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5章 苦肉計
靈異:從駕駛靈車開始崛起 作者:五花大腰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洛陽城內原本有8萬多人,如果按照戰損比1:3來計算,守城死1人,攻城至少要損失3人。
難道說封常清他們用兩萬人換掉了對麵6萬人?
司仁覺得這個數字有些怪異。安祿山的大軍攻擊洛陽沒有多久,最多不超3天。
而就是在這3天裏居然出現如此大的傷亡,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安祿山的帶兵能力毋庸置疑,不可能攻擊一個洛陽就讓他損失如此多的部隊。
如果按照這個標準繼續下去,恐怕不待他來到潼關,手下的士兵就會被耗的一幹二淨。
“叛軍的損失如何。”
傳令兵支支吾吾的不敢說話。
哥舒曜大聲嗬斥道。
“元帥問你話呢,支支吾吾的像什麽樣子!”
傳令兵縮了縮脖子,艱難的開口說道。
“叛軍傷亡不到3000。”
聽到這個數字,司仁不由笑出聲來。
“哈哈哈,3000?
洛陽城內就算是8萬多頭豬,一起拉屎尿尿也能浸死超過3000人以上。
占據城池優勢,用了兩萬兒郎的命才換了3000多叛軍。
封常清和高仙芝,你們兩個可真是個帥才啊!”
傳令兵小聲回道。
“回稟元帥,事情不是這樣的。”
隨著他的講述,司仁才漸漸知道這2萬人是怎麽死的了。
原來城中因為沒有食物補給,士兵漸漸有了不受控製的趨勢。
封、高二位節度使也被急的團團轉。雖然他們帶兵打仗是一把好手,但沒有糧草,士兵沒有體力,即便指揮的將領再出色也沒辦法應對城下的虎狼之師。
就在這一籌莫展之際,城外傳來消息。說是長安有一支補給隊已經偷偷的來到邙山。補給的軍糧足夠全軍食用15天。省吃儉用的話能夠用1個月也不是沒有可能。
要知道,洛陽已經被安祿山大軍圍困,補給根本就送不過來。
而這次的補給居然能夠抵近到邙山,距離洛陽已經非常近了。
現在就要由封、高二位節度使做出抉擇。是否要去邙山接應這批補給。
接受這批補給肯定是有風險的,但隻要把補給帶回來,一切都是值得的,最起碼城內的8萬軍士還能再堅持1個月。
可一旦風聲泄露,不僅這批補給拿不到,甚至還會損失一部分兵力。
擺在他們麵前的隻有一條路,那就是冒險出城去拿糧草。
安祿山肯定不會看著城內士兵大搖大擺的出城拿糧草。所以封常清主動打開城門,派出2萬人與安祿山的前軍展開正麵交鋒。
目的就是為了吸引叛軍的全部注意,從而忽視從側門離開去邙山接應糧草的大部隊。
而正麵的對戰也不是雙方一股腦的衝進去相互拚殺。而是先投入一小部分兵力作為試探,指揮官在高處進行觀戰,臨時做出指揮調整。
是繼續補充兵力,還是選擇轉換戰術都要依靠指揮官對戰場的敏銳觀察。
就跟下圍棋是一個道理。
而這樣的戰鬥傷亡率並沒有想象當中的那麽高,雙方在棋逢對手的情況下一般都是點到即止,絕對不可能出現梭哈的情況。
除非是一方的敗局已定,並且回天乏術才會選擇梭哈。
哪怕安祿山占據著兵力上的優勢,也不敢一口氣全都壓上。否則等待他們的隻有洛陽城上無窮無盡的箭雨。
隻要正門能夠牽製住安祿山的大軍,那麽從側門再派出一支兵馬接應糧草一定沒問題。
可是封、高兩位將軍萬萬沒想到,糧草的這個信息是安祿山特意泄露給他們的。
而且邙山上還埋伏著史思明的一支6萬人的部隊。
隻要接應的人馬抵達邙山,定然有去無回。
就這樣,在正麵戰場上雙方打了個平手,誰也沒有討到好處,雙方各損失3000左右的兵馬後鳴金收兵了。
而去邙山接應糧草的人足足有1萬5千人,在史思明的埋伏下全軍覆沒,無一生還。
聽到完傳令兵的解釋後,司仁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麽。
平心而論,這件事並能責怪封、高兩位節度使。
這個計謀很簡單,也很容易被識破,他們二人不知道嗎?肯定是早已經有了思想準備。
即便知道這是個坑,他們也得往下跳。
如果是真的,他們就能得到足夠的糧草,度過難關。
如果是假的,隻不過損失了一些人。城中的口糧又能多撐幾天。
現在守城不是比拚兵力有多少,而是要比拚誰能夠撐到最後。
倘若讓司仁和封常清的位置進行交換,恐怕他也會做同樣的抉擇。
犧牲2萬人,總比犧牲8萬人要好。
慈不掌兵...
司仁讓人帶傳令兵下去休息,而他則在房間中看著洛陽周圍的地形圖。
哥舒曜開口說道。
“父親,我們難道不去援助洛陽被困的唐軍嗎?”
司仁搖了搖頭,同時用手指向邙山和洛陽南邊的一處空地。
“史思明有6萬人隱藏在邙山,那裏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而洛陽城外是一片開闊地,再向南是一片密林。
我們想要抵近洛陽,要麽走邙山,要麽穿密林。這兩條路哪一條都不好走。
邙山既然能隱藏六萬人,我相信這片密林之中也會有埋伏。
就算沒有埋伏,等我們進入這處密林後。如果安祿山下令放火燒林,我們又該如何應對?”
哥舒曜皺眉看著地圖,臉上也無比糾結。
“難道我們就眼睜睜的看著他們攻下洛陽?
洛陽城中可是存放著大量的武器鎧甲。安祿山的大軍得到這些補給武裝後,戰力又會提升一個檔次。
這對我們接下來的攻擊或是防守都是很大的麻煩。”
司仁神秘一笑,輕輕拍了拍哥舒曜的肩膀。
“打仗不能著急,我們要尋找戰機。同樣,對方也要尋找戰機。”
與此同時,長安城內。
唐肅宗李琩當著文武百官的麵斥責了楊國忠,並革去他丞相之位,廷杖30,驅趕出皇宮。
楊國忠懷恨在心,再次為安祿山寫信,告知了司仁接下來的軍隊部署情況。
難道說封常清他們用兩萬人換掉了對麵6萬人?
司仁覺得這個數字有些怪異。安祿山的大軍攻擊洛陽沒有多久,最多不超3天。
而就是在這3天裏居然出現如此大的傷亡,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安祿山的帶兵能力毋庸置疑,不可能攻擊一個洛陽就讓他損失如此多的部隊。
如果按照這個標準繼續下去,恐怕不待他來到潼關,手下的士兵就會被耗的一幹二淨。
“叛軍的損失如何。”
傳令兵支支吾吾的不敢說話。
哥舒曜大聲嗬斥道。
“元帥問你話呢,支支吾吾的像什麽樣子!”
傳令兵縮了縮脖子,艱難的開口說道。
“叛軍傷亡不到3000。”
聽到這個數字,司仁不由笑出聲來。
“哈哈哈,3000?
洛陽城內就算是8萬多頭豬,一起拉屎尿尿也能浸死超過3000人以上。
占據城池優勢,用了兩萬兒郎的命才換了3000多叛軍。
封常清和高仙芝,你們兩個可真是個帥才啊!”
傳令兵小聲回道。
“回稟元帥,事情不是這樣的。”
隨著他的講述,司仁才漸漸知道這2萬人是怎麽死的了。
原來城中因為沒有食物補給,士兵漸漸有了不受控製的趨勢。
封、高二位節度使也被急的團團轉。雖然他們帶兵打仗是一把好手,但沒有糧草,士兵沒有體力,即便指揮的將領再出色也沒辦法應對城下的虎狼之師。
就在這一籌莫展之際,城外傳來消息。說是長安有一支補給隊已經偷偷的來到邙山。補給的軍糧足夠全軍食用15天。省吃儉用的話能夠用1個月也不是沒有可能。
要知道,洛陽已經被安祿山大軍圍困,補給根本就送不過來。
而這次的補給居然能夠抵近到邙山,距離洛陽已經非常近了。
現在就要由封、高二位節度使做出抉擇。是否要去邙山接應這批補給。
接受這批補給肯定是有風險的,但隻要把補給帶回來,一切都是值得的,最起碼城內的8萬軍士還能再堅持1個月。
可一旦風聲泄露,不僅這批補給拿不到,甚至還會損失一部分兵力。
擺在他們麵前的隻有一條路,那就是冒險出城去拿糧草。
安祿山肯定不會看著城內士兵大搖大擺的出城拿糧草。所以封常清主動打開城門,派出2萬人與安祿山的前軍展開正麵交鋒。
目的就是為了吸引叛軍的全部注意,從而忽視從側門離開去邙山接應糧草的大部隊。
而正麵的對戰也不是雙方一股腦的衝進去相互拚殺。而是先投入一小部分兵力作為試探,指揮官在高處進行觀戰,臨時做出指揮調整。
是繼續補充兵力,還是選擇轉換戰術都要依靠指揮官對戰場的敏銳觀察。
就跟下圍棋是一個道理。
而這樣的戰鬥傷亡率並沒有想象當中的那麽高,雙方在棋逢對手的情況下一般都是點到即止,絕對不可能出現梭哈的情況。
除非是一方的敗局已定,並且回天乏術才會選擇梭哈。
哪怕安祿山占據著兵力上的優勢,也不敢一口氣全都壓上。否則等待他們的隻有洛陽城上無窮無盡的箭雨。
隻要正門能夠牽製住安祿山的大軍,那麽從側門再派出一支兵馬接應糧草一定沒問題。
可是封、高兩位將軍萬萬沒想到,糧草的這個信息是安祿山特意泄露給他們的。
而且邙山上還埋伏著史思明的一支6萬人的部隊。
隻要接應的人馬抵達邙山,定然有去無回。
就這樣,在正麵戰場上雙方打了個平手,誰也沒有討到好處,雙方各損失3000左右的兵馬後鳴金收兵了。
而去邙山接應糧草的人足足有1萬5千人,在史思明的埋伏下全軍覆沒,無一生還。
聽到完傳令兵的解釋後,司仁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麽。
平心而論,這件事並能責怪封、高兩位節度使。
這個計謀很簡單,也很容易被識破,他們二人不知道嗎?肯定是早已經有了思想準備。
即便知道這是個坑,他們也得往下跳。
如果是真的,他們就能得到足夠的糧草,度過難關。
如果是假的,隻不過損失了一些人。城中的口糧又能多撐幾天。
現在守城不是比拚兵力有多少,而是要比拚誰能夠撐到最後。
倘若讓司仁和封常清的位置進行交換,恐怕他也會做同樣的抉擇。
犧牲2萬人,總比犧牲8萬人要好。
慈不掌兵...
司仁讓人帶傳令兵下去休息,而他則在房間中看著洛陽周圍的地形圖。
哥舒曜開口說道。
“父親,我們難道不去援助洛陽被困的唐軍嗎?”
司仁搖了搖頭,同時用手指向邙山和洛陽南邊的一處空地。
“史思明有6萬人隱藏在邙山,那裏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而洛陽城外是一片開闊地,再向南是一片密林。
我們想要抵近洛陽,要麽走邙山,要麽穿密林。這兩條路哪一條都不好走。
邙山既然能隱藏六萬人,我相信這片密林之中也會有埋伏。
就算沒有埋伏,等我們進入這處密林後。如果安祿山下令放火燒林,我們又該如何應對?”
哥舒曜皺眉看著地圖,臉上也無比糾結。
“難道我們就眼睜睜的看著他們攻下洛陽?
洛陽城中可是存放著大量的武器鎧甲。安祿山的大軍得到這些補給武裝後,戰力又會提升一個檔次。
這對我們接下來的攻擊或是防守都是很大的麻煩。”
司仁神秘一笑,輕輕拍了拍哥舒曜的肩膀。
“打仗不能著急,我們要尋找戰機。同樣,對方也要尋找戰機。”
與此同時,長安城內。
唐肅宗李琩當著文武百官的麵斥責了楊國忠,並革去他丞相之位,廷杖30,驅趕出皇宮。
楊國忠懷恨在心,再次為安祿山寫信,告知了司仁接下來的軍隊部署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