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觀潮大典將啟幕
南宋桂枝傳之臨安風華 作者:楊小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祈福儀式結束,儀仗隊繼續前行。差不多半個時辰左右,便到了六和塔。天家降臨,六和塔上下自然是清理得一絲不苟,有條不紊。尤其是在六和塔的頂樓最高層處,早已設好官家、太上皇、吳太後還有謝皇後的席位,皆以黃傘撐頂,彩羽護背。
此處向上望去,天空似觸手可及,有雲彩做伴。
向下觀瞧則可見潮起潮湧、錢塘兩岸美景以及那密密麻麻的萬千百姓。
與此同時各部也在緊張地準備著,沒有參與觀潮節大典事宜的臣子們正在家中焚香,沐浴更衣,更換朝服如上朝時一般打扮得十分精致,有規定在官家到六和塔半個時辰後,臣子們才方可從各自府上出門前往。
文武百官齊至六和塔下後,便有地方官員安排百姓陸續前往錢塘江兩岸以觀潮慶,另外在百姓入場之前,將士及演練的兵卒都以披甲待陣列於兩岸邊,等待觀兵儀式的開始。
隨後待清晨的第一抹陽光,灑向江麵之時,便會有號手傳號、鼓手擊鼓,以壓眾人之音,待號聲、鼓聲平息後,官家便會傳人發話,決定大典是否開始。
而此時觀潮大典還並未正式開始。
就在北瓦之中,向北興致勃勃地從向大鼻家院中跑出來,後者跟在他身後,無奈地搖頭:“莫爭強好勝,那浪潮緊得很,往年不少死在潮裏的,你小心為上。”
向北嗬嗬一笑,緊接著頭也不回地說道:“放心吧您!大丈夫自當勇立潮頭,我這身本事還怕那小小浪潮?你呀,就安心地在那岸邊兒瞧著,看我如何手把紅旗旗不濕,奪得頭籌凱旋歸!”
“嗬嗬,臭小子……滾吧!”向大鼻樂哼哼地回道。
也不知怎的,這往年向北從來沒提起過要參加觀潮節的“弄潮兒”大會,可今年就非得去參與一番,而且這幾天一直在準備,十分刻苦,向大鼻可是好長時間沒看到這小子為了一件事這麽上心了。
向大鼻也離了北瓦前去錢塘江岸邊暫且不提。
卻看另一邊,皇城門外,蘇姒錦與馬遠二人並肩而立,前者身前還托著一個包裹,小心翼翼地捧著,似乎是很重要的東西。
她一邊焦急地張望著皇城門外,一邊看向手中的包裹,有些拿不定主意,哼哼唧唧地說道:“遙父……我覺得還得再改一改,總感覺還能更細致些!”
聽她這麽說,站在旁邊、背著手、氣定神閑的馬遠回眸一瞧,看了看她手上的包裹輕笑一聲:“不用再改了,你已經在三日前便做好,又修改了無數次,再精致的衣服也不過如此了吧?再者說,這又不是你做的最後一件衣服,以後楊姑娘還能用得上不少衣服呢。你是準備這一次給她做到頭,今後就穿這一件了嗎?”
“可這是桂枝回京的第一次表演啊!我必須要讓她風風光光的!”蘇姒錦有些不滿地嘟囔道,這要是換成向北,她早就該說對方毫無品位了,可誰叫一物降一物,蘇姒錦如今在這馬遠身邊兒,就跟個閨女似的,講話都捏著嗓子。
“錯了,今朝雖是楊姑娘返京第一次表演,但是你要知道,她現如今可是身在宮裏,宮裏不比城內百姓,她作為女官,如果今日你給她做了場中最華豔的一套衣服,豈不是會掩蓋她人的風光?若是有那心眼小的,因此斤斤計較,反而得不償失。”到底還是馬遠老練,即便是在宮中隻擔任畫師的職務,他也對於這宮內的鉤心鬥角頗為了解。
聽起來倒有幾分道理,蘇姒錦便沒有再說什麽,隻是默認了之後便抬起頭,正巧看到了剛從宮門內出來的馬車。
馬車內坐的便是桂枝,後者透過車上的簾子看到外麵蘇姒錦和馬遠站在那,趕忙將簾連撩開,向他們揮手。
蘇姒錦趕忙跑了過去,將手中的包裹放在馬車窗外的平台上,“桂兒,那日我目測了你的身形,托我做的皓月舞服已經做好了,我會在岸邊為你助威的!”
因為宮中的馬車是一輛接著一輛出來的,桂枝這輛馬車,不能因為出宮有人找她便停下來,所以馬車仍在往前趕著,蘇姒錦隻能扒在馬車旁邊小跑著邊跟桂枝說話。
後者接過包裹,感激地看向蘇姒錦笑道:“多謝蘇姐姐了,待大會結束後,我便去尋你!”
蘇姒錦點著頭,這才鬆開手,目送著馬車離開皇城門。
馬遠理了理袖口,走上前來站在蘇姒錦旁邊說道:“走吧,咱們也去吧。不知今日官家會不會差我在錢塘江邊兒臨摹盛景,若真有令,屆時你可不要搗亂,我帶你去了,就坐在我邊兒上老老實實的,不可隨意走動,聽見沒?”
“誰給你搗亂啊?你畫我也畫,咱比一比誰畫得好,說不定到時候官家瞧上我的畫了呢!”蘇姒錦頑皮地笑了笑,隨後便蹦蹦躂躂地跟上了車隊,前往錢塘江。
馬遠苦笑一聲,搖了搖頭,“慢著點。”說完,便也跟了上去。
太上皇高宗、吳太後和皇上孝宗,後宮皇後、嬪妃、各皇子宗親以及文武百官等均已經來到了六和塔,在層層樓閣之上,設有一座兩層高的大平台。平台上的方磚纖塵不染,擺有鮮花綠植,最頂層設有一長桌,擺有果脯糕點及瓊漿玉液,桌後豎屏,此乃是最佳的觀景之所,自然是皇家的席位。而平台下搭建了台階,依著台階布置了席位,百官們分階次而排,官家設宴於下,另有宮女、太監無數,皆立其側。此時,兩岸兵士也已然肅整軍容,千萬熱血男兒昂首挺胸靜候天家觀兵。百姓陸續來在岸邊,錢塘江熱鬧起來了!
太常寺卿劉青石此時也已經調度打點好了一切,現場沒他什麽事兒了,隻需待在塔下官家設宴之處,靜候大典開始即可。
然而他剛坐下沒多久,卻是瞧見另一邊,馬遠帶著一個姑娘正在與眾官員打著招呼,於是他興致勃勃地站起身,來到跟前說道:“哎呀,遙父!許久未見了吧?來來來,我這邊有位置!”
二人品階差不多,別看馬遠隻是宮中的畫師,若論品階,太常寺卿比他高不了多少。
“劉大人既然盛情相邀,在下怎敢推卻,便恭敬不如從命了!”馬遠輕施一禮,帶著蘇姒錦隨劉青石來到了宴席邊上最好的一處位置。因為整個大典的場地安排都是劉青石主辦的,所以他自然是知道哪裏才是最合適觀潮的地方。
二人落座後,聊起近日所發生之事,頻頻發笑。
突然劉青石目光一轉,看向馬遠身後站著的蘇姒錦開口笑道:“早聞遙父待弟子十分寵愛,現如今為兄一看你這徒弟,便明白是何原因了!”
馬遠尷尬地笑了笑,回道:“慚愧慚愧,令兄長見笑了。”
“有何見笑,這姑娘我瞧著極好!且遙父你現如今應該還未曾婚娶吧?這不正是天造地設嗎?”劉青石一邊說一邊給馬遠眼神示意。
蘇姒錦聽到這兒時,臉都臊紅了。
“哎!她這年紀嫁給我不值得!馬某一心用在畫上,男女之事,倒還未曾想過。”
馬遠口是心非地回著。
聽此言,蘇姒錦白了他一眼,氣哼哼地踢了踢他的椅子腿兒。
“哈哈哈!遙父過謙了!”劉大人見此心知肚明,於是便撇開了話題,指向江麵,“此番觀潮節慶典,多虧了昔日教坊的楊姑娘相助,若不是她,我這太常寺卿的位置怕是不保了!”
馬遠自然是聽蘇姒錦說過了這些事,倒也沒有什麽意外,不過也跟著說道:“楊姑娘之才,千古難得,無論何事一學就會,令人欽佩啊!”
“太子到!”
兩人正聊得津津有味,突然一旁傳來這麽一聲,他二人麵麵相覷,隨後趕忙站了起來。眾百官亦是如此,麵見當今太子,紛紛起身施禮。卻見另一旁,太子趙惇帶著太子妃李鳳娘以及英國公趙擴走向六和塔設宴平台,一路與百官打招呼。
“臣——拜見太子。”
見狀,趙惇點了點頭,隨後笑道:“各位不必多禮,快快請起!”
百官平身,趙惇則是挨個找他平時關係較好的官員,與其說上一兩句話,或談或笑。
但馬遠和劉青石等一些平常沒有與東宮來往的官員,自然是不在其內。
“東宮現如今厲害得很,宮裏黨羽已經不少了呢!”劉青石在一旁小聲地向馬遠嘟囔著,後者倒是也沒有回話,隻是靜靜地待在一旁,言多必失嘛。
此處向上望去,天空似觸手可及,有雲彩做伴。
向下觀瞧則可見潮起潮湧、錢塘兩岸美景以及那密密麻麻的萬千百姓。
與此同時各部也在緊張地準備著,沒有參與觀潮節大典事宜的臣子們正在家中焚香,沐浴更衣,更換朝服如上朝時一般打扮得十分精致,有規定在官家到六和塔半個時辰後,臣子們才方可從各自府上出門前往。
文武百官齊至六和塔下後,便有地方官員安排百姓陸續前往錢塘江兩岸以觀潮慶,另外在百姓入場之前,將士及演練的兵卒都以披甲待陣列於兩岸邊,等待觀兵儀式的開始。
隨後待清晨的第一抹陽光,灑向江麵之時,便會有號手傳號、鼓手擊鼓,以壓眾人之音,待號聲、鼓聲平息後,官家便會傳人發話,決定大典是否開始。
而此時觀潮大典還並未正式開始。
就在北瓦之中,向北興致勃勃地從向大鼻家院中跑出來,後者跟在他身後,無奈地搖頭:“莫爭強好勝,那浪潮緊得很,往年不少死在潮裏的,你小心為上。”
向北嗬嗬一笑,緊接著頭也不回地說道:“放心吧您!大丈夫自當勇立潮頭,我這身本事還怕那小小浪潮?你呀,就安心地在那岸邊兒瞧著,看我如何手把紅旗旗不濕,奪得頭籌凱旋歸!”
“嗬嗬,臭小子……滾吧!”向大鼻樂哼哼地回道。
也不知怎的,這往年向北從來沒提起過要參加觀潮節的“弄潮兒”大會,可今年就非得去參與一番,而且這幾天一直在準備,十分刻苦,向大鼻可是好長時間沒看到這小子為了一件事這麽上心了。
向大鼻也離了北瓦前去錢塘江岸邊暫且不提。
卻看另一邊,皇城門外,蘇姒錦與馬遠二人並肩而立,前者身前還托著一個包裹,小心翼翼地捧著,似乎是很重要的東西。
她一邊焦急地張望著皇城門外,一邊看向手中的包裹,有些拿不定主意,哼哼唧唧地說道:“遙父……我覺得還得再改一改,總感覺還能更細致些!”
聽她這麽說,站在旁邊、背著手、氣定神閑的馬遠回眸一瞧,看了看她手上的包裹輕笑一聲:“不用再改了,你已經在三日前便做好,又修改了無數次,再精致的衣服也不過如此了吧?再者說,這又不是你做的最後一件衣服,以後楊姑娘還能用得上不少衣服呢。你是準備這一次給她做到頭,今後就穿這一件了嗎?”
“可這是桂枝回京的第一次表演啊!我必須要讓她風風光光的!”蘇姒錦有些不滿地嘟囔道,這要是換成向北,她早就該說對方毫無品位了,可誰叫一物降一物,蘇姒錦如今在這馬遠身邊兒,就跟個閨女似的,講話都捏著嗓子。
“錯了,今朝雖是楊姑娘返京第一次表演,但是你要知道,她現如今可是身在宮裏,宮裏不比城內百姓,她作為女官,如果今日你給她做了場中最華豔的一套衣服,豈不是會掩蓋她人的風光?若是有那心眼小的,因此斤斤計較,反而得不償失。”到底還是馬遠老練,即便是在宮中隻擔任畫師的職務,他也對於這宮內的鉤心鬥角頗為了解。
聽起來倒有幾分道理,蘇姒錦便沒有再說什麽,隻是默認了之後便抬起頭,正巧看到了剛從宮門內出來的馬車。
馬車內坐的便是桂枝,後者透過車上的簾子看到外麵蘇姒錦和馬遠站在那,趕忙將簾連撩開,向他們揮手。
蘇姒錦趕忙跑了過去,將手中的包裹放在馬車窗外的平台上,“桂兒,那日我目測了你的身形,托我做的皓月舞服已經做好了,我會在岸邊為你助威的!”
因為宮中的馬車是一輛接著一輛出來的,桂枝這輛馬車,不能因為出宮有人找她便停下來,所以馬車仍在往前趕著,蘇姒錦隻能扒在馬車旁邊小跑著邊跟桂枝說話。
後者接過包裹,感激地看向蘇姒錦笑道:“多謝蘇姐姐了,待大會結束後,我便去尋你!”
蘇姒錦點著頭,這才鬆開手,目送著馬車離開皇城門。
馬遠理了理袖口,走上前來站在蘇姒錦旁邊說道:“走吧,咱們也去吧。不知今日官家會不會差我在錢塘江邊兒臨摹盛景,若真有令,屆時你可不要搗亂,我帶你去了,就坐在我邊兒上老老實實的,不可隨意走動,聽見沒?”
“誰給你搗亂啊?你畫我也畫,咱比一比誰畫得好,說不定到時候官家瞧上我的畫了呢!”蘇姒錦頑皮地笑了笑,隨後便蹦蹦躂躂地跟上了車隊,前往錢塘江。
馬遠苦笑一聲,搖了搖頭,“慢著點。”說完,便也跟了上去。
太上皇高宗、吳太後和皇上孝宗,後宮皇後、嬪妃、各皇子宗親以及文武百官等均已經來到了六和塔,在層層樓閣之上,設有一座兩層高的大平台。平台上的方磚纖塵不染,擺有鮮花綠植,最頂層設有一長桌,擺有果脯糕點及瓊漿玉液,桌後豎屏,此乃是最佳的觀景之所,自然是皇家的席位。而平台下搭建了台階,依著台階布置了席位,百官們分階次而排,官家設宴於下,另有宮女、太監無數,皆立其側。此時,兩岸兵士也已然肅整軍容,千萬熱血男兒昂首挺胸靜候天家觀兵。百姓陸續來在岸邊,錢塘江熱鬧起來了!
太常寺卿劉青石此時也已經調度打點好了一切,現場沒他什麽事兒了,隻需待在塔下官家設宴之處,靜候大典開始即可。
然而他剛坐下沒多久,卻是瞧見另一邊,馬遠帶著一個姑娘正在與眾官員打著招呼,於是他興致勃勃地站起身,來到跟前說道:“哎呀,遙父!許久未見了吧?來來來,我這邊有位置!”
二人品階差不多,別看馬遠隻是宮中的畫師,若論品階,太常寺卿比他高不了多少。
“劉大人既然盛情相邀,在下怎敢推卻,便恭敬不如從命了!”馬遠輕施一禮,帶著蘇姒錦隨劉青石來到了宴席邊上最好的一處位置。因為整個大典的場地安排都是劉青石主辦的,所以他自然是知道哪裏才是最合適觀潮的地方。
二人落座後,聊起近日所發生之事,頻頻發笑。
突然劉青石目光一轉,看向馬遠身後站著的蘇姒錦開口笑道:“早聞遙父待弟子十分寵愛,現如今為兄一看你這徒弟,便明白是何原因了!”
馬遠尷尬地笑了笑,回道:“慚愧慚愧,令兄長見笑了。”
“有何見笑,這姑娘我瞧著極好!且遙父你現如今應該還未曾婚娶吧?這不正是天造地設嗎?”劉青石一邊說一邊給馬遠眼神示意。
蘇姒錦聽到這兒時,臉都臊紅了。
“哎!她這年紀嫁給我不值得!馬某一心用在畫上,男女之事,倒還未曾想過。”
馬遠口是心非地回著。
聽此言,蘇姒錦白了他一眼,氣哼哼地踢了踢他的椅子腿兒。
“哈哈哈!遙父過謙了!”劉大人見此心知肚明,於是便撇開了話題,指向江麵,“此番觀潮節慶典,多虧了昔日教坊的楊姑娘相助,若不是她,我這太常寺卿的位置怕是不保了!”
馬遠自然是聽蘇姒錦說過了這些事,倒也沒有什麽意外,不過也跟著說道:“楊姑娘之才,千古難得,無論何事一學就會,令人欽佩啊!”
“太子到!”
兩人正聊得津津有味,突然一旁傳來這麽一聲,他二人麵麵相覷,隨後趕忙站了起來。眾百官亦是如此,麵見當今太子,紛紛起身施禮。卻見另一旁,太子趙惇帶著太子妃李鳳娘以及英國公趙擴走向六和塔設宴平台,一路與百官打招呼。
“臣——拜見太子。”
見狀,趙惇點了點頭,隨後笑道:“各位不必多禮,快快請起!”
百官平身,趙惇則是挨個找他平時關係較好的官員,與其說上一兩句話,或談或笑。
但馬遠和劉青石等一些平常沒有與東宮來往的官員,自然是不在其內。
“東宮現如今厲害得很,宮裏黨羽已經不少了呢!”劉青石在一旁小聲地向馬遠嘟囔著,後者倒是也沒有回話,隻是靜靜地待在一旁,言多必失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