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衝陣揚威
陳青兕正在領著部隊徐徐前進,突然得到了程務挺的消息。
他並沒有立刻回應,而是拿出了地圖,細細觀察。
一瞬間也明白了程務挺的心思,百濟熟悉地形,這實地考察,與他們依靠地圖來分析判斷自是有著顯著的差別。
既然提前摸索到敵人行蹤,揣測出他們的用意,那便先下手為強。
陳青兕對於程務挺的判斷還是有信心的。
整理了全局,陳青兕立刻下達了命令。
“杜校尉,你立刻領騎兵奔行,前去支援程校尉。”
致果校尉杜敏立刻高聲應諾,呼喝一聲,三千騎兵飛速急行。
“傳令給賀將軍,所有士兵結束休息,領兵前往青石口,向東方布陣,護衛我軍右翼。”
“傳令給顧將軍,領兵從烏鴉嶺的右側繞過去,那裏有一片林地,你們前去將他占了,若有敵人於此,直接進攻,務必在兩個時辰內結束戰鬥。”
“傳令給徐校尉,讓他盡快跟上,沿途收集搜集砲石,可用木材,以作備用。”
真正的戰場很少聚在一起,兵對兵,將對將的拚殺。
百濟叛軍約五萬之眾,自不可能全部聚在一起行動。
大軍聚在一處,施展不開,容易給人一鍋端。
故而也有了先鋒隊、中軍、左翼、右翼之分。
程務挺發現的是對方的中軍,但肯定還有左翼、右翼的存在,隻是不知道在何處。
但可以肯定,中軍遇襲,他們必然會向中軍救援的。
陳青兕的安排,正是去截擊對方左右翼的援兵,避免他們將程務挺、杜敏左右包圍。
他頓了頓,又道:“趙遊擊,你立刻率部攻打烏鴉嶺,不計傷亡,務必用最短的時間攻占此處。”
陳青兕有序的調度兵馬,指揮若定,頗有儒將風采。
李紅清近距離瞧著心中的白月光,高居戰馬之上,穿著一身華麗帥氣的明光鎧,指點千軍的模樣,不免多看了幾眼,但又覺得害羞,還有些心虛,左右看著了一眼,發現沒人關注,鬆了口氣,又忍不住偷偷望去。
此刻最複雜的就屬黑齒常之,他有些期待得到陳青兕的帥令,又有些惶恐,不知真要發生,如何應對。
見陳青兕並沒有任務給他,也不免鬆了口氣。
便在陳青兕下達命令的時候,百濟複國軍的統帥正武也下定主意迎擊。
唐軍有數量不菲的騎兵隊,麵前的千餘騎小股部隊主動進攻,顯然存著不讓他們走的意思。
現在他們若選擇撤退,等於送給對方掩殺的機會,唯有迎戰一途。
正武知道唐軍以驍勇善戰著稱,但再怎樣能征慣戰,憑這麽點人馬就想打敗我正武,也未免也太托大了。
想起階伯將軍的所有謀劃,正武心道:“正好利用此天賜良機取一場小勝,為接下來的血戰做準備。”
正武看著自己的列陣,他將前部分為三個方陣。
正麵的最前排是三行訓練有素的長矛手,這些長矛都是特製的,比尋常突刺的矛還要長出二、三尺,層層疊疊布成五列,後一人將長矛擱置在前一人的肩上,形成難以逾越的鋼鐵叢林。唐軍正要有膽發起正麵衝鋒,保證會死得慘不忍睹。
方陣中間是弓箭手,進行遠程殺傷。
百濟叛軍物資短缺,他們的兵器多是簡單的長矛,以中距離格鬥殺傷敵人,麵對騎兵是有一定壓製效果的。
正武目光灼灼看著遠處奔馳而來的唐軍騎兵,高高舉起令旗,下令左右弓箭手上弦,讓最前排的長矛手架起了槍陣。
嘚噠,嘚噠!
馬蹄踏地的聲音越來越近。
唐軍人數不多,但千騎衝陣,戰馬奔馳帶來的震撼是這群生活在海東半島上的百濟人未曾見過的。
不少兵士看著遠處若一道洪流衝來的百濟新兵甚至有些動蕩混亂。
本來他們這群複國軍多是新兵蛋子,大部分人都是首次上陣,見到如此規模的騎兵衝陣,自是惶恐不安。
百濟的扶餘豐本不將唐軍這千餘人看在眼裏,隻以為自己手上的三萬人隻要一擁而上就能將對方的千人踏成肉泥。
可見此刻唐軍衝陣的架勢,眼眸中竟閃過一絲驚懼,身子都忍不住往後縮了一縮。
這氣勢實在太可怕了……
唐軍的騎兵越來越近,嘈雜的馬蹄聲幾乎在耳邊響起。
正武幾乎氣也喘不過來,手心裏也都是冷汗。
盡管他作戰經驗豐富,但海東這一畝三分地就不適合養馬,海東三國,除了高句麗擁有騎兵以外,百濟、新羅皆沒有騎兵。故而沒有應對騎兵的經驗,隻是從書上看來的應對之法。
原本占著人數的優勢,還覺得取勝不是問題,但見唐軍氣勢這般恢弘,也不免心中打鼓。
但他反應極快,高聲呼喝,鼓舞士氣,同時下達弓手準備射擊的命令。
眼瞧著唐軍騎兵就要進入一箭之內,程務挺卻突然呼哨一聲。
他們在百步之外,突然一個接著一個,一條線似的由前衝變成了由左到右,從陣前掠過,他們馬不停蹄,在他們麵前列成了整齊的“一”字陣型。
“這是什麽情況?”
正武瞪大眼睛,為唐軍騎兵高超的騎術感到驚歎。
他忽然發現,百步之外的唐軍一個個的竟然沒有持拿刀槍。他們一手持韁繩,另一手卻從馬身側取出了一把弓弩。
“不好!”
他脫口而出,渾身冰冷。他確實聽過有一種馬上能夠射擊的弩箭,但從未見過,也未有防範。
“快!”他想將刀盾手調到前線舉盾抵擋弩矢。
但命令還未出口,比馬蹄還要急促的弓弦聲響起!
弩矢越空,直射百濟叛軍中間方陣!
數以百計的長矛手慘叫著中箭倒地,馬弩的威力比不上步弩,可對上隻有皮甲保護的血肉之軀,還是擁有巨大的殺傷力。
唐軍訓練有素,他們的射擊方向衝著某個方位射擊。
直接在百濟叛軍的方形陣裏射出了一個深“v”形狀,直入陣型內部。
混亂的波動擴大開來,方陣的中心瞬間崩潰!
而唐軍的騎兵並沒有停下腳步,他們在陣頭射出弩矢後,轉了一個小圈,迅速調整後對著尚未從混亂中恢複的方陣發動真正的衝鋒。
程務挺衝崩潰的缺口處,身先士卒的殺進了崩潰的陣勢之中。
程務挺揮舞著手中長槍,高呼酣戰。
<divss="contentadv">原本就動亂的飯方陣,一經如此衝殺,更加不成建製。
正武看著程務挺在己方陣中如入無人之境,來不及心疼,趕忙調動左右方陣向中間靠攏,意圖將程務挺合圍。
正武緊緊地握住令旗,沉著臉,等待著。
唐軍兵少,隻要將之圍住,磨都能磨死他。
然而就在左右方陣一並向中間靠攏的時候,程務挺卻從中間方陣的左側率眾突殺而出。
對著向中間方陣移動的百濟軍右方陣衝殺了過去。
右方陣在正午的指揮下已經撤去了槍陣,向中間方陣支援。
程務挺根本不給百濟右方陣布置槍陣的時間機會,催馬向著右方陣猛衝,風從耳邊呼嘯掠過。
這位年輕的將軍再度躍馬衝入敵陣,強行破開一條人肉血浪,切入敵陣之中,領著騎兵隊左右突殺,如入無人之境。
正武看的是目瞪口呆,也是手足無措。
此刻他為了應對唐軍騎兵布下的三方陣,中方陣已經不成建製,右方陣毫無還手之力,而左方陣被中間動亂的方陣阻隔,根本無法及時支援右方陣。
正武心生恐懼。
唐軍的戰鬥力可怖,唐將臨陣指揮的能力,更是可怖。
他反應極快,趕緊下令督戰隊上前維持秩序,連斬了六十多名兵士,這才勉強恢複了業已崩潰的陣勢。
至於第一次上陣的扶餘豐更是麵色慘白,被慘烈的戰況驚得目瞪口呆,回過神來,竟抱著馬頸當初嘔吐起來。
“大王!”
正武來到了扶餘豐的身側。
扶餘豐臉色淒慘,甚至無暇抹去嘴角汙漬,強忍著嘔吐感,說道:“正武將軍,現在是什麽情況?”
戰場的局麵跟他所想的完全不一樣。
他以為優勢在他,十倍之差的兵力,他們一人一口唾沫都能將唐軍淹沒了。
結果看了半晌,吐了半晌,發現他們的軍隊一直被屠殺,唐軍幾乎沒有多少損傷。
正武鐵青著臉,一臉無奈,說道:“這裏的地形太適合騎兵作戰,我們在這裏打太吃虧了。”
扶餘豐惶恐道:“那怎麽辦?”
正武道:“全軍壓上,讓遲受信將軍,真行之將軍從立刻收縮回援,我們強行登烏鴉嶺,隻要上了烏鴉嶺,唐軍就奈何不得我們。”
扶餘豐看著戰場上如同死神一般的唐軍,顫聲道:“此法可行?”
正武道:“唐軍終究兵少,我們一起壓上,隻要躍過麵前這三裏的荒野,即可得到燕平將軍的支援。隻要上了烏鴉嶺,形勢即可逆轉。”
他是想明白了,這裏本來就是百濟少有的荒野平地,在這裏跟唐軍騎兵作戰太蠢了。
不如一起破圍,強行衝過唐軍騎兵的阻截,直接衝上烏鴉嶺。
對方隻有一千四五百人,隻要不理會他們,這短短的三裏間距能夠殺他們多少人?
扶餘豐求助似的看向身旁的鬼室福信、道琛。
曆史上這支百濟複國軍在邁向勝利的時候,內部矛盾重重,但因為陳青兕的出現,他們複國的希望渺茫。
在關鍵時候,原本鉤心鬥角的幾人內部卻是異常和諧。
和尚道琛說道:“正武將軍此法可行。”
鬼室福信抽出自己腰間佩刀,高聲道:“大王放心,末將持刀護衛大王安全。”
主意一定,正武立刻下令,“全軍不管唐騎,且戰且進,向烏鴉嶺方向進兵。”
隨著正武的命令下達,三萬百濟軍齊頭並進,向著烏鴉嶺的方向前進。
正在與百濟右方陣酣戰的程務挺,第一時間洞察到了百濟軍的情況,咬著嘴唇,呼喝道:“我們走!”
這是他最不想看到的局麵。
他不怕百濟軍跟他打,就怕他們不打,強行登烏鴉嶺。
他們兵少,縱然擁有機動性,卻也沒有力量在將對方定死在此地。
程務挺急得有些上火,他突出了方陣,看著不理會他,快速向前推進的百濟軍,長槍一指,一馬當先,向著敵陣衝殺過去。
為今之計,唯有能拖延多久就拖延多久,等待大軍來援。
烏鴉嶺。
燕平站在高處,默默地低頭看著。密密麻麻的人影,螞蟻般向上湧來。
在複雜的地形前,以隊為主的編製分散成百個小隊,漫山遍野的向四方攀登。
“燕將軍!”
一個渾身帶血的兵士來到了燕平麵前跪下,他高聲道:“將軍,我們受到了唐軍騎兵的強力阻擊,大王請燕將軍速速支援。”
燕平頭也不回,繼續看著山下的唐軍,搖頭道:“支援?如何支援?”
烏鴉嶺連著山,唐軍想要支援程務挺得策馬繞過一座山才行。但步卒卻是不同,他們可以直接登山而戰。
故而相比分派出去的杜敏、賀慶豪、顧蘭,最先與唐軍作戰的反而是步卒,由趙持滿率領的攻山步卒。
烏鴉嶺是這一帶最具戰略價值的地方,燕平的任務是搶占此地,打算以此地建造防線與唐軍決戰,將唐軍主力困在這裏,便於倭國奇襲熊津城。
燕平是百濟八大氏族燕氏子弟,自幼熟讀兵書,深知烏鴉嶺的戰略價值。
占領此處之後,不敢有任何怠慢,修建防禦工事,安排暗哨。
他在高處,早已發現程務挺阻截他們中軍,本打算下山支援,前後夾擊程務挺,將他們中軍護送上烏鴉嶺。
可還未付之行動,便得知唐軍出現在烏鴉嶺的北端,他們急行而來,竟顧不得休整,直接投入戰鬥,意圖登山。
如果自己此刻退去支援中軍,那豈不等於將自己搶先得手的優勢拱手讓人?
再說真讓唐軍搶占了烏鴉嶺,自己就算配合中軍擊退唐軍騎兵,接中軍上山。
那是唐軍占領烏鴉嶺,豈不將自己困在半山腰?
無論如何都不丟烏鴉嶺,此地一丟,一切將玩蛋大吉。
陳青兕正在領著部隊徐徐前進,突然得到了程務挺的消息。
他並沒有立刻回應,而是拿出了地圖,細細觀察。
一瞬間也明白了程務挺的心思,百濟熟悉地形,這實地考察,與他們依靠地圖來分析判斷自是有著顯著的差別。
既然提前摸索到敵人行蹤,揣測出他們的用意,那便先下手為強。
陳青兕對於程務挺的判斷還是有信心的。
整理了全局,陳青兕立刻下達了命令。
“杜校尉,你立刻領騎兵奔行,前去支援程校尉。”
致果校尉杜敏立刻高聲應諾,呼喝一聲,三千騎兵飛速急行。
“傳令給賀將軍,所有士兵結束休息,領兵前往青石口,向東方布陣,護衛我軍右翼。”
“傳令給顧將軍,領兵從烏鴉嶺的右側繞過去,那裏有一片林地,你們前去將他占了,若有敵人於此,直接進攻,務必在兩個時辰內結束戰鬥。”
“傳令給徐校尉,讓他盡快跟上,沿途收集搜集砲石,可用木材,以作備用。”
真正的戰場很少聚在一起,兵對兵,將對將的拚殺。
百濟叛軍約五萬之眾,自不可能全部聚在一起行動。
大軍聚在一處,施展不開,容易給人一鍋端。
故而也有了先鋒隊、中軍、左翼、右翼之分。
程務挺發現的是對方的中軍,但肯定還有左翼、右翼的存在,隻是不知道在何處。
但可以肯定,中軍遇襲,他們必然會向中軍救援的。
陳青兕的安排,正是去截擊對方左右翼的援兵,避免他們將程務挺、杜敏左右包圍。
他頓了頓,又道:“趙遊擊,你立刻率部攻打烏鴉嶺,不計傷亡,務必用最短的時間攻占此處。”
陳青兕有序的調度兵馬,指揮若定,頗有儒將風采。
李紅清近距離瞧著心中的白月光,高居戰馬之上,穿著一身華麗帥氣的明光鎧,指點千軍的模樣,不免多看了幾眼,但又覺得害羞,還有些心虛,左右看著了一眼,發現沒人關注,鬆了口氣,又忍不住偷偷望去。
此刻最複雜的就屬黑齒常之,他有些期待得到陳青兕的帥令,又有些惶恐,不知真要發生,如何應對。
見陳青兕並沒有任務給他,也不免鬆了口氣。
便在陳青兕下達命令的時候,百濟複國軍的統帥正武也下定主意迎擊。
唐軍有數量不菲的騎兵隊,麵前的千餘騎小股部隊主動進攻,顯然存著不讓他們走的意思。
現在他們若選擇撤退,等於送給對方掩殺的機會,唯有迎戰一途。
正武知道唐軍以驍勇善戰著稱,但再怎樣能征慣戰,憑這麽點人馬就想打敗我正武,也未免也太托大了。
想起階伯將軍的所有謀劃,正武心道:“正好利用此天賜良機取一場小勝,為接下來的血戰做準備。”
正武看著自己的列陣,他將前部分為三個方陣。
正麵的最前排是三行訓練有素的長矛手,這些長矛都是特製的,比尋常突刺的矛還要長出二、三尺,層層疊疊布成五列,後一人將長矛擱置在前一人的肩上,形成難以逾越的鋼鐵叢林。唐軍正要有膽發起正麵衝鋒,保證會死得慘不忍睹。
方陣中間是弓箭手,進行遠程殺傷。
百濟叛軍物資短缺,他們的兵器多是簡單的長矛,以中距離格鬥殺傷敵人,麵對騎兵是有一定壓製效果的。
正武目光灼灼看著遠處奔馳而來的唐軍騎兵,高高舉起令旗,下令左右弓箭手上弦,讓最前排的長矛手架起了槍陣。
嘚噠,嘚噠!
馬蹄踏地的聲音越來越近。
唐軍人數不多,但千騎衝陣,戰馬奔馳帶來的震撼是這群生活在海東半島上的百濟人未曾見過的。
不少兵士看著遠處若一道洪流衝來的百濟新兵甚至有些動蕩混亂。
本來他們這群複國軍多是新兵蛋子,大部分人都是首次上陣,見到如此規模的騎兵衝陣,自是惶恐不安。
百濟的扶餘豐本不將唐軍這千餘人看在眼裏,隻以為自己手上的三萬人隻要一擁而上就能將對方的千人踏成肉泥。
可見此刻唐軍衝陣的架勢,眼眸中竟閃過一絲驚懼,身子都忍不住往後縮了一縮。
這氣勢實在太可怕了……
唐軍的騎兵越來越近,嘈雜的馬蹄聲幾乎在耳邊響起。
正武幾乎氣也喘不過來,手心裏也都是冷汗。
盡管他作戰經驗豐富,但海東這一畝三分地就不適合養馬,海東三國,除了高句麗擁有騎兵以外,百濟、新羅皆沒有騎兵。故而沒有應對騎兵的經驗,隻是從書上看來的應對之法。
原本占著人數的優勢,還覺得取勝不是問題,但見唐軍氣勢這般恢弘,也不免心中打鼓。
但他反應極快,高聲呼喝,鼓舞士氣,同時下達弓手準備射擊的命令。
眼瞧著唐軍騎兵就要進入一箭之內,程務挺卻突然呼哨一聲。
他們在百步之外,突然一個接著一個,一條線似的由前衝變成了由左到右,從陣前掠過,他們馬不停蹄,在他們麵前列成了整齊的“一”字陣型。
“這是什麽情況?”
正武瞪大眼睛,為唐軍騎兵高超的騎術感到驚歎。
他忽然發現,百步之外的唐軍一個個的竟然沒有持拿刀槍。他們一手持韁繩,另一手卻從馬身側取出了一把弓弩。
“不好!”
他脫口而出,渾身冰冷。他確實聽過有一種馬上能夠射擊的弩箭,但從未見過,也未有防範。
“快!”他想將刀盾手調到前線舉盾抵擋弩矢。
但命令還未出口,比馬蹄還要急促的弓弦聲響起!
弩矢越空,直射百濟叛軍中間方陣!
數以百計的長矛手慘叫著中箭倒地,馬弩的威力比不上步弩,可對上隻有皮甲保護的血肉之軀,還是擁有巨大的殺傷力。
唐軍訓練有素,他們的射擊方向衝著某個方位射擊。
直接在百濟叛軍的方形陣裏射出了一個深“v”形狀,直入陣型內部。
混亂的波動擴大開來,方陣的中心瞬間崩潰!
而唐軍的騎兵並沒有停下腳步,他們在陣頭射出弩矢後,轉了一個小圈,迅速調整後對著尚未從混亂中恢複的方陣發動真正的衝鋒。
程務挺衝崩潰的缺口處,身先士卒的殺進了崩潰的陣勢之中。
程務挺揮舞著手中長槍,高呼酣戰。
<divss="contentadv">原本就動亂的飯方陣,一經如此衝殺,更加不成建製。
正武看著程務挺在己方陣中如入無人之境,來不及心疼,趕忙調動左右方陣向中間靠攏,意圖將程務挺合圍。
正武緊緊地握住令旗,沉著臉,等待著。
唐軍兵少,隻要將之圍住,磨都能磨死他。
然而就在左右方陣一並向中間靠攏的時候,程務挺卻從中間方陣的左側率眾突殺而出。
對著向中間方陣移動的百濟軍右方陣衝殺了過去。
右方陣在正午的指揮下已經撤去了槍陣,向中間方陣支援。
程務挺根本不給百濟右方陣布置槍陣的時間機會,催馬向著右方陣猛衝,風從耳邊呼嘯掠過。
這位年輕的將軍再度躍馬衝入敵陣,強行破開一條人肉血浪,切入敵陣之中,領著騎兵隊左右突殺,如入無人之境。
正武看的是目瞪口呆,也是手足無措。
此刻他為了應對唐軍騎兵布下的三方陣,中方陣已經不成建製,右方陣毫無還手之力,而左方陣被中間動亂的方陣阻隔,根本無法及時支援右方陣。
正武心生恐懼。
唐軍的戰鬥力可怖,唐將臨陣指揮的能力,更是可怖。
他反應極快,趕緊下令督戰隊上前維持秩序,連斬了六十多名兵士,這才勉強恢複了業已崩潰的陣勢。
至於第一次上陣的扶餘豐更是麵色慘白,被慘烈的戰況驚得目瞪口呆,回過神來,竟抱著馬頸當初嘔吐起來。
“大王!”
正武來到了扶餘豐的身側。
扶餘豐臉色淒慘,甚至無暇抹去嘴角汙漬,強忍著嘔吐感,說道:“正武將軍,現在是什麽情況?”
戰場的局麵跟他所想的完全不一樣。
他以為優勢在他,十倍之差的兵力,他們一人一口唾沫都能將唐軍淹沒了。
結果看了半晌,吐了半晌,發現他們的軍隊一直被屠殺,唐軍幾乎沒有多少損傷。
正武鐵青著臉,一臉無奈,說道:“這裏的地形太適合騎兵作戰,我們在這裏打太吃虧了。”
扶餘豐惶恐道:“那怎麽辦?”
正武道:“全軍壓上,讓遲受信將軍,真行之將軍從立刻收縮回援,我們強行登烏鴉嶺,隻要上了烏鴉嶺,唐軍就奈何不得我們。”
扶餘豐看著戰場上如同死神一般的唐軍,顫聲道:“此法可行?”
正武道:“唐軍終究兵少,我們一起壓上,隻要躍過麵前這三裏的荒野,即可得到燕平將軍的支援。隻要上了烏鴉嶺,形勢即可逆轉。”
他是想明白了,這裏本來就是百濟少有的荒野平地,在這裏跟唐軍騎兵作戰太蠢了。
不如一起破圍,強行衝過唐軍騎兵的阻截,直接衝上烏鴉嶺。
對方隻有一千四五百人,隻要不理會他們,這短短的三裏間距能夠殺他們多少人?
扶餘豐求助似的看向身旁的鬼室福信、道琛。
曆史上這支百濟複國軍在邁向勝利的時候,內部矛盾重重,但因為陳青兕的出現,他們複國的希望渺茫。
在關鍵時候,原本鉤心鬥角的幾人內部卻是異常和諧。
和尚道琛說道:“正武將軍此法可行。”
鬼室福信抽出自己腰間佩刀,高聲道:“大王放心,末將持刀護衛大王安全。”
主意一定,正武立刻下令,“全軍不管唐騎,且戰且進,向烏鴉嶺方向進兵。”
隨著正武的命令下達,三萬百濟軍齊頭並進,向著烏鴉嶺的方向前進。
正在與百濟右方陣酣戰的程務挺,第一時間洞察到了百濟軍的情況,咬著嘴唇,呼喝道:“我們走!”
這是他最不想看到的局麵。
他不怕百濟軍跟他打,就怕他們不打,強行登烏鴉嶺。
他們兵少,縱然擁有機動性,卻也沒有力量在將對方定死在此地。
程務挺急得有些上火,他突出了方陣,看著不理會他,快速向前推進的百濟軍,長槍一指,一馬當先,向著敵陣衝殺過去。
為今之計,唯有能拖延多久就拖延多久,等待大軍來援。
烏鴉嶺。
燕平站在高處,默默地低頭看著。密密麻麻的人影,螞蟻般向上湧來。
在複雜的地形前,以隊為主的編製分散成百個小隊,漫山遍野的向四方攀登。
“燕將軍!”
一個渾身帶血的兵士來到了燕平麵前跪下,他高聲道:“將軍,我們受到了唐軍騎兵的強力阻擊,大王請燕將軍速速支援。”
燕平頭也不回,繼續看著山下的唐軍,搖頭道:“支援?如何支援?”
烏鴉嶺連著山,唐軍想要支援程務挺得策馬繞過一座山才行。但步卒卻是不同,他們可以直接登山而戰。
故而相比分派出去的杜敏、賀慶豪、顧蘭,最先與唐軍作戰的反而是步卒,由趙持滿率領的攻山步卒。
烏鴉嶺是這一帶最具戰略價值的地方,燕平的任務是搶占此地,打算以此地建造防線與唐軍決戰,將唐軍主力困在這裏,便於倭國奇襲熊津城。
燕平是百濟八大氏族燕氏子弟,自幼熟讀兵書,深知烏鴉嶺的戰略價值。
占領此處之後,不敢有任何怠慢,修建防禦工事,安排暗哨。
他在高處,早已發現程務挺阻截他們中軍,本打算下山支援,前後夾擊程務挺,將他們中軍護送上烏鴉嶺。
可還未付之行動,便得知唐軍出現在烏鴉嶺的北端,他們急行而來,竟顧不得休整,直接投入戰鬥,意圖登山。
如果自己此刻退去支援中軍,那豈不等於將自己搶先得手的優勢拱手讓人?
再說真讓唐軍搶占了烏鴉嶺,自己就算配合中軍擊退唐軍騎兵,接中軍上山。
那是唐軍占領烏鴉嶺,豈不將自己困在半山腰?
無論如何都不丟烏鴉嶺,此地一丟,一切將玩蛋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