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爐山前的郭都營寨內燈火通明,當淩青將軍的撤軍密令以飛鴿傳書的形式悄然抵達時,郭都正獨坐在營帳之中,凝視著地圖上的山川河流,心中盤算著局勢的微妙變化。


    那一刻,他的眼神仿佛穿透了夜色,看到了遠方漢軍的動向,感受到了那股即將席卷而來的壓力。


    “傳令官!”郭都的聲音低沉而有力,打破了此處寂靜,“即刻召集所有部將,於中軍大帳集合,不得有誤!”


    不多時,營帳內已是人聲鼎沸,各部將校匆匆趕來,臉上都帶著不同程度的疑惑與不安。


    郭都站在地圖前,目光掃過每一位將領,沉聲道:“諸位,淩青將軍的撤軍令已至,我們麵臨的局勢遠比想象中複雜。漢軍顯然已有所準備,正欲對我軍形成合圍之勢。風爐山口之敵,堅如磐石,非一日可破;而安陸援軍,又近在咫尺,若我等繼續在此糾纏,恐將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說到這裏,郭都停頓了一下,目光更加堅定:“因此,我決定改變原定計劃,放棄從汝陽回師的路線,轉而向東北方向橫穿荒山,利用地形優勢避開漢軍主力,再折向東南,直奔舊都太冶城地界。那裏,北境軍防線穩固,是我們渡江返回武衛的最佳選擇。”


    “但此路凶險異常,荒山之中,道路難行,補給困難,且不知漢軍是否已設伏以待,也不知是否會遇到趙軍遊騎。


    故此,本將要求全軍上下,即刻整理行裝,輕裝簡行,隻帶必要口糧與武器,務必保持高度警惕,隨時準備應對突發情況。”郭都的話語急促。


    “至於傷兵,我們無力攜帶,隻能留下足夠的藥品與食物,希望他們能自行脫困或得到漢軍救治。這是無奈之舉,但戰爭殘酷,我們必須做出最有利於大局的選擇。”


    部將們聞言,雖心有不忍,卻也明白此刻的形勢不容樂觀,紛紛點頭表示讚同,並立即著手準備撤軍事宜。


    營寨內,隨著撤軍命令的下達,原本沉靜的夜晚被一陣急促而有序的忙碌所打破。火把在夜色中搖曳,映照出將士們匆匆的身影。營帳之間,士兵們迅速而有序地打包著行裝,將多餘的裝備和物資舍棄,隻攜帶最基本的口糧、武器和急救用品。


    空氣中彌漫著一種緊張而又決絕的氛圍,每個人都知道這次行動的危險性。有的士兵在檢查武器,確保每一把刀劍、每一支箭矢都鋒利可靠;有的則在整理盔甲,雖然不能帶走全部重甲,但也要保證在關鍵時刻能迅速穿戴,以抵禦路上可能發生的襲擊。


    然,在營寨的傷兵營內,那些因戰鬥負傷的齊軍將士們,靜靜地躺在營帳之中,他們的麵容雖顯疲憊與蒼白,但眼神中卻透露出一種異樣的平靜。當撤軍的命令傳來,以及自己因傷勢過重無法隨軍撤離的消息被輕聲告知時,這些傷兵們並未流露出絲毫的悲傷或氣憤。


    相反,他們相互對視一眼,眼中閃過一絲默契與理解。在這片被戰火洗禮的土地上,他們早已習慣了生死離別。


    因此,麵對被“拋棄”的命運,他們選擇了坦然接受。


    “兄弟們,別難過,咱們都是為了大齊而戰,能多活一個是一個。”一位年長的傷兵用沙啞的聲音安慰著周圍的同伴。


    於是,傷兵們紛紛將自己隨身攜帶的貼身物品——或許是一枚家傳的玉佩,或許是一封未寄出的家書,又或許是一件有著特殊意義的物品一一贈予了即將撤離的袍澤。


    “小六子,拿著這個,替我回家看看爹娘。”


    “這玉佩你戴著,俺爹給的,說是廟裏求的,希望以後能保你平安歸來。”


    “後生,老子這把匕首鋒利無比,關鍵時刻能救你一命。”


    傷兵們的話語簡單而真摯,每一個字都重如千鈞。他們知道,這一別或許就是永別,但他們更希望自己的戰友能夠繼續前行,為齊國的榮耀而戰。


    在贈別之後,傷兵們重新躺回營帳之中,他們的麵容依舊平靜如水,仿佛已經做好了迎接一切命運的準備。他們靜靜地等待著,等待著命運的安排。


    ……


    營寨中央,幾堆篝火被逐漸熄滅,隻留下一片片未燃盡的灰燼,在夜風中發出微弱的光芒。


    郭都望著麾這數千將士,略顯愁容,但為了齊國的未來,必須帶領他們,穿越重重險阻,安全返回武衛。


    ……


    汝陽


    漢軍大將薛平之與嚴滔,自收複汝陽城後,士氣如虹,兩人隨即商討下一步戰略。薛平之目光如炬,望著遠方連綿不絕的山脈,心中已有了計較。


    於是,薛平之與嚴滔決定兵分兩路,嚴滔領一軍留守汝陽,加固城防,確保後方穩固;而薛平之則親自率領精銳之師,披甲執銳,如猛虎下山般向風爐山疾馳而去。


    薛平之率領本部精銳,如離弦之箭般直奔風爐山而去,沿途士氣高昂,戰鼓震天,馬蹄聲踏破了清晨的寧靜,揚起一片塵土。


    隨著隊伍逐漸接近風爐山,薛平之的目光愈發銳利,他深知此戰的重要性——不僅要解圍被齊軍攻打數日的友軍,更要徹底擊潰敵軍,重振漢軍聲威。


    於是,他下令部隊保持高度警惕,同時加快行軍速度,力求在最短時間內與劉淵、邱釗兩部匯合。


    風爐山 東南二十裏


    薛平之的軍隊卻如同訓練有素的猛虎,迅速而有序地穿越山林,悄無聲息地接近了預定的會合地點。沿途,漢軍還巧妙地利用地形,設下伏兵,以防齊軍察覺後會提前撤退。


    終於,薛平之的軍隊與早已等候多時的劉淵、邱釗兩部成功會師。三軍合一,士氣如虹眾將 迅速製定了詳細的作戰計劃,決定采用分進合擊的戰術,對閉寨不出的郭都所部齊軍形成完全包圍、截殺。


    隨著進兵的命令下達,漢軍如潮水般從四麵八方湧向齊軍營地。


    薛平之親自率軍衝鋒在前,魁梧壯碩的身影在戰場上悍然策馬向前,那一柄方天畫戟威勢盡顯。劉淵與邱釗則分別率部從兩翼包抄,配合薛平之所部,逐漸縮小了對敵軍的包圍圈,抵近齊軍營寨。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此去安都兩萬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謙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謙和並收藏此去安都兩萬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