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共舞


    陳青兕並沒有直接應話,但明顯有些心動。


    這一戰直接封爵,讓陳青兕意識到一個問題。


    在唐朝想要站穩腳跟,沒有一點軍功是萬萬不行的。


    就李治這換宰相的速度,就算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輔,也未必能夠幹很久。


    許敬宗這樣的人是例外中的例外……


    相反李治麾下的軍功在身的將帥卻混的很好。


    就拿王方翼來說,武則天對於這個王皇後的堂兄是恨之入骨,可王方翼一路升官加爵,成為赫赫有名的邊帥。


    再如裴行儉,這位仁兄更了不得。


    李治意圖廢王立武,隻是傳出風聲,試探一下輿情。


    裴行儉就如踩著尾巴的貓,風風火火地找上了長孫無忌、褚遂良,表明立場,堅決反武。


    長孫無忌、褚遂良是李治最厭惡忌憚的人,裴行儉找他們商議反武……


    這何止是犯忌?


    這是拿木刀子戳李治、武皇後的心窩。


    但就因為裴行儉鎮守安西,有軍功在身,直接召回京城執掌吏部,後來還獲得了上陣殺敵的機會。


    可見李治的不能容人,僅限於純文臣,對於能打有軍功的文臣,哪怕是裴行儉這樣,犯大忌的人,一樣得到了諒解,活得好好的,功成名就。


    陳青兕之前是不敢想,畢竟他對戰爭一無所知,別來個出師未捷身先死,那可就高效了。


    可經過此番一戰,他卻發現背後有大唐王朝這個機器為後盾,還有狄仁傑這樣的參謀,黃河壽這樣的宿將相助,打仗好像沒什麽難得。


    大不了自己跟著記憶中的名單,提拔一些能戰能打的副手,自己再用點心,琢磨一些戰例兵法,隻要不遇上論欽陵這樣級別的大將,不都是飛龍騎臉的局。


    陳青兕此刻真有雙管齊下,兩線發展的念頭。


    在唐朝統兵之將,都會麵臨一個問題:藩兵。


    無可否認,藩兵對於唐朝有著很大的貢獻。


    漢武帝聚文景財富,南征北戰,海內虛空。


    而李世民麵對楊廣留下來的爛攤子,麵對銳減四分之三人口的破敗天下,連年征戰,卻能維持發展,創下貞觀之治的奇跡。


    原因有很多,但其中之一就有調用大量蕃軍,通過雇傭軍的模式,將戰爭的開支消耗傷亡減至最低,維持常年南征北戰。


    這種模式有利有弊……


    蕃軍戰鬥力不俗,好養活,他們不需要軍餉,隻要分些戰利品便可。


    可是忠誠卻不好控製,會不會背後捅刀子另說,在交戰的時候出工不出力也是麻煩的事情。


    但如果蕃軍中有信任的人,由他調解帶領,將會事半功倍。


    便如契苾何力……


    不過陳青兕並沒有正麵答應,隻是將杯中酒一飲而盡,道:“同為大唐為陛下效力,自當如此。”


    兩人也沒有再說此事。


    此刻篝火宴會上的氣氛已經到了巔峰,不少人離席去找跳舞的妙齡少女共舞去了。


    程伯獻也在其中,這位世家公子十三歲的時候就知道什麽是魚水之歡,十五歲就娶了老婆,經驗十足,選了一個小巧的一起跳舞。他還將礙事的上衣脫了,大冷天的露著一身腱子肉……


    這時一位宴席下首第三座的一人突然站起,她脫下了外邊的袍子,走進了場中央。


    在篝火旁跳舞的人見狀紛紛讓開。


    <divss="contentadv">思結敵律說道:“這位是我們思結部,不,是草原上的明珠,白雅仙,最漂亮的花朵,也是最會跳舞的花朵。”


    陳青兕順著所指的方向望去,一位穿著袒臂小衣和短裙下露出一雙渾圓大腿的嬌俏少女在場中翩翩起舞。


    她皮膚白皙,五官精細,確實是少見的美人,尤其是露在外邊的細腰,盈盈一握,似乎兩個手就能把玩……


    她的出現搶了所有舞者的風采,紛紛停下來為她喝彩。


    突然她雙手平舉,整個人在場中快速的轉著圈,不偏不倚正好轉到陳青兕的桌前。


    正是這個時代的邀舞方式,有一個文雅的稱呼以舞相屬。


    秦漢時期就有了,屬者,委也,即邀請之意,前一個人舞罷,順邀另一人起舞,即為屬。最早的時候是主人先舞,客人再舞為報。


    後來就發展成了一種請人跳舞的方式……


    自己先跳一支,然後如擊鼓傳花一樣,來到誰的桌前誰就起舞。


    也罷!


    陳青兕知道這個時代的習俗,受邀之人不起來跳舞的話是一種很失禮的表現,甚至會引發可怕的後果……


    絕對不是因為對方漂亮!


    陳青兕笑著起身,跟著白雅仙走進了場內。


    便在陳青兕與美人在草原上跳舞的時候,大唐的天子李治還在悶頭處理著國事。


    本來一國之君掌天下之舵,事情就很多。


    因為陳青兕的出現,他以超凡的見識目光,幹了許多事情,也指出了唐王朝自身的不足,尤其是針對新羅、吐蕃兩個鄰國的問題。


    這事情陳青兕說的簡單,可真正操作起來卻不容易。


    畢竟朝廷從未將新羅、吐蕃視為自己的敵人對手,新羅還好說,遠在天邊,有高句麗、百濟纏著。


    吐蕃卻是重中之重的問題。


    此刻的吐蕃已經崛起,統一了整個高原,現在就等著機會拿下吐穀渾。


    為了防止此事發生,朝廷對於河湟、涼州之地的整體布局都要跟著改變。


    尤其是出使吐蕃的使者回來之後,匯報了吐蕃、吐穀渾的情況,李治、李績已經意識到局勢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了。


    吐蕃上下一心,士氣旺盛。


    而吐穀渾卻是廢物當家,內部矛盾不斷,上下離心離德。


    這就等於一塊肥美的肉,放在了狼的嘴巴旁。


    也就是現在大唐這頭老虎盯著,狼暫時不敢去叼。


    一旦老虎打了個盹,肉就可能不在了。


    李治不得不加快變動的步伐,讓河隴、涼州有隨時支援吐穀渾的力量。


    “嘶!”


    李治突然放下了手中的奏疏,揉了揉兩邊的太陽穴,不知為何,裏麵莫名抽痛,但很快痛處就消失了,跟沒事人一樣。


    李治也請過太醫整治,並沒有查出什麽問題,讓他好好休息。


    李治見自己已無異樣,繼續拿起了奏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初唐:砥礪前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無言不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無言不信並收藏初唐:砥礪前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