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王光投降,宛州歸附
皇帝卸磨殺驢,從邊疆開始造反 作者:北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漢中之戰正式打響,而黃戰極也是急於求成的想要將漢中城拿下,對漢中城的攻擊,猶如洪水猛獸一般,無比迅猛。
而此時的李存孝,率領兩萬大軍,進入了宛州,這宛州各地的官員,都是之前的老官員,荊國與唐國的戰爭發生的太快,根本沒來得及換,就算不換,蕭仁也沒有對宛州進行強有力的鞏固,導致!宛州的官員,對蕭仁的歸屬感並不高。
然,宛州各城的城守,赫然是收到了荊軍連番戰敗的消息,一時間,對投靠荊國產生了動搖,甚至!見到李存孝的唐軍之後,各大城池,紛紛掛出白旗投降,三天的時間,李存孝大軍已經占領了一般宛州,並且!直逼宛州城下。
別看李存孝麾下,隻有兩萬兵馬,可個個都是精銳,殺氣騰騰的,壓迫十足,往城下一站,兩萬兵馬的氣勢,仿佛是十萬大軍一般。
王光站在城樓之上,看著城下的場麵,已然是嚇的冷汗直冒。
“這唐軍果然非同凡響,氣勢如此雄渾,便是十萬荊軍,也不過如此了吧?”王光使勁擦拭著額頭上的汗水。
“州牧大人,那咱們還打嗎?”
“聽說這李存孝,乃是唐王麾下第一大將,有萬夫不當之勇,咱們若是守不住,以這家夥的脾氣,還不得將咱們全給砸死?”一個文士光是想想,就感到一陣後怕。
“這還用說,荊國大勢已去,看唐國的威勢,怕是真要奪取天下呀!”
“若是抵抗,你我的下場,可想而知。”
“來人,去拿本官的印信來,本官要親自下城,迎接李存孝將軍的大軍入城。”
王光倒是識時務,當然!他赫然是明白,就憑他手裏這支五萬新兵,怎麽可能擋得住唐國的虎狼之師。
“屬下明白了。”文士立馬去辦。
嘎吱~
片刻,宛州城城門大開,王光率領宛州城的文武官員,出城相迎,並且!城樓上的“荊”字大旗,全部都撤換掉了。
“將軍,宛州城開了。”李存孝身邊的副將提醒道。
“嗬嗬~本將一路殺來,宛州各地的官員,都紛紛投降,看來咱們唐軍的威名,是越來越大了。”
“如此也好,免了一場戰爭,這樣來的話,本將就有機會,參與到覆滅荊國之戰了。”
李存孝在閬中待了幾個月,每天都是練兵,心裏別提有多羨慕其他將軍,接到李靖給他下達出征的命令之後,李存孝別提有多激動興奮。
“走吧!先收複宛州,咱們策應李靖將軍,趁著西門布、王仁城還沒有反應過來之時,將這一支荊國大軍,全部吞掉。”李存孝振聲說道。
眸中,更是露著寒光。
“全軍,列隊進城。”
嗚……
命令一下,便是響起攝人心魄的號角聲。
踏踏踏~
兩萬唐軍,整備好之後,便是朝著宛州城內開赴。
直到城門口才停下,便是聽見王光那嘴上高喊著,“卑職王光,攜宛州文武群臣,接見將軍。”
李存孝下馬,將王光扶住,“王大人起來吧!”
“對於王大人舉義的舉措,我王已經明確指示了,由你繼續擔任宛州刺史。”
“好好幹!”
李存孝說著,拍了拍王光的肩膀。
王光治理宛州期間,還算那麽回事,至少百姓過的還可以,所以!對於王光的所作所為,李羨之還是諒解的。
王光本來以為,先投蕭仁,再投李羨之,他的官職,必然不保,能活命就已經差不多了,可沒想到,竟然還能保住自己的飯碗。
“臣王光必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大王守好宛州。”王光跪下,將腦袋埋的很低。
李存孝撇了撇嘴,他倒是很實誠,心裏想到什麽就說什麽。
“行了,少說這些屁話,誰不知道,你這些話對多少人說過。”
咳咳!
王光頗為尷尬,當時投靠荊國的時間,他也確實是這樣說的。
“卑職這次是認真的。”
王光側臉一紅。
“行了,本將不與你廢話,滅荊國在即,本將要調用你宛州所有兵馬,前去夾擊西門布的兵馬,你現在將虎符拿來。”李存孝直言道。
“是是…”王光連忙點頭,“隻是,我宛州軍,隻是訓練了三個月的新兵,隻怕將軍帶你,會拖將軍的後腿?”
“你隻管將兵調來就是,至於本將如何調教,那是本將的事情。”
“還有,你們這群笨蛋,會帶個屁的兵,練的兵馬,東倒西歪的,給本將去壯個聲勢也行。”李存孝對著一眾宛州將領,就是一頓輸出。
“卑職這就去調兵。”王光灰溜溜的下去了。
而李存孝自然也不著急去策應李靖,讓準備帶著宛州這群軍隊,正一正軍隊的風氣,就是帶著宛州軍,漫山遍野的跑,敢偷懶就是一頓鞭子。
然,李羨之的大軍,開始對整個荊州之地,發起猛攻。
凡是有渡口的地方,李羨之就不放過。
如此一來,也是李羨之為了分散袁國梁在水寨的兵力。
而袁國梁,隻有七萬多大軍,加上襄陽城內的禁軍部隊,撐死也就十萬了,如果分散兵力戰鬥,對荊軍來說,反而不是好事。
所以,袁國梁就將大軍收縮,十萬大軍,全部都收縮進襄陽城內,並且!早在撤退之前,他就將荊北的糧倉,幾乎都搬進了襄陽城中,他是為了打持久戰用的。
正如丘文君說的,他們現在需要時間,需要各方的態度。
所有,李羨之的十幾萬大軍,兵不血刃的占領了荊州水寨,以及上千條戰船。
臨近七月份。
荊國使者,第一個到的,乃是金陵。
楚王蕭英親自接見了荊國使者,說實話,荊、唐戰爭打到現在,也才半年不到,可唐國的速度,實在太快了,這麽快就要將整個荊國給滅掉,這也太匪夷所思了。
給天下所有諸侯來說,都是震撼,而唐國的強大,幾乎給了天下所有諸侯壓力。
“荊使先回去吧!”
“待孤與楚國的諸位大臣商量之後,再做定奪。”
而此時的李存孝,率領兩萬大軍,進入了宛州,這宛州各地的官員,都是之前的老官員,荊國與唐國的戰爭發生的太快,根本沒來得及換,就算不換,蕭仁也沒有對宛州進行強有力的鞏固,導致!宛州的官員,對蕭仁的歸屬感並不高。
然,宛州各城的城守,赫然是收到了荊軍連番戰敗的消息,一時間,對投靠荊國產生了動搖,甚至!見到李存孝的唐軍之後,各大城池,紛紛掛出白旗投降,三天的時間,李存孝大軍已經占領了一般宛州,並且!直逼宛州城下。
別看李存孝麾下,隻有兩萬兵馬,可個個都是精銳,殺氣騰騰的,壓迫十足,往城下一站,兩萬兵馬的氣勢,仿佛是十萬大軍一般。
王光站在城樓之上,看著城下的場麵,已然是嚇的冷汗直冒。
“這唐軍果然非同凡響,氣勢如此雄渾,便是十萬荊軍,也不過如此了吧?”王光使勁擦拭著額頭上的汗水。
“州牧大人,那咱們還打嗎?”
“聽說這李存孝,乃是唐王麾下第一大將,有萬夫不當之勇,咱們若是守不住,以這家夥的脾氣,還不得將咱們全給砸死?”一個文士光是想想,就感到一陣後怕。
“這還用說,荊國大勢已去,看唐國的威勢,怕是真要奪取天下呀!”
“若是抵抗,你我的下場,可想而知。”
“來人,去拿本官的印信來,本官要親自下城,迎接李存孝將軍的大軍入城。”
王光倒是識時務,當然!他赫然是明白,就憑他手裏這支五萬新兵,怎麽可能擋得住唐國的虎狼之師。
“屬下明白了。”文士立馬去辦。
嘎吱~
片刻,宛州城城門大開,王光率領宛州城的文武官員,出城相迎,並且!城樓上的“荊”字大旗,全部都撤換掉了。
“將軍,宛州城開了。”李存孝身邊的副將提醒道。
“嗬嗬~本將一路殺來,宛州各地的官員,都紛紛投降,看來咱們唐軍的威名,是越來越大了。”
“如此也好,免了一場戰爭,這樣來的話,本將就有機會,參與到覆滅荊國之戰了。”
李存孝在閬中待了幾個月,每天都是練兵,心裏別提有多羨慕其他將軍,接到李靖給他下達出征的命令之後,李存孝別提有多激動興奮。
“走吧!先收複宛州,咱們策應李靖將軍,趁著西門布、王仁城還沒有反應過來之時,將這一支荊國大軍,全部吞掉。”李存孝振聲說道。
眸中,更是露著寒光。
“全軍,列隊進城。”
嗚……
命令一下,便是響起攝人心魄的號角聲。
踏踏踏~
兩萬唐軍,整備好之後,便是朝著宛州城內開赴。
直到城門口才停下,便是聽見王光那嘴上高喊著,“卑職王光,攜宛州文武群臣,接見將軍。”
李存孝下馬,將王光扶住,“王大人起來吧!”
“對於王大人舉義的舉措,我王已經明確指示了,由你繼續擔任宛州刺史。”
“好好幹!”
李存孝說著,拍了拍王光的肩膀。
王光治理宛州期間,還算那麽回事,至少百姓過的還可以,所以!對於王光的所作所為,李羨之還是諒解的。
王光本來以為,先投蕭仁,再投李羨之,他的官職,必然不保,能活命就已經差不多了,可沒想到,竟然還能保住自己的飯碗。
“臣王光必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大王守好宛州。”王光跪下,將腦袋埋的很低。
李存孝撇了撇嘴,他倒是很實誠,心裏想到什麽就說什麽。
“行了,少說這些屁話,誰不知道,你這些話對多少人說過。”
咳咳!
王光頗為尷尬,當時投靠荊國的時間,他也確實是這樣說的。
“卑職這次是認真的。”
王光側臉一紅。
“行了,本將不與你廢話,滅荊國在即,本將要調用你宛州所有兵馬,前去夾擊西門布的兵馬,你現在將虎符拿來。”李存孝直言道。
“是是…”王光連忙點頭,“隻是,我宛州軍,隻是訓練了三個月的新兵,隻怕將軍帶你,會拖將軍的後腿?”
“你隻管將兵調來就是,至於本將如何調教,那是本將的事情。”
“還有,你們這群笨蛋,會帶個屁的兵,練的兵馬,東倒西歪的,給本將去壯個聲勢也行。”李存孝對著一眾宛州將領,就是一頓輸出。
“卑職這就去調兵。”王光灰溜溜的下去了。
而李存孝自然也不著急去策應李靖,讓準備帶著宛州這群軍隊,正一正軍隊的風氣,就是帶著宛州軍,漫山遍野的跑,敢偷懶就是一頓鞭子。
然,李羨之的大軍,開始對整個荊州之地,發起猛攻。
凡是有渡口的地方,李羨之就不放過。
如此一來,也是李羨之為了分散袁國梁在水寨的兵力。
而袁國梁,隻有七萬多大軍,加上襄陽城內的禁軍部隊,撐死也就十萬了,如果分散兵力戰鬥,對荊軍來說,反而不是好事。
所以,袁國梁就將大軍收縮,十萬大軍,全部都收縮進襄陽城內,並且!早在撤退之前,他就將荊北的糧倉,幾乎都搬進了襄陽城中,他是為了打持久戰用的。
正如丘文君說的,他們現在需要時間,需要各方的態度。
所有,李羨之的十幾萬大軍,兵不血刃的占領了荊州水寨,以及上千條戰船。
臨近七月份。
荊國使者,第一個到的,乃是金陵。
楚王蕭英親自接見了荊國使者,說實話,荊、唐戰爭打到現在,也才半年不到,可唐國的速度,實在太快了,這麽快就要將整個荊國給滅掉,這也太匪夷所思了。
給天下所有諸侯來說,都是震撼,而唐國的強大,幾乎給了天下所有諸侯壓力。
“荊使先回去吧!”
“待孤與楚國的諸位大臣商量之後,再做定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