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計劃回長安
穿越大唐,沙雕幼崽她又坑人了 作者:圓小圓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長安,翼國公府。
此時的袁家大郎君袁方,正在秦瓊的指導下學習劍術。
他早前拜入虞世南門下,每日在國子學與虞府穿梭,相處久了,虞大學士發現這個學生學習能力極強。
袁家的孩子裏麵,大娘子袁青小小年紀一身神力,早早拜入程咬金門下習武,二郎君袁禮拜入工部尚書門下,老尚書已對外宣稱這孩子便是他的關門子弟,他將竭盡全力培養小弟子,不再收別的徒弟。
袁家小娘子袁圓太過年幼,已經展現出過目不忘之能,於數術一道天賦驚人。
相比之下,大郎君袁方沒有在哪一方麵有異常突出的天賦,卻能把學到的每一項內容都做到十分,舉一反三,學以致用,是個當官的好苗子啊。
虞世南作為文壇領袖,原本對學生的希冀都是將來在文學造詣上超越自己,名留青史。
但若是能為大唐培養一個知禮、忠義、有才能的好官,也算是一樁雅事。
虞世南便推薦袁方到秦叔寶這裏習武,一是袁府與翼國公府關係極好,二是習武強身健體,對於日後出仕有利無害。
翼國公秦瓊早年跟隨來護兒、張須陀等人平定亂世,屢立戰功。後來投靠李世民,成為了唐朝的開國功臣。
在戰場上,他勇猛無畏,曾多次單騎救主,為李世民立下了汗馬功勞。
他能親自教導袁方,也是看在小義兄的麵子上了,別人可是求都求不來。
此時,他如行雲流水般耍了一套劍法,劍招時而犀利無比,如同狂風驟雨般襲向敵人,時而輕靈多變,讓人應接不暇。
袁方驚歎不已。
待他再練一段時間,大妹妹回來以後,肯定不敢再說自己叫“袁劍法好”了。
袁家小姐倆在北境,袁方袁禮兄弟都在努力學習,而此時的小郎袁兵正在快要荒廢的隔壁賀小叔的東平王府,與魏叔玉,以及杜如晦的次子杜荷“桃園三結義”。
三個年歲相近的小童蹲在一起,開封魏小郎從府上偷來的小酒壇子。
袁兵從帶來的包袱裏取出三個小碗:“這是我二兄給我燒製的小碗,可好看了。”
他意氣風發地看向其他二人:“咱們一人一個,今日之後,都是好兄弟!!!”
魏叔玉點頭:“日後我阿耶就是你們的阿耶!”
兵兵眼睛一亮,以後他阿耶再揍他,他就可以光明正大去魏府了!
杜荷從懷裏掏出從家裏偷來的匕首:“我大兄說結義要放血,咱們誰先來?”
三個小童相視一眼,同時咽了咽口水。
魏叔玉:“咱們先幹了這杯,再一起放血?”
其他兩人連忙點頭。
盛了酒的小碗高高舉起,三人豪邁地一飲而盡。
沒一會兒,留守小獸白白聞到酒味,鑽了狗洞過來溜達,就發現三個小童倒在地上,碗碎了一地。
白白四處嗅了嗅,不感興趣地拉了一坨粑粑,又回去了。
下午,三個府的上空都是小童震天的哭聲。
***
北境。
差點被燒了糧草這件事把尉遲敬德氣了個半死,北巡大軍一路北上,神龍衛展現了高度的紀律性,以及極強的作戰能力。
但同太子衛、右武候衛,以及朝廷的軍隊組合在一起,管理上難免有了疏漏,讓人鑽了空子。
更丟臉的是當夜負責夜間巡視的,是尉遲敬德麾下的右武侯衛。
尉遲敬德一怒之下帶了兩隊神龍衛去會一會附近的奚、霫部族。
營地內,太子的書案前放了一張四方的胡凳,此時袁大官兒正躺在上麵,一邊吃蜜餞,一邊抖著小腿腿。
日子美滋滋,剛想翹個二郎腿,腿短沒搭住,滑了下來。
袁圓偷瞄一眼縮在書案一角寫信的太子,見他沒有看到,鬆了一口氣。
太子心中好笑,在給老父親的家信末尾,把這件趣事畫了上去。
“阿耶同阿翁都想你了,你可玩夠了?咱們速戰速決回長安?”
東突厥歸附大唐之前,原本隸屬於東突厥的薛延陀、回紇、拔野古等部叛離出突厥,而後北麵的很多部族歸順了薛延陀,於是薛延陀稱雄漠北。
朝廷的目的是先穩定收複來的北境疆域,馴服北境內原本能征善戰的突厥軍隊,待中原民生恢複,再大軍北上,共同討伐薛延陀。
太子北巡的目的就是穩定北境民心,為後麵發兵薛延陀打好基礎。
此時他人都來了,也在安北都護府慰問過百姓和軍隊,再象征性滅掉兩個叛亂的部族,讓神龍衛的名聲傳播出去,目的也算達到了。
袁圓憂愁地歎了一大口氣:“我都想我阿翁阿奶,還有白白啦!”
太子挪到她身側,戳了一下她的小胖臉:“哦,隻想你阿翁阿奶和白白啊?”
“可憐我那阿翁,準備了很多寶貝,也不知道要送誰……”
小娃子垂死病中驚坐起,一臉嚴肅地說:
“我也可想二郎伯父和太上皇阿翁了呐!”
“還有我大伯娘、二伯、二伯娘……”
“我大兄、二兄……”
“我二弟!!!”
“嗯……嗯……還有青雀阿兄、長孫大兄、尉遲叔父……”
“還有可多可多人了呐!!!”
小娃子一臉警惕地看著太子,滿臉都是“我每個人都想了,你可不能告狀嗷”。
太子笑了出來:“等李將軍同六叔父他們回來,咱們便商量商量回去的事。”
等回長安時,平叛軍,加上回程,等回長安估計都六、七月了。
也許能趕上阿娘生產。
想到又要多一個嫡親的弟弟妹妹,李承乾心中柔軟,一臉“慈愛”地摸摸小家夥的小腦袋:
“圓寶兒長大了,上次出門時,還想阿翁阿奶想到哭鼻子呢,這次都沒有哭。”
袁圓撓了撓下巴,跟他大眼瞪小眼。
等李靖帶著趙王回來時,太子營帳內的小童哭聲能傳出百米遠。
好阿姐袁青跟著一起去參與了一場小規模圍剿戰,興奮極了,一回來,就聽到小童洪亮又悲傷的哭音:
“我都可想可想阿翁和阿奶啦,我阿翁阿奶沒有我,都一點也不行!!!”
袁青四十米大刀都要掏出來了,這段時間小老妹兒一想起遠在長安的親人,她就給她講故事,弄好吃的。
好不容易把孩子穩住了。
是誰,是誰又給弄哭了???
在營地義診的袁大郎聞聲也殺了過來。
這段時間小侄女一想起遠在長安的親人,他就給她私房錢,還逗她笑。
好不容易把孩子哄好了。
是誰又勾起了小家夥的傷心事???
簡直令人發指!!!
父女倆在太子營帳外碰到,推開擋路的李靖和趙王,氣勢洶洶衝了進去。
太子:“……”根本不敢動。
此時的袁家大郎君袁方,正在秦瓊的指導下學習劍術。
他早前拜入虞世南門下,每日在國子學與虞府穿梭,相處久了,虞大學士發現這個學生學習能力極強。
袁家的孩子裏麵,大娘子袁青小小年紀一身神力,早早拜入程咬金門下習武,二郎君袁禮拜入工部尚書門下,老尚書已對外宣稱這孩子便是他的關門子弟,他將竭盡全力培養小弟子,不再收別的徒弟。
袁家小娘子袁圓太過年幼,已經展現出過目不忘之能,於數術一道天賦驚人。
相比之下,大郎君袁方沒有在哪一方麵有異常突出的天賦,卻能把學到的每一項內容都做到十分,舉一反三,學以致用,是個當官的好苗子啊。
虞世南作為文壇領袖,原本對學生的希冀都是將來在文學造詣上超越自己,名留青史。
但若是能為大唐培養一個知禮、忠義、有才能的好官,也算是一樁雅事。
虞世南便推薦袁方到秦叔寶這裏習武,一是袁府與翼國公府關係極好,二是習武強身健體,對於日後出仕有利無害。
翼國公秦瓊早年跟隨來護兒、張須陀等人平定亂世,屢立戰功。後來投靠李世民,成為了唐朝的開國功臣。
在戰場上,他勇猛無畏,曾多次單騎救主,為李世民立下了汗馬功勞。
他能親自教導袁方,也是看在小義兄的麵子上了,別人可是求都求不來。
此時,他如行雲流水般耍了一套劍法,劍招時而犀利無比,如同狂風驟雨般襲向敵人,時而輕靈多變,讓人應接不暇。
袁方驚歎不已。
待他再練一段時間,大妹妹回來以後,肯定不敢再說自己叫“袁劍法好”了。
袁家小姐倆在北境,袁方袁禮兄弟都在努力學習,而此時的小郎袁兵正在快要荒廢的隔壁賀小叔的東平王府,與魏叔玉,以及杜如晦的次子杜荷“桃園三結義”。
三個年歲相近的小童蹲在一起,開封魏小郎從府上偷來的小酒壇子。
袁兵從帶來的包袱裏取出三個小碗:“這是我二兄給我燒製的小碗,可好看了。”
他意氣風發地看向其他二人:“咱們一人一個,今日之後,都是好兄弟!!!”
魏叔玉點頭:“日後我阿耶就是你們的阿耶!”
兵兵眼睛一亮,以後他阿耶再揍他,他就可以光明正大去魏府了!
杜荷從懷裏掏出從家裏偷來的匕首:“我大兄說結義要放血,咱們誰先來?”
三個小童相視一眼,同時咽了咽口水。
魏叔玉:“咱們先幹了這杯,再一起放血?”
其他兩人連忙點頭。
盛了酒的小碗高高舉起,三人豪邁地一飲而盡。
沒一會兒,留守小獸白白聞到酒味,鑽了狗洞過來溜達,就發現三個小童倒在地上,碗碎了一地。
白白四處嗅了嗅,不感興趣地拉了一坨粑粑,又回去了。
下午,三個府的上空都是小童震天的哭聲。
***
北境。
差點被燒了糧草這件事把尉遲敬德氣了個半死,北巡大軍一路北上,神龍衛展現了高度的紀律性,以及極強的作戰能力。
但同太子衛、右武候衛,以及朝廷的軍隊組合在一起,管理上難免有了疏漏,讓人鑽了空子。
更丟臉的是當夜負責夜間巡視的,是尉遲敬德麾下的右武侯衛。
尉遲敬德一怒之下帶了兩隊神龍衛去會一會附近的奚、霫部族。
營地內,太子的書案前放了一張四方的胡凳,此時袁大官兒正躺在上麵,一邊吃蜜餞,一邊抖著小腿腿。
日子美滋滋,剛想翹個二郎腿,腿短沒搭住,滑了下來。
袁圓偷瞄一眼縮在書案一角寫信的太子,見他沒有看到,鬆了一口氣。
太子心中好笑,在給老父親的家信末尾,把這件趣事畫了上去。
“阿耶同阿翁都想你了,你可玩夠了?咱們速戰速決回長安?”
東突厥歸附大唐之前,原本隸屬於東突厥的薛延陀、回紇、拔野古等部叛離出突厥,而後北麵的很多部族歸順了薛延陀,於是薛延陀稱雄漠北。
朝廷的目的是先穩定收複來的北境疆域,馴服北境內原本能征善戰的突厥軍隊,待中原民生恢複,再大軍北上,共同討伐薛延陀。
太子北巡的目的就是穩定北境民心,為後麵發兵薛延陀打好基礎。
此時他人都來了,也在安北都護府慰問過百姓和軍隊,再象征性滅掉兩個叛亂的部族,讓神龍衛的名聲傳播出去,目的也算達到了。
袁圓憂愁地歎了一大口氣:“我都想我阿翁阿奶,還有白白啦!”
太子挪到她身側,戳了一下她的小胖臉:“哦,隻想你阿翁阿奶和白白啊?”
“可憐我那阿翁,準備了很多寶貝,也不知道要送誰……”
小娃子垂死病中驚坐起,一臉嚴肅地說:
“我也可想二郎伯父和太上皇阿翁了呐!”
“還有我大伯娘、二伯、二伯娘……”
“我大兄、二兄……”
“我二弟!!!”
“嗯……嗯……還有青雀阿兄、長孫大兄、尉遲叔父……”
“還有可多可多人了呐!!!”
小娃子一臉警惕地看著太子,滿臉都是“我每個人都想了,你可不能告狀嗷”。
太子笑了出來:“等李將軍同六叔父他們回來,咱們便商量商量回去的事。”
等回長安時,平叛軍,加上回程,等回長安估計都六、七月了。
也許能趕上阿娘生產。
想到又要多一個嫡親的弟弟妹妹,李承乾心中柔軟,一臉“慈愛”地摸摸小家夥的小腦袋:
“圓寶兒長大了,上次出門時,還想阿翁阿奶想到哭鼻子呢,這次都沒有哭。”
袁圓撓了撓下巴,跟他大眼瞪小眼。
等李靖帶著趙王回來時,太子營帳內的小童哭聲能傳出百米遠。
好阿姐袁青跟著一起去參與了一場小規模圍剿戰,興奮極了,一回來,就聽到小童洪亮又悲傷的哭音:
“我都可想可想阿翁和阿奶啦,我阿翁阿奶沒有我,都一點也不行!!!”
袁青四十米大刀都要掏出來了,這段時間小老妹兒一想起遠在長安的親人,她就給她講故事,弄好吃的。
好不容易把孩子穩住了。
是誰,是誰又給弄哭了???
在營地義診的袁大郎聞聲也殺了過來。
這段時間小侄女一想起遠在長安的親人,他就給她私房錢,還逗她笑。
好不容易把孩子哄好了。
是誰又勾起了小家夥的傷心事???
簡直令人發指!!!
父女倆在太子營帳外碰到,推開擋路的李靖和趙王,氣勢洶洶衝了進去。
太子:“……”根本不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