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4章 都不是省油的燈啊
靈異:從駕駛靈車開始崛起 作者:五花大腰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白將詩會發生的事情原封不動的講給李隆基聽。現場去了那麽多人,李隆基一定對現場的情況了如指掌。自己此刻再添油加醋,肯定會引起他的懷疑。
“朕聽說你剛到洛陽就被哥舒翰請到他府上去了?而且詩會開始前不久才趕到會場?
他找你幹什麽?你是不是有什麽事瞞著朕?說!”
麵對李隆基突然間的質問,李白驚出一身冷汗。
“陛下明鑒,他找我隻是為了商量一下詩會的規則和比賽進程。
而且,我一直看不上他,為此我還專門寫過詩抨擊他。”
李隆基臉色有所好轉,他之所以會讓李白去洛陽,正是因為他與哥舒翰有間隙。
所以,李隆基內心是不相信李白會與哥舒翰勾結的。
但長安城內舉家搬遷的世家,這件事總得有個緣由吧?
總不能因為一場詩會就發生如此大的改變,一定有什麽特別的因素是自己沒有注意的。
“現在長安內有世家正在向洛陽遷家,對此你怎麽看?”
李白低聲回道。
“回陛下,我覺得這未嚐不是一件好事。”
李隆基輕哦一聲,追問道。
“哦?怎麽講?”
李白口若懸河,侃侃而談。
“留下的世家都是忠於陛下的,他們能認清局勢,與您是一條心的。
不管從前還是現在亦或者是未來,隻要有需要,這些世家一定會鼎力相助,他們會成為您的助力。
而離開的這些世家,他們都是一些見風使舵的牆頭草罷了。自身財力和實力也普普通通。
這些人久居長安,一定對長安有很強的歸屬感。反倒是洛陽對他們來說是一個陌生的城市。
看似這些人目前壯大了哥舒翰的勢力,可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這些人就是一群不安定的火種,隨時都有可能將整個洛陽付之一炬。
現在洛陽是穩定的。可一旦發生戰爭,兩軍對壘。洛陽是首當其衝被攻擊的目標。
到時候城內的世家一定會人心惶惶。本來他們就是牆頭草,戰爭一起,他們為了活命肯定會與我們的軍隊暗中聯係。
然後在裏應外合之下,一舉拿掉洛陽,奠定戰爭的勝利。
所以,我認為。這些世家離去不但對我們有利,而且還能對我們未來討伐哥舒翰埋下深深的伏筆。”
李隆基思考片刻,覺得李白說的有些道理。但又覺得這裏麵似乎有點不對,究竟是什麽地方不對,他一時間還沒有想清楚。
“嗯,愛卿所言有理。
你這次去洛陽,讓你調查的事情調查的怎麽樣了?”
李白回道。
“洛陽城內並沒有多少士兵,士兵的狀態也不是很好。看上去他們並不想和哥舒翰同流合汙,隻因哥舒翰勢大,他們才不得不迫於淫威之下。
而且哥舒翰舉行這場詩會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是想從這些文人心中挽回自己的形象。
第二層,應該是想要對外展示自己的實力。
詩會的獎品非常豐富,這就是他用來展示自己勢力的最好表現。
而且,抬獎品的那些士兵一看就是精心挑選的。應該是哥舒翰的貼身侍衛之類的人,看上去就與普通士兵不同。
他這麽做的目的就是想借天下文人的口,宣傳他哥舒翰有多麽強大。
而這恰恰證明他很心虛。”
李隆基聞言,心中甚是高興。他就願意聽這樣的話,對手越弱他越開心。
“嗯,不錯。這一趟洛陽之行辛苦你了。
愛卿回去好好養病。朕的右丞相的位置還一直空著呢,等你病好後就能走馬上任了。”
李白叩首謝恩。
“多謝陛下栽培,臣銘感五內。”
李白離開後,李隆基掛滿笑容的臉立刻陰沉了下來。
“高力士,李白的話有幾成可信度。”
高力士低聲回道。
“臣不敢妄言。”
“朕恕你無罪,說吧。”
“是。”高力士拱了拱手,開口說道。
“李白的話與我們掌握的情況基本一致,他的話應該是真的。
不過...李白的設想不太現實,把事情想的過於理想化了。
哥舒翰是兩鎮節度使,他手下的士兵都是百戰之兵,而且一直跟隨他南征北戰。
當年石堡戰役,條件比現在還要艱苦的多。可士兵都沒有任何怨言,更何況他們現在駐紮在洛陽這片繁華的地方。”
李隆基抬眼看著高力士。
“那你的意思是什麽?”
高力士猶豫片刻,開口回道。
“我覺得應該趁哥舒翰立足不穩的時候對洛陽發動進攻。
現在顏真卿正在整合24郡的資源,一旦讓他把資源整合完成。那24郡的產能將源源不斷的供給給洛陽。
盔甲、兵器、戰馬還有錢糧。
真到了那個時候,雙方就會陷入膠著。
而且世家都是一群吸血鬼,他們一定會趁戰爭發動的時候大發國難財。
糧價一定會居高不下。到時候大唐的百姓食不果腹,恐怕會引起民變。”
李隆基點了點頭,對高力士的話非常讚同。
戰爭比拚的就是國力,看哪邊能撐得久。誰最先撐不住,誰就輸了。
從長遠來看,自己這邊的國力是不如哥舒翰的。畢竟長安的主要稅收都來自洛陽以北。糧食也好,戰馬裝備也罷,洛陽以北是主要生產力。
而他手中唯一的優勢便是潼關和長安內的120萬士兵,還有邙山上的10萬叛軍。
至於回紇這張底牌,目前還不適合動,使用的代價實在是不能接受。
除非到了生死攸關,或大唐有即將滅亡的情況下。
“嗯,你下去吧。派人監視著點李白,我對他還是有些不太放心。”
高力士輕聲回道。
“陛下,那些被攔在潼關的世家怎麽辦?放行還是把他們抓回來?”
李隆基想了想。
“放行吧,並且在放行的時候給他們一點恩惠。讓他們記住,不論走到哪都是我們大唐人。
一旦洛陽發生危險,歡迎他們隨時回到大唐的懷抱。”
高力士連忙開口拍著馬屁。
“陛下英明。這樣一來,即便這些世家去了洛陽,他們心中還會念著陛下對他們的好。”
“朕聽說你剛到洛陽就被哥舒翰請到他府上去了?而且詩會開始前不久才趕到會場?
他找你幹什麽?你是不是有什麽事瞞著朕?說!”
麵對李隆基突然間的質問,李白驚出一身冷汗。
“陛下明鑒,他找我隻是為了商量一下詩會的規則和比賽進程。
而且,我一直看不上他,為此我還專門寫過詩抨擊他。”
李隆基臉色有所好轉,他之所以會讓李白去洛陽,正是因為他與哥舒翰有間隙。
所以,李隆基內心是不相信李白會與哥舒翰勾結的。
但長安城內舉家搬遷的世家,這件事總得有個緣由吧?
總不能因為一場詩會就發生如此大的改變,一定有什麽特別的因素是自己沒有注意的。
“現在長安內有世家正在向洛陽遷家,對此你怎麽看?”
李白低聲回道。
“回陛下,我覺得這未嚐不是一件好事。”
李隆基輕哦一聲,追問道。
“哦?怎麽講?”
李白口若懸河,侃侃而談。
“留下的世家都是忠於陛下的,他們能認清局勢,與您是一條心的。
不管從前還是現在亦或者是未來,隻要有需要,這些世家一定會鼎力相助,他們會成為您的助力。
而離開的這些世家,他們都是一些見風使舵的牆頭草罷了。自身財力和實力也普普通通。
這些人久居長安,一定對長安有很強的歸屬感。反倒是洛陽對他們來說是一個陌生的城市。
看似這些人目前壯大了哥舒翰的勢力,可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這些人就是一群不安定的火種,隨時都有可能將整個洛陽付之一炬。
現在洛陽是穩定的。可一旦發生戰爭,兩軍對壘。洛陽是首當其衝被攻擊的目標。
到時候城內的世家一定會人心惶惶。本來他們就是牆頭草,戰爭一起,他們為了活命肯定會與我們的軍隊暗中聯係。
然後在裏應外合之下,一舉拿掉洛陽,奠定戰爭的勝利。
所以,我認為。這些世家離去不但對我們有利,而且還能對我們未來討伐哥舒翰埋下深深的伏筆。”
李隆基思考片刻,覺得李白說的有些道理。但又覺得這裏麵似乎有點不對,究竟是什麽地方不對,他一時間還沒有想清楚。
“嗯,愛卿所言有理。
你這次去洛陽,讓你調查的事情調查的怎麽樣了?”
李白回道。
“洛陽城內並沒有多少士兵,士兵的狀態也不是很好。看上去他們並不想和哥舒翰同流合汙,隻因哥舒翰勢大,他們才不得不迫於淫威之下。
而且哥舒翰舉行這場詩會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是想從這些文人心中挽回自己的形象。
第二層,應該是想要對外展示自己的實力。
詩會的獎品非常豐富,這就是他用來展示自己勢力的最好表現。
而且,抬獎品的那些士兵一看就是精心挑選的。應該是哥舒翰的貼身侍衛之類的人,看上去就與普通士兵不同。
他這麽做的目的就是想借天下文人的口,宣傳他哥舒翰有多麽強大。
而這恰恰證明他很心虛。”
李隆基聞言,心中甚是高興。他就願意聽這樣的話,對手越弱他越開心。
“嗯,不錯。這一趟洛陽之行辛苦你了。
愛卿回去好好養病。朕的右丞相的位置還一直空著呢,等你病好後就能走馬上任了。”
李白叩首謝恩。
“多謝陛下栽培,臣銘感五內。”
李白離開後,李隆基掛滿笑容的臉立刻陰沉了下來。
“高力士,李白的話有幾成可信度。”
高力士低聲回道。
“臣不敢妄言。”
“朕恕你無罪,說吧。”
“是。”高力士拱了拱手,開口說道。
“李白的話與我們掌握的情況基本一致,他的話應該是真的。
不過...李白的設想不太現實,把事情想的過於理想化了。
哥舒翰是兩鎮節度使,他手下的士兵都是百戰之兵,而且一直跟隨他南征北戰。
當年石堡戰役,條件比現在還要艱苦的多。可士兵都沒有任何怨言,更何況他們現在駐紮在洛陽這片繁華的地方。”
李隆基抬眼看著高力士。
“那你的意思是什麽?”
高力士猶豫片刻,開口回道。
“我覺得應該趁哥舒翰立足不穩的時候對洛陽發動進攻。
現在顏真卿正在整合24郡的資源,一旦讓他把資源整合完成。那24郡的產能將源源不斷的供給給洛陽。
盔甲、兵器、戰馬還有錢糧。
真到了那個時候,雙方就會陷入膠著。
而且世家都是一群吸血鬼,他們一定會趁戰爭發動的時候大發國難財。
糧價一定會居高不下。到時候大唐的百姓食不果腹,恐怕會引起民變。”
李隆基點了點頭,對高力士的話非常讚同。
戰爭比拚的就是國力,看哪邊能撐得久。誰最先撐不住,誰就輸了。
從長遠來看,自己這邊的國力是不如哥舒翰的。畢竟長安的主要稅收都來自洛陽以北。糧食也好,戰馬裝備也罷,洛陽以北是主要生產力。
而他手中唯一的優勢便是潼關和長安內的120萬士兵,還有邙山上的10萬叛軍。
至於回紇這張底牌,目前還不適合動,使用的代價實在是不能接受。
除非到了生死攸關,或大唐有即將滅亡的情況下。
“嗯,你下去吧。派人監視著點李白,我對他還是有些不太放心。”
高力士輕聲回道。
“陛下,那些被攔在潼關的世家怎麽辦?放行還是把他們抓回來?”
李隆基想了想。
“放行吧,並且在放行的時候給他們一點恩惠。讓他們記住,不論走到哪都是我們大唐人。
一旦洛陽發生危險,歡迎他們隨時回到大唐的懷抱。”
高力士連忙開口拍著馬屁。
“陛下英明。這樣一來,即便這些世家去了洛陽,他們心中還會念著陛下對他們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