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放不下,唯有下場
上官宅邸。
上官庭芝帶著幾分敬畏的看著上首的上官儀,神色有些惶恐,又有些無奈。
而上官儀目光卻落在那昏暗的燭火上,看著燭火不斷跳動,抿著唇,依舊猶豫不決,難以下定決心。
“父親,真不能坐視不管了。繼續如此下去,我們上官家這些年累積下來的名聲就要毀了……”
上官儀依舊不言,依舊看著跳動的燭火,一隻飛蛾繞著燭火飛舞,想要靠近,又為畏懼燭火散發出來的熱量,一下靠近,一下飛遠。
這隻撲火的飛蛾,便如他此刻的心情。
想要行動,卻又畏懼,遊移不定。
“父親!”
上官庭芝苦口婆心,這些日子他可是受盡了羞辱。
身為上官儀的兒子,上官庭芝自身並沒有繼承自己父親的才華,但身為上官儀的兒子,他這些年享受到了自身能力之外的待遇,成為京畿世人擁簇的對象。
但這些日子,上官庭芝開始償還自己得到本不屬於他的一切。
上官庭芝身份特殊,是最好的突破口。
張柬之又豈能放過,莫說是盧照鄰、駱賓王,即便是魏元忠這種不以文化而揚名的人,他都不是對手,底褲都給扒拉出來了。
上官庭芝已經意識到自己未來將會麵臨什麽,如果自己父親不出手,任由陳青兕贏了眼下這局,那麽他將失去眼下自己擁有的一切。
上官儀依舊不言,又過了半個時辰,他才道:“你可知,陳侍郎現在得到了陛下的支持。”
上官庭芝立刻道:“這份榮耀本屬於父親。”
上官儀眉頭微動,上官庭芝這話並不假。
這份榮耀本屬於他……
在陳青兕沒有出現之前,李治意圖扶持的文儒領袖是上官儀。
上官儀身處的上官氏也不是高門大戶,早年經曆江都之變,父親慘死,他自己還曾披剃為僧,以躲避戰禍,直到貞觀年間,得到揚州大都督楊恭仁的器重,並入京參加科舉考試,考中進士,被授為弘文館直學士,從而一步步走上仕途。
上官儀的經曆固然沒有陳青兕慘,卻也符合成為文儒領袖的標準。
上官儀這些年也一直向著這方麵努力,弘揚上官體,潛心養望。
結果養著養著,更加適合的陳青兕出現了。
上官體固然別具一格,歸根結底還是從宮廷文風演變而來的,依舊有著南朝齊梁氣息。
也因如此,上流社會對於上官體普遍報以認可態度……
陳青兕的身份意義更足,而盛唐體又有顛覆性的變革。
李治本就是一位無利不起早的帝王,導致了上官儀這個小甜甜變成了牛夫人,地位瞬間尷尬。
上官儀心中焉能無怨?
隻是沒有辦法,選擇權不在自己,也不在陳青兕,而是高高在上的帝王。
宮廷詩風與盛唐詩風突然對立,上官儀是驚喜交加,既有對陳青兕咄咄逼人的驚愕,也有一絲竊喜,在京畿之地,終究是他們人多勢眾,萬一陳青兕惹了眾怒,致使今上不得不處置他,那自己豈不成為獲利的漁翁?
上官儀是沒有出手,卻也在暗中讓自己的兒子上官庭芝領著自己這些人結識提拔的親信門生挑釁打壓排擠支撐盛唐體的那一小波人。
本以為勝券在握,結果盧照鄰、駱賓王、富嘉謨、杜審言、王勃,一個個意想不到的人物冒了出來,雙方竟戰成了五五開。
上官儀知道,陳青兕背後有李治,五五開就意味著自己輸的徹底。
自己現在是中書侍郎,再進一步就是宰相,一旦放棄,價值大跌,就今上的性格,還有機會晉升宰輔嗎?
上官儀的目光中,那隻飛蛾再度衝向了燭火。
這一次衝的極猛,來不及逃開,翅膀觸碰到了火焰,嘭的一下,燃燒起來。
失去了翅膀的飛蛾,落在了地上……
“榮耀本屬於我!”
上官儀握了握拳頭,問道:“這些話是誰同你說的?”
上官庭芝忙道:“沒有,沒有人與孩兒說,是孩兒自己想的……”瞧著自己父親審視的目光,他聲音一下子變得猶豫,說道:“也不知是誰說得,就是我們幾日一起飲酒,聊到了興頭上,說到了陳侍郎,你一言我一語的,分析出來的。”
上官儀瞬間明白,這是誘導性的思想灌輸,通過各種暗示,設置語言陷阱,手段高明的可以讓人不知不覺墮入甕中。
他也不細問,大概知道是什麽人,也知道對方的用心。
隻是……
就如那飛蛾,明知火有危險,卻一而再,再而三的撲去。
都到了這一步,哪能不爭一爭?
“明日一早,去將伱薛叔父叫來!”
上官儀對於李治的性格還是有一定了解的,盡管他是站在陳青兕這邊的,但他作為皇帝,不會輕易幹涉臣子間的事情。他不允許,陳青兕輸給關東士族,卻可以接受對方輸給自己……
同樣是刀,隻要自己表現的更加鋒利更加堅固,自然會讓用刀之人,選擇自己。
上官庭芝大喜過望,說道:“陳侍郎不擅宮體,父親與薛叔父是宮體大家,論及這方麵的學問,天下無出您二人之右,穩操勝券。”
上官儀蹙著眉頭道:“下去吧!”
如此手段,勝之不武。
上官儀同有此意,但聽兒子說的如此直白,不免羞愧。
第二日一早,薛元超來到了上官宅邸。
兩人一見麵,薛元超開口就道:“遊韶兄,你這是下定決心了?”
上官儀道:“退無可退,總不能坐視二十年心血,毀於一旦吧。”他頓了頓道:“符超兄,你呢,你有何決斷。是幫我,還是幫他?”
薛元超有些口幹舌燥,問道:“遊韶兄,怎麽看盛唐體。”
上官儀長吐了口氣道:“大勢所趨!走出了當年,某有心,卻不敢想的事情。”
如果沒有察覺宮體詩文的劣勢不足,他也不會修正更改,形成上官體的詩文風采。
但是他不敢過界,怕士人不接受,怕自己成為異類,反而斷送前途,相較腐朽之宮體,上官體卻有進步,隻是進步的不多,改皮不改骨。
“是啊!大勢所趨!”
薛元超也是有改革之心的,但他理念中的改革是一步步來,是從一走到一百,陳青兕卻直接從一跳到一百,將他的道心幹的稀碎,就感覺自己這些年的努力時間都浪費在狗身上了。
<divss="contentadv">他看著上官儀,說道:“這些日子,弟反複了解思考,陳侍郎的立言見誌,文道合一,對於其理念思想,已有一定認知。不得不承認,陳侍郎的思想理念,勝過你我多矣。若是十年前,弟必然會為之瘋狂,若盧照鄰不惜反抗家族,若駱賓王萬裏來援。但現如今,弟舍不得。”
他慚愧的低下了頭。
上官儀道:“為兄何嚐不是如此?都到了這一步,難道真要眼睜睜的瞧著陳侍郎踩著你我二人的身體登頂?最好的辦法,你我贏下此局,為自己爭取五至十年,一展抱負。他還年輕,有的是機會,等他複來,你我再讓賢也不遲。”
薛元超不甘心作嫁,道:“弟也是這個意思,遊韶兄打算如何應對?”
上官儀道:“想了一夜,除了宮體詩文,想不出其他穩勝之法。”
薛元超也是相同的意思道:“你我思之一處,既如此,那我們聯名修書,邀請他一並坐而論道如何?”
“好!”上官儀頷首同意。
兩人當即也不遲疑。
現在盛唐體的聲勢越來越大,時間越久對他們越是不利。
東宮!
陳青兕故地重遊,再次來到東宮。
“見過太子殿下!”
李弘依舊如故,白白胖胖,一臉老實仁厚之相。
李弘再次見到陳青兕,笑的很是開心,道:“諭德好些時間沒來東宮了。”
陳青兕自從升任兵部侍郎以後,一些兼職都給撤掉了,唯獨太子諭德這個職位依舊掛著。但因屬於副職,也沒有原來那般能夠自由出入東宮,往來於詹事府、門下坊、典書坊的特權。
“下官慚愧,實在是兵部事務繁忙!”
陳青兕隻是找個借口,主職在東宮的時候,他一天到晚的在東宮跑,自是無妨。
但他領著兵部的事務,乃兵部第二把手,在跟太子走的近,那不等於在火盆邊沿跳舞?
能避自然得避。
李弘頷首道:“孤也這麽覺得,諭德乃國之棟梁,身負重任,自是不能如當初一般。隻是有得空閑,可來東宮,孤也想聽聽先生教誨。”
此番特地請陳青兕來東宮並非李弘的意思,而是武皇後。
陳青兕聲勢威望越盛,她自是希望對方能夠支撐自己的兒子,尤其是當下賀蘭敏之在立大功幫大忙的情況下,最適合拉攏。
陳青兕自是不好拒絕。
李弘笑道:“孤聽敏之兄長說了盛唐體與宮體之爭,孤也覺得諭德的盛唐體更勝一籌。先生教了好些宮體詩,孤都很難理解。但諭德的《憫農二首》,孤特別喜歡,一聽就懂,也很有感觸,理解了為何父皇母後為何要崇尚節儉。孤也要如此……”
陳青兕作揖道:“太子寬厚仁德,乃天下萬民之福。”
李弘帶著幾分靦腆的笑著,看了看時辰,說道:“孤要去詹事府聽課了,敏之兄長,你送諭德一並出宮吧……”
賀蘭敏之興高采烈,一口應了下來。
陳青兕、賀蘭敏之一前一後,走在出宮的路上。
陳青兕在前走著,賀蘭敏之有些拘謹的在後走著。
賀蘭敏之向來桀驁,可在陳青兕麵前,卻老實如貓很是溫順,大有一物降一物的感覺。
“曲子編寫的極好!”
陳青兕突然開口。
賀蘭敏之聽得讚揚,眼眸滿是喜悅,道:“先生也聽過了?”
陳青兕知道他故意少了一個“陳”字,也不點破,頷首道:“聽過了,很是喜歡,也很符合詩文之意,敏之有心了。卻不知兩首曲子,出自何人之手?”
此番能夠支持宮體詩的士人打的有來有回,賀蘭敏之此番出手,效果舉足輕重。
駱賓王、盧照鄰、王勃等人在詩文上取得勝利,造成的影響有限,並不能生出轟動。
甚至於因為羞於啟齒,未能廣泛傳播。
賀蘭敏之用歌唱的方式推廣宣傳,然後輔以故事背景,這談資就一下子來了。
一開始兩首歌隻在平康坊裏流傳,但因為實在太火又沒有版權設定,漸漸地大街小巷的酒肆茶館也漸漸有人獻唱,招攬顧客。
陳青兕也是從酒肆裏聽到全新的曲子的。
賀蘭敏之道:“這個說不上來。”
陳青兕奇道:“曲子不是你讓人創作的?”
賀蘭敏之道:“自然是學生,不過學生氣不過那群宵小欺負先生,便將長安數得上名號的大家,都請到了家中。還從教坊司請來精於各類樂器的大家,上上下下加起來,一百三十餘人。學生並不擅長樂曲,隻擅長撒錢。讓他們日夜趕工,編寫曲子,成了有賞。兩首曲子都是他們合力完成的……”
陳青兕愣了半晌,感慨道:“有錢,真好。”
兩人有一句沒一句的說著。
來到了皇宮門口,陳青兕道:“盡量將你的聰明勁頭用在正路上,我休沐之日,你若有不懂的問題,可以隨時來我宅邸請教。”
賀蘭敏之立刻反應過來,興奮的高聲道:“學生聽先生教誨。”
騎著神駒冠軍,陳青兕回到了宅邸。
這一進屋,他就察覺了氣氛有一絲絲的凝重。
“郎主!”
沒等到他走進大堂,薑辰手中拿著一封請帖來到近處,低聲道:“這是上官侍郎、薛侍郎聯名送的請帖,邀請先生同遊龍首源,坐而論道。”
陳青兕並沒有任何意外,反而笑道:“終於坐不住了!”
他很隨意的接過,看著請帖裏滿滿的戰意,他將帖子還給薑辰,說道:“就說我那日有事,無法動身,謝過兩位侍郎的好意。”
薑辰看了看陳青兕,又看了看手中的拜帖,作揖道:“是!”
陳青兕雙手背負,走向內堂,兩人的下場,他並不意外。
他也知道上官儀、薛元超未必不知,這就是五姓想要看到的結果,隻是他們放不下!
兄弟姐妹們,元宵節快樂!
上官宅邸。
上官庭芝帶著幾分敬畏的看著上首的上官儀,神色有些惶恐,又有些無奈。
而上官儀目光卻落在那昏暗的燭火上,看著燭火不斷跳動,抿著唇,依舊猶豫不決,難以下定決心。
“父親,真不能坐視不管了。繼續如此下去,我們上官家這些年累積下來的名聲就要毀了……”
上官儀依舊不言,依舊看著跳動的燭火,一隻飛蛾繞著燭火飛舞,想要靠近,又為畏懼燭火散發出來的熱量,一下靠近,一下飛遠。
這隻撲火的飛蛾,便如他此刻的心情。
想要行動,卻又畏懼,遊移不定。
“父親!”
上官庭芝苦口婆心,這些日子他可是受盡了羞辱。
身為上官儀的兒子,上官庭芝自身並沒有繼承自己父親的才華,但身為上官儀的兒子,他這些年享受到了自身能力之外的待遇,成為京畿世人擁簇的對象。
但這些日子,上官庭芝開始償還自己得到本不屬於他的一切。
上官庭芝身份特殊,是最好的突破口。
張柬之又豈能放過,莫說是盧照鄰、駱賓王,即便是魏元忠這種不以文化而揚名的人,他都不是對手,底褲都給扒拉出來了。
上官庭芝已經意識到自己未來將會麵臨什麽,如果自己父親不出手,任由陳青兕贏了眼下這局,那麽他將失去眼下自己擁有的一切。
上官儀依舊不言,又過了半個時辰,他才道:“你可知,陳侍郎現在得到了陛下的支持。”
上官庭芝立刻道:“這份榮耀本屬於父親。”
上官儀眉頭微動,上官庭芝這話並不假。
這份榮耀本屬於他……
在陳青兕沒有出現之前,李治意圖扶持的文儒領袖是上官儀。
上官儀身處的上官氏也不是高門大戶,早年經曆江都之變,父親慘死,他自己還曾披剃為僧,以躲避戰禍,直到貞觀年間,得到揚州大都督楊恭仁的器重,並入京參加科舉考試,考中進士,被授為弘文館直學士,從而一步步走上仕途。
上官儀的經曆固然沒有陳青兕慘,卻也符合成為文儒領袖的標準。
上官儀這些年也一直向著這方麵努力,弘揚上官體,潛心養望。
結果養著養著,更加適合的陳青兕出現了。
上官體固然別具一格,歸根結底還是從宮廷文風演變而來的,依舊有著南朝齊梁氣息。
也因如此,上流社會對於上官體普遍報以認可態度……
陳青兕的身份意義更足,而盛唐體又有顛覆性的變革。
李治本就是一位無利不起早的帝王,導致了上官儀這個小甜甜變成了牛夫人,地位瞬間尷尬。
上官儀心中焉能無怨?
隻是沒有辦法,選擇權不在自己,也不在陳青兕,而是高高在上的帝王。
宮廷詩風與盛唐詩風突然對立,上官儀是驚喜交加,既有對陳青兕咄咄逼人的驚愕,也有一絲竊喜,在京畿之地,終究是他們人多勢眾,萬一陳青兕惹了眾怒,致使今上不得不處置他,那自己豈不成為獲利的漁翁?
上官儀是沒有出手,卻也在暗中讓自己的兒子上官庭芝領著自己這些人結識提拔的親信門生挑釁打壓排擠支撐盛唐體的那一小波人。
本以為勝券在握,結果盧照鄰、駱賓王、富嘉謨、杜審言、王勃,一個個意想不到的人物冒了出來,雙方竟戰成了五五開。
上官儀知道,陳青兕背後有李治,五五開就意味著自己輸的徹底。
自己現在是中書侍郎,再進一步就是宰相,一旦放棄,價值大跌,就今上的性格,還有機會晉升宰輔嗎?
上官儀的目光中,那隻飛蛾再度衝向了燭火。
這一次衝的極猛,來不及逃開,翅膀觸碰到了火焰,嘭的一下,燃燒起來。
失去了翅膀的飛蛾,落在了地上……
“榮耀本屬於我!”
上官儀握了握拳頭,問道:“這些話是誰同你說的?”
上官庭芝忙道:“沒有,沒有人與孩兒說,是孩兒自己想的……”瞧著自己父親審視的目光,他聲音一下子變得猶豫,說道:“也不知是誰說得,就是我們幾日一起飲酒,聊到了興頭上,說到了陳侍郎,你一言我一語的,分析出來的。”
上官儀瞬間明白,這是誘導性的思想灌輸,通過各種暗示,設置語言陷阱,手段高明的可以讓人不知不覺墮入甕中。
他也不細問,大概知道是什麽人,也知道對方的用心。
隻是……
就如那飛蛾,明知火有危險,卻一而再,再而三的撲去。
都到了這一步,哪能不爭一爭?
“明日一早,去將伱薛叔父叫來!”
上官儀對於李治的性格還是有一定了解的,盡管他是站在陳青兕這邊的,但他作為皇帝,不會輕易幹涉臣子間的事情。他不允許,陳青兕輸給關東士族,卻可以接受對方輸給自己……
同樣是刀,隻要自己表現的更加鋒利更加堅固,自然會讓用刀之人,選擇自己。
上官庭芝大喜過望,說道:“陳侍郎不擅宮體,父親與薛叔父是宮體大家,論及這方麵的學問,天下無出您二人之右,穩操勝券。”
上官儀蹙著眉頭道:“下去吧!”
如此手段,勝之不武。
上官儀同有此意,但聽兒子說的如此直白,不免羞愧。
第二日一早,薛元超來到了上官宅邸。
兩人一見麵,薛元超開口就道:“遊韶兄,你這是下定決心了?”
上官儀道:“退無可退,總不能坐視二十年心血,毀於一旦吧。”他頓了頓道:“符超兄,你呢,你有何決斷。是幫我,還是幫他?”
薛元超有些口幹舌燥,問道:“遊韶兄,怎麽看盛唐體。”
上官儀長吐了口氣道:“大勢所趨!走出了當年,某有心,卻不敢想的事情。”
如果沒有察覺宮體詩文的劣勢不足,他也不會修正更改,形成上官體的詩文風采。
但是他不敢過界,怕士人不接受,怕自己成為異類,反而斷送前途,相較腐朽之宮體,上官體卻有進步,隻是進步的不多,改皮不改骨。
“是啊!大勢所趨!”
薛元超也是有改革之心的,但他理念中的改革是一步步來,是從一走到一百,陳青兕卻直接從一跳到一百,將他的道心幹的稀碎,就感覺自己這些年的努力時間都浪費在狗身上了。
<divss="contentadv">他看著上官儀,說道:“這些日子,弟反複了解思考,陳侍郎的立言見誌,文道合一,對於其理念思想,已有一定認知。不得不承認,陳侍郎的思想理念,勝過你我多矣。若是十年前,弟必然會為之瘋狂,若盧照鄰不惜反抗家族,若駱賓王萬裏來援。但現如今,弟舍不得。”
他慚愧的低下了頭。
上官儀道:“為兄何嚐不是如此?都到了這一步,難道真要眼睜睜的瞧著陳侍郎踩著你我二人的身體登頂?最好的辦法,你我贏下此局,為自己爭取五至十年,一展抱負。他還年輕,有的是機會,等他複來,你我再讓賢也不遲。”
薛元超不甘心作嫁,道:“弟也是這個意思,遊韶兄打算如何應對?”
上官儀道:“想了一夜,除了宮體詩文,想不出其他穩勝之法。”
薛元超也是相同的意思道:“你我思之一處,既如此,那我們聯名修書,邀請他一並坐而論道如何?”
“好!”上官儀頷首同意。
兩人當即也不遲疑。
現在盛唐體的聲勢越來越大,時間越久對他們越是不利。
東宮!
陳青兕故地重遊,再次來到東宮。
“見過太子殿下!”
李弘依舊如故,白白胖胖,一臉老實仁厚之相。
李弘再次見到陳青兕,笑的很是開心,道:“諭德好些時間沒來東宮了。”
陳青兕自從升任兵部侍郎以後,一些兼職都給撤掉了,唯獨太子諭德這個職位依舊掛著。但因屬於副職,也沒有原來那般能夠自由出入東宮,往來於詹事府、門下坊、典書坊的特權。
“下官慚愧,實在是兵部事務繁忙!”
陳青兕隻是找個借口,主職在東宮的時候,他一天到晚的在東宮跑,自是無妨。
但他領著兵部的事務,乃兵部第二把手,在跟太子走的近,那不等於在火盆邊沿跳舞?
能避自然得避。
李弘頷首道:“孤也這麽覺得,諭德乃國之棟梁,身負重任,自是不能如當初一般。隻是有得空閑,可來東宮,孤也想聽聽先生教誨。”
此番特地請陳青兕來東宮並非李弘的意思,而是武皇後。
陳青兕聲勢威望越盛,她自是希望對方能夠支撐自己的兒子,尤其是當下賀蘭敏之在立大功幫大忙的情況下,最適合拉攏。
陳青兕自是不好拒絕。
李弘笑道:“孤聽敏之兄長說了盛唐體與宮體之爭,孤也覺得諭德的盛唐體更勝一籌。先生教了好些宮體詩,孤都很難理解。但諭德的《憫農二首》,孤特別喜歡,一聽就懂,也很有感觸,理解了為何父皇母後為何要崇尚節儉。孤也要如此……”
陳青兕作揖道:“太子寬厚仁德,乃天下萬民之福。”
李弘帶著幾分靦腆的笑著,看了看時辰,說道:“孤要去詹事府聽課了,敏之兄長,你送諭德一並出宮吧……”
賀蘭敏之興高采烈,一口應了下來。
陳青兕、賀蘭敏之一前一後,走在出宮的路上。
陳青兕在前走著,賀蘭敏之有些拘謹的在後走著。
賀蘭敏之向來桀驁,可在陳青兕麵前,卻老實如貓很是溫順,大有一物降一物的感覺。
“曲子編寫的極好!”
陳青兕突然開口。
賀蘭敏之聽得讚揚,眼眸滿是喜悅,道:“先生也聽過了?”
陳青兕知道他故意少了一個“陳”字,也不點破,頷首道:“聽過了,很是喜歡,也很符合詩文之意,敏之有心了。卻不知兩首曲子,出自何人之手?”
此番能夠支持宮體詩的士人打的有來有回,賀蘭敏之此番出手,效果舉足輕重。
駱賓王、盧照鄰、王勃等人在詩文上取得勝利,造成的影響有限,並不能生出轟動。
甚至於因為羞於啟齒,未能廣泛傳播。
賀蘭敏之用歌唱的方式推廣宣傳,然後輔以故事背景,這談資就一下子來了。
一開始兩首歌隻在平康坊裏流傳,但因為實在太火又沒有版權設定,漸漸地大街小巷的酒肆茶館也漸漸有人獻唱,招攬顧客。
陳青兕也是從酒肆裏聽到全新的曲子的。
賀蘭敏之道:“這個說不上來。”
陳青兕奇道:“曲子不是你讓人創作的?”
賀蘭敏之道:“自然是學生,不過學生氣不過那群宵小欺負先生,便將長安數得上名號的大家,都請到了家中。還從教坊司請來精於各類樂器的大家,上上下下加起來,一百三十餘人。學生並不擅長樂曲,隻擅長撒錢。讓他們日夜趕工,編寫曲子,成了有賞。兩首曲子都是他們合力完成的……”
陳青兕愣了半晌,感慨道:“有錢,真好。”
兩人有一句沒一句的說著。
來到了皇宮門口,陳青兕道:“盡量將你的聰明勁頭用在正路上,我休沐之日,你若有不懂的問題,可以隨時來我宅邸請教。”
賀蘭敏之立刻反應過來,興奮的高聲道:“學生聽先生教誨。”
騎著神駒冠軍,陳青兕回到了宅邸。
這一進屋,他就察覺了氣氛有一絲絲的凝重。
“郎主!”
沒等到他走進大堂,薑辰手中拿著一封請帖來到近處,低聲道:“這是上官侍郎、薛侍郎聯名送的請帖,邀請先生同遊龍首源,坐而論道。”
陳青兕並沒有任何意外,反而笑道:“終於坐不住了!”
他很隨意的接過,看著請帖裏滿滿的戰意,他將帖子還給薑辰,說道:“就說我那日有事,無法動身,謝過兩位侍郎的好意。”
薑辰看了看陳青兕,又看了看手中的拜帖,作揖道:“是!”
陳青兕雙手背負,走向內堂,兩人的下場,他並不意外。
他也知道上官儀、薛元超未必不知,這就是五姓想要看到的結果,隻是他們放不下!
兄弟姐妹們,元宵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