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群策群力
鄭仁泰聽著思結英才這個鐵勒人的無心之言,表情千變萬化,五味雜陳,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此刻的唐軍,已經算不上是軍隊,更像是一群流民乞丐。
在思結英才的帶領下,萬餘唐軍在綠洲旁休整了兩日,方才緩過勁來。
當他們出了沙漠,看著沙漠邊沿特有的礫石堆與雜草時,不少人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陳青兕、黃河壽已經帶著豬羊酒食在漠南等候了。
思結英才尋得鄭仁泰大軍的時候,已經先一步讓族人傳遞消息了。
看著緩和不少,但依舊狼狽的唐軍,陳青兕懸著的心終於落下。
“大總管!”
陳青兕、黃河壽向鄭仁泰行禮。
鄭仁泰張了張嘴,說道:“此番多謝陳都監了!”
陳青兕一板一眼的道:“都是在下應該做的。”
他並沒有表現的如同行動一般熱情,反而有些冷淡。
他實在無法給出好臉色。
如果鄭仁泰是打仗輸了,敗給了鐵勒叛軍,他都不至於如此。
勝敗乃兵家常事。
又不是韓信、李靖這樣的天才,打輸了是沒辦法的事情,想辦法贏回來就好。
但以這種方式損兵喪師,實在愚蠢。
鄭仁泰也自慚形穢,沒有任何脾氣,更無顏在這裏逗留,隻是簡單的說了幾句,便帶著幾分寂寥的離開了。
陳青兕讓黃河壽去照顧自己的老上司,自己留下來招呼大難逃生的兵士。
陳青兕在傷兵營找到了喝著酒,啃著羊肉的王方翼。
這位後世威震西域的名將,從鬼門關走了一回。
他帶出來的尋找水源的兵士,一個個的倒在了沙漠裏,直至自己堅持不住脫水中暑,險死還生。
“陳都監!”
王方翼身子還虛,想要起身行禮。
陳青兕將他按了下去,在他身旁坐下說道:“都尉身體欠佳,就不要多禮了。”看他滿嘴油汙,說道:“酒肉適可而止,多喝一些米粥養胃。等身體康複了,再盡情享受不遲。”
王方翼點了點頭,道:“那我再吃兩口就不吃了。”
陳青兕知道王方翼險些就死在了沙漠裏,問道:“處在未知地域周邊皆是黃沙,王都尉貿然離隊,尋找水源,實在太大膽了些。”
王方翼抿了抿嘴道:“打仗本就是刀頭添血的事情,既然事情發生,總有人得擔起重擔。我自問不輸任何人,也應在關鍵時候站出來。”
“說得好!”陳青兕撫掌笑道:“好男兒理當如此!”
<divss="contentadv">一開始他有些氣惱,他是知道王方翼的成就的。
王方翼、程務挺、黑齒常之這類大將對於唐朝而言意義重大。
他們是大唐軍方在府兵製崩壞,將帥青黃不接時,撐起一方天地的重要角色,怎麽能夠這樣輕易的折損於此?
現在聽王方翼這麽一說,卻也明白了。
這就是王方翼這類將才身上特有的擔當。
正因為有了這份擔當,他們才能脫穎而出,成就一番事業。若處處知難而退,麵對真正大事的時候,又怎麽有能力扛得起來?
陳青兕拍了拍王方翼的肩膀說道:“好好恢複,等到了靈州,我有一事想聽聽你的意見,你幫我參考一下。”
王方翼知道思結英才是陳青兕出麵相請才深入漠北救援的,他便是自己的救命恩人,說道:“陳都監當說無妨。”
陳青兕道:“等你康複吧。”
王方翼自幼習武,體魄遠勝常人,幾日休息,已能健步如飛。
他掛念著恩人的事情,一到了靈州,即登門拜訪。
陳青兕拉著王方翼坐下,將自己已經整理出來關於三受降城體係的資料全部遞給了王方翼。
王方翼隻是看了一個開頭便無法自拔,眼中皆是震撼與欣喜。
陳青兕知道王方翼在這方麵是有天賦的,曆史上碎葉城就是王方翼建造的。
碎葉城建成之後,立刻取代了焉耆,成為了新的安西四鎮。
於闐、疏勒、碎葉,從南到北一字排開,分別堵住了吐蕃從昆侖山和蔥嶺,進入西域之路,再有龜茲為後盾。
如果不是武則天妄殺功臣,吐蕃未必就能突破王方翼所布的防線。
也正因如此,王方翼能夠很快的理解三受降城的妙用,理解此防守體係的大膽奧妙。
陳青兕攤開一副地圖,這是他親自探查地形畫出來的,他指著地圖上用炭筆標注的三個點,說道:“經過與黃都督、張都尉的反複探討,我們決定在這裏,河套北岸建造受降城,這裏是交通樞紐,又位於黃河北岸,地勢較高,即受黃河滋潤,可以實行軍屯,亦不用擔心水患的風險。”
王方翼連連讚歎,說道:“陳先生大才,若陛下能夠采納,將以極小的代價,便可於漠北漠南這人煙稀少之地,有效地取得防禦效果。”
陳青兕拍了拍手,道:“讓伱來,可不是聽你誇讚的,而是給個主意,看看有什麽可以改進的地方。”
這三受降城的妙,他能不知道?
王方翼忙道:“末將才疏學淺,哪敢班門弄斧!”
陳青兕卻擺手道:“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從未經曆戰事,許多事情必然無法顧慮周全。我是虛心受教,可不是為了誇耀,你好好看看。”
王方翼硬著頭皮,看著地圖,又重新看著手中的資料,看了半晌,突然發現了什麽,好一會兒,才試言道:“可不可以將黃河也利用起來?草原人大多都不善水,靈夏這邊也是如此。但就因為這樣,才能體現我們的優勢。中受降城,東、西受降城,若能以黃河相連,隻要不是黃河結冰或者枯水期,我們在他們眼皮子底下運兵運糧,他們都奈何不得我們。”
“這個建議好!”
陳青兕笑得合不攏嘴,這果然眾人拾柴火焰高。
也許他們研究出來的三座受降城建造的方位並不在張仁願定的舊址,但經過他們群策群力,也不見得會遜色多少。
陳青兕采納了王方翼的建議,再次發動自己書寫奏疏的功底,將這邊的情況向李治匯報之餘,也把三受降城的設想方案,另成一冊,派人送往長安。
鄭仁泰聽著思結英才這個鐵勒人的無心之言,表情千變萬化,五味雜陳,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此刻的唐軍,已經算不上是軍隊,更像是一群流民乞丐。
在思結英才的帶領下,萬餘唐軍在綠洲旁休整了兩日,方才緩過勁來。
當他們出了沙漠,看著沙漠邊沿特有的礫石堆與雜草時,不少人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陳青兕、黃河壽已經帶著豬羊酒食在漠南等候了。
思結英才尋得鄭仁泰大軍的時候,已經先一步讓族人傳遞消息了。
看著緩和不少,但依舊狼狽的唐軍,陳青兕懸著的心終於落下。
“大總管!”
陳青兕、黃河壽向鄭仁泰行禮。
鄭仁泰張了張嘴,說道:“此番多謝陳都監了!”
陳青兕一板一眼的道:“都是在下應該做的。”
他並沒有表現的如同行動一般熱情,反而有些冷淡。
他實在無法給出好臉色。
如果鄭仁泰是打仗輸了,敗給了鐵勒叛軍,他都不至於如此。
勝敗乃兵家常事。
又不是韓信、李靖這樣的天才,打輸了是沒辦法的事情,想辦法贏回來就好。
但以這種方式損兵喪師,實在愚蠢。
鄭仁泰也自慚形穢,沒有任何脾氣,更無顏在這裏逗留,隻是簡單的說了幾句,便帶著幾分寂寥的離開了。
陳青兕讓黃河壽去照顧自己的老上司,自己留下來招呼大難逃生的兵士。
陳青兕在傷兵營找到了喝著酒,啃著羊肉的王方翼。
這位後世威震西域的名將,從鬼門關走了一回。
他帶出來的尋找水源的兵士,一個個的倒在了沙漠裏,直至自己堅持不住脫水中暑,險死還生。
“陳都監!”
王方翼身子還虛,想要起身行禮。
陳青兕將他按了下去,在他身旁坐下說道:“都尉身體欠佳,就不要多禮了。”看他滿嘴油汙,說道:“酒肉適可而止,多喝一些米粥養胃。等身體康複了,再盡情享受不遲。”
王方翼點了點頭,道:“那我再吃兩口就不吃了。”
陳青兕知道王方翼險些就死在了沙漠裏,問道:“處在未知地域周邊皆是黃沙,王都尉貿然離隊,尋找水源,實在太大膽了些。”
王方翼抿了抿嘴道:“打仗本就是刀頭添血的事情,既然事情發生,總有人得擔起重擔。我自問不輸任何人,也應在關鍵時候站出來。”
“說得好!”陳青兕撫掌笑道:“好男兒理當如此!”
<divss="contentadv">一開始他有些氣惱,他是知道王方翼的成就的。
王方翼、程務挺、黑齒常之這類大將對於唐朝而言意義重大。
他們是大唐軍方在府兵製崩壞,將帥青黃不接時,撐起一方天地的重要角色,怎麽能夠這樣輕易的折損於此?
現在聽王方翼這麽一說,卻也明白了。
這就是王方翼這類將才身上特有的擔當。
正因為有了這份擔當,他們才能脫穎而出,成就一番事業。若處處知難而退,麵對真正大事的時候,又怎麽有能力扛得起來?
陳青兕拍了拍王方翼的肩膀說道:“好好恢複,等到了靈州,我有一事想聽聽你的意見,你幫我參考一下。”
王方翼知道思結英才是陳青兕出麵相請才深入漠北救援的,他便是自己的救命恩人,說道:“陳都監當說無妨。”
陳青兕道:“等你康複吧。”
王方翼自幼習武,體魄遠勝常人,幾日休息,已能健步如飛。
他掛念著恩人的事情,一到了靈州,即登門拜訪。
陳青兕拉著王方翼坐下,將自己已經整理出來關於三受降城體係的資料全部遞給了王方翼。
王方翼隻是看了一個開頭便無法自拔,眼中皆是震撼與欣喜。
陳青兕知道王方翼在這方麵是有天賦的,曆史上碎葉城就是王方翼建造的。
碎葉城建成之後,立刻取代了焉耆,成為了新的安西四鎮。
於闐、疏勒、碎葉,從南到北一字排開,分別堵住了吐蕃從昆侖山和蔥嶺,進入西域之路,再有龜茲為後盾。
如果不是武則天妄殺功臣,吐蕃未必就能突破王方翼所布的防線。
也正因如此,王方翼能夠很快的理解三受降城的妙用,理解此防守體係的大膽奧妙。
陳青兕攤開一副地圖,這是他親自探查地形畫出來的,他指著地圖上用炭筆標注的三個點,說道:“經過與黃都督、張都尉的反複探討,我們決定在這裏,河套北岸建造受降城,這裏是交通樞紐,又位於黃河北岸,地勢較高,即受黃河滋潤,可以實行軍屯,亦不用擔心水患的風險。”
王方翼連連讚歎,說道:“陳先生大才,若陛下能夠采納,將以極小的代價,便可於漠北漠南這人煙稀少之地,有效地取得防禦效果。”
陳青兕拍了拍手,道:“讓伱來,可不是聽你誇讚的,而是給個主意,看看有什麽可以改進的地方。”
這三受降城的妙,他能不知道?
王方翼忙道:“末將才疏學淺,哪敢班門弄斧!”
陳青兕卻擺手道:“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從未經曆戰事,許多事情必然無法顧慮周全。我是虛心受教,可不是為了誇耀,你好好看看。”
王方翼硬著頭皮,看著地圖,又重新看著手中的資料,看了半晌,突然發現了什麽,好一會兒,才試言道:“可不可以將黃河也利用起來?草原人大多都不善水,靈夏這邊也是如此。但就因為這樣,才能體現我們的優勢。中受降城,東、西受降城,若能以黃河相連,隻要不是黃河結冰或者枯水期,我們在他們眼皮子底下運兵運糧,他們都奈何不得我們。”
“這個建議好!”
陳青兕笑得合不攏嘴,這果然眾人拾柴火焰高。
也許他們研究出來的三座受降城建造的方位並不在張仁願定的舊址,但經過他們群策群力,也不見得會遜色多少。
陳青兕采納了王方翼的建議,再次發動自己書寫奏疏的功底,將這邊的情況向李治匯報之餘,也把三受降城的設想方案,另成一冊,派人送往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