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失寵?
韋氏氣得渾身顫抖,看著不爭氣的丈夫,眼中皆是不忿。
楊弘武微微皺眉,輕聲細語的說道:“英雄不問出身,夫人這是何必……”
“你懂什麽,你自己沒出息,難道還想讓自己的兒子,孫子同你一樣?”
韋氏半點不給自己丈夫麵子,現在她已經不指望自己的丈夫能幹什麽大事情了,隻想著抓住這最後的機會,給自己的兒子謀個前程。
韋氏對於自己的幾個兒子還是有自知之明的,讓他們考進士,肯定沒戲,隻能走蔭官之路。
侍郎子嗣的待遇,與宰相子嗣的待遇天差地別。
楊弘武隻要當過宰相,哪怕隻幹了十天半個月,待遇都大不一樣。
韋氏出身高門,眼界太高,不指望無能的丈夫,能夠幹什麽大事,隻能將一切希望寄托於自己的幾個兒子身上。
楊弘武氣道:“我不與伱多說,此事已經定了,再吼也是無用。我去書房睡……”
他知道最近一段時間,自己是沒資格睡正房了,索性直接去書房,維護自己所剩不多的男子尊嚴。
韋氏指著楊弘武一陣叫罵。
楊弘武早已習慣充耳不聞,身影消失在韋氏的視線。
韋氏叫罵了一陣,無人回應,也是沒趣。
但她實在咽不下這口氣,想著自己幾位還在胥吏混跡的兒子,甚是心疼,她的幾位堂姐妹都嫁了好人家,子女也很有出息,受到男女雙方家族勢力的扶持,不是在外地當任地方官,就是於朝中六部中關鍵位置任職。
就是因為自己這個廢物丈夫不爭氣,自己在妻族麵前抬不起頭,子嗣亦得不到支持。
回想當年,自己嫁入楊家的時候,可是讓人羨慕,有楊素這靠山,加上韋氏的支持,家族興盛,豈在話下。
現在?
想著平常相聚,堂姐妹看自己的眼神,自己甚至都不敢走在她們前麵。
韋氏越想越氣。
不行,老家夥即將到致仕之齡,這是唯一的機會。
真讓陳青兕這田家漢繼承了來濟的政治遺產,就以陳青兕的才略年紀,怎麽也輪不到老家夥了。
韋氏想著自己的兒子,想著自己受到的白眼,將心一橫,老家夥不頂用,那就自己來。
她知自己男人的脾性,這種大是大非上是不會跟自己妥協的。
韋氏並沒有找楊弘武,而是讓兒子楊元禕將自己的侄兒韋弘英叫來。
“侄兒見過姑母!”
韋弘英現在在太常寺掛一個閑職,時間很是充足,隻是一聲呼喚,應邀而來。
“二郎,都是自家人,不必多禮。”
韋氏笑著讓韋弘英入座。
“最近如何?”
韋氏看似很隨意的詢問。
韋弘英道:“一切都好,謝姑母掛念。”
“一切都好?”韋氏的言語中帶著幾分質疑,輕笑:“二郎未免強顏歡笑了,聽說三郎都去周王府任職了,二郎卻還在太常寺掛閑職,作為嫡長,真就不覺得憋悶?”
韋弘英聞言,臉色一僵,
他出身京兆韋氏西眷房,在家裏排行老二,因上麵的老大早夭,故而是家族中的嫡長子,在下麵有一個弟弟叫韋弘敏。韋弘敏自幼聰慧,早熟,有器量,喜好學習,因成績優異而得到韋氏重點培養。
與韋弘敏這個弟弟相比,韋弘英相對平凡的多,自小就在與弟弟的對比中長大。
京兆韋氏這樣的家族過於龐大,組定競爭激烈,好的資源自然分配給更優秀的存在。
<divss="contentadv">故而韋弘英雖是嫡長,卻隻是得到了一個閑職,而韋弘敏卻直接進入了周王府。
周王是皇帝李治與武皇後的第三子李哲,今年不過三歲出頭,根本無法理事。
韋弘敏入周王府地位是不高,可卻是實權職位,管理著一位親王的封地。
這類王府幕僚是最容易得到重用的。
毫無疑問,他父親將所有資源都傾注於自己的弟弟身上了。
“姑母,這是何意?”
韋弘英語氣中充滿了不痛快。
韋氏沉聲道:“二郎,不必如此,你不痛快,姑母這裏又何嚐痛快?是你我處境相同,這才將二郎請來,相互扶持一把。”
韋弘英帶著幾分警惕的道:“請姑母直言。”
韋氏道:“二郎應該知道,你叔父與來公、劉公等人相交莫逆。此番來公、劉公外放,京中之事,本應托付你叔父才是。”
韋弘英官職低微,但出身豪門,對於京中局勢,還是有一定了解的。
來濟為官清廉方正,在他的感召下,劉仁軌、楊弘武等人匯聚一處,形成了一個聲譽極好的政治群體。
隨著他們的外放,似乎也隻有楊弘武能夠當得起這個重擔了。
韋弘英點了點頭。
他不是清流圈子的人,並不知道細節,但也覺得非自己的叔父不可,隻是聽說自己那個叔父並不能服眾,已經有人轉投許圉師了。
韋氏憤恨道:“可是來公卻將後事托付給了陳青兕。”
“啊!”韋弘英低呼出聲,正想說他才進京多久。
可轉念一想,卻又說不出話來。確實陳青兕進京沒幾年,可他幹的事情,所立之功,已經超過許多人半一輩子的功勞。
隻是韋弘英心裏略微不舒服,如他們這樣出身高貴之人,對於寒門庶族是看不起的,自身有著先天的優越感。
陳青兕的崛起,卻仿佛給了他們一個耳光,告訴他們,他們所引以為傲的東西,沒有什麽了不起的。
不過韋弘英也體會到了韋氏那句“處境相同”的意思了。
確實有點像……
韋弘英依舊保持警惕,說道:“姑母打算何為?”
韋氏低聲道:“幫你叔父奪回屬於他的東西,隻要事成,你叔父便可在廟堂上站穩腳跟,屆時提拔你不過是一句話的事情。”
韋弘英怦然心動。
如果是陳青兕北上之前,韋弘英想都不敢想,陳青兕太得寵了。
但是此番北上歸來,陳青兕身兼數功,卻受冷落,明升暗降。此事早已成為茶餘飯後的談資……
有功而不賞,隻能是陳青兕自己問題。
陳青兕此番北上,多立功勳,表現無可挑剔。
如果真要找問題,那就是僭越。
這意味著陳青兕失寵了。
不少人都在看笑話。
韋氏氣得渾身顫抖,看著不爭氣的丈夫,眼中皆是不忿。
楊弘武微微皺眉,輕聲細語的說道:“英雄不問出身,夫人這是何必……”
“你懂什麽,你自己沒出息,難道還想讓自己的兒子,孫子同你一樣?”
韋氏半點不給自己丈夫麵子,現在她已經不指望自己的丈夫能幹什麽大事情了,隻想著抓住這最後的機會,給自己的兒子謀個前程。
韋氏對於自己的幾個兒子還是有自知之明的,讓他們考進士,肯定沒戲,隻能走蔭官之路。
侍郎子嗣的待遇,與宰相子嗣的待遇天差地別。
楊弘武隻要當過宰相,哪怕隻幹了十天半個月,待遇都大不一樣。
韋氏出身高門,眼界太高,不指望無能的丈夫,能夠幹什麽大事,隻能將一切希望寄托於自己的幾個兒子身上。
楊弘武氣道:“我不與伱多說,此事已經定了,再吼也是無用。我去書房睡……”
他知道最近一段時間,自己是沒資格睡正房了,索性直接去書房,維護自己所剩不多的男子尊嚴。
韋氏指著楊弘武一陣叫罵。
楊弘武早已習慣充耳不聞,身影消失在韋氏的視線。
韋氏叫罵了一陣,無人回應,也是沒趣。
但她實在咽不下這口氣,想著自己幾位還在胥吏混跡的兒子,甚是心疼,她的幾位堂姐妹都嫁了好人家,子女也很有出息,受到男女雙方家族勢力的扶持,不是在外地當任地方官,就是於朝中六部中關鍵位置任職。
就是因為自己這個廢物丈夫不爭氣,自己在妻族麵前抬不起頭,子嗣亦得不到支持。
回想當年,自己嫁入楊家的時候,可是讓人羨慕,有楊素這靠山,加上韋氏的支持,家族興盛,豈在話下。
現在?
想著平常相聚,堂姐妹看自己的眼神,自己甚至都不敢走在她們前麵。
韋氏越想越氣。
不行,老家夥即將到致仕之齡,這是唯一的機會。
真讓陳青兕這田家漢繼承了來濟的政治遺產,就以陳青兕的才略年紀,怎麽也輪不到老家夥了。
韋氏想著自己的兒子,想著自己受到的白眼,將心一橫,老家夥不頂用,那就自己來。
她知自己男人的脾性,這種大是大非上是不會跟自己妥協的。
韋氏並沒有找楊弘武,而是讓兒子楊元禕將自己的侄兒韋弘英叫來。
“侄兒見過姑母!”
韋弘英現在在太常寺掛一個閑職,時間很是充足,隻是一聲呼喚,應邀而來。
“二郎,都是自家人,不必多禮。”
韋氏笑著讓韋弘英入座。
“最近如何?”
韋氏看似很隨意的詢問。
韋弘英道:“一切都好,謝姑母掛念。”
“一切都好?”韋氏的言語中帶著幾分質疑,輕笑:“二郎未免強顏歡笑了,聽說三郎都去周王府任職了,二郎卻還在太常寺掛閑職,作為嫡長,真就不覺得憋悶?”
韋弘英聞言,臉色一僵,
他出身京兆韋氏西眷房,在家裏排行老二,因上麵的老大早夭,故而是家族中的嫡長子,在下麵有一個弟弟叫韋弘敏。韋弘敏自幼聰慧,早熟,有器量,喜好學習,因成績優異而得到韋氏重點培養。
與韋弘敏這個弟弟相比,韋弘英相對平凡的多,自小就在與弟弟的對比中長大。
京兆韋氏這樣的家族過於龐大,組定競爭激烈,好的資源自然分配給更優秀的存在。
<divss="contentadv">故而韋弘英雖是嫡長,卻隻是得到了一個閑職,而韋弘敏卻直接進入了周王府。
周王是皇帝李治與武皇後的第三子李哲,今年不過三歲出頭,根本無法理事。
韋弘敏入周王府地位是不高,可卻是實權職位,管理著一位親王的封地。
這類王府幕僚是最容易得到重用的。
毫無疑問,他父親將所有資源都傾注於自己的弟弟身上了。
“姑母,這是何意?”
韋弘英語氣中充滿了不痛快。
韋氏沉聲道:“二郎,不必如此,你不痛快,姑母這裏又何嚐痛快?是你我處境相同,這才將二郎請來,相互扶持一把。”
韋弘英帶著幾分警惕的道:“請姑母直言。”
韋氏道:“二郎應該知道,你叔父與來公、劉公等人相交莫逆。此番來公、劉公外放,京中之事,本應托付你叔父才是。”
韋弘英官職低微,但出身豪門,對於京中局勢,還是有一定了解的。
來濟為官清廉方正,在他的感召下,劉仁軌、楊弘武等人匯聚一處,形成了一個聲譽極好的政治群體。
隨著他們的外放,似乎也隻有楊弘武能夠當得起這個重擔了。
韋弘英點了點頭。
他不是清流圈子的人,並不知道細節,但也覺得非自己的叔父不可,隻是聽說自己那個叔父並不能服眾,已經有人轉投許圉師了。
韋氏憤恨道:“可是來公卻將後事托付給了陳青兕。”
“啊!”韋弘英低呼出聲,正想說他才進京多久。
可轉念一想,卻又說不出話來。確實陳青兕進京沒幾年,可他幹的事情,所立之功,已經超過許多人半一輩子的功勞。
隻是韋弘英心裏略微不舒服,如他們這樣出身高貴之人,對於寒門庶族是看不起的,自身有著先天的優越感。
陳青兕的崛起,卻仿佛給了他們一個耳光,告訴他們,他們所引以為傲的東西,沒有什麽了不起的。
不過韋弘英也體會到了韋氏那句“處境相同”的意思了。
確實有點像……
韋弘英依舊保持警惕,說道:“姑母打算何為?”
韋氏低聲道:“幫你叔父奪回屬於他的東西,隻要事成,你叔父便可在廟堂上站穩腳跟,屆時提拔你不過是一句話的事情。”
韋弘英怦然心動。
如果是陳青兕北上之前,韋弘英想都不敢想,陳青兕太得寵了。
但是此番北上歸來,陳青兕身兼數功,卻受冷落,明升暗降。此事早已成為茶餘飯後的談資……
有功而不賞,隻能是陳青兕自己問題。
陳青兕此番北上,多立功勳,表現無可挑剔。
如果真要找問題,那就是僭越。
這意味著陳青兕失寵了。
不少人都在看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