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蔡雙並沒有記錄生活的習慣,這本日記的誕生從一開始就是個誘餌——用來輔助自己確認那些不請自來的客人。
他一直清楚有人會來家裏定期翻東西。
目標不是金條首飾,也沒有綁架勒索的意思,還刻意把行動痕跡抹消得幹幹淨淨,不希望被人察覺。為人謹慎,手段又老練,而這個行為甚至持續了1年零六個多月的時間,好像是在找什麽東西——一個家裏沒有,但多半會出現在自己家的東西。
如果考慮其他價值的話,印象裏能想到的、有些收藏價值的東西就是太爺爺留下的那些舊東西。一些是他自己寫的詩和信,一個石刻印章,剩下的是他的筆記,研究《易經》和許多古籍的筆記。
說實話太爺爺這個人,自己根本沒見過,連照片都沒有,但絕不能說他和自己的成長一點關係都沒有。因為他留下的筆記,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起了不少至關重要的作用。
那時候還在上小學,暑假的時候覺得學校推薦的書目看不進去,就趁大人不在,自己翻老書櫃裏的書出來看。這個老書櫃很矮,一看就是給小孩子用的,所以小學生拿裏麵的東西也方便。而叫它老書櫃是因為——那是母親小時候的書櫃,據說是外公親手做的。完全看不出手工的痕跡,甚至比店裏買的還精致,櫃體選了漂亮白淨的木板,說明外公在選材時肯定也花了不少功夫。
但因為年代久了,隨著家裝風格不斷變更,它的外型實在是與其他家具格格不入,母親又舍不得扔,索性把家裏那些傳下來的老物件都裝進去,塞得滿滿當當,還都是這個時代見不著的稀奇玩意。所以這個老書櫃對於蔡雙來說,一直是個值得探索的“寶藏”。
裏麵的東西都是純手工製作的,在如今這個年代來說太罕見了。雖然蔡雙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但那些老物件似乎帶著點那個年代的精氣神在,自帶著一種沉甸甸的、紮實的氣息。真不是他講究,而是麵對這些手工製品,便會莫名產生一種好奇——到底是什麽樣的人、帶著怎樣的心情,完成了這個作品?
n市現代的東西都是機器製的,規格統一,大小一致,自然不會有人探究所謂的來曆,更別提什麽感情不感情的了,所以對蔡雙來說,那些老物件實在是太神秘,又太難以理解了,這才養成了翻閱它們的習慣。
太爺爺的筆記其實他一早就看過,字都能看懂,有趣的點在於隨著自己年紀增長,裏麵的內容也一起跟著變化了。
第一次看那些信件,隻記得裏麵說那個印章是他的好友刻的,他特別喜歡;再長大點看同樣的內容,便覺得太爺爺那個朋友可真厲害;而現在看那封信——則是切實感受到太爺爺對友人的憧憬和羨慕。
因為那封信,一直都在誇那個朋友多麽地才華橫溢,靈氣逼人。即使通篇都沒有對這個朋友進行什麽外貌和細節描寫,但自打懂事後,隻要讀出這些文字,便能清晰地感覺到一個得天獨厚的才子躍然紙上。雖然後續不知道太爺爺的那個朋友怎麽樣了,信裏沒寫,蔡雙也從來沒聽父母說過。
不過說到底這些東西不過是些老人家的物件,真的有人會為了這些東西來家裏多次踩點嗎?
他不確定,畢竟家裏隻有自己一個人住,遇事總要處理得小心些。
他怎麽發現家裏進人是源於一次偶然,因為平時打掃衛生偷懶,隻處理了常進的臥室和客廳,等到周末需要徹底來一個大掃除的時候,這才看見了吸塵器藍光掃過後的地麵留下的,形狀有些怪異的鞋套印。
第一反應是去父母房間的地板確認一下,也有腳印。再到衛生間、儲物間都一一確認——這人已經將家裏翻了個遍了,但值錢的珠寶首飾,畫卻還在原來的位置上,目標也許不是謀財。
氣人的是,對方還沒亂翻,刻意把東西原封不動地放回原位,連順序、位置都沒發生變化,說明這人是專業的。
「到底是來幹什麽的?」
所以他開始了測試,沒有安監控,也沒有在明麵上放置什麽反偵察機關,目的就是在不引起對方警覺的前提下,弄清楚這夥人的來意。
故意把一些財物置到家具縫隙下,弄成意外掉落的模樣;寫了一本日記,當然裏麵無非是流水賬一樣的無關緊要的瑣事記錄;冰箱裏放了幾個用真空保鮮袋放置的食物,就這樣拉長線維持了一個月。
財物那邊完全沒人動,果然不是奔著錢來的,害命麽——冰箱裏的東西他倒是翻了,即使保鮮袋的擺放角度沒有還原,還是冒著風險翻了這些東西。日記也看了,書架上有很多漏洞,自己每天都會稍微卡在兩個漏洞之間,這個人明顯沒注意到這一點,隻是原封不動地放回差不多的位置上。
總結下來,這人對自己的日常作息十分清楚,一定會選家裏沒人的時候過來,意外地每次都要重新翻東西,維持一個月了也沒什麽大動作的打算,多半是在找東西,一個值得他跑這麽多趟,卻沒找到,還願意堅持不懈過來翻的東西。但自己也沒找到這麽個東西在哪,也許父母藏起來了,也許它就沒在這個家裏。
半年後,他總結了一個規律,這人下雨不來,自己放假的時候也不來,上學期間一周過來一次,寒暑假的時候隻是一個月過來一次。隻要他不作妖,自己也沒輕舉妄動,這樣最安全,因為對方知道自己住在哪裏,能隨隨便便進來,在他沒做出能立案的事情前,報警或威脅隻能激怒對方。
不過不好說,他這種行為是不是在找樂子,因為剛好這個階段的生活令他有些厭倦了。
勢利的同學,一眼就能看穿的目的,為了一點無謂小事爭來爭去,自己一點也不想參與這種鬧劇,也不感興趣別人的八卦。也許是自己運氣不好吧,從小到大,還真沒交到過不帶著目的接觸自己的朋友,所以主動遠離了這些浮躁而虛偽的人際關係。
正在這時,讓他產生興趣的事情來了——令這群人趨之若鶩的寶貝到底是什麽?
他一直清楚有人會來家裏定期翻東西。
目標不是金條首飾,也沒有綁架勒索的意思,還刻意把行動痕跡抹消得幹幹淨淨,不希望被人察覺。為人謹慎,手段又老練,而這個行為甚至持續了1年零六個多月的時間,好像是在找什麽東西——一個家裏沒有,但多半會出現在自己家的東西。
如果考慮其他價值的話,印象裏能想到的、有些收藏價值的東西就是太爺爺留下的那些舊東西。一些是他自己寫的詩和信,一個石刻印章,剩下的是他的筆記,研究《易經》和許多古籍的筆記。
說實話太爺爺這個人,自己根本沒見過,連照片都沒有,但絕不能說他和自己的成長一點關係都沒有。因為他留下的筆記,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起了不少至關重要的作用。
那時候還在上小學,暑假的時候覺得學校推薦的書目看不進去,就趁大人不在,自己翻老書櫃裏的書出來看。這個老書櫃很矮,一看就是給小孩子用的,所以小學生拿裏麵的東西也方便。而叫它老書櫃是因為——那是母親小時候的書櫃,據說是外公親手做的。完全看不出手工的痕跡,甚至比店裏買的還精致,櫃體選了漂亮白淨的木板,說明外公在選材時肯定也花了不少功夫。
但因為年代久了,隨著家裝風格不斷變更,它的外型實在是與其他家具格格不入,母親又舍不得扔,索性把家裏那些傳下來的老物件都裝進去,塞得滿滿當當,還都是這個時代見不著的稀奇玩意。所以這個老書櫃對於蔡雙來說,一直是個值得探索的“寶藏”。
裏麵的東西都是純手工製作的,在如今這個年代來說太罕見了。雖然蔡雙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但那些老物件似乎帶著點那個年代的精氣神在,自帶著一種沉甸甸的、紮實的氣息。真不是他講究,而是麵對這些手工製品,便會莫名產生一種好奇——到底是什麽樣的人、帶著怎樣的心情,完成了這個作品?
n市現代的東西都是機器製的,規格統一,大小一致,自然不會有人探究所謂的來曆,更別提什麽感情不感情的了,所以對蔡雙來說,那些老物件實在是太神秘,又太難以理解了,這才養成了翻閱它們的習慣。
太爺爺的筆記其實他一早就看過,字都能看懂,有趣的點在於隨著自己年紀增長,裏麵的內容也一起跟著變化了。
第一次看那些信件,隻記得裏麵說那個印章是他的好友刻的,他特別喜歡;再長大點看同樣的內容,便覺得太爺爺那個朋友可真厲害;而現在看那封信——則是切實感受到太爺爺對友人的憧憬和羨慕。
因為那封信,一直都在誇那個朋友多麽地才華橫溢,靈氣逼人。即使通篇都沒有對這個朋友進行什麽外貌和細節描寫,但自打懂事後,隻要讀出這些文字,便能清晰地感覺到一個得天獨厚的才子躍然紙上。雖然後續不知道太爺爺的那個朋友怎麽樣了,信裏沒寫,蔡雙也從來沒聽父母說過。
不過說到底這些東西不過是些老人家的物件,真的有人會為了這些東西來家裏多次踩點嗎?
他不確定,畢竟家裏隻有自己一個人住,遇事總要處理得小心些。
他怎麽發現家裏進人是源於一次偶然,因為平時打掃衛生偷懶,隻處理了常進的臥室和客廳,等到周末需要徹底來一個大掃除的時候,這才看見了吸塵器藍光掃過後的地麵留下的,形狀有些怪異的鞋套印。
第一反應是去父母房間的地板確認一下,也有腳印。再到衛生間、儲物間都一一確認——這人已經將家裏翻了個遍了,但值錢的珠寶首飾,畫卻還在原來的位置上,目標也許不是謀財。
氣人的是,對方還沒亂翻,刻意把東西原封不動地放回原位,連順序、位置都沒發生變化,說明這人是專業的。
「到底是來幹什麽的?」
所以他開始了測試,沒有安監控,也沒有在明麵上放置什麽反偵察機關,目的就是在不引起對方警覺的前提下,弄清楚這夥人的來意。
故意把一些財物置到家具縫隙下,弄成意外掉落的模樣;寫了一本日記,當然裏麵無非是流水賬一樣的無關緊要的瑣事記錄;冰箱裏放了幾個用真空保鮮袋放置的食物,就這樣拉長線維持了一個月。
財物那邊完全沒人動,果然不是奔著錢來的,害命麽——冰箱裏的東西他倒是翻了,即使保鮮袋的擺放角度沒有還原,還是冒著風險翻了這些東西。日記也看了,書架上有很多漏洞,自己每天都會稍微卡在兩個漏洞之間,這個人明顯沒注意到這一點,隻是原封不動地放回差不多的位置上。
總結下來,這人對自己的日常作息十分清楚,一定會選家裏沒人的時候過來,意外地每次都要重新翻東西,維持一個月了也沒什麽大動作的打算,多半是在找東西,一個值得他跑這麽多趟,卻沒找到,還願意堅持不懈過來翻的東西。但自己也沒找到這麽個東西在哪,也許父母藏起來了,也許它就沒在這個家裏。
半年後,他總結了一個規律,這人下雨不來,自己放假的時候也不來,上學期間一周過來一次,寒暑假的時候隻是一個月過來一次。隻要他不作妖,自己也沒輕舉妄動,這樣最安全,因為對方知道自己住在哪裏,能隨隨便便進來,在他沒做出能立案的事情前,報警或威脅隻能激怒對方。
不過不好說,他這種行為是不是在找樂子,因為剛好這個階段的生活令他有些厭倦了。
勢利的同學,一眼就能看穿的目的,為了一點無謂小事爭來爭去,自己一點也不想參與這種鬧劇,也不感興趣別人的八卦。也許是自己運氣不好吧,從小到大,還真沒交到過不帶著目的接觸自己的朋友,所以主動遠離了這些浮躁而虛偽的人際關係。
正在這時,讓他產生興趣的事情來了——令這群人趨之若鶩的寶貝到底是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