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也是一位有野心的雄主,想著自己未來能夠超越自己那位偉大的父親。


    這位天皇大帝嘴角便忍不住向上翹。


    “赤瑪倫之事,愛卿有什麽看法?”


    回歸正題,這痛打落水狗的事情,李治那是樂享其成。


    陳青兕道:“吐蕃位於高原之上,易守難攻。不如從中分化,等他們最薄弱的時候,或殺或使之臣服,都在陛下的一念之間。不過赤瑪倫此人與噶爾東讚是一類人,都心係著吐蕃。可以利用她對付噶爾東讚,但不可依賴她對付吐蕃。她並不可信……”


    赤瑪倫可是以一女子之身,撐起吐蕃三代雄主的奇女子。


    論其經曆之傳奇,並不亞於同時代的武皇後。


    李治怔了怔,說道:“這點,朕倒是不知,會提醒裴卿的……”


    赤瑪倫這一條線一直都是裴炎負責的。


    李治也沒有想過讓陳青兕接手,隻是知他是個吐蕃通,習慣性地問一句。


    陳青兕的目標很簡單,就是西方大食。


    蘇定方、李績都已經老了,李治自己也不懂軍事,在軍事上他唯一信任的唯有陳青兕。


    “吐蕃短期內難成氣候,愛卿接下來的重心當在西方。朕知道勝敗乃兵家常事,兩軍對壘,終有輸的一方。但麵對大食,朕不想輸,亦不能輸。”


    陳青兕也是麵色嚴肅,現在的情況已經超脫他的掌控了。


    曆史上大食最強大的時候,他們主要發展方向是完全避開東方。


    現在本應該是白衣大食四麵擴張的時候,可因為唐朝過於強大,威脅到了他們,大食國居然將所有戰略重心轉移,他們放棄了原定四麵征伐的戰略,而是將重心轉移到了東方。


    畢竟當今世上能夠威脅大食國的,隻有東方的大唐。


    這是陳青兕始料未及的。


    既然要打,自少不了籌碼。


    西域就是大唐的籌碼,至於大食的籌碼,目前還不確定。


    因為大唐壓根就不想打這一仗……至少在西域完全掌控之前,並不想將手伸得太長。


    隻是國與國之間是沒有信任可言的,至少大食國不信大唐不會在他們西征的時候,暴他們菊花。


    與其擔心受怕,不如先解決不穩定的因素。


    這也是大食國、大唐必有一戰的緣由。


    故而此次兩國之戰不會是曆史上的怛羅斯之戰那般,點到為止。


    大唐若是輸了,西域不保。


    而且後果會極其嚴重……


    大食國的文化是完全脫離東方的,他們一旦奪取了西域,將會強迫西域改信大食法,將華夏的烙印除去,會讓華夏數百年對西域的開拓,化為虛無。


    這般後果,李治無法接受,陳青兕也是如此。


    至於大食國的籌碼,這就得看大唐的胃口了。


    畢竟大唐真輸了,還能退回玉門關。


    有兩千裏沙漠作為屏障退守。


    而大食國要是輸了,大唐能夠直接幹到大馬士革跟巴格達……


    “陛下放心,臣絕不會讓華夏先賢百年心血,毀於一旦。”


    李治滿意的點了點頭,道:“放手去幹,有什麽需求,直接與朕說,一切事情,以西域大局為重。”


    李治特地強調這點。


    自己麵前這位臂膀什麽都好,就是很多時候會不顧念大局。


    在這位皇帝的心中大局,跟陳青兕眼裏的大局不一樣。


    李治心中的大局就是隻要對目的有利,可以舍棄一些不重要的東西。


    比如犧牲一些百姓的利益什麽的。


    但陳青兕在行事的時候就會避開這些,甚至甘願為此多走些彎路。這種風格李治並不喜歡,隻是沒辦法,陳青兕不可替代,他也隻能容忍。


    陳青兕自然應的極為痛快,他的大局跟李治的大局,有著點點偏差。


    在陳青兕離開大殿之後,李治又召見了新晉宰相張文瓘。


    張文瓘一直是東宮太子府的一把手,官居太子詹事。


    李治此番封禪而歸,念張文瓘輔佐太子李弘監國之功,升任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參知政事,身為宰相。


    “陛下!”


    張文瓘一臉正氣,一身傲骨,方正不阿,大有昔年魏征之風。


    有人為了巴結他這位新晉宰相,又是太子的老師,讚他可比魏征。


    張文瓘謙虛道:“不敢比魏文貞,能追上戴道公,於願已足。”


    戴道公也是初唐名相戴胄,生性忠直,犯言直諫,也是一位賢相。


    “愛卿!快坐,尋你來,是研究一下,在渭南開墾新田一事……”


    李治其實更不喜張文瓘,隻是張文瓘確實有魏征之風,是輔助太子的最佳人選。


    原本李治是打算一直壓著他,讓他等到太子登基的時候再起來。


    隻是眼下政治任務極重,國庫因為封禪,空了大半。


    又需要為與大食決戰西域作準備,朝廷需要一個清廉方正的人來鎮場子,也需要一個善於行政的人,治理經濟,以便獲得更多的戰略物資。


    張文瓘是不二之選。


    即便再不喜,李治也得用,且是重用。


    離開了皇宮的陳青兕,望著吐蕃的方向,看著西南方天邊的黑雲,心中暗思:“陰雲密布,這就是吐蕃現在的寫照吧!”


    ——


    吐蕃國都。


    大論府!


    噶爾東讚一如既往的處理著國中事務,勤勤懇懇,兢兢業業。


    突然副論達延莽布支驚惶失措的跑入大堂,臉色煞白,慌亂惶恐,好似天塌下來一樣。


    “怎麽了?”


    噶爾東讚心裏也不免打鼓,達延莽布支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心腹,出身吐蕃寒門,不在貴族之列。


    吐蕃的階級問題遠比中原嚴重,達延莽布支能夠走到今日,那是經過嚴峻考驗的。


    能夠讓他如此慌亂,事情可是不小。


    但他依舊保持冷靜,笑臉以對。


    達延莽布支見噶爾東讚如此模樣,略感詫異,心中也略微安定,頓了頓才說道:“我剛剛得到消息,說蘇定方臥病在床是個局。唐廷此番就等著我們入甕……而今我們中計,損失慘重,欽陵也已戰死……”


    噶爾東讚聽到這裏,心中莫名刺痛,臉上笑容略微僵硬,但很快就恢複了常態。


    “不可能!”


    噶爾東讚說道:“蘇定方重病的消息,我是親自確認,不可能有假。再說,我也沒有得到前線傳來的消息……你從哪裏聽來的。”


    達延莽布支搖頭道:“不知,隻是有這種流言傳開,說得好似真的一樣。一開始,屬下也以為是流言,這種伎倆,常遇到。可這次不同,沒廬氏、韋氏的人,頻繁出入布達拉宮,不像假的。”


    噶爾東讚依舊堅持,道:“不可能,蘇定方確實病了,毋庸置疑,除非他……”


    噶爾東讚突然沒有說下去,但腦海裏卻想過一種可能,深吸了口氣道:“我還未得確切消息,不得驚慌。就當作什麽事情都未發生,一切如常。”


    他說著揮了揮手,招來一名心腹,命之立刻去打探消息。


    噶爾東讚屏退達延莽布支,一手按著胸口,繼續處理著政務,冷靜的可怖。


    第二日,夜!


    噶爾東讚讓急促的敲門聲驚醒。


    “誰!”


    噶爾東讚自得到兒子“論欽陵”假死的消息,一直和衣而臥,此刻突然驚醒,心跳驟然加速,他手猛按著心髒,看著屋外,持重的眼眸中透著一絲渴望。


    “阿父,是我,讚婆……”


    聽到是自己三兒子的聲音,噶爾東讚眼角淚水已然滑落。


    他強忍著悲疼,抹去了淚水,道:“進來吧!”


    噶爾東讚從床榻上起身,點燃了油燈。


    燭火照亮了狹小的臥室。


    讚婆一臉疲憊風霜,跪伏在地上,抽泣道:“阿父,阿父……阿兄,阿兄……他……”


    麵對自己父親,讚婆按捺不住心中的淒楚,淚流滿麵,語無倫次。


    噶爾東讚道:“欽陵是否已經遇害……”


    讚婆痛心疾首的猛力點頭,道:“阿兄洞察唐軍謀劃,命我率部穿破羅真穀,他親自率部拖延唐軍抵達烏海的時間。”


    看著自己的兒子,噶爾東讚癱坐在床,道:“你呀,誤大事了。”


    噶爾東讚何等了得,隻是從讚婆的反應,聽他說了這一句話,一下子就猜到了前因後果。


    必然是讚婆在穿過破羅真穀以後,擔心自己受不了喪子之痛,刻意瞞下了軍情,派人打探消息,確定論欽陵確實陣亡,這才親自來報。


    卻不知吐蕃軍中,有其他貴族的力量,他們自然不會老老實實地聽讚婆的話,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將軍情傳給了自家的家主。


    這也導致了本應該最先得到情報的噶爾東讚反而是最晚得到軍情的……


    噶爾東讚此刻已經顧不得悲疼,現在的局麵已經萬分危急,一個不慎整個噶爾家族都得覆滅。


    “大論!讚普來了!”


    便在噶爾東讚苦思挽救之法的時候,愕然聽到了一個消息。


    ——


    青海湖,駐吐穀渾唐軍營地。


    原本殘破的營地,重新作了修葺。


    蘇定方叮囑道:“此番吐蕃損失慘重,短期內無法興兵。但你也不可大意,此番之失,過不在你。然終究則損了不少兵馬,也是難辭其咎。老夫還有幾分薄麵,為你說幾句好話。以後多長個心思,莫要重蹈覆轍。”


    席君買連連道謝。


    “好了,動身吧!”


    蘇定方眯著眼睛,帶著幾分留戀的望了四方一眼,轉身即走。


    席君買躬身作揖相送,直至蘇定方走出二十餘步,方才起身,見那偉岸的身影,心中不知為何莫名感傷。


    蘇定方一步一步地向著自己的愛駒走去,正欲上馬。


    王孝傑躥了出來,道:“大帥,這來回路途遙遠,還有下雨雪的可能。不如乘坐馬車回鄯州……您看,末將從慕容可汗那裏要來了一輛馬車,末將親自駕駛來,特別平穩舒適。”


    “滾蛋!”蘇定方罵了一句,還舉起馬鞭,不輕不重的甩在了王孝傑的身上,道:“老子這一輩子都沒坐過這娘們乘的玩意,一把年紀了,還給人看笑話?”


    大唐尚武,年輕人坐轎子那是會讓人恥笑的。


    那是不會騎馬的廢物。


    不過隨著生活的富足,也有人開始往享受方向發展了。


    已經有一部分人出行選擇坐馬車,甚至是人抬的轎子。


    但蘇定方這種從隋末滾爬過來的人,對於馬車轎子那是極其排斥。


    他說著並不理會王孝傑,上了自己的戰馬,往鄯州方向行去。


    部隊徐徐而前,行至赤嶺的時候,蘇定方身子默默地臥在了馬背上。


    “大帥!”


    王孝傑一直留意著蘇定方的情況,見他如此,驚愕大叫。


    周邊兵卒也聚了過來。


    程務挺、黑齒常之也是如此,他們神色驚恐,不解的看著王孝傑。


    王孝傑哭得跟一個孩子一樣,道:“大帥,大帥他……他在去年,去年攻打那祿驛的時候,已經受了風寒,一直沒有與外人說。此次出戰,都是帶著病強撐著……”


    蘇定方醒來的時候,已經是深夜,躺在結實的床榻上,四周皆是兵士將官,見他醒來,歡呼聲成片。


    “大帥!”


    “大帥!”


    “大帥!”


    ……


    各種聲音,響個不停。


    “吵死了!”


    蘇定方吃力的說了一句。


    一瞬間,屋內安靜下來,針落可聞。


    “這是哪?”


    蘇定方說的第二句。


    “石堡城!”


    回答的是王孝傑,他眼睛紅彤彤的,腫了一大圈。


    蘇定方想了想,說道:“好地方……”他遲疑了一陣,道:“鄯州書房,有一封信,是某寫給陳尚書的,待我死後,轉交給他。”


    “大帥,您可別說喪氣話。”


    蘇定方沒有理會,隻是吃力道:“還有,我死後,朝廷若安排能人接替我職,你等當如待我一般待他。若無安排,則聽程務挺安排,不得有誤。”


    “大帥!”


    程務挺亦是淚流滿麵。


    蘇定方說著又看了王孝傑一眼,道:“孝傑驍勇忠厚,隻是心思不在正途。你多多擔待……”


    “大帥!”


    王孝傑慟哭出聲。


    蘇定方卻是大笑:“大男人哭什麽,這輩子南征北戰,有明主,有恩師,還有一群生死相依的袍澤,如今又能死邊,以馬革裹屍還,此生足矣。”


    “哈哈……”


    他的笑聲一開始很大,但漸漸地卻弱了下去。


    一代名將,病逝於石堡城。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初唐:砥礪前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無言不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無言不信並收藏初唐:砥礪前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