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回到,叻哥碰到了鄰居,打招呼。


    “王太,又帶孩子過鵬城打呀?”


    楚健等人一聽,都哭笑不得。


    看來,網絡上那些事不是傳聞。


    對某些港島的孩子來說,可能鵬城已經成了不折不扣的“童年陰影”,基本就相當於成年人眼中的緬*甸。


    雖然段子被傳得有些離譜,但話說回來,港島在保護孩子方麵確實做得很嚴苛,以至於真的有家長曾因打孩子被送進了監獄。


    在避免訴諸暴力的情況下,幫孩子養成敬畏之心,鵬城成為了一個很好的選擇。


    實際上,現在內地也有很多家長對孩子過於溺愛。


    想當年,80、90後,哪個不是被打大的?根本不存在什麽體罰的說法,在學校違反紀律,不好好學習,調皮搗蛋等,就準備接受老師的“愛”吧!


    現如今,老師稍微吼一聲,有些孩子就受不了,家長開始跟老師鬧。


    因此,也不要怪現在老師不負責任。


    你讓人家怎麽負責任?稍微上點力道,你就說人家虐待學生等等,誰不怕呀?


    “是呀!這小子不聽話。”那位貴婦開口道。


    看她的樣子,應該是氣得不輕,但還是忍住沒動手。得過了關才能打,必須要讓這小子體驗、體驗“母愛”才行。


    兩人稍微聊了兩句,就告辭了。


    叻哥住在別墅,別墅裝飾得很豪華,大大的庭院可供寵物跑步和娛樂,玻璃幕牆和鐵藝裝飾看起來很貴。


    他老婆外出玩了,所以家裏稍微有點冷清,也難怪叻哥帶大家在外麵吃。


    剛回到家,叻哥讓大家隨便坐,他就接到朋友的電話,邀他出去踢球,被他拒絕了,表示家裏來了客人。


    看得出,叻哥是真的喜歡足球。


    可惜,中國的足球不爭氣。


    用網友們的一句話來說:高俅退役後,中國足球一千多年沒緩過勁來。


    當然,宋代的時候,足球還叫蹴鞠。


    蹴鞠二字,蹴為踢、鞠為球,蹴鞠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踢球。


    關於蹴鞠的起源有多種說法,相傳早在黃帝時期就有利用蹴鞠來訓練士兵的傳說,不過真實性有待考證。


    作為一項活動,蹴鞠最早見於文字記載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戰國策·齊策》記載:“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擊築、彈琴、鬥雞、走犬、六博、蹋鞠者……”


    此外,《史記·蘇秦列傳》中也有關於蹴鞠的相關記載:“臨淄城有七萬戶,人民富庶殷實,其民無不以吹竽鼓瑟、彈琴擊築、鬥雞走狗、六博蹋鞠為樂……”


    西漢時期就已經有了關於蹴鞠的專業書籍《蹴鞠二十五篇》,堪稱曆史上第一本“足球競賽手冊”。


    到了唐朝,可能是由於邊患已平的原因,蹴鞠慢慢褪去了軍事色彩開始向娛樂方向發展。


    唐朝的蹴鞠在製作工藝和材質上有了很大改進,之前的蹴鞠是實心的,踢起來不但笨重而且運動軌跡極不規則。


    不僅如此,唐朝時,人們改用皮革縫成圓形球殼,並在內部放置動物膀胱用氣充滿,使之成為充氣的球。


    宋朝時期,蹴鞠向娛樂化方向發展的步伐進一步加快,兩隊相互對抗的玩法已經基本消失,反而盛行單純表現個人技巧的踢法,謂之“白打”。


    這種規則之下,踢球人往往圍成一個圓圈,以除手以外身體任何部位觸球,表演各種動作而不使球落地,類似於現在球隊日常訓練的圍圈顛球。


    所以,可以說足球是中國人發明的,毋庸置疑,隻是後人太不爭氣。


    這好像也是定律,誰發明的,誰不行。就像乒乓球,不是中國發明的,但乒乓球成了中國國球,吊打全世界。


    宋代老百姓對蹴鞠近乎“全民皆狂”的熱情,其中最有名的數當時的世界足壇第一人,高俅高太尉。


    高俅可謂是當時足壇都羨慕的三高人才,高學曆,高球技,還是國家高級公務員,可謂說是地位極高。


    “足球是我們國家發明的,可惜呀!”叻哥歎了口氣。


    沈世傑笑道:“叻哥,今天是高興的日子,就別提那些晦氣事啦!”


    “對對對!”叻哥隻好止住足球的話題。


    確實,現在開心著呢!說足球,太影響心情了。


    “來,讓你們看看我這些年的收藏。”叻哥開口道。


    接著,就帶楚健他們去他的收藏室看看。實際上,他也不知道裏麵有多少是真品,有多少是贗品。


    其實,他也不是很在乎,反正都沒花太大代價。


    看著自己喜歡就好,也不管是真是假。


    玩收藏,就是要有這種心態。


    來到叻哥的收藏室,楚健他們才發現,裏麵的東西還真不少。其中,最讓人矚目的,是那三件黃花梨木家具。


    大家都知道,黃花梨作為製作家具最為優良的木材,它不易開裂、不易變形、易於加工、易於雕刻、紋理清晰而有香味等,再加上工匠們精湛的技藝,黃花梨家具也就成為古典家具中美的典範。


    “這黃花梨木家具,是二十多年前我到內地買的,當時花了15萬元。”叻哥說道。


    他不像是那些二道販子,隻知道壓價。


    二十多年前的15萬元,挺多的了。起碼在內地來說,是挺多的。那時候的15萬元,可以買一套房子了。


    不過,叻哥也賺到了。


    價值起碼翻了100倍。


    有多少投資可以翻100倍?世界上最好的理財產品,也達不到這種程度。


    “二十多年前的15萬,很多了。講真,那時候的古董是真的不貴,聽人說,幾百塊,甚至幾十塊都能買到寶貝。”李源說道。


    他記得自己父親說過,那時候的工資才幾百塊錢。他老家的縣城,一套房子才三五萬元。10萬,可以買三套了。


    叻哥笑道:“還好啦!幾百塊就掏走人家的寶物,我良心過不去。”


    當然,那時候很多人都是低價入手的。那時候港人比較有錢,有錢就會附庸風雅,搞一些古董什麽的放著。


    港島的富豪,誰家沒有幾件古董?


    尤其是那些超級豪門,收藏的好東西,都可以直接開一家博物館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頭號鑒寶師,老板娘絕色傾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行白鷺飛上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行白鷺飛上天並收藏頭號鑒寶師,老板娘絕色傾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