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一號,衛江南準時趕到省委黨校報到。
按照公布的名單,這次全省參加高級速成班的,一共是五十二個人。而名單上,整整有一百零六位。
當然,包括了副調研員調研員這樣的非領導職務。
全省一百多個縣市區,加縣級行政架子的農場林場,以及省市直屬局委辦中,學曆隻有高中或者中專畢業的正副處級幹部,一百來人,不算多。
畢竟現在還是2004年,不比後世大學“爆炸”。
各種獲取文憑的手段多如牛毛。
現階段,這種手段相對較少一些。
一百零六位正副處級幹部,難以一次性入學,省委組織部分成了兩批。
第一批今年八月份入學,明年一月底畢業,將近六個月的學習時間。課程安排得很紮實,要是能老老實實在這學半年,確實能學到一些東西。
第二批學員安排明年春節之後入學,七月底畢業,也差不多是六個月時間。
原本按照組織部的意思,是要一次性安排全部學員入學學習的,但後來發現有困難,主要是因為省委黨校的教學任務比較重,師資力量有限,所以才不得不分成兩批入學。
不管是第一批學員還是第二批學員,衛江南都是最年輕的那位。
除了他之外,其他所有學員,最年輕的也超過了三十二歲,也僅僅隻有一位而已。其他的,年紀都在三十五歲以上。四十幾歲五十歲出頭的一大堆,是主力。
完全符合實際情況。
中央提出幹部隊伍年輕化專業化,是在八十年代中期,真正開始全國範圍內實施,要到八十年代末期。
迄今也不過十幾年時間而已。
這批年齡大的幹部,在中央開始提出幹部年輕化號召的時候,有的都已經參加工作十來年了,所以高中和中專文憑很多。
江南書記這樣的,才叫特例。
特麽一個高中生,2000年複員的退伍軍人,一年多時間,就從普通幹部升到縣委副書記,簡直了。
衛江南的“老同學們”,心裏一個個五味雜陳。
極個別心思極其靈通的,甚至已經猜到,他們這剩下的一百零五位,都是在“陪太子讀書”。為了將衛江南從久安調出來,省裏大佬,費了偌大的心機。
不過想通了這一點的幹部,倒是都不“嫉妒”衛江南了。
半年之後,還不知道下場如何呢!
真要是去了石城,鬼知道他會遭遇到什麽。
不要說繼續升官,能囫圇個的待上兩三年,全須全羽的,都算他祖墳冒青煙了。
2004年的靜江省委黨校,並沒有大家想象中那麽高大上,相對而言,還有幾分陳舊,條件談不上多好。
當然也不會很差。
他們是半年學製,黨校給安排的住宿標準,是正處級雙人間,副處級四人間。
好吧,副處級在省委黨校,木有話語權。
基本上處於最低層級。
也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衛江南的三位室友,一位就是從石城來的。石城市委辦公室副調研員楊大用。四十二歲,石城師範畢業,中專學曆。
另外一位,則是石城籍貫,目前是省紀委第五紀檢監察室的副處級紀檢員,陳為民,四十五歲,轉業軍人,高中學曆,在部隊是正營級轉業。同樣在石城市紀委工作過較長一段時間,後來再調到省紀委第五紀檢監察室去的。
而第五紀檢監察室的管轄範圍,就包括石城在內。
第三位名叫李友誼,相對比較年輕,隻有三十七歲,不過身上帶著十分濃重的江湖氣息,像生意人多過像體製內的幹部。
李友誼倒不是石城籍貫,是省供銷合作社的副處級幹部。
不過衛江南猜測,省委黨校安排此人和他一個寢室,應該也不是隨機的。此人縱算不是石城籍貫,也必定和石城那邊能扯上些啥關係。
好嘛,才剛報到,人家那邊就已經布下天羅地網了。
不問可知,衛江南在省委黨校學習期間,他的一舉一動,都會在這三位室友的嚴密“監控”之下。
有關衛江南的興趣愛好,待人接物,處理問題的習慣特點,都在這三位室友的“考察”範圍之內。
雖然如此,三位室友表麵上對衛江南這位實權實職的縣委副書記,那是客氣得很。
他們比衛江南先到,衛江南拿著自己的行禮來到宿舍的時候,屋子裏早已煙霧繚繞,三位正用石城方言聊得熱火朝天。
“喲,衛書記來了!”
見到衛江南進門,年紀最大的陳為民立即從床上站起,笑哈哈地走過來跟他握手。
“你好你好!”
衛江南急忙放下行禮,和他握手。
“哎呀,都說聞名不如見麵,見麵更勝聞名……衛書記比我想象中還要更加年輕,這哪裏像是個實權縣委副書記?要是在大街上碰到,還以為是剛畢業的大學生呢……哎呀,和衛書記比起來,真是慚愧慚愧啊……”
陳為民很顯然是那種自來熟的性格,大大咧咧的。
“過獎過獎。”
“哈哈哈,衛書記,我來介紹一下,我是陳為民……這位是楊大用楊主任,這位是李友誼李處。今後啊,我們四個就要在這裏同吃同住大半年了!”
“都說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我們這天南海北的四個人,能在黨校湊在一起,那就是緣分啊!”
“咱們這緣分,就算比不得共枕眠,起碼也超過了同船渡,哈哈哈……”
“見過三位哥哥,小弟這廂有禮了!”
衛江南開玩笑似的抱拳做了個四方揖,然後趕緊給大夥兒散煙。
胡亂安頓好之後,衛江南也加入了這個四人龍門陣,歡聲笑語的,似乎聊得十分投機。
“三位老弟,明天才正式開課,沒說的,我陳為民是地主,今晚上,必須得我做東。也不用叫別人,就是我們兄弟四個,好好喝一頓。”
“哎,說好了啊,誰都不能不給我這個麵子!”
三個人都笑哈哈地答應了。
按照公布的名單,這次全省參加高級速成班的,一共是五十二個人。而名單上,整整有一百零六位。
當然,包括了副調研員調研員這樣的非領導職務。
全省一百多個縣市區,加縣級行政架子的農場林場,以及省市直屬局委辦中,學曆隻有高中或者中專畢業的正副處級幹部,一百來人,不算多。
畢竟現在還是2004年,不比後世大學“爆炸”。
各種獲取文憑的手段多如牛毛。
現階段,這種手段相對較少一些。
一百零六位正副處級幹部,難以一次性入學,省委組織部分成了兩批。
第一批今年八月份入學,明年一月底畢業,將近六個月的學習時間。課程安排得很紮實,要是能老老實實在這學半年,確實能學到一些東西。
第二批學員安排明年春節之後入學,七月底畢業,也差不多是六個月時間。
原本按照組織部的意思,是要一次性安排全部學員入學學習的,但後來發現有困難,主要是因為省委黨校的教學任務比較重,師資力量有限,所以才不得不分成兩批入學。
不管是第一批學員還是第二批學員,衛江南都是最年輕的那位。
除了他之外,其他所有學員,最年輕的也超過了三十二歲,也僅僅隻有一位而已。其他的,年紀都在三十五歲以上。四十幾歲五十歲出頭的一大堆,是主力。
完全符合實際情況。
中央提出幹部隊伍年輕化專業化,是在八十年代中期,真正開始全國範圍內實施,要到八十年代末期。
迄今也不過十幾年時間而已。
這批年齡大的幹部,在中央開始提出幹部年輕化號召的時候,有的都已經參加工作十來年了,所以高中和中專文憑很多。
江南書記這樣的,才叫特例。
特麽一個高中生,2000年複員的退伍軍人,一年多時間,就從普通幹部升到縣委副書記,簡直了。
衛江南的“老同學們”,心裏一個個五味雜陳。
極個別心思極其靈通的,甚至已經猜到,他們這剩下的一百零五位,都是在“陪太子讀書”。為了將衛江南從久安調出來,省裏大佬,費了偌大的心機。
不過想通了這一點的幹部,倒是都不“嫉妒”衛江南了。
半年之後,還不知道下場如何呢!
真要是去了石城,鬼知道他會遭遇到什麽。
不要說繼續升官,能囫圇個的待上兩三年,全須全羽的,都算他祖墳冒青煙了。
2004年的靜江省委黨校,並沒有大家想象中那麽高大上,相對而言,還有幾分陳舊,條件談不上多好。
當然也不會很差。
他們是半年學製,黨校給安排的住宿標準,是正處級雙人間,副處級四人間。
好吧,副處級在省委黨校,木有話語權。
基本上處於最低層級。
也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衛江南的三位室友,一位就是從石城來的。石城市委辦公室副調研員楊大用。四十二歲,石城師範畢業,中專學曆。
另外一位,則是石城籍貫,目前是省紀委第五紀檢監察室的副處級紀檢員,陳為民,四十五歲,轉業軍人,高中學曆,在部隊是正營級轉業。同樣在石城市紀委工作過較長一段時間,後來再調到省紀委第五紀檢監察室去的。
而第五紀檢監察室的管轄範圍,就包括石城在內。
第三位名叫李友誼,相對比較年輕,隻有三十七歲,不過身上帶著十分濃重的江湖氣息,像生意人多過像體製內的幹部。
李友誼倒不是石城籍貫,是省供銷合作社的副處級幹部。
不過衛江南猜測,省委黨校安排此人和他一個寢室,應該也不是隨機的。此人縱算不是石城籍貫,也必定和石城那邊能扯上些啥關係。
好嘛,才剛報到,人家那邊就已經布下天羅地網了。
不問可知,衛江南在省委黨校學習期間,他的一舉一動,都會在這三位室友的嚴密“監控”之下。
有關衛江南的興趣愛好,待人接物,處理問題的習慣特點,都在這三位室友的“考察”範圍之內。
雖然如此,三位室友表麵上對衛江南這位實權實職的縣委副書記,那是客氣得很。
他們比衛江南先到,衛江南拿著自己的行禮來到宿舍的時候,屋子裏早已煙霧繚繞,三位正用石城方言聊得熱火朝天。
“喲,衛書記來了!”
見到衛江南進門,年紀最大的陳為民立即從床上站起,笑哈哈地走過來跟他握手。
“你好你好!”
衛江南急忙放下行禮,和他握手。
“哎呀,都說聞名不如見麵,見麵更勝聞名……衛書記比我想象中還要更加年輕,這哪裏像是個實權縣委副書記?要是在大街上碰到,還以為是剛畢業的大學生呢……哎呀,和衛書記比起來,真是慚愧慚愧啊……”
陳為民很顯然是那種自來熟的性格,大大咧咧的。
“過獎過獎。”
“哈哈哈,衛書記,我來介紹一下,我是陳為民……這位是楊大用楊主任,這位是李友誼李處。今後啊,我們四個就要在這裏同吃同住大半年了!”
“都說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我們這天南海北的四個人,能在黨校湊在一起,那就是緣分啊!”
“咱們這緣分,就算比不得共枕眠,起碼也超過了同船渡,哈哈哈……”
“見過三位哥哥,小弟這廂有禮了!”
衛江南開玩笑似的抱拳做了個四方揖,然後趕緊給大夥兒散煙。
胡亂安頓好之後,衛江南也加入了這個四人龍門陣,歡聲笑語的,似乎聊得十分投機。
“三位老弟,明天才正式開課,沒說的,我陳為民是地主,今晚上,必須得我做東。也不用叫別人,就是我們兄弟四個,好好喝一頓。”
“哎,說好了啊,誰都不能不給我這個麵子!”
三個人都笑哈哈地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