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占領兗州全境
皇帝卸磨殺驢,從邊疆開始造反 作者:北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此刻,全力往東郡撤退的宋難敵,在曆經了三天之後,終於是要抵達東郡了。
縱觀身後兩萬多大軍,個個都是愁眉苦臉的,將腦袋壓的很低。
他們已經沒有了任何士氣,更別說戰意了。
如今一想到唐軍的火炮,便是讓北寧軍,心裏邊感到無比的害怕。
“宋將軍,咱們的部隊,現在士氣大降,之後的戰鬥,可要如何打啊?”扈英詢問道。
唉~
宋難敵無奈歎了口氣,“以前,隻覺得唐軍的厲害,有些過於誇大其詞了,可今日真正與之交手之後,本將方才明白,這支恐怖的軍隊,比咱們想象中的還要恐怖幾分。”
“真是不知道,咱們的北寧國,在麵對這樣強大的軍隊,能不能打贏?”
宋難敵已經沒有了之前的盛氣淩人,他們南征北戰,少有敗績,可而今,巨大的挫敗感,讓他有些迷茫了。
要知道,在他手裏所率領的軍隊,可是北寧國中,最為精銳的部隊,可就是這樣一支軍隊,竟然被唐軍打的毫無還手之力,這樣的戰爭,對於他們來說,是何等巨大的打擊。
故而,全軍上下,被打到懷疑了人生。
扈英沒有說話。
他內心思緒,也是亂飛。
“好了,加快行軍速度,迅速進入東郡城,先讓將士們,好好休息休息。”宋難敵說道。
“諾!”扈英點頭。
半個時辰之後。
當宋難敵以為,馬上就能進入東郡城中休整的時候,可當他來到東郡城下的時候,卻是發現,整個東郡城上,竟然沒有一朵旗幟。
而且,整個東郡城的城門,都是緊閉的。
唐軍即將扣邊,東郡城關閉城門,也是正常的,可是!他們戰敗的消息,可還沒有送到郡府之中,可這東郡太守,就如此謹慎了,關閉了城門。
如此,也著實太不相信他們前線的士兵了吧!
“這東郡太守是怎麽回事?”
扈英大怒,“末將去叫門。”
“等等。”宋難敵將扈英給攔了下來。
“這東郡城……有些不對勁啊!”
正說著,從城樓之上,赫然站立著三個人。
而“唐”國的旗幟,在此刻也飄揚了起來。
這……這……
見到“唐”字旗的眾人,頓時傻眼了。
他們以為,自己已經撤退的夠快,可是沒想到,這唐軍竟然還先他們一步,抵達東郡。
一時間,原本就動蕩不安的北寧軍,士氣全無。
“唐……唐軍,完了,咱們徹底完了。”
“唐軍已經占領了東郡,咱們現在可怎麽辦?要我說……不如直接幹脆投降算了,這唐軍的威勢,縱然咱們整個北寧國,都未必能擋得住啊!”
“我……我反正是不走了。”
……
大多北寧士兵,已經不想打了,仗打到這個地步,全軍上下,自然是有些怠戰了。
嘎吱~
而宋難敵是將身後士兵的話,聽得清清楚楚。
那拳頭,頓時不甘心的緊握了起來。
前有狼,後有虎。
他知道,自己已經窮途末路了。
“宋難敵,你已經無路可退了,速速放下武器投降,否則!就休怪本將無情了。”李績在城樓之上,對著下方的北寧軍大喊道。
呼啦~
刹那間,城上北寧軍士兵,立馬是拉弓搭箭,對準備下邊的北寧軍士兵。
“凡投降者,不殺!”
“凡投降者,不殺!”
……
城上的唐軍,頓時高喊著。
“下邊北寧軍的士兵,放下武器投降之人,本將軍放你們入關,送酒送肉,凡負隅頑抗者,死!”
李績繼續喊道。
這會,宋難敵身後的北寧軍士兵,已經開始躍躍欲試了。
“宋……宋將軍,我軍大勢已去,不如……投降算了。”扈英為難說道。
關鍵是,他們現在的士兵,連肚子都沒有填飽,整個人根本沒有一點力氣,更別說去打仗了。
扈英的話剛剛說完,後邊就有士兵,將武器丟在地上。
所有人都看向了那名士兵。
“我…我要回家見我娘,我不想打仗了。”
“我也要回家,我與妻兒,已經兩年沒見了。”
……
見有兩人投降了,許多士兵,紛紛將手裏的武器丟在地上。
隻要有一個人投降,那立馬就會起連鎖反應,心理徹底被擊垮了,越來越多的士兵,都會跟著投降。
宋難敵雖然很氣憤,但也沒怪,這都是人之常情。
何況,身後的這些兵馬,都是他帶出來的。
“投降吧!”宋難敵眼睛微閉。
唐軍的兵勢,似乎在這一刻,再也沒辦法抵擋了。
已然大概率是要一統天下了。
宋難敵下馬,將手裏的佩劍,雙手捧著,跪在地上。
“北寧國將軍宋難敵…降了。”宋難敵喊道。
呼…
李績鬆了一口氣。
雖說麵前的北寧軍,已經隻能算是烏合之眾了。
但是,這支軍隊真要負隅頑抗起來,對於他們來說,也是要付出寫代價的。
“開城,繳械!”李績說道。
而隨著宋難敵投降,整個兗州局勢,都明朗了起來。
兗州各郡太守,紛紛投降。
此一戰,兗州門戶大開。
而李羨之在進入兗州之後,迅速命令大軍,分兵駐紮,先鞏固兗州的統治。
所有的國策,都要按照唐國的來。
而逃出去的敵軍,快馬加鞭,返回臨淄。
泰州之地,是沒有軍隊的,隻有地方的郡兵把守。
可郡兵是什麽?
這支毫無戰鬥力可言的軍隊,壓根就擋不住唐軍。
而為了搶占先機。
李羨之又是命令李績、趙雲、宇文殤、蕭破天,領三萬兵馬,先行進入泰州,要以其最快的速度,盡量占領泰州各郡城。
泰州比較小,但好在土地肥碩,是種糧食的好地方,說不定,這個地方日後還能成為唐國一處獨特的糧倉呢!
臨淄!
蕭江自是積極備戰,一邊籌劃國策,一邊是整軍備戰。
隻是,即便是如此優秀的蕭江,也算不準唐軍宛如洪流一般,來得如此之快,讓人連絲毫的準備都沒有。
“報,前線急報,前線急報。”
“爾等速速讓開。”
士兵直奔皇宮大殿而來。
八百裏加急,何人敢攔?
縱觀身後兩萬多大軍,個個都是愁眉苦臉的,將腦袋壓的很低。
他們已經沒有了任何士氣,更別說戰意了。
如今一想到唐軍的火炮,便是讓北寧軍,心裏邊感到無比的害怕。
“宋將軍,咱們的部隊,現在士氣大降,之後的戰鬥,可要如何打啊?”扈英詢問道。
唉~
宋難敵無奈歎了口氣,“以前,隻覺得唐軍的厲害,有些過於誇大其詞了,可今日真正與之交手之後,本將方才明白,這支恐怖的軍隊,比咱們想象中的還要恐怖幾分。”
“真是不知道,咱們的北寧國,在麵對這樣強大的軍隊,能不能打贏?”
宋難敵已經沒有了之前的盛氣淩人,他們南征北戰,少有敗績,可而今,巨大的挫敗感,讓他有些迷茫了。
要知道,在他手裏所率領的軍隊,可是北寧國中,最為精銳的部隊,可就是這樣一支軍隊,竟然被唐軍打的毫無還手之力,這樣的戰爭,對於他們來說,是何等巨大的打擊。
故而,全軍上下,被打到懷疑了人生。
扈英沒有說話。
他內心思緒,也是亂飛。
“好了,加快行軍速度,迅速進入東郡城,先讓將士們,好好休息休息。”宋難敵說道。
“諾!”扈英點頭。
半個時辰之後。
當宋難敵以為,馬上就能進入東郡城中休整的時候,可當他來到東郡城下的時候,卻是發現,整個東郡城上,竟然沒有一朵旗幟。
而且,整個東郡城的城門,都是緊閉的。
唐軍即將扣邊,東郡城關閉城門,也是正常的,可是!他們戰敗的消息,可還沒有送到郡府之中,可這東郡太守,就如此謹慎了,關閉了城門。
如此,也著實太不相信他們前線的士兵了吧!
“這東郡太守是怎麽回事?”
扈英大怒,“末將去叫門。”
“等等。”宋難敵將扈英給攔了下來。
“這東郡城……有些不對勁啊!”
正說著,從城樓之上,赫然站立著三個人。
而“唐”國的旗幟,在此刻也飄揚了起來。
這……這……
見到“唐”字旗的眾人,頓時傻眼了。
他們以為,自己已經撤退的夠快,可是沒想到,這唐軍竟然還先他們一步,抵達東郡。
一時間,原本就動蕩不安的北寧軍,士氣全無。
“唐……唐軍,完了,咱們徹底完了。”
“唐軍已經占領了東郡,咱們現在可怎麽辦?要我說……不如直接幹脆投降算了,這唐軍的威勢,縱然咱們整個北寧國,都未必能擋得住啊!”
“我……我反正是不走了。”
……
大多北寧士兵,已經不想打了,仗打到這個地步,全軍上下,自然是有些怠戰了。
嘎吱~
而宋難敵是將身後士兵的話,聽得清清楚楚。
那拳頭,頓時不甘心的緊握了起來。
前有狼,後有虎。
他知道,自己已經窮途末路了。
“宋難敵,你已經無路可退了,速速放下武器投降,否則!就休怪本將無情了。”李績在城樓之上,對著下方的北寧軍大喊道。
呼啦~
刹那間,城上北寧軍士兵,立馬是拉弓搭箭,對準備下邊的北寧軍士兵。
“凡投降者,不殺!”
“凡投降者,不殺!”
……
城上的唐軍,頓時高喊著。
“下邊北寧軍的士兵,放下武器投降之人,本將軍放你們入關,送酒送肉,凡負隅頑抗者,死!”
李績繼續喊道。
這會,宋難敵身後的北寧軍士兵,已經開始躍躍欲試了。
“宋……宋將軍,我軍大勢已去,不如……投降算了。”扈英為難說道。
關鍵是,他們現在的士兵,連肚子都沒有填飽,整個人根本沒有一點力氣,更別說去打仗了。
扈英的話剛剛說完,後邊就有士兵,將武器丟在地上。
所有人都看向了那名士兵。
“我…我要回家見我娘,我不想打仗了。”
“我也要回家,我與妻兒,已經兩年沒見了。”
……
見有兩人投降了,許多士兵,紛紛將手裏的武器丟在地上。
隻要有一個人投降,那立馬就會起連鎖反應,心理徹底被擊垮了,越來越多的士兵,都會跟著投降。
宋難敵雖然很氣憤,但也沒怪,這都是人之常情。
何況,身後的這些兵馬,都是他帶出來的。
“投降吧!”宋難敵眼睛微閉。
唐軍的兵勢,似乎在這一刻,再也沒辦法抵擋了。
已然大概率是要一統天下了。
宋難敵下馬,將手裏的佩劍,雙手捧著,跪在地上。
“北寧國將軍宋難敵…降了。”宋難敵喊道。
呼…
李績鬆了一口氣。
雖說麵前的北寧軍,已經隻能算是烏合之眾了。
但是,這支軍隊真要負隅頑抗起來,對於他們來說,也是要付出寫代價的。
“開城,繳械!”李績說道。
而隨著宋難敵投降,整個兗州局勢,都明朗了起來。
兗州各郡太守,紛紛投降。
此一戰,兗州門戶大開。
而李羨之在進入兗州之後,迅速命令大軍,分兵駐紮,先鞏固兗州的統治。
所有的國策,都要按照唐國的來。
而逃出去的敵軍,快馬加鞭,返回臨淄。
泰州之地,是沒有軍隊的,隻有地方的郡兵把守。
可郡兵是什麽?
這支毫無戰鬥力可言的軍隊,壓根就擋不住唐軍。
而為了搶占先機。
李羨之又是命令李績、趙雲、宇文殤、蕭破天,領三萬兵馬,先行進入泰州,要以其最快的速度,盡量占領泰州各郡城。
泰州比較小,但好在土地肥碩,是種糧食的好地方,說不定,這個地方日後還能成為唐國一處獨特的糧倉呢!
臨淄!
蕭江自是積極備戰,一邊籌劃國策,一邊是整軍備戰。
隻是,即便是如此優秀的蕭江,也算不準唐軍宛如洪流一般,來得如此之快,讓人連絲毫的準備都沒有。
“報,前線急報,前線急報。”
“爾等速速讓開。”
士兵直奔皇宮大殿而來。
八百裏加急,何人敢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