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假如秦王政遇到李世民(一)
穿越大唐,沙雕幼崽她又坑人了 作者:圓小圓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與正文無關的曆史腦洞短文,一共五章,連在一起,內容見標題,不出現圓崽。
全是曆史內容,跳過不影響正文。
***
大唐貞觀二十三年,一代雄主李世民在翠微宮含元殿離世。
這個玩明白了文治武功的天可汗,在青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後,遺憾隕落。
縱觀李世民的一生,年少時馬上定江山,登基後以文治天下。
他胸懷寬廣,虛心納諫,開啟了為後人稱道的“貞觀之治”。
任誰來都得誇一句治世明君。
李世民安詳地閉上了眼睛,彌留之際想的是,還好,這江山沒玩脫。
如果有來生,他還要馭馬登高,龍吟九霄,定鼎乾坤!
1.
與此同時,幾百年前的戰國時期,趙國剛繼位的新王趙遷,在邯鄲城內睜開了眼睛。
年輕的身體裏,是來自八百多年後李世民的靈魂。
李世民看著陌生的環境,無語望天。
倒也不必真的這麽快就讓他重來一回。
他來到了戰國時期,變成了趙國的最後一任君王趙遷。
秦奮六世之餘烈,此時還未能一統天下,秦始皇也才是個二十多歲的小後生。
可強秦到底是強秦,他該順應天命,躺平坐等六合一統嗎?
要是開幹,那……
李世民躺在床上抖腿,他是萬萬想不到,能有機會與老前輩秦始皇一爭天下啊!
這把開得有點大。
可自秦統一天下,後世之君,誰不想與秦始皇比肩呢?
他李世民一生的功績,難道還比不上秦王政那毛頭小子?
論打仗和治國,他沒怕過任何人,即便是對上始皇帝,對上曆經幾代堆積出來的強秦,未必沒有一爭之力。
再說,趙國還有八年才滅國呢!
開玩笑,大唐在他手裏,從戰亂走出來,休養生息三四年都滅了東突厥了。
區區一個趙國?
想到這裏,他一個鯉魚打挺起身。
隻是這身子的主子趙遷昏庸愚昧,品行不端,可不是什麽好人呐!
戰國時期的四大名將,白起、王翦、廉頗、李牧,趙國占了其二,卻逼走廉頗,弄死李牧,將趙國推向滅亡。
滅國這件事,趙遷與他的寵臣郭開,都功不可沒。
這個時候,趙遷的父親趙悼襄王薨逝,年少的趙遷剛剛繼位。
就在今年,秦將王翦趁趙軍伐燕,率軍攻趙,奪取了鄴地九城。
如今趙國幼主繼位,政局不穩,秦軍馬上又要打過來了。
雖然開局有點危急,但李世民是武將皇帝,自己就能領兵。隋末各方割據,他一塊一塊拚湊出了半個大唐。
現在才哪到哪呢。
且看看最終,到底是秦國一統天下,還是趙國威服四海。
2.
趙國的大臣們突然發現,自先王離世,公子遷登基後,他突然變了。
明明之前還是個紈絝少年,突然之間,不論是商議朝政,還是巡視軍營,都有了一國大王該有的樣子。
大臣們激動地搓搓手。
原以為是個毛頭小子,沒想到一直在扮豬吃老虎!!!
李世民在沒確定身邊人誰可信,誰不可信之前,先一步一步改變了大家對他的印象。
一個所有人都沒抱什麽希望的君王,突然之間聰慧睿智起來,整個朝堂的氣氛都變了。
朝臣們似乎看到了趙國複興的希望。
在此時,李世民繞過把持朝政的倡後,召集大臣,開起了軍機密會。
文武大臣到齊後,他率先發言:“自我幼年始,我父恐他人害我,令我韜光養晦,藏匿鋒芒。”
“我父私下教會了我許多事,如今我雖年少,但此時已經到了趙國危機存亡之際,諸位,我也顧不得隱藏了。”
“今日,你們若還明哲保身,在我與母後之間觀望,那趙國便走到末路了。但若是你我勠力同心,殊死一搏,未必不能與秦相抗。”
大臣們麵麵相覷。
李世民下一劑狠藥:“若是國將不存,爾等便是歸了秦,會得到重用嗎?”
“屆時我趙國便成了秦之附庸,爾等父母親人都變成亡國之奴,卿於心何忍啊?”
“何不為家國,放下爭權奪勢的心思,先一致退敵才是正道。”
郭開正要說話,趙遷抬了一下手,馬上有禁軍上前捂住他的嘴,將他拖了下去。
李世民永遠不會將自己的安危交給不可信的人,穿越過來以後,第一時間收攏可信之人。
禁衛軍統領是趙悼襄王的心腹,如今和他站在同一陣線。
“我把話放在這裏,今日殿上諸人,可以在寡人與秦國對抗之時選擇觀望。”
“若是有任何人做出叛國之事,寡人可以保證,會將此事載入史冊,讓其子孫被後世共恥之。”
這一番作為,軟硬兼施,大臣們紛紛開始表忠心。
李世民接著說:“寡人已召回李牧將軍,令他進行部署,抵禦隨時可能攻過來的秦軍。”
“如今父王喪禮才過,趙國局勢不安,正是秦軍進攻伐趙的好時機,秦王不會錯過這個機會的。”
趙將扈輒皺眉:“王上,臣可領兵……”
李世民打斷他:“秦軍主將是桓齮,是王翦,將軍可有把握能贏?”
開玩笑,把兵交給他,那跟送趙國最後一點微末力量去死有什麽區別?
曆史上就在明年,他對上桓齮一路敗一路跑,秦軍連破九城,幹掉趙國十萬大軍,他自己命都丟了。
要不是李牧回來大敗秦軍,秦軍早就趁勢攻入邯鄲了。
扈輒閉了嘴,他看了眼被製住的丞相郭開,麵色陰沉地說:“臣不領兵便是,大王為何要如此對待國相啊?”
李世民冷笑:“寡人發現郭開與秦人相交甚密,他身在趙國心在秦,寡人自要成全。”
“來人,將郭開的官服退去,將其與家人送到鹹陽。”
話音剛落,郭開劇烈地掙紮起來。
此時,一道低沉的聲音傳來:“王上!”
全是曆史內容,跳過不影響正文。
***
大唐貞觀二十三年,一代雄主李世民在翠微宮含元殿離世。
這個玩明白了文治武功的天可汗,在青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後,遺憾隕落。
縱觀李世民的一生,年少時馬上定江山,登基後以文治天下。
他胸懷寬廣,虛心納諫,開啟了為後人稱道的“貞觀之治”。
任誰來都得誇一句治世明君。
李世民安詳地閉上了眼睛,彌留之際想的是,還好,這江山沒玩脫。
如果有來生,他還要馭馬登高,龍吟九霄,定鼎乾坤!
1.
與此同時,幾百年前的戰國時期,趙國剛繼位的新王趙遷,在邯鄲城內睜開了眼睛。
年輕的身體裏,是來自八百多年後李世民的靈魂。
李世民看著陌生的環境,無語望天。
倒也不必真的這麽快就讓他重來一回。
他來到了戰國時期,變成了趙國的最後一任君王趙遷。
秦奮六世之餘烈,此時還未能一統天下,秦始皇也才是個二十多歲的小後生。
可強秦到底是強秦,他該順應天命,躺平坐等六合一統嗎?
要是開幹,那……
李世民躺在床上抖腿,他是萬萬想不到,能有機會與老前輩秦始皇一爭天下啊!
這把開得有點大。
可自秦統一天下,後世之君,誰不想與秦始皇比肩呢?
他李世民一生的功績,難道還比不上秦王政那毛頭小子?
論打仗和治國,他沒怕過任何人,即便是對上始皇帝,對上曆經幾代堆積出來的強秦,未必沒有一爭之力。
再說,趙國還有八年才滅國呢!
開玩笑,大唐在他手裏,從戰亂走出來,休養生息三四年都滅了東突厥了。
區區一個趙國?
想到這裏,他一個鯉魚打挺起身。
隻是這身子的主子趙遷昏庸愚昧,品行不端,可不是什麽好人呐!
戰國時期的四大名將,白起、王翦、廉頗、李牧,趙國占了其二,卻逼走廉頗,弄死李牧,將趙國推向滅亡。
滅國這件事,趙遷與他的寵臣郭開,都功不可沒。
這個時候,趙遷的父親趙悼襄王薨逝,年少的趙遷剛剛繼位。
就在今年,秦將王翦趁趙軍伐燕,率軍攻趙,奪取了鄴地九城。
如今趙國幼主繼位,政局不穩,秦軍馬上又要打過來了。
雖然開局有點危急,但李世民是武將皇帝,自己就能領兵。隋末各方割據,他一塊一塊拚湊出了半個大唐。
現在才哪到哪呢。
且看看最終,到底是秦國一統天下,還是趙國威服四海。
2.
趙國的大臣們突然發現,自先王離世,公子遷登基後,他突然變了。
明明之前還是個紈絝少年,突然之間,不論是商議朝政,還是巡視軍營,都有了一國大王該有的樣子。
大臣們激動地搓搓手。
原以為是個毛頭小子,沒想到一直在扮豬吃老虎!!!
李世民在沒確定身邊人誰可信,誰不可信之前,先一步一步改變了大家對他的印象。
一個所有人都沒抱什麽希望的君王,突然之間聰慧睿智起來,整個朝堂的氣氛都變了。
朝臣們似乎看到了趙國複興的希望。
在此時,李世民繞過把持朝政的倡後,召集大臣,開起了軍機密會。
文武大臣到齊後,他率先發言:“自我幼年始,我父恐他人害我,令我韜光養晦,藏匿鋒芒。”
“我父私下教會了我許多事,如今我雖年少,但此時已經到了趙國危機存亡之際,諸位,我也顧不得隱藏了。”
“今日,你們若還明哲保身,在我與母後之間觀望,那趙國便走到末路了。但若是你我勠力同心,殊死一搏,未必不能與秦相抗。”
大臣們麵麵相覷。
李世民下一劑狠藥:“若是國將不存,爾等便是歸了秦,會得到重用嗎?”
“屆時我趙國便成了秦之附庸,爾等父母親人都變成亡國之奴,卿於心何忍啊?”
“何不為家國,放下爭權奪勢的心思,先一致退敵才是正道。”
郭開正要說話,趙遷抬了一下手,馬上有禁軍上前捂住他的嘴,將他拖了下去。
李世民永遠不會將自己的安危交給不可信的人,穿越過來以後,第一時間收攏可信之人。
禁衛軍統領是趙悼襄王的心腹,如今和他站在同一陣線。
“我把話放在這裏,今日殿上諸人,可以在寡人與秦國對抗之時選擇觀望。”
“若是有任何人做出叛國之事,寡人可以保證,會將此事載入史冊,讓其子孫被後世共恥之。”
這一番作為,軟硬兼施,大臣們紛紛開始表忠心。
李世民接著說:“寡人已召回李牧將軍,令他進行部署,抵禦隨時可能攻過來的秦軍。”
“如今父王喪禮才過,趙國局勢不安,正是秦軍進攻伐趙的好時機,秦王不會錯過這個機會的。”
趙將扈輒皺眉:“王上,臣可領兵……”
李世民打斷他:“秦軍主將是桓齮,是王翦,將軍可有把握能贏?”
開玩笑,把兵交給他,那跟送趙國最後一點微末力量去死有什麽區別?
曆史上就在明年,他對上桓齮一路敗一路跑,秦軍連破九城,幹掉趙國十萬大軍,他自己命都丟了。
要不是李牧回來大敗秦軍,秦軍早就趁勢攻入邯鄲了。
扈輒閉了嘴,他看了眼被製住的丞相郭開,麵色陰沉地說:“臣不領兵便是,大王為何要如此對待國相啊?”
李世民冷笑:“寡人發現郭開與秦人相交甚密,他身在趙國心在秦,寡人自要成全。”
“來人,將郭開的官服退去,將其與家人送到鹹陽。”
話音剛落,郭開劇烈地掙紮起來。
此時,一道低沉的聲音傳來:“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