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王哲和慧智收到了行刺失敗的消息,在選舉副盟主的那天,王哲和普陀寺竟然都缺席了。


    王哲是否離開對於其他人來講並不重要,也不關心。他與在場的眾人根本就不是一個世界的,或許以後都不會再有交集。


    但普陀寺悄無聲息的離開,就不免讓其他人感到意外。慧智雖然在盟主選舉上隻獲得了10票,但擔任副盟主也綽綽有餘了。


    “哎?達慧和尚,你與普陀寺同為佛教,你知道他們去哪了嗎?”


    達慧有些無語,雖然他們香嚴寺與普陀寺擁有同樣的信仰,但畢竟不是同門,私下裏也沒有聯係,完全是兩個不相幹的門派。


    “這位施主,你這句話可把貧僧問住了。


    別看我們腦袋上都沒有毛,但我們並不是一家人。


    我香嚴寺在浙江,他普陀寺在在珠海鳳凰山麓。


    我香嚴寺有近1200多年的曆史,鑒真法師東渡倭寇的時候,率弟子20多人逗留寺內,講經說法10餘天。


    而普陀寺建於2000年,明生大和尚應四眾禮請,發願開山建寺。普陀寺的前身是懷庵古寺,在我們佛教中,用寺、廟、庵來區分規模大小。


    寺的規模最大,廟次之,庵最小。


    庵通常是僧侶或修行者的隱居之地,用於禪修或冥想。它可能位於山區或自然環境中,遠離城市喧囂。


    庵的規模較小,古時稱呼庵為一種茅草屋。不知道你聽沒聽過一個成語,結草為庵。


    它的主要目的是為僧侶或修行者提供一個寧靜的環境,以煉化他們的精神修行。


    其次,在梵語中,‘寺’叫僧伽藍摩,意思是僧眾所住的園林。


    所以,我們之間沒有半點關係好吧。”


    提問之人輕輕挑了挑眉,他本想詢問一下達慧是否知道普陀寺的去向,沒想到對方卻有些不高興了。而且話裏話外的意思好像還頗有些看不起普陀寺一般。


    “喲嗬?我聽你這意思好像是有點不服氣的意思啊?


    人家普陀寺現如今可是你們佛教的代表啊。能夠在眾多門派中脫穎而出,與天師府和太陰門並駕齊驅。


    並且慧智大師還擔任了大會的主持人,足以證明他的德高望重。


    像什麽少林寺啊,五台山啊,雖然在世俗中名聲顯赫,但怎麽在大會上沒有一點聲威呢?是不是忙著斂財,把修行這件事拋在了腦後啊?”


    達慧聽到對方的諷刺也不惱怒,作為出家人這點控製力還是有的。但為了解除他人對佛教的誤解,還是忍不住開口解釋起來。


    “施主。


    首先你要搞清楚一件事。我們修習佛法是為了普度眾生,而不是為了名利。


    其次,世俗供奉的香火也不是揣進了我們個人的口袋,而是要用這些俗物來修繕廟宇和佛像。


    我們誠心修佛,不喜歡拋頭露麵,而且我們也不需要去證明自己,時間已經給出了答案。


    五台山,佛寺之始。有近2000年的曆史。


    少林寺,也有1500多年的曆史。


    我們是經過時間的驗證,經受住了曆史的洗禮,所以不要拿我們與普陀寺這個近代寺廟做對比。


    明生大和尚是普陀寺第一代住持,他18歲高中畢業後在家鄉做了2年雜工。然後又在圓通寺出家並常住。時隔一年,去了五台山的塔院寺受具足戒,徹底成為了一名和尚。


    他係統學習的佛法,在三年後考入華國佛學院,並在同年獲得本科畢業。


    在這20年中,他先後擔任了廣東佛教協會副秘書長、華國佛教協會理事、廣東佛教協會秘書長、政協委員、人大代表等等。


    頭銜非常多,多到恐怕他自己都記不住。


    修佛講究六根清淨,不為外物所迷惑。可明生大和尚又做了什麽呢?


    他的心思沒有放在修佛,而是全部都放在了這些虛名上。你現在還反過來質問我,簡直是可笑至極。”


    發問之人也不是傻子,稍加提點就明白了普陀寺與其他寺廟的不同。


    一個是純粹的修習佛法的聖地,另一個是人為扶持起來的標誌性建築。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這就像音樂圈的鄙視鏈一般。


    玩古典的瞧不起玩爵士的,玩爵士的瞧不起玩搖滾的,玩搖滾的瞧不起玩流行的,但是這幫人都瞧不起玩說唱的。


    古典樂是所有音樂類型中最高深的一種,最需要技術以及樂感。學習古典樂投入的時間精力等成本也最高,他們大多都有童子功,日常活動就是練琴練琴再練琴。


    這就與五台山和少林寺一般,僧人每天都是在學習、修煉,沒有時間更沒有精力去與其他人爭奪名利。僧人一生的目標就是要修成功德圓滿,早日成佛,登往西天極樂。


    古典樂能站在鄙視鏈的頂端,還因為它是小眾的音樂,畢竟在“大眾即原罪”的偏見裏,小眾就代表著獨特和優勢。


    古典樂是需要門檻的,首先是創作的門檻,一個沒學過古典樂的人或許能拿起吉他寫一首歌,但他肯定寫不出一首交響曲。


    其次,聽懂古典樂也是需要門檻的。大部分人可能感受到的是古典樂的旋律和情緒,但其工整的結構,繁複的設計是普通愛好者聽不出來的,不然也不會有那麽多在音樂會現場睡著的人了。


    聽懂古典樂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就像《樂隊的夏天》裏痛仰樂隊改編的《我願意》,張亞東可以聽出尾音裏麵半音的設計,但在馬東聽來他們就是唱錯了。


    所謂曲高和寡,雖然古典樂高貴、典雅、有內涵,但在流行音樂人的眼裏,你那東西寫的再好有幾個人聽,有市場嗎,還不是沒有我的受歡迎。


    佛教也是如此,哪怕你再專業,再牛筆,又有什麽用?一門心思修行佛法,對外界的事情不聞不問。反而許多假和尚打著哪個山上下來的僧人的名號四處行騙,久而久之,有些不明真相的人便會認為這些和尚也不過是浪得虛名罷了。


    而明生大和尚算是這其中比較成功的一位代表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靈異:從駕駛靈車開始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五花大腰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五花大腰子並收藏靈異:從駕駛靈車開始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