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蘇定方的震撼(二合一)


    蘇定方高舉著酒杯,看著麵前風華正茂的年輕人,不免感慨:“年少有為。”


    兩人互敬了幾杯。


    陳青兕對於蘇定方真是佩服的緊。


    或許在他人心裏,蘇定方這是正常操作。


    但陳青兕卻是知道,蘇定方此戰能勝,絕對是自身實力的完全體現。


    噶爾東讚、論欽陵這對父子不是易於之輩,盡管此刻的論欽陵未及自己巔峰水準,在處於優勢的情況下,卻也不是能夠輕易拿捏的。


    蘇定方此番千裏轉戰橫穿兩處沙漠,百裏奔襲,換作他人,能夠走出沙漠都值得吹噓,何況力挽狂瀾,斬殺敵首,一舉扭轉了戰局。


    陳青兕特想知道蘇定方是怎麽做到的,很順口的聊起了青海的情況。


    蘇定方樂嗬嗬的笑著,言語中說的都是一些明麵上的事情,深層次的東西,卻是隻字不提。


    陳青兕立刻反應過來,知蘇定方有所保留,也不再問,隻談風月。


    因是勝利喜宴,全程充滿了喜慶。


    尤其是秦王破陣樂,在這個時候更貼切主題。


    陳青兕回到家中,夫人蕭妙宸正在逗孩子玩。


    小家夥現在到了發聲期,對於什麽事情都好奇,遇到什麽事候就扯著嗓子叫。


    “啊啊啊啊啊”的,見到熟悉的人,還會邊笑邊叫,正是最好玩的時候。


    蕭妙宸見陳青兕回來,抱著孩子上前。


    陳青兕退了一步,道:“不了不了,待我好好洗漱,洗去一身酒味,再與他玩耍。”


    自有了孩子,在喝酒方麵他就克製了很多。


    今天是正式場合,又陪著主角,少不了多喝了一些。


    盡管無法證明酒氣會給寶寶造成影響,但身為父親,哪怕隻有小小的可能都要避免。


    徹底洗漱幹淨以後,陳青兕才放心的抱著自己白白胖胖的兒子,逗著他玩樂。


    看著懷裏的孩子一天一個樣,陳青兕突然有感而發,“人生苦短,不過數十年,更應該惜時才是。”


    蕭妙宸本看著父子嬉戲,心中愉悅平和,卻突然聽這傷春悲秋之言,略帶緊張的問道:“可是朝中發生了什麽事情?”


    陳青兕搖了搖頭,說道:“隻是為一人傷感而已。”


    他說的自然是蘇定方,今夜作為蘇定方的陪席,兩人少不了在私底下聊天說話。


    陳青兕最擅長察言觀色,自然發現了蘇定方在交談中是謹小慎微。一個在外邊縱橫無敵的名將,在朝內自己的慶功宴會上,如此拘謹,自然不會沒有原因的。


    聯想到他個人自身的遭遇,想來是冷藏了二十年,有了心理陰影。對待不信任的人,不敢多說亂說。


    想想也是,人生又有幾個二十年?


    陳青兕與蕭妙宸感情和諧,相互信任,常與她分享一些朝堂上的事情,蘇定方這事亦不例外。


    蕭妙宸聽出了陳青兕對於蘇定方的敬重惋惜,說道:“人生在世,哪能事事如願。蘇邢公如此,在江南的席都尉亦是如此。記得郎君曾說有機會會向朝廷舉薦,也不知這機會何時能來。”


    陳青兕並沒有忘記席君買的事情,隻是他不方便推薦。


    他現在是個文官文臣,手上多了得人脈也是文人為主,在非合適的時情推薦一個武將,對彼此雙方都沒有好處。


    “夫人放心,席都尉的事情,為夫記著呢,機會也快來了。”


    席君買是隴右人,在隴右當的兵,平生巔峰之戰就是在吐穀渾內打響,在吐穀渾有不小的威望,現今隴右、吐穀渾都缺人,沒有人比他更合適。


    隻是如何開口,這個需要等個機會。


    蕭妙宸也不再說了,她怕陳青兕忘記此事,想著提醒一下,見他自有盤算,自不細問,


    陳青兕懷中的小家夥本來乖乖的,完全沒由來的,大哭起來。


    夫妻二人相視一笑,不再多談。


    這是小家夥鬧覺,讓你哄著他睡覺的意思。


    第二日,在東宮公幹的陳青兕得到了李治的召見。


    依舊是承慶殿……


    東宮離承慶殿不遠,陳青兕抵達大殿的時候,殿內隻有李治與任雅相兩人。


    李治看陳青兕的目光充滿了欣慰器重,此番青海戰事能夠如此收場,在他這位皇帝眼中陳青兕才是功勞最大的一個,比蘇定方更大。


    沒有陳青兕對吐蕃的深入研究,他們不會察覺吐蕃竟有如此野心。如果沒有陳青兕的堅持,蘇定方也不會出現在青海的戰場上。


    到時候兩路大軍的覆滅,李績帶病出征,將會是什麽結果,一切都未可知。


    盡管除了蘇定方,沒有人能夠在那種情況下抵定戰局,可陳青兕依舊是李治心中無可動搖的首功人選。


    至於任雅相,則是一臉尷尬。


    當初他們在這裏懟陳青兕,懟的有多狠,這個時候,就有多難受。


    任雅相怎麽也想不到會被陳青兕抽臉抽得那麽狠。


    兩路大軍,沒有一路獲勝的,還得靠對方的後手,才能扭轉局勢,不然這次他們可難辭其咎。


    故而對於陳青兕,任雅相是又尷尬,又感激。


    他剛剛因軍功入相不滿五個月,結果就遇到這種重大失誤,這相位哪裏坐得穩?


    難受。


    很快第三人來了。


    不是別人,正是兵部尚書薑恪。


    薑恪一入大殿,看著一旁的陳青兕,頓時跟任雅相一樣尷尬。


    那個時候,就他們兩人懟的最歡。


    <divss="contentadv">也是巧了,任雅相因軍功從兵部尚書拜相,而薑恪因軍功代替任雅相為兵部尚書。


    薑恪這個兵部尚書也不滿五個月,什麽事情也沒幹就遇到了這種大戰,然後就在抉擇上犯了致命的錯誤,懟了正確的人不說,還給對方救了……


    又慚愧又感激又不好意思,一樣難受。


    不過任雅相倒是好過了些,總歸不是自己一人難受。


    對於他們,陳青兕卻沒有那絲拘束,靜靜的享受著他們的尷尬,那感覺……舒坦。


    又等了片刻,蘇定方求見的消息傳達。


    陳青兕在見到任雅相、薑恪的時候,已經猜測此次招他們前來是為了商議青海吐穀渾的事情了。


    現在蘇定方的到來,更是證明了這點。


    蘇定方看著陳青兕居然在其列,略微愕然,他想不到陳青兕會出現在這裏的緣由。


    行禮入座。


    李治說道:“英公並不在皇城述職,會來得晚一些,諸卿稍等片刻。蘇愛卿,趁此機會,朕這裏有一封陳愛卿的論表,你可自行欣賞。”


    他直接用了“欣賞”二字,隨著吐蕃此番入侵吐穀渾展現出來的謀算戰力徹底展露,陳青兕的這份戰略論表的價值意義也跟著水漲船高。


    這戰略預判,已經不能用精準來形容了,而是可怕,簡直就跟親眼所見一樣。


    李績在吐蕃動兵以後,私底下就曾感慨:僅憑這份戰略論表,陳青兕就足以在兵家中位列一席之地。


    蘇定方從內侍手中接過陳青兕對吐蕃的戰略論表,認真看著,隻是看了一小半,他就忍不住望了陳青兕一眼,眼中滿滿的都是震撼,他繼續向下看去,看到細致入微的分析,情不自禁的又看了一眼……


    一篇戰略論表,蘇定方前後瞄了陳青兕五眼,實難想象,這樣的戰略雄文居然出自一個如此年輕的青年之手。


    蘇定方繼續重頭閱讀,這一次他看的尤其認真,一字一句的琢磨。


    身為這時代最頂尖的大將,蘇定方對於手上的這篇戰略論表理解的更加透徹,甚至超過了李績。


    李績終究沒有與吐蕃打過交道,而蘇定方在西域的時候,就已經知道吐蕃心懷叵測,又在青海湖與之大戰一場,對吐蕃的認識遠勝李績,也更明白手中這份戰略論表的戰略價值。


    長吐了口氣,蘇定方發現竟不知何時已經到了。


    大殿裏多了活生生的一個人,自己竟全無察覺。


    見蘇定方回過神來,李治道:“都到齊了,今日召見諸位來此,是商討朝廷的戰略走向,主要是關於吐蕃的防備。吐蕃潛在的威脅,經過此次青海一戰,諸位想必已經有了全新的認識。吃一塹,長一智,不可再大意了。”


    李績說道:“讓邢公先說吧,他剛從前線回來,對吐蕃有更真切的了解。”


    蘇定方指著手中的戰略論表說道:“陳諭德已經在論表中說的很清晰了。吐蕃不比以往我們遇到的敵人,他們國中是有能人的,尤其是他們的大論噶爾東讚……吐蕃的手,已經伸到了西域。此次西域的塞外群胡,與疏勒、朱俱般、蔥嶺三國反叛幕後之人就是吐蕃。”


    李治對於是否出兵青海的抉擇是給了蘇定方足夠的自主權。


    蘇定方之所以選擇出兵,也是因為他在攻打下疏勒的時候,從俘虜口中得知了是吐蕃人在後麵煽動,聯想到他們進攻吐穀渾的舉動,察覺到了吐穀渾所謀極大:很有可能是先占據青海,然後爭奪西域,將西域的財富引流青海,重開羌中道。


    蘇定方察覺了吐蕃的戰略意圖,意識到青海湖不能落入吐蕃之手,這才決定出兵。


    讓蘇定方驚訝的是,自己靠著前線得到的消息,判斷出吐蕃的戰略意圖,而陳青兕遠在長安,就能判斷出吐蕃的戰略目標,青海湖……西域,而且陳青兕判斷的更遠,將涼州,隴右都預算了進去。


    拿下青海湖,吐蕃有立身之本,拿下西域,得西域之財。然後與唐廷爭奪涼隴,徹底阻斷朝廷西進的路線,將西域之財,完全掌控。


    後麵如何,蘇定方不敢說,可吐蕃對青海湖、西域的謀劃,已經是司馬昭之心了。


    “一切皆如陳諭德所言,虧得提前洞察先機,迫使對方強行出手……”


    他說到這裏的時候,道:“根據吐蕃傳來的消息,此戰他們損失慘重。十一萬大軍南下,重傷陣亡人數多達六萬五千三百餘。臣覺得消息,可能有假……臣預估沒有那麽多,三萬上下,是臣估算的人數。”


    他此話一出,李治、任雅相、薑恪臉色瞬間變了。


    此戰唐軍陣亡失蹤人數高達二萬九,算上契丹、羌族的藩兵,四萬五的折損。


    吐蕃有六萬損傷,他們還算有點臉麵,真就隻有三萬,那他們哪有臉言勝。


    李績、陳青兕倒沒有多少意外,兩人都覺得吐蕃的傷亡數字有些虛高。


    怎麽說呢?


    吐蕃的兩次大勝,勝在了正麵戰場。


    論欽陵先包圍了劉仁願,圍點打援,擊潰了梁建方,然後與讚悉若多布並力擊敗了阿史那忠,阿史那忠敗退至大非川下。


    而蘇定方是奇襲戰,主打一個亂而取勝,殺傷有限。


    蘇定方又無力量追擊掩殺,重傷陣亡一下子六萬,有些不可思議。


    不過他們不好質疑,畢竟不是身處前線,質疑會得罪人的。


    蘇定方其實也一直猶豫要不要開口,畢竟有此殺傷不止好看,將士得到的嘉獎也會多很多。


    本來虛報軍功就不算什麽稀奇的事情,現在吐蕃人配合他們匯報傷亡人數,前線的將士自然樂意如此。


    這種情況說真話太得罪人了。


    不過看到陳青兕的戰略論表,蘇定方也猜到了吐蕃人為何要擴大自己傷亡的意思了,他們在作出一個假象,就是自己損失慘重,短時間內無力再戰,以此讓朝廷鬆懈。


    但其實他們的傷亡沒有想象的嚴重,而且還掠奪了吐穀渾數萬人口。


    此戰是大唐勝了無疑,可這個勝利讓李治、任雅相、薑恪麵上無光。


    “如此說來,吐蕃隨時隨地都可能複來?”


    李治想起吐蕃大論噶爾東讚親自修書跪求諒解,乞求講和的字句,他還有些愉悅,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現在看來又是使詐。


    陳青兕最擔心的就是這個,他最開始的設想是讓吐蕃元氣大傷,短時間內不得窺視青海,現在吐蕃雖退,卻已經有著窺視青海的實力。


    而吐穀渾卻沒有抵禦吐蕃的力量了。


    蘇定方道:“正是如此。”


    李績說道:“陛下,臣以為必須在青海設立都護府,吐穀渾元氣大傷,無法抵禦,而我們的兵馬若從涼隴支援,又失去了先機,唯有設置都護府,方為上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初唐:砥礪前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無言不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無言不信並收藏初唐:砥礪前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