死,各軍將校損失大半。
數日間在昌州聚集潰兵不過才收攏了兩萬餘兵馬。
在議事廳議事之時,淩青婉拒楊濟道邀請其進駐陵城的建議,選擇在昌州、宜都、修水三地重新構築防線。
休整數日後,見漢軍不再進攻。淩青便令淩子祖、馬淵二人率五千兵馬進駐修水,在那裏招募兵馬、重練新軍。
令原昌州軍軍帥樂進典在昌州總管招兵練兵之事,並安排淩蒙率精銳兩千至九陽山負責監視漢軍動向。
率軍來此的楊濟道為了防止西軍上下與淩青麾下發生衝突,特地率軍移師南十五裏處西流河紮營。
……
漢國 鄧州城
這一日,漢帝劉彌的詔令終於抵達軍前,先是讚揚了諸位將軍勞苦功高,而後便進入正題將各地駐軍以及主將人選一一點出。
送走這內侍傳旨官後,沐君封與其餘眾將站在巨大的山河地理輿圖前商議著:“按照陛下旨意,由嚴滔引軍兩萬駐守汜水關,尉夫子任鄧陽道大都督,薛平之任副都督,諸如沐白、慕容弘等將帳前聽用,鄧州此地屯兵六萬防範齊軍。汝陽仍然由劉淵將軍率三萬兵馬全權負責。
此第一道防線諸多軍務皆有尉夫子做主。
第二道防線則由原昭通都督李休引軍三萬坐鎮河縣,與安陸的邱釗、虎頭城尉惑老將軍遙相呼應。”
待逐項軍務安排完畢,漢軍上下大宴一場,而後沐君封等人班師回朝。
在那昌州的楊濟道聽聞漢軍已經後撤,便和淩青辭行,引軍回師陵城去了。
兩國邊境再次恢複和平,百姓們逐漸返回家鄉務農生產。
而在西軍治下的湘東之地卻是暗起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