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那不是王羲之的真跡,而是唐代的雙勾填摹本,但也屬於稀世之寶了。


    實際上,不隻是放在今天,唐代摹本在宋元明清就非常珍貴。


    至於王羲之的真跡,在唐代已經很稀少,被皇室搜刮得很幹淨。


    眾所周知,王羲之的書法真跡,自東晉末,經南朝至隋朝,曆經戰亂,遺失、毀滅者甚多。


    家藏部分書法珍品被他的後世子孫所收藏,到了唐太宗時期,由於太宗不惜重金,不遺餘力向天下購求王羲之筆跡,短短幾年之內就得王羲之真書50幅,行書240幅,草書200幅,均藏於內宮。


    繼太宗之後,高宗也承其趣尚。


    而武則天期間,王羲之的九世重孫王方慶將家藏十一代祖至曾祖二十八人書跡十卷編為《萬歲通天帖》,盡數呈交給了朝廷。


    到了那個時候,民間就基本上沒有王羲之和王獻之兩父子的書法作品了。


    而唐太宗收集的那些墨寶,傳聞基本上給他陪葬了,就包括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當然,是不是真的,我們不得而知。


    郭沫若曾經就為了自己能一睹《蘭亭集序》真容,極力推動國家去挖掘唐太宗的陵墓,但最後被國家否決了。


    那老混蛋,不知道破壞了多少古代帝王陵墓,也不知道損壞了多少珍貴文物。


    可以說郭沫若在對文物的挖掘是無知的,在他手裏,由於不專業地徒手上陣挖文物,不僅僅沒有起到保護文物的作用,還違背了挖掘文物的目的:以保護為主,麵世為次。


    當然了,咱也不能否定他對我國文學和史學做出的貢獻。


    一碼歸一碼!


    沈世傑都打來電話,詢問是不是真的。


    “我說是真的,就是真的呀?”


    沈世傑點頭:“那不然呢?”


    在他看來,楚哥都說是真的,那就是真的。反正他沒見過楚哥判斷、鑒定錯誤過。這種幾乎百分百真偽鑒定的情況,放在整個圈子也是非常炸裂的。


    哪怕是再權威的鑒定泰山,也有失手的時候。


    不久後,同城的一些書法鑒定家,收藏人士,來到了木棉花拍賣公司,都想見識一下木棉花拍賣公司剛發現的《喪亂帖》。


    而比較遠的,也已經在來的路上。


    “不太好鑒別呀!都沒有幾個收藏印,傳承無序,怎麽判斷?”有人看了作品後,不由提出疑問。


    確實,這幅《喪亂帖》找不到幾個印章。


    按理說,不管是誰得到這種墨寶,恐怕也會蓋上自己的私印,告訴後世的人,自己收藏過這幅作品。


    收藏印對書畫鑒定是有很多的幫助的。一則可以被用於證明書畫作品的流傳經過情況。將收藏家的時代排列一下,便可弄清楚它的傳世經過,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傳承有序。


    其次,有幾位鑒賞家如明代袁樞和清代的梁清標、安岐的眼力相當高,凡經過這三人蓋過鑒賞印的書畫,絕大多數是精品。


    另外,收藏印至少可以為推斷作品的下限年代提供可靠的依據。如一幅畫有宋徽宗的收藏印,就可以確定此作品最晚也是北宋的;如有張醜的收藏印,就可以說最遲也是晚明的……


    因此,很多書畫鑒賞家,第一時間就是去看收藏印。


    這就像瓷器,有些人第一眼鑒定的就是款識。


    旁邊的人反駁道:“要是有很多收藏印,這件作品不可能默默無聞,等到現在才被發現。”


    也對,這種級別的墨寶,哪怕是皇帝,也忍不住想要收藏。


    一旦消息傳出去,皇帝肯定會想辦法讓對方獻上去,基本上就保存在皇宮中。


    皇宮的東西,大概率是能保存下來的。即便是朝代更替,皇宮的寶物,通常會讓下一個朝代的皇帝繼承。


    “先不說那些,看看作品本身吧!”


    眼前的這幅作品,全文8行62字,風格近似於王羲之的《頻有哀禍帖》,然而該帖的結字轉折更為圓活流暢,字峰變化更甚,墨色枯燥相間而出,整個書帖由行至草,到紙末行筆更為快疾,充分表達了作者悲憤難言之怒。


    該帖全文如下:羲之頓首:喪亂之極,先墓再離荼毒,追惟酷甚,號慕摧絕,痛貫心肝,痛當奈何奈何!雖即修複,未獲奔馳,哀毒益深,奈何奈何!臨紙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頓首頓首。


    說白了,這作品就是王羲之寫給朋友的書信。


    於是,就有了信筆而書的特點,由此而決定了該帖的筆法比之其他更加率意、天然,突出了筆法的精深造詣。


    大家能看到,筆畫裏麵有直有彎,直筆勁健直挺,彎筆畫成弧線,柔和、優美。


    再細看任何一筆,均妥帖得宜,無論運筆如何多變,無一敗筆,如第四列的“當”字就多有轉折,但筆法不亂。


    “不愧是書聖的作品呀!”


    在結體方麵,糅合了魏晉筆法線條中的“扭轉”、“裹絞”和“提按”、“頓挫”位置不固定的特征,基本上采用往左傾側之勢。


    其中的橫畫右端上提,豎畫下端往右偏移;字的右上角往上突,左下角往下墜。“勢如斜而反正”,看似不穩,其實很穩,顯得生動活潑而不呆板。


    有些字雖然潦草,但仍不失其結體的和諧、美感。


    有人忍不住用手機錄下來。


    “這紙張,是我接觸過最遠久的。”其中一名擅長對紙張進行斷代的鑒定家開口道。


    “什麽年代的?”有人問他。


    那人想了想,慎重說道:“我能保證的是,它絕對在唐朝之前。”


    因為唐朝的紙張他也見過、接觸過,知道是怎麽一回事。


    “也就是說,這至少都是唐代的摹本?”


    在場的人很震撼。


    哪怕不是王羲之的真跡,這已經足夠珍貴了,可謂是國寶級的墨寶。


    “嗯!沒錯!而且,我有感覺,它也不是隋朝的。隋朝的墨寶雖然少,但故宮博物院那幅《妙法蓮華經》,我研究過。


    這幅《喪亂帖》的紙質比隋朝的《妙法蓮華經》還要老。”他發表自己的看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頭號鑒寶師,老板娘絕色傾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行白鷺飛上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行白鷺飛上天並收藏頭號鑒寶師,老板娘絕色傾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