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流言蜚語
依照陳青兕最理想的計劃,自然是等到淵男生與淵男建、淵男產兩敗俱傷的時候,或者有任何一方支持不住,向大唐求助的時候,由自己統兵,一舉覆滅高句麗,將自己此番出征百濟,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撫慰百濟,馬踏平安京,再滅高句麗,可稱完美。
但京中的情況有些不樂觀,在他離開的這些年裏,因為李治的身體問題,武皇後如曆史一樣崛起。
這個時候,根本沒有人意識到武皇後的崛起會給大唐帶來什麽。
盡管牝雞司晨之事,讓朝中絕大多數的文武都很氣憤,不少方正的官員出言反對抗議。
但麵對李治的強勢,反對的官員都沒尋得點上,也沒有真正將之當回事情。
畢竟李治也有自己的理由,這種關於讓權太子或讓權宰相的事情,真正的官場老狐狸是不願意過於深入的。
大多都是表明自己不支持的態度,但也沒有真正賭上自己的前途去諫言抗議,對於武皇後沒有半點影響。
她依舊越來越得寵,對於廟堂行政的把持也越來越深入。
如果真讓武皇後在封禪事情上得逞,那離帝後同朝就不遠了。
真到那個時候,等到文武官員意識到勢大的時候,已經為時已晚。
現在的武皇後隻是李治的一枚棋子,但封禪後的武皇後,有了政治資本,將會晉升為李治政治上的盟友,成為他把控朝局的臂膀。
那個時候的武皇後可就動不得了。
棋子隨時隨地是可以舍棄的,臂膀又怎麽能輕易舍棄?
要想壓下武皇後,避免曆史重演,現在是最佳時候。
他必須回去……
盡管會讓此行變的那麽不完美,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呢?
至少回去了,能夠早一些見自己的妻子跟兒子。
陳青兕自我安慰似的想著,不行。
陳青兕越想越覺得,這時回去也太虧了,多好的揚名立萬的機會?
回去是必然的,但怎麽樣也得多得一些東西。
陳青兕暗自盤算著。
劉仁軌見陳青兕想的入神,還以為他又有什麽謀劃,也不打斷他的思緒,也想著未來的百濟當如何治理。
劉仁軌政治目光卓越,他如何看不出,陳青兕有心培養自己成為繼任者?
他並不打算改變陳青兕的大局安排,卻也不想一味依從,在細節上他有自己的想法,自是以自己為先。
有了!
陳青兕想到李治腹黑心眼小的性格,眼睛突然一亮,倒是可以利用利用。
他讓劉仁軌下去忙自己的事情,然後親自寫了一封奏疏,再一次將高句麗的情況細細表明,奏疏中將自己對於高句麗的判斷,一一寫下。
奏疏傳到洛陽,傳到李治手上。
看著奏疏裏禍起蕭牆的高句麗,知道這一切都是陳青兕的謀算……
想著陳青兕出鎮百濟之後,發生了一連串事情,撫百濟、懾新羅,破倭國,亂高句麗,短短兩年出頭,東北居然大定。
李治再一次感受到陳青兕所展現的才能,暗暗震撼。
將手上的奏疏合上,李治暗思:“也不知淵男生與淵男建、淵男產什麽時候能夠分出勝負。”
在奏疏裏,陳青兕有過對高句麗局勢的預判。
淵男生與淵男建、淵男產終有一方會失利,而失利的一方,必然會向朝廷求救。
隻是求救,斷不可答應。海東許有一新羅,不許再多一個高句麗。
僅一新羅,翻不起風浪,但再加一高句麗,彼此聯合起來,與唐廷是一大危害。
高句麗必滅,不許以藩屬國的形式出現。
待其中一方,生機全無,自會放下身段乞降。
屆時,覆滅高句麗時機,到來。
隻是兩個月,李治果然收到了高句麗的求援。
求援的是淵男生。
淵男生的能力在淵男建、淵男產身上不假,奈何他手上沒錢,庫裏無糧。他所掌控的疆域位於遼東附近,那裏讓唐軍襲擾的幾乎成了不毛之地,除了有堅固的山城,經濟環境差不多退至石器時代。
淵男建、淵男產再不濟也擁有高句麗最富饒的兩大產糧地,內部資源可以循環。
雙方交戰了十數次,盡管淵男生靠著才能,勝多輸少,但麵對淵男建、淵男產源源不斷的支援,最終以失敗告終,退守據點。
淵男生所掌控的據點城池都是防止唐軍進攻所建,守備森嚴,其中不乏昔年讓李世民望而卻步的安市城。
淵男建、淵男產拿這些城池也沒有辦法,雙方再度陷入僵持。
本就缺乏經濟,又吃了敗仗。
淵男生隻能選擇求助唐廷,希望大唐能夠出兵,協助他奪回高句麗的掌控,並且保證高句麗世世代代成為唐王朝的附屬國。
其實就算陳青兕不提一嘴,李治也不會同意這個要求的。
高句麗可是他心中最想覆滅的國家,怎麽樣也不會愚蠢到在這種時機下,還給高句麗機會。
李治這一次壓根就沒有理會淵男生派來的使者,別說親自見麵,就連禮部的高階官員都不給安排,隻是出於大國雅量,給安排了驛館,吃住無憂。
不過得知高句麗真就安排使者求援,李治也忍不住說了一句:“孔明、景略不外如是。”
洛陽,白馬寺。
一群意氣風發的少年郎正在寺內遊玩。
一行人駐足於白馬寺的白馬麵前,評頭論足。
博學的少年,述說著白馬寺的曆史。
“這白馬寺可不是一般佛寺,乃佛教東傳後,第一座官辦佛寺,也是我漢傳佛教的釋源和祖庭。我們所見景象,不及昔年豪華萬一。隻是經過北魏末年的‘永熙之亂’,洛陽慘遭焚毀,白馬寺也難以幸免。前朝文帝楊堅信佛,地方官員作了一定修繕,才有我等眼前之景。每年浴佛節,都有四麵八方的佛家信徒來此參拜。其中不乏他國僧侶……”
少年叫李思衝,父親是李敬玄,官拜右肅機、檢校太子右中護。
作為趙郡李氏南祖房的翹楚,門第清華,才學亦是淵博。
對於白馬寺的曆史可謂信手拈來。
與之同行的多是官家子弟,有太常伯之子竇懷貞,將作大匠劉審禮之子劉易從,監察禦史張仁禕之子張若思等。
<divss="contentadv">因陳青兕的關係,李治並沒有下達禁婚詔,沒有給五姓七望特地邀名的機會,遠不如後世那般遙不可及。但依舊為世人吹捧,不少人都拍手叫好。
一行人入得寺中,拜會了寺中高僧,在齊雲塔院放生池旁入座賞景。
隨著盛唐體的流傳,吟詩作樂已經是一種時尚。
相比之前的宮體詩,盛唐體的簡單通俗,已經隨著陳青兕的成就而得到了天下所有文人的認可。
即便在宮體詩最盛行的東西京亦是如此,盛唐體以簡約隨意的風格,成功獲得了大批士人的喜愛。相聚時,暢談國事,吟詩作對,早已成為風氣。
但盛唐體學之簡單,精通卻是極難。
真正能夠傳誦的佳作卻是不多,且多出於駱賓王、王勃、楊炯等人之手。
幾人顯然也沒有那個靈感,作出值得稱道的詩句,相互吹捧了幾句。
竇懷貞感歎道:“陳先生此去百濟,令我中原文壇,大失顏色。也不知陳先生遠在百濟,是否有佳作問世。”
竇懷貞是眾所周知的“陳粉”,每到談論詩文的時候,都會感慨幾句,眾人早已習慣。
話及此處,張若思卻道:“竇兄最近還是少說此言為好。”
竇懷貞心中微凜,問道:“為何如此說?”
張若思低聲道:“某聽說,陳大都督在百濟行事有些無端僭越。”
他這話一出,周邊人目光都落在他的身上。
張若思挺享受這種感覺的,心中頗為自得。
李思衝蹙眉道:“不會吧,我可聽說陳先生在百濟幹得極好,可謂民心所向,都尊他為舍利弗轉世。”
舍利弗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以智慧第一而著稱。
這是倭國上下為了捧陳青兕的臭腳特地吹噓的,陳青兕並不喜歡,相比什麽舍利弗轉世,他更喜歡文曲星轉世。
奈何海東半島佛教盛行,大多人都覺得也隻有舍利弗轉世。
這本來就是溜須拍馬之言,陳青兕也不好解釋拒絕,秉著謠言止於智者的態度,然後絕大多數人都這麽覺得了。
張若思低聲道:“百濟孤懸海外,陳大都督如此得人心,行政大權聚於他一人,任命賞罰,也是他一人,朝廷無法幹涉。這一切與無冕之王,又有何異?據說陳大都督在倭國的時候,就跟倭國太上皇一樣,倭國國王、公主什麽的,都跪伏在他的麵前。東邊許多事情,都是他一言而決。已經超過了臣子應有之權。”
竇懷貞聽到這裏,臉色微變,居然不說話了。
什麽陳粉,那都是假裝的。他隻是見陳青兕而今青雲直上,未來必然會成為大唐舉足輕重的人物,他如此做派,不過是提前投資,為自己邀名。
而今一聽陳青兕可能有反意,立刻不說話了。
反倒是李思衝眼神透著幾分深邃,問道:“不會吧,陳先生官聲如此好,焉能做出這等事情。”
張若思道:“這就不知了,我也不過是道聽途說罷了。隻是論及官聲,當年的王莽如何?”
李思衝自是沉默不言。
王莽的官聲,那真不用說,在他造反之前,那是堪比周公旦的大聖人,為國為民,拋頭顱灑熱血……
結果呢?
陳青兕海外僭越一事,本在小範圍流傳,是小眾談資。但隨著傳入五姓之耳,一下子就引爆了京畿、商洛之地。
長安尚好,陳青兕有人脈底蘊,但洛陽卻是關東士族匯聚之處,各類謠言是傳的有板有眼,好似親眼所見一樣。
洛陽,陳宅。
李治車駕複東京洛陽,一部分文武百官相隨。
各別官員獲恩許賞賜宅邸,陳青兕雖人在百濟,卻也獲得如此殊榮,陳青兕的家人也跟著禦駕從長安到了洛陽。
淺言義憤填膺的跟著蕭妙宸說著外邊的留言,氣得幾乎跳腳。
“郎君為國鎮撫百濟,與夫人分離多年,他們竟這般汙蔑郎主,實在可恨,”
蕭妙宸隻是淺淺一笑,道:“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郎君成就越大,自引得他人恐慌,從而惡言中傷。莫氣莫急,越是如此,我們越要穩住自身,不可給郎君添麻煩。”
她看了看時間,說道:“此事萬不能讓鏡鏡知曉,耽誤了他的蒙學。”
淺言道:“夫人,還真沉得住氣。”
蕭妙宸說道:“這算什麽?接下來的聚會,才是真的考驗……”
隨著陳青兕的地位上升,蕭妙宸的身份也水漲船高。
在命婦圈裏也是響當當的一號人物,尤其是她跟新城長公主、燕國夫人盧叢璧的關係極好,又得武皇後看中,自是風雲人物。
年紀輕輕,已經躋身最高命婦圈,哪能不受人忌恨?
男人的忌恨有各種正當的理由,但女人間的忌恨,那就沒有正當理由了。
甚至於陳青兕才高氣壯,或是蕭妙宸年輕貌美都能成為忌恨的緣由。
蕭妙宸這些年可沒少經曆過這婦人圈的鉤心鬥角。
原本她就受過這方麵的教導,現在又經曆過實戰考驗,氣度雍容華貴,半點不為之所動。
很快,蕭妙宸就收到了武皇後的宴請。
蕭妙宸一身華麗的裝束,從容赴約。
宴請的理由是賞花,便在洛陽宮的玉棠院。
所謂玉棠指的是玉蘭、海棠,玉棠富貴之意,現在是秋季自然是賞海棠花。
蕭妙宸無視周邊各異目光,眼眸往四處一掃而過,並不見新城長公主與燕國夫人的身影,心中隱隱有些明白,此次宴會,怕是鴻門宴了。
此刻武皇後並未抵達,周邊婦人或是三五人聚在一起閑聊,或是各自賞花,對著素有花中神仙美稱的海棠評頭論足。
蕭妙宸也不理任何人,自顧自的在院中賞花。
“蕭夫人!”
蕭妙宸聽到有人叫喚自己,向出聲的地方望去,卻見一個嬌媚豔麗的婦人,款款而來,正是風情萬種的韓國夫人。
那個疑是跟皇帝有一腿的韓國夫人。
依照陳青兕最理想的計劃,自然是等到淵男生與淵男建、淵男產兩敗俱傷的時候,或者有任何一方支持不住,向大唐求助的時候,由自己統兵,一舉覆滅高句麗,將自己此番出征百濟,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撫慰百濟,馬踏平安京,再滅高句麗,可稱完美。
但京中的情況有些不樂觀,在他離開的這些年裏,因為李治的身體問題,武皇後如曆史一樣崛起。
這個時候,根本沒有人意識到武皇後的崛起會給大唐帶來什麽。
盡管牝雞司晨之事,讓朝中絕大多數的文武都很氣憤,不少方正的官員出言反對抗議。
但麵對李治的強勢,反對的官員都沒尋得點上,也沒有真正將之當回事情。
畢竟李治也有自己的理由,這種關於讓權太子或讓權宰相的事情,真正的官場老狐狸是不願意過於深入的。
大多都是表明自己不支持的態度,但也沒有真正賭上自己的前途去諫言抗議,對於武皇後沒有半點影響。
她依舊越來越得寵,對於廟堂行政的把持也越來越深入。
如果真讓武皇後在封禪事情上得逞,那離帝後同朝就不遠了。
真到那個時候,等到文武官員意識到勢大的時候,已經為時已晚。
現在的武皇後隻是李治的一枚棋子,但封禪後的武皇後,有了政治資本,將會晉升為李治政治上的盟友,成為他把控朝局的臂膀。
那個時候的武皇後可就動不得了。
棋子隨時隨地是可以舍棄的,臂膀又怎麽能輕易舍棄?
要想壓下武皇後,避免曆史重演,現在是最佳時候。
他必須回去……
盡管會讓此行變的那麽不完美,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呢?
至少回去了,能夠早一些見自己的妻子跟兒子。
陳青兕自我安慰似的想著,不行。
陳青兕越想越覺得,這時回去也太虧了,多好的揚名立萬的機會?
回去是必然的,但怎麽樣也得多得一些東西。
陳青兕暗自盤算著。
劉仁軌見陳青兕想的入神,還以為他又有什麽謀劃,也不打斷他的思緒,也想著未來的百濟當如何治理。
劉仁軌政治目光卓越,他如何看不出,陳青兕有心培養自己成為繼任者?
他並不打算改變陳青兕的大局安排,卻也不想一味依從,在細節上他有自己的想法,自是以自己為先。
有了!
陳青兕想到李治腹黑心眼小的性格,眼睛突然一亮,倒是可以利用利用。
他讓劉仁軌下去忙自己的事情,然後親自寫了一封奏疏,再一次將高句麗的情況細細表明,奏疏中將自己對於高句麗的判斷,一一寫下。
奏疏傳到洛陽,傳到李治手上。
看著奏疏裏禍起蕭牆的高句麗,知道這一切都是陳青兕的謀算……
想著陳青兕出鎮百濟之後,發生了一連串事情,撫百濟、懾新羅,破倭國,亂高句麗,短短兩年出頭,東北居然大定。
李治再一次感受到陳青兕所展現的才能,暗暗震撼。
將手上的奏疏合上,李治暗思:“也不知淵男生與淵男建、淵男產什麽時候能夠分出勝負。”
在奏疏裏,陳青兕有過對高句麗局勢的預判。
淵男生與淵男建、淵男產終有一方會失利,而失利的一方,必然會向朝廷求救。
隻是求救,斷不可答應。海東許有一新羅,不許再多一個高句麗。
僅一新羅,翻不起風浪,但再加一高句麗,彼此聯合起來,與唐廷是一大危害。
高句麗必滅,不許以藩屬國的形式出現。
待其中一方,生機全無,自會放下身段乞降。
屆時,覆滅高句麗時機,到來。
隻是兩個月,李治果然收到了高句麗的求援。
求援的是淵男生。
淵男生的能力在淵男建、淵男產身上不假,奈何他手上沒錢,庫裏無糧。他所掌控的疆域位於遼東附近,那裏讓唐軍襲擾的幾乎成了不毛之地,除了有堅固的山城,經濟環境差不多退至石器時代。
淵男建、淵男產再不濟也擁有高句麗最富饒的兩大產糧地,內部資源可以循環。
雙方交戰了十數次,盡管淵男生靠著才能,勝多輸少,但麵對淵男建、淵男產源源不斷的支援,最終以失敗告終,退守據點。
淵男生所掌控的據點城池都是防止唐軍進攻所建,守備森嚴,其中不乏昔年讓李世民望而卻步的安市城。
淵男建、淵男產拿這些城池也沒有辦法,雙方再度陷入僵持。
本就缺乏經濟,又吃了敗仗。
淵男生隻能選擇求助唐廷,希望大唐能夠出兵,協助他奪回高句麗的掌控,並且保證高句麗世世代代成為唐王朝的附屬國。
其實就算陳青兕不提一嘴,李治也不會同意這個要求的。
高句麗可是他心中最想覆滅的國家,怎麽樣也不會愚蠢到在這種時機下,還給高句麗機會。
李治這一次壓根就沒有理會淵男生派來的使者,別說親自見麵,就連禮部的高階官員都不給安排,隻是出於大國雅量,給安排了驛館,吃住無憂。
不過得知高句麗真就安排使者求援,李治也忍不住說了一句:“孔明、景略不外如是。”
洛陽,白馬寺。
一群意氣風發的少年郎正在寺內遊玩。
一行人駐足於白馬寺的白馬麵前,評頭論足。
博學的少年,述說著白馬寺的曆史。
“這白馬寺可不是一般佛寺,乃佛教東傳後,第一座官辦佛寺,也是我漢傳佛教的釋源和祖庭。我們所見景象,不及昔年豪華萬一。隻是經過北魏末年的‘永熙之亂’,洛陽慘遭焚毀,白馬寺也難以幸免。前朝文帝楊堅信佛,地方官員作了一定修繕,才有我等眼前之景。每年浴佛節,都有四麵八方的佛家信徒來此參拜。其中不乏他國僧侶……”
少年叫李思衝,父親是李敬玄,官拜右肅機、檢校太子右中護。
作為趙郡李氏南祖房的翹楚,門第清華,才學亦是淵博。
對於白馬寺的曆史可謂信手拈來。
與之同行的多是官家子弟,有太常伯之子竇懷貞,將作大匠劉審禮之子劉易從,監察禦史張仁禕之子張若思等。
<divss="contentadv">因陳青兕的關係,李治並沒有下達禁婚詔,沒有給五姓七望特地邀名的機會,遠不如後世那般遙不可及。但依舊為世人吹捧,不少人都拍手叫好。
一行人入得寺中,拜會了寺中高僧,在齊雲塔院放生池旁入座賞景。
隨著盛唐體的流傳,吟詩作樂已經是一種時尚。
相比之前的宮體詩,盛唐體的簡單通俗,已經隨著陳青兕的成就而得到了天下所有文人的認可。
即便在宮體詩最盛行的東西京亦是如此,盛唐體以簡約隨意的風格,成功獲得了大批士人的喜愛。相聚時,暢談國事,吟詩作對,早已成為風氣。
但盛唐體學之簡單,精通卻是極難。
真正能夠傳誦的佳作卻是不多,且多出於駱賓王、王勃、楊炯等人之手。
幾人顯然也沒有那個靈感,作出值得稱道的詩句,相互吹捧了幾句。
竇懷貞感歎道:“陳先生此去百濟,令我中原文壇,大失顏色。也不知陳先生遠在百濟,是否有佳作問世。”
竇懷貞是眾所周知的“陳粉”,每到談論詩文的時候,都會感慨幾句,眾人早已習慣。
話及此處,張若思卻道:“竇兄最近還是少說此言為好。”
竇懷貞心中微凜,問道:“為何如此說?”
張若思低聲道:“某聽說,陳大都督在百濟行事有些無端僭越。”
他這話一出,周邊人目光都落在他的身上。
張若思挺享受這種感覺的,心中頗為自得。
李思衝蹙眉道:“不會吧,我可聽說陳先生在百濟幹得極好,可謂民心所向,都尊他為舍利弗轉世。”
舍利弗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以智慧第一而著稱。
這是倭國上下為了捧陳青兕的臭腳特地吹噓的,陳青兕並不喜歡,相比什麽舍利弗轉世,他更喜歡文曲星轉世。
奈何海東半島佛教盛行,大多人都覺得也隻有舍利弗轉世。
這本來就是溜須拍馬之言,陳青兕也不好解釋拒絕,秉著謠言止於智者的態度,然後絕大多數人都這麽覺得了。
張若思低聲道:“百濟孤懸海外,陳大都督如此得人心,行政大權聚於他一人,任命賞罰,也是他一人,朝廷無法幹涉。這一切與無冕之王,又有何異?據說陳大都督在倭國的時候,就跟倭國太上皇一樣,倭國國王、公主什麽的,都跪伏在他的麵前。東邊許多事情,都是他一言而決。已經超過了臣子應有之權。”
竇懷貞聽到這裏,臉色微變,居然不說話了。
什麽陳粉,那都是假裝的。他隻是見陳青兕而今青雲直上,未來必然會成為大唐舉足輕重的人物,他如此做派,不過是提前投資,為自己邀名。
而今一聽陳青兕可能有反意,立刻不說話了。
反倒是李思衝眼神透著幾分深邃,問道:“不會吧,陳先生官聲如此好,焉能做出這等事情。”
張若思道:“這就不知了,我也不過是道聽途說罷了。隻是論及官聲,當年的王莽如何?”
李思衝自是沉默不言。
王莽的官聲,那真不用說,在他造反之前,那是堪比周公旦的大聖人,為國為民,拋頭顱灑熱血……
結果呢?
陳青兕海外僭越一事,本在小範圍流傳,是小眾談資。但隨著傳入五姓之耳,一下子就引爆了京畿、商洛之地。
長安尚好,陳青兕有人脈底蘊,但洛陽卻是關東士族匯聚之處,各類謠言是傳的有板有眼,好似親眼所見一樣。
洛陽,陳宅。
李治車駕複東京洛陽,一部分文武百官相隨。
各別官員獲恩許賞賜宅邸,陳青兕雖人在百濟,卻也獲得如此殊榮,陳青兕的家人也跟著禦駕從長安到了洛陽。
淺言義憤填膺的跟著蕭妙宸說著外邊的留言,氣得幾乎跳腳。
“郎君為國鎮撫百濟,與夫人分離多年,他們竟這般汙蔑郎主,實在可恨,”
蕭妙宸隻是淺淺一笑,道:“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郎君成就越大,自引得他人恐慌,從而惡言中傷。莫氣莫急,越是如此,我們越要穩住自身,不可給郎君添麻煩。”
她看了看時間,說道:“此事萬不能讓鏡鏡知曉,耽誤了他的蒙學。”
淺言道:“夫人,還真沉得住氣。”
蕭妙宸說道:“這算什麽?接下來的聚會,才是真的考驗……”
隨著陳青兕的地位上升,蕭妙宸的身份也水漲船高。
在命婦圈裏也是響當當的一號人物,尤其是她跟新城長公主、燕國夫人盧叢璧的關係極好,又得武皇後看中,自是風雲人物。
年紀輕輕,已經躋身最高命婦圈,哪能不受人忌恨?
男人的忌恨有各種正當的理由,但女人間的忌恨,那就沒有正當理由了。
甚至於陳青兕才高氣壯,或是蕭妙宸年輕貌美都能成為忌恨的緣由。
蕭妙宸這些年可沒少經曆過這婦人圈的鉤心鬥角。
原本她就受過這方麵的教導,現在又經曆過實戰考驗,氣度雍容華貴,半點不為之所動。
很快,蕭妙宸就收到了武皇後的宴請。
蕭妙宸一身華麗的裝束,從容赴約。
宴請的理由是賞花,便在洛陽宮的玉棠院。
所謂玉棠指的是玉蘭、海棠,玉棠富貴之意,現在是秋季自然是賞海棠花。
蕭妙宸無視周邊各異目光,眼眸往四處一掃而過,並不見新城長公主與燕國夫人的身影,心中隱隱有些明白,此次宴會,怕是鴻門宴了。
此刻武皇後並未抵達,周邊婦人或是三五人聚在一起閑聊,或是各自賞花,對著素有花中神仙美稱的海棠評頭論足。
蕭妙宸也不理任何人,自顧自的在院中賞花。
“蕭夫人!”
蕭妙宸聽到有人叫喚自己,向出聲的地方望去,卻見一個嬌媚豔麗的婦人,款款而來,正是風情萬種的韓國夫人。
那個疑是跟皇帝有一腿的韓國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