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車!上,撞開城門!”


    “諾!”


    “箭塔上的崽子,往哪射呢!給老子幹死那個頭盔上插著紅毛的!”


    “將軍,別罵了!瞄著呢!那龜孫兒拿盾牌擋著臉,射不中啊!”


    “娘的!掩護,讓後頭把重弩車推過來!給老子幹他!”


    城南戰場上,陳頌親領前線,一邊罵罵咧咧,一邊彎弓搭箭與城頭上齊軍神射手們對射。


    良久,漢軍仍是不能突破齊軍那城頭上的防線。


    “格老子滴!老子還不信了!親軍營披甲,跟老子上!”


    “諾!”


    披甲的號角吹響,左翊衛軍陣之前,陳頌身披重甲,身先士卒,他一手緊握獅子吞金槍、槍尖寒光凜冽;另一手則緊握厚重的圓盾,為他抵擋住來自城頭上射來的箭矢。


    隨著急促的號角聲響起,箭塔上的弓箭手紛紛彎弓搭箭,死命的壓製城頭齊軍,以作掩護。


    “上!先登城者!賞百金!”


    陳頌大喝一聲,率領麾下精銳,如同猛虎下山,借著某處雲梯一步步向城牆頂端攀登。


    “那個!就那個拿金槍的就是那漢軍主將!”


    “弟兄們!幹死他!”


    城上的齊軍見狀,紛紛湧向城垛,企圖以人數優勢將陳頌格殺在此。


    然而,陳頌的勇猛超乎他們的想象。


    亂軍中,陳頌奮力躍上城頭的一刹那,身形如同閃電,長槍瞬間刺穿一名齊軍將領的胸膛,鮮血噴湧而出,染紅了城牆的磚石。緊接著,他揮動圓盾,擋住刺來的長槍,右手獅子吞金槍順勢一個橫掃千軍,將周圍湧來的敵人一一擊退。


    齊軍見狀,頓時士氣大挫,但隨即又組織起更為猛烈的反擊。箭雨如織,鋪天蓋地而來,但陳頌憑借著超凡的身手一一化解,身後親軍趕緊跟上,護衛左右。陳頌一人持槍在前,身影在城牆上穿梭,時而躍起刺敵,時而俯身躲避,連殺數十人,一時間仿佛戰神附體,無人能擋。


    在陳頌的帶領下,麾下精銳亦是奮勇向前,他們不畏生死,與齊軍展開了激烈的肉搏戰。刀光劍影交織,呐喊聲、慘叫聲此起彼伏,整個城頭化作了一片人間地獄。但陳頌所部卻如同狂風中的磐石,屹立不倒。


    終於,在陳頌的英勇帶領下,漢軍穩穩地在城頭上打開一道缺口,漢軍主力趁機跟上支援,逐漸占據了上風。


    齊軍的防線開始崩潰,士兵們紛紛後退,想要逃離戰場。然而,陳頌並沒有給他們任何喘息的機會,他率領精銳乘勝追擊,一舉擊破了齊軍的防線。


    隨著最後一道防線被攻破,城南的城門轟然洞開。陳頌所部如同潮水般湧入城內,後續的主力部隊趁機殺入,與其匯合。經過一番鏖戰之後,城南終於被徹底攻破。


    當漢軍各部猛攻半日後,聽聞陳頌所部率先攻入城內頓時起了攀比心思,各部將校親自帶頭衝鋒,齊軍各部抵擋不住,轉而撤向內城抵抗。


    內城各處皆有戰事,齊軍殘部在陸續攻入城內的漢軍各部人馬的圍攻下,逐漸不敵,齊軍將領喚來一眾心腹,令他們護佑這公爺賈思明的家眷及數位心腹幕僚們向城東突圍,去九山郡。


    時至日落,漢軍各部攻入內城,齊軍殘部依托城主府、武庫等幾處製高點進行血戰,寡不敵眾,盡數戰死,城內齊軍投降者不足千人。


    ……


    城東荒野


    賈思明家眷一行人在夜色與混亂的掩護下,借著夜色的掩護悄悄從城東突圍而出,疾馳十餘裏,未見漢軍阻攔,眾人長出一口氣,放鬆不少。


    然而,漢軍似乎並不打算輕易放過他們,正當他們行至一處相對隱蔽的山穀口時,四周突然響起了密集的馬蹄聲與兵卒呐喊聲。


    “不好,有埋伏!戒備!保護夫人,保護公子!”


    早已料到此路是齊軍撤退的必經之路的王彥章與元鑒濮,在此布下了天羅地網,隻待獵物入甕。


    火光中,雙方人馬迅速衝殺在一起,喊殺聲震天動地。


    齊軍的護衛們雖然英勇,但麵對早有準備的漢軍精銳,漸漸顯得力不從心。他們或是奮力廝殺,以血肉之軀阻擋著敵人的進攻,為家眷爭取一線生機;或是見勢不妙,不得不分散突圍,以求自保。


    空氣中彌漫著濃重的血腥味,以及絕望與希望交織的複雜情緒。


    在這生死存亡之際,元鑒濮率領親衛如猛虎下山,殺穿敵陣,將賈思明家眷的那兩輛馬車圍住,元鑒濮一邊指揮親衛們形成堅固的防線,抵禦著四周湧來的敵軍,一邊親自上前,確保賈思明家眷的安全無虞。


    經過一番激烈的搏鬥,漢軍憑借著人數與裝備上的優勢,逐漸控製了戰場。齊軍的護衛大多戰死,少數僥幸逃脫者,也已是狼狽不堪,不知去向。


    元鑒濮望著那些被親衛們緊緊護在中間的婦人之輩,心中五味雜陳。


    ……


    翌日,戰鼓之聲更添幾分激昂。昭蘇將軍躍馬揚鞭率領著得勝之師緩緩入城。


    一入城門,昭蘇便立即頒布嚴令,軍紀如山,不得擾民,違者軍法從事。


    漢軍將士們,紀律嚴明,對城內百姓秋毫無犯,他們幫助百姓修複被戰火摧殘的房屋,分發糧食,一時間,城內百姓對漢軍的態度由最初的畏懼轉為感激與敬仰。


    街頭巷尾,議論紛紛,皆讚漢軍仁義之師,民心逐漸安定。


    數日後,前往九山郡勸降的信使風塵仆仆歸來,麵色凝重地向昭蘇稟報:“稟將軍,九山郡守城齊軍,士氣高昂,誓死守城,言明寧可玉碎,不為瓦全,決不投降。”


    此言一出,大帳之內,氣氛驟然緊張,眾將士聞言,無不勃然大怒,紛紛請纓出戰,誓要踏平九山,以彰漢軍之威。


    昭蘇將軍端坐帥位,他深知此戰非同小可,九山郡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但若能攻下,則可北上攻去望京山,對駐紮在懷州的淩青所部形成戰略包圍。


    若是一股騎兵星夜兼程趁勢攻打武衛城,將徹底把淩青所部困死在懷州一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此去安都兩萬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謙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謙和並收藏此去安都兩萬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