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論海東
經過一係列的事情,陳青兕在戰略方麵的才能已經得到了大眾的認可與承認。
尤其是李治,此時此刻在他心中,以戰略而論,陳青兕是獨一檔的存在。
盡管他的身份地位在這一群人中是最低的,沒有最初的發言權,但都不太願意在他麵前開口獻醜。
李績輕捋著胡須,說道:“對於東海東半島的研究,小陳先生最為深切,不如讓他先說說自己的看法?”
陳青兕先向李績作揖,也不謙虛說道:“現在海東三國高句麗、新羅、百濟三方呈現一個微妙的平衡,高句麗因忌憚我軍,不敢全力進攻新羅。百濟隻想趁亂占點便宜,不願加大攻勢,吸引新羅的仇恨,免得新羅將主力調回來,對付他們。雙方都存有顧慮,新羅內有賢人,實力不俗,因故穩定住了局麵。”
“隻要我軍一直如此按兵不動,這種局麵會僵持很久,直到第四方勢力介入,打破三者平衡。”
李治、李績、任雅相都聽出了“第四方”的意思,同時愕然。
李治問道:“愛卿這言外之意,除了我們,還有其他力量盯著海東?不可能吧!”
李績、任雅相也是同樣意思。
海東半島位於極東北,那裏一窮二白,位於旮旯角。
若不是心中有執念,也想求一個穩定的大後方,好全力向西發展,李治都不樂意搭理。
就那三麵臨海的地方,還會有其他的勢力覬覦?
至於蘇定方、薑恪兩人一時不知說的是什麽。
兩人都是憑借軍功上位,地地道道的武人,本質上還是大老粗。
蘇定方在臨陣指揮,陣仗對敵上堪稱天下無雙,但大方略的細節上還是略有遜色的。
陳青兕自若道:“陛下莫要忘了,在新羅、百濟以南,跨海相對之處,還有一個倭國。”
李治對倭國沒有多少印象,隻是知道在東方確實有一個小島國。因為倭國既不上貢,也不稱臣,在朝廷這邊也不受多少待見。
“愛卿是說,他們有可能也覬覦著海東?”
李治大袖中的手緊了緊,在陳青兕這裏,他總能聽到一些意外的東西,讓原本清晰明了的局勢變的複雜。但他更清楚,對方的分析判斷從未出錯。
“當然!”
陳青兕回答的毫不猶豫,說道:“臣與倭國商人有過往來,關於海東方麵的事情,當初大多都是從倭國商人嘴裏聽來的。臣對於接觸過的倭人皆有一種感覺‘知小禮而無大義,畏威嚴而不懷德’。當初他們與前朝煬帝的國書中有有言‘日出處天子至書日沒處天子無恙”’,也可見他們的傲慢。”
李治心中大為不喜,盡管這國書給的是楊廣,但他與楊廣的身份有什麽區別?
陳青兕對於這個時代的小日子有過了解。
<divss="contentadv">迄今為止,倭國派了三波遣唐使,但這個時候的倭國對遠在西邊的唐帝國並沒有多少敬畏,三次遣唐使的規模都很小,人數也少,組織不嚴密各色人等配備不整齊,關鍵是他們不為進貢而來,得不得朝廷的重視。
直到白江口海戰,唐王朝一巴掌打在了倭國的臉上,這才讓他們知道什麽是“德”,開始大規模的派遣遣唐使,還親自參加了唐高宗的封禪大典,甚至於還效仿李治天皇的稱號。
陳青兕繼續道:“倭國在海東曾經有占據過一地,叫做任那,當時很多倭國豪族都遷居此地。百年前被新羅覆滅,倭國遺民得到了百濟的庇佑。因故百濟與倭國的關係極好,雙方互為盟友,關係極其密切,倭國是有可能在特定的時間摻和一腳的。”
他見氣氛有些沉悶,隨即笑道:“但也無須顧慮太多,倭國實力有限,他們能夠打破海東半島的局麵,是因為我們不出擊,一旦出擊,不值一提。”
李治瞬間放心了,也第一次從陳青兕這裏聽到對方實力不濟的言語。
陳青兕之前一次次的說吐蕃如何如何厲害,搞得他都有些懷疑自己的實力了。
“故而,臣以為就算此刻不宜出兵,我們也許做好出擊的準備,避免新羅真給高句麗、百濟、倭國聯手滅了。”
海東半島地形複雜,真要沒有新羅的協助,唐軍即便能勝,付出的代價也是無法估算的。
盡管陳青兕很討厭棒子的前身新羅,卻也知道新羅現在不能滅。
唐朝的主要對手還是吐蕃,不能為了海東損耗太多的國力。
李治點了點頭。
“此外……”陳青兕說到最關鍵的地方,他目光灼灼的看著上首的李治,說道:“臣以為,想要海東長治久安,最好的辦法,先滅百濟。”
李治驚愕的看著陳青兕。
周邊幾位大臣也神色莫名,怎麽又扯到滅百濟上去了。
唯有李績最先明白,微微頷首。
陳青兕不敢賣關子,吊胃口,直接道:“海東三國的平衡,會因第四方勢力的介入破壞,自然更包括實力強勁的我們。如果朝廷大舉出兵高句麗,高句麗十之八九會上下震恐,從而將主力兵馬調往遼東抵禦。如此將會造成大後方的空虛,新羅覬覦高句麗南部疆域久已,焉有不取之理?”
“陛下,要知道,高句麗富饒之地皆在南部漢江流域,人口也多聚集於此。反之遼東周邊多是堡壘山城。我們硬磕對方堅城,擊破對方主力兵卒,得到人口稀少的貧瘠之處,反讓新羅撿了便宜,作何道理?”
李治眼中透著認同,打高句麗,在經濟上肯定是虧的。如果本就不多的好處,還讓新羅占了去,那不等於為他人做嫁衣?
豈不膈應死?
他可不知道曆史上他還真就讓新羅擺了一道。
陳青兕繼續道:“滅百濟可避免此局。新羅有高句麗盯著,沒有多餘的力量來搶百濟的土地。高句麗被遼東、新羅兩頭牽製,就算想來支援,也沒有多少兵力。隻要我們拿下百濟,便能與新羅合兵,掌控指揮權,兩路夾擊高句麗。到時候,我們自主吃肉,至於分多少羹,那就看陛下的心情了。”
經過一係列的事情,陳青兕在戰略方麵的才能已經得到了大眾的認可與承認。
尤其是李治,此時此刻在他心中,以戰略而論,陳青兕是獨一檔的存在。
盡管他的身份地位在這一群人中是最低的,沒有最初的發言權,但都不太願意在他麵前開口獻醜。
李績輕捋著胡須,說道:“對於東海東半島的研究,小陳先生最為深切,不如讓他先說說自己的看法?”
陳青兕先向李績作揖,也不謙虛說道:“現在海東三國高句麗、新羅、百濟三方呈現一個微妙的平衡,高句麗因忌憚我軍,不敢全力進攻新羅。百濟隻想趁亂占點便宜,不願加大攻勢,吸引新羅的仇恨,免得新羅將主力調回來,對付他們。雙方都存有顧慮,新羅內有賢人,實力不俗,因故穩定住了局麵。”
“隻要我軍一直如此按兵不動,這種局麵會僵持很久,直到第四方勢力介入,打破三者平衡。”
李治、李績、任雅相都聽出了“第四方”的意思,同時愕然。
李治問道:“愛卿這言外之意,除了我們,還有其他力量盯著海東?不可能吧!”
李績、任雅相也是同樣意思。
海東半島位於極東北,那裏一窮二白,位於旮旯角。
若不是心中有執念,也想求一個穩定的大後方,好全力向西發展,李治都不樂意搭理。
就那三麵臨海的地方,還會有其他的勢力覬覦?
至於蘇定方、薑恪兩人一時不知說的是什麽。
兩人都是憑借軍功上位,地地道道的武人,本質上還是大老粗。
蘇定方在臨陣指揮,陣仗對敵上堪稱天下無雙,但大方略的細節上還是略有遜色的。
陳青兕自若道:“陛下莫要忘了,在新羅、百濟以南,跨海相對之處,還有一個倭國。”
李治對倭國沒有多少印象,隻是知道在東方確實有一個小島國。因為倭國既不上貢,也不稱臣,在朝廷這邊也不受多少待見。
“愛卿是說,他們有可能也覬覦著海東?”
李治大袖中的手緊了緊,在陳青兕這裏,他總能聽到一些意外的東西,讓原本清晰明了的局勢變的複雜。但他更清楚,對方的分析判斷從未出錯。
“當然!”
陳青兕回答的毫不猶豫,說道:“臣與倭國商人有過往來,關於海東方麵的事情,當初大多都是從倭國商人嘴裏聽來的。臣對於接觸過的倭人皆有一種感覺‘知小禮而無大義,畏威嚴而不懷德’。當初他們與前朝煬帝的國書中有有言‘日出處天子至書日沒處天子無恙”’,也可見他們的傲慢。”
李治心中大為不喜,盡管這國書給的是楊廣,但他與楊廣的身份有什麽區別?
陳青兕對於這個時代的小日子有過了解。
<divss="contentadv">迄今為止,倭國派了三波遣唐使,但這個時候的倭國對遠在西邊的唐帝國並沒有多少敬畏,三次遣唐使的規模都很小,人數也少,組織不嚴密各色人等配備不整齊,關鍵是他們不為進貢而來,得不得朝廷的重視。
直到白江口海戰,唐王朝一巴掌打在了倭國的臉上,這才讓他們知道什麽是“德”,開始大規模的派遣遣唐使,還親自參加了唐高宗的封禪大典,甚至於還效仿李治天皇的稱號。
陳青兕繼續道:“倭國在海東曾經有占據過一地,叫做任那,當時很多倭國豪族都遷居此地。百年前被新羅覆滅,倭國遺民得到了百濟的庇佑。因故百濟與倭國的關係極好,雙方互為盟友,關係極其密切,倭國是有可能在特定的時間摻和一腳的。”
他見氣氛有些沉悶,隨即笑道:“但也無須顧慮太多,倭國實力有限,他們能夠打破海東半島的局麵,是因為我們不出擊,一旦出擊,不值一提。”
李治瞬間放心了,也第一次從陳青兕這裏聽到對方實力不濟的言語。
陳青兕之前一次次的說吐蕃如何如何厲害,搞得他都有些懷疑自己的實力了。
“故而,臣以為就算此刻不宜出兵,我們也許做好出擊的準備,避免新羅真給高句麗、百濟、倭國聯手滅了。”
海東半島地形複雜,真要沒有新羅的協助,唐軍即便能勝,付出的代價也是無法估算的。
盡管陳青兕很討厭棒子的前身新羅,卻也知道新羅現在不能滅。
唐朝的主要對手還是吐蕃,不能為了海東損耗太多的國力。
李治點了點頭。
“此外……”陳青兕說到最關鍵的地方,他目光灼灼的看著上首的李治,說道:“臣以為,想要海東長治久安,最好的辦法,先滅百濟。”
李治驚愕的看著陳青兕。
周邊幾位大臣也神色莫名,怎麽又扯到滅百濟上去了。
唯有李績最先明白,微微頷首。
陳青兕不敢賣關子,吊胃口,直接道:“海東三國的平衡,會因第四方勢力的介入破壞,自然更包括實力強勁的我們。如果朝廷大舉出兵高句麗,高句麗十之八九會上下震恐,從而將主力兵馬調往遼東抵禦。如此將會造成大後方的空虛,新羅覬覦高句麗南部疆域久已,焉有不取之理?”
“陛下,要知道,高句麗富饒之地皆在南部漢江流域,人口也多聚集於此。反之遼東周邊多是堡壘山城。我們硬磕對方堅城,擊破對方主力兵卒,得到人口稀少的貧瘠之處,反讓新羅撿了便宜,作何道理?”
李治眼中透著認同,打高句麗,在經濟上肯定是虧的。如果本就不多的好處,還讓新羅占了去,那不等於為他人做嫁衣?
豈不膈應死?
他可不知道曆史上他還真就讓新羅擺了一道。
陳青兕繼續道:“滅百濟可避免此局。新羅有高句麗盯著,沒有多餘的力量來搶百濟的土地。高句麗被遼東、新羅兩頭牽製,就算想來支援,也沒有多少兵力。隻要我們拿下百濟,便能與新羅合兵,掌控指揮權,兩路夾擊高句麗。到時候,我們自主吃肉,至於分多少羹,那就看陛下的心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