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晉安,琅嬛城上琊鎮人氏,幼年時喪母,從小與父親相依為命。
劉家的鐵匠鋪子是祖傳的,打鐵技藝世代相傳,這份生意更是子承父業從未中斷。鐵匠鋪的生意傳到劉晉安的父親手上時,因為劉父打鐵的技藝爐火純青,這塊老字號的牌匾經他手更加發揚光大。
劉父為人謙和,打造的鐵器結實耐用,深受鄉民喜愛,所以劉家鐵匠鋪在當地很是吃的開。劉父剛接手鐵匠鋪子的時候,劉家很是清貧,但是靠他辛苦勞作,省吃儉用,又仰仗鄉鄰捧場,日常溫飽並不是問題,甚至年終還能攢下些銀錢。
歲月雖然有些無情,但它總不會虧待努力認真對待生活的人。經年累月,劉家的日子也在逐步變好,等到劉晉安十歲以後,劉家的生活可算相當不錯了。
劉晉安從小跟在劉父後麵,父親在爐前打鐵,他就在旁邊打下手,遞工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因為幼時喪母,與父親相依為命,艱苦的生活使他比同齡的孩子要懂事聽話許多。他知道父親是家中的主心骨,也知道父親辛苦賺錢都是為了讓這個家更加富裕,讓日子過得更好些,所以他從不敢違拗父親,一切言行都要順從父親的心意。
大概是因為缺少母愛,劉晉安從小就孤僻少言,不愛與人說話,更不愛與同齡的孩子交朋友。從小到大,他身邊隻有兩個可以說得上話的朋友,一位是鄰舍與他同齡的一位孩子林施行,另一位則是住在離他家不遠的蕭家巷裏的蕭遠塵。
蕭遠塵的父親是四海有名的劍術大師,被同道賦予“劍神”的稱號,在上琊鎮有屬於自己的武館,每年都會有來自五湖四海慕名而來的劍修,他們一來是為了一睹劍神風采,二來是想求學問道,請教高深的劍術。。
蕭父不僅是個劍術大師,他還是個極好的老師。他主張有教無類,凡是有人真心上門求學劍術,他都會大開門戶,歡喜地將來客接入武館,並根據“因材施教”的理念耐心指導其劍術,並不會計較對方給的報酬的多少。正因如此,蕭家的劍術在他手上得以發揚光大,名爍天下,其門人弟子更是遍布整個太古神州。
蕭遠塵在劍道這方麵的天賦尤為出眾,幼時便已顯露出來。他三歲時蹣跚學劍,四歲便會看劍譜,五歲會解劍招,到十歲時已熟讀天下劍譜,並能創新招式,隨手出劍已是絕殺之招。
劉晉安閑暇時總會去蕭父的武館裏,靜靜地站在廊簷下,看著蕭遠塵在屋裏認真地練習劍術。他這樣一位普通人家的小孩,對劍術當然一竅不通,也不理解這劍術究竟練來做些什麽,但他卻對劍師那絕妙的劍招和驚鴻般的身法心馳神往。
有一次劉晉安正倚靠在廊柱上,目不轉睛地盯著館內眾劍客修習劍術,這時有人從後麵來拍他的肩膀,問:“小子,想跟我學習劍術嗎?”
劉晉安望過去,原來是蕭遠塵的父親,施過禮後,撓著頭不好意思地說道:“那自然是想的,隻是我這人笨得很,恐怕學不好的。”
蕭父聽後爽朗地一笑,道:“你在此稍等,我去去就來。”
劉晉安答應一聲,目送蕭父進入室裏,不一會就見他倒提一把木劍走了出來,昂然道:“我演練幾招劍術,你默記在心,隨後學著我的樣子比劃出來,我來看看你究竟是否真如自己口中說得笨。”說罷沉肩轉肘,身形飄轉,一口氣連使十招劍術,其中不乏兩三招難度極高的劍招。
劉晉安聚精會神地凝望,專心致誌地去記劍招,待到蕭父使畢,他也將十招全部印在了心裏。
蕭父倒轉劍柄,將木劍遞給劉晉安,笑著說道:“小子,你依葫蘆畫瓢練給我瞧瞧。”
劉晉安接劍在手站在原地,他在腦海裏將全部劍招演練了一遍後,方學著蕭父先前的姿勢一一施展下去。他從未受過正式的劍術訓練,手腳也不靈活,盡管招式記得不錯,但在經他手裏使出來,卻極其別扭笨拙,破綻百出。在他使到那三招高難度的招式時,更是醜態百出,險些重心不穩,摔在地上。
劉晉安勉強使完全部劍招,自知練得不好,臉色大窘,低著頭恭恭敬敬地將木劍還給蕭父,而後沉默不語,靜聽教誨。
蕭父莞爾一笑,灼灼目光投向眼前這位少年稚嫩的臉龐,凝視良久後方正容道:“小子,你確實不是很聰明。”
劉晉安聽到這句話後淚水瞬間充斥眼眶,臉上紅一陣白一陣,隻能拚命低頭,害怕對方看到自己因自尊心受傷而流出的眼淚。
蕭父續道:“吾門學劍一道,講究資為先,學次之,很多行業亦如此。話雖如此,可資地固然重要,卻非成道之關鍵。資地佳者,好學勤問,不患不進。資地佳者,業慌於嬉,學無益也,雖學皮毛不過徒勞,終一事無成。資地不佳者,尚有勤學好問可彌補,業精於勤,亦有大成之日。資地勤奮皆無者,然妄想學劍,此為劍道鄙夷之人!”
“吾門練劍有三要:天分第一,誠心次之,勤學亦次之。天分雖是第一,卻不是關鍵所在,後兩者遠比前者更加重要。古往今來劍道中並不缺乏天才,但天才亦有無甚作為者,由此可見學劍天分的好壞並不能定奪一個人的前途,後天的努力和造化才是成功的關鍵。”
“小子,聽說你家是開鐵匠鋪的?”
劉晉安默然點頭。
“你爹的手藝你學會了幾成?”
劉晉安一呆,不知道他所問何為,沉吟道:“五六成吧。”
蕭父淡淡一笑,道:“你小小年紀能得到你爹手藝的五六成倒也不易。學打鐵可難可苦嗎?”
劉晉安搖頭,隨即目光堅定地說道:“難倒不難,就是苦了些。可我不怕吃苦,我有力氣,願意幹活。爹爹的技藝我學會了他就會高興,隻要他能高興,我再苦再難都能捱過去!”
蕭父哈哈一笑,握住劉晉安的雙肩,目光如炬地瞧著他,昂然道:“好小子,你以後隻要有空就來武館,我親自教你劍術!”
劉晉安猛然抬頭,難以置信望向蕭父,錯愕道:“我真的可以學劍嗎?”
蕭父微微一笑:“心誠者可學劍,心正者可熟劍。回去收拾好心情,明天來武館後堂找我報到!”
劉晉安聞言肅然起敬,眼神裏流露出感激,躬身施禮道:“是,師父!”
自那天以後,劉晉安在忙活完鐵匠鋪子裏每日的活計後都會跑去武館,跟隨蕭父學習劍術。
劉晉安入門時十二歲,這個年紀學劍起步已經非常晚了,凡是劍修大都是童子功,幼時就要開始磨煉筋骨,這樣基本功才會紮實。這個年紀的劉晉安,雖然體格健壯,又有耐力和韌性,但手腳終究不如自幼練習的劍修協調,難以隨心所欲的使出靈活的招式。
劉晉安的確是個勤奮的孩子,入門時師父對他說的話他始終銘記於心。他肯吃苦肯下功夫,師父教他的每一招每一式,他回去都要練上成千上萬遍,直至練到得心應手,毫無破綻,方去練下一招。
他還會時常去找蕭遠塵切磋劍法,雖然每次都會被對方以三兩招輕而易舉的打敗,但他卻從未氣餒,收拾好心情後繼續埋頭苦練。
蕭父看著劉晉安勤學苦練,正一天天的進步,心裏很有感觸,曾對他做出這樣的評價:這孩子不但不笨,反而是個練劍的好苗子,若非起步晚,他應該要比同齡劍修強上不少。像他這樣把每一招都要練到爐火純青,隨心所欲的練法,將來或許成為一代宗師也未可知!
劉晉安自入劍道以來就將蕭遠塵視作自己的對手,並以擊敗蕭為一生的目標,為了這個目標他始終在努力著。起初兩人切磋,劉晉安最多隻能接下蕭遠塵三招,但隨著他修為的不斷深入精進,能夠接下來的招式越來越多,雖然仍是敗北,無一勝績,但他卻在以驚人的速度進步著。
後來蕭父與劉父相繼去世,蕭遠塵繼承武館,守護奉劍祠,而劉晉安則接手自家祖傳的鐵匠鋪子,開始為生活奮鬥。
劉晉安接手鐵匠鋪不久,有人賣給他一塊磨盤大小、奇黑無比的鐵塊,據說是天上落下的鐵,叫隕星鐵,比尋常的鐵要堅硬百倍。他花費兩個月的時間,用這塊隕星鐵竭心鑄造出兩口通體漆黑的利劍,鋒銳絕倫,吹毛斷過,乃是神兵利器。兩把劍一名曰“露曉”,一名曰“景昃”。他將露曉贈送給蕭遠塵,景昃則留給自己。
再後來兩人都娶妻生子,有了各自的家庭,那以後二人相聚論劍的時光開始逐漸變少。雖然二人都有了自己的事業和家庭,但劉晉安始終沒有放下自己熱愛的劍術,同樣沒有放下自己要擊敗蕭遠塵這一人生目標。隻要兩人得閑相聚便會秉燭夜談,探討切磋劍術。
時光荏苒,就這樣又過去了十五年的光陰歲月,蕭遠塵的兩個孩子都長成了俊俏活潑的少年郎。少年人天性好動,他們就像羽翼剛剛豐滿的鳥兒,不知道天有多高,總覺得自己可以飛的比天還高,總想著飛出從小生活的小林子出去闖闖外麵更開闊的天地。蕭遠塵也很明白這點,所以他決定要帶兩個孩子出去遊曆天下,訪名川大河,拜德馨前輩,開拓二子的眼界。
好友要遠行,劉晉安當然要去依依惜別一番,畢竟是半輩子的交情,現在要分離,兩人心裏其實都挺舍不得的。
琅嬛城外的酒肆裏,兩人對飲了一壇送行酒,又互道珍重後,蕭遠塵攜二子踏上了他們的旅途,劉晉安目送他們遠去,直至消失在視野裏才戀戀不舍地回去了。
蕭遠塵走後,好長一段時間劉晉安都提不起幹勁,整天渾渾噩噩,連最愛的劍都拋之一邊,任其落灰。他總覺得蕭遠塵走後自己的魂也隨他去了,雖然有家人相伴,可心裏卻仍覺空蕩蕩的,這前所未有的種孤獨感常常使他落寞神傷。
他將景昃懸掛在鐵匠鋪外的門房上,每到夜晚他就會搬一張凳子,獨自一人坐在鋪子外麵,望著高懸蒼穹之上的明月發呆,任由晚風拂過自己略顯消瘦的身體,心裏卻是惦念著故友正身處何方,期盼對方能早日回到家鄉。
就這樣苦等了十五個寒暑,直至歲月將劉晉安從一個壯實的中年漢子變成了個灰發滿頭的小老頭子,他最終也沒有等到蕭遠塵回來。
蕭遠塵雖然沒有回來,但他的次子蕭仲景卻回來了,他是奉父親的旨意回來看守祠堂的。
劉晉安前往奉劍祠找到了已步入中年的蕭仲景,向他詢問蕭遠塵的近況。
蕭仲景說他爹被大周皇帝委以太傅重任,現在住在皇宮裏,專門教導兩位皇子學習劍術,身體無恙,一切安好。
劉晉安還想追問一些細節,卻被蕭仲景搪塞了幾句,將他打發走了。劉晉安怏怏然回了家,雖然沒打聽到這十多年蕭失父子的具體經曆,但他知道好友現在一切都好後,心裏總算是踏實了許多。
有一次劉晉安心血來潮,取下懸掛多年早已鏽蝕破敗的景昃劍,興致勃勃地來找蕭仲景,向他求教蕭家劍術。
蕭仲景並不以為意,取劍與劉晉安就切磋起來。一來蕭仲景天性孤傲,自恃劍法了得,二來他與劉晉安叔侄感情薄淺,所以他使出了全力。
二人大戰了一個時辰,最終以劉晉安劍被挑飛而落敗。他敗了,敗在了這位十多年沒有見麵的侄子手上,這相當於自己敗給了蕭遠塵,原來自己終究還是比不過蕭遠塵。他長歎一口氣,拾起地上的景昃,感歎長江後浪推前浪,告辭了蕭仲景,悻悻而歸。
往後的幾年,劉墨安沒有再研習劍術,他將景昃懸掛在鋪子外麵,隻是偶爾取下輕輕愛撫,思懷故友。
劉家的鐵匠鋪子是祖傳的,打鐵技藝世代相傳,這份生意更是子承父業從未中斷。鐵匠鋪的生意傳到劉晉安的父親手上時,因為劉父打鐵的技藝爐火純青,這塊老字號的牌匾經他手更加發揚光大。
劉父為人謙和,打造的鐵器結實耐用,深受鄉民喜愛,所以劉家鐵匠鋪在當地很是吃的開。劉父剛接手鐵匠鋪子的時候,劉家很是清貧,但是靠他辛苦勞作,省吃儉用,又仰仗鄉鄰捧場,日常溫飽並不是問題,甚至年終還能攢下些銀錢。
歲月雖然有些無情,但它總不會虧待努力認真對待生活的人。經年累月,劉家的日子也在逐步變好,等到劉晉安十歲以後,劉家的生活可算相當不錯了。
劉晉安從小跟在劉父後麵,父親在爐前打鐵,他就在旁邊打下手,遞工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因為幼時喪母,與父親相依為命,艱苦的生活使他比同齡的孩子要懂事聽話許多。他知道父親是家中的主心骨,也知道父親辛苦賺錢都是為了讓這個家更加富裕,讓日子過得更好些,所以他從不敢違拗父親,一切言行都要順從父親的心意。
大概是因為缺少母愛,劉晉安從小就孤僻少言,不愛與人說話,更不愛與同齡的孩子交朋友。從小到大,他身邊隻有兩個可以說得上話的朋友,一位是鄰舍與他同齡的一位孩子林施行,另一位則是住在離他家不遠的蕭家巷裏的蕭遠塵。
蕭遠塵的父親是四海有名的劍術大師,被同道賦予“劍神”的稱號,在上琊鎮有屬於自己的武館,每年都會有來自五湖四海慕名而來的劍修,他們一來是為了一睹劍神風采,二來是想求學問道,請教高深的劍術。。
蕭父不僅是個劍術大師,他還是個極好的老師。他主張有教無類,凡是有人真心上門求學劍術,他都會大開門戶,歡喜地將來客接入武館,並根據“因材施教”的理念耐心指導其劍術,並不會計較對方給的報酬的多少。正因如此,蕭家的劍術在他手上得以發揚光大,名爍天下,其門人弟子更是遍布整個太古神州。
蕭遠塵在劍道這方麵的天賦尤為出眾,幼時便已顯露出來。他三歲時蹣跚學劍,四歲便會看劍譜,五歲會解劍招,到十歲時已熟讀天下劍譜,並能創新招式,隨手出劍已是絕殺之招。
劉晉安閑暇時總會去蕭父的武館裏,靜靜地站在廊簷下,看著蕭遠塵在屋裏認真地練習劍術。他這樣一位普通人家的小孩,對劍術當然一竅不通,也不理解這劍術究竟練來做些什麽,但他卻對劍師那絕妙的劍招和驚鴻般的身法心馳神往。
有一次劉晉安正倚靠在廊柱上,目不轉睛地盯著館內眾劍客修習劍術,這時有人從後麵來拍他的肩膀,問:“小子,想跟我學習劍術嗎?”
劉晉安望過去,原來是蕭遠塵的父親,施過禮後,撓著頭不好意思地說道:“那自然是想的,隻是我這人笨得很,恐怕學不好的。”
蕭父聽後爽朗地一笑,道:“你在此稍等,我去去就來。”
劉晉安答應一聲,目送蕭父進入室裏,不一會就見他倒提一把木劍走了出來,昂然道:“我演練幾招劍術,你默記在心,隨後學著我的樣子比劃出來,我來看看你究竟是否真如自己口中說得笨。”說罷沉肩轉肘,身形飄轉,一口氣連使十招劍術,其中不乏兩三招難度極高的劍招。
劉晉安聚精會神地凝望,專心致誌地去記劍招,待到蕭父使畢,他也將十招全部印在了心裏。
蕭父倒轉劍柄,將木劍遞給劉晉安,笑著說道:“小子,你依葫蘆畫瓢練給我瞧瞧。”
劉晉安接劍在手站在原地,他在腦海裏將全部劍招演練了一遍後,方學著蕭父先前的姿勢一一施展下去。他從未受過正式的劍術訓練,手腳也不靈活,盡管招式記得不錯,但在經他手裏使出來,卻極其別扭笨拙,破綻百出。在他使到那三招高難度的招式時,更是醜態百出,險些重心不穩,摔在地上。
劉晉安勉強使完全部劍招,自知練得不好,臉色大窘,低著頭恭恭敬敬地將木劍還給蕭父,而後沉默不語,靜聽教誨。
蕭父莞爾一笑,灼灼目光投向眼前這位少年稚嫩的臉龐,凝視良久後方正容道:“小子,你確實不是很聰明。”
劉晉安聽到這句話後淚水瞬間充斥眼眶,臉上紅一陣白一陣,隻能拚命低頭,害怕對方看到自己因自尊心受傷而流出的眼淚。
蕭父續道:“吾門學劍一道,講究資為先,學次之,很多行業亦如此。話雖如此,可資地固然重要,卻非成道之關鍵。資地佳者,好學勤問,不患不進。資地佳者,業慌於嬉,學無益也,雖學皮毛不過徒勞,終一事無成。資地不佳者,尚有勤學好問可彌補,業精於勤,亦有大成之日。資地勤奮皆無者,然妄想學劍,此為劍道鄙夷之人!”
“吾門練劍有三要:天分第一,誠心次之,勤學亦次之。天分雖是第一,卻不是關鍵所在,後兩者遠比前者更加重要。古往今來劍道中並不缺乏天才,但天才亦有無甚作為者,由此可見學劍天分的好壞並不能定奪一個人的前途,後天的努力和造化才是成功的關鍵。”
“小子,聽說你家是開鐵匠鋪的?”
劉晉安默然點頭。
“你爹的手藝你學會了幾成?”
劉晉安一呆,不知道他所問何為,沉吟道:“五六成吧。”
蕭父淡淡一笑,道:“你小小年紀能得到你爹手藝的五六成倒也不易。學打鐵可難可苦嗎?”
劉晉安搖頭,隨即目光堅定地說道:“難倒不難,就是苦了些。可我不怕吃苦,我有力氣,願意幹活。爹爹的技藝我學會了他就會高興,隻要他能高興,我再苦再難都能捱過去!”
蕭父哈哈一笑,握住劉晉安的雙肩,目光如炬地瞧著他,昂然道:“好小子,你以後隻要有空就來武館,我親自教你劍術!”
劉晉安猛然抬頭,難以置信望向蕭父,錯愕道:“我真的可以學劍嗎?”
蕭父微微一笑:“心誠者可學劍,心正者可熟劍。回去收拾好心情,明天來武館後堂找我報到!”
劉晉安聞言肅然起敬,眼神裏流露出感激,躬身施禮道:“是,師父!”
自那天以後,劉晉安在忙活完鐵匠鋪子裏每日的活計後都會跑去武館,跟隨蕭父學習劍術。
劉晉安入門時十二歲,這個年紀學劍起步已經非常晚了,凡是劍修大都是童子功,幼時就要開始磨煉筋骨,這樣基本功才會紮實。這個年紀的劉晉安,雖然體格健壯,又有耐力和韌性,但手腳終究不如自幼練習的劍修協調,難以隨心所欲的使出靈活的招式。
劉晉安的確是個勤奮的孩子,入門時師父對他說的話他始終銘記於心。他肯吃苦肯下功夫,師父教他的每一招每一式,他回去都要練上成千上萬遍,直至練到得心應手,毫無破綻,方去練下一招。
他還會時常去找蕭遠塵切磋劍法,雖然每次都會被對方以三兩招輕而易舉的打敗,但他卻從未氣餒,收拾好心情後繼續埋頭苦練。
蕭父看著劉晉安勤學苦練,正一天天的進步,心裏很有感觸,曾對他做出這樣的評價:這孩子不但不笨,反而是個練劍的好苗子,若非起步晚,他應該要比同齡劍修強上不少。像他這樣把每一招都要練到爐火純青,隨心所欲的練法,將來或許成為一代宗師也未可知!
劉晉安自入劍道以來就將蕭遠塵視作自己的對手,並以擊敗蕭為一生的目標,為了這個目標他始終在努力著。起初兩人切磋,劉晉安最多隻能接下蕭遠塵三招,但隨著他修為的不斷深入精進,能夠接下來的招式越來越多,雖然仍是敗北,無一勝績,但他卻在以驚人的速度進步著。
後來蕭父與劉父相繼去世,蕭遠塵繼承武館,守護奉劍祠,而劉晉安則接手自家祖傳的鐵匠鋪子,開始為生活奮鬥。
劉晉安接手鐵匠鋪不久,有人賣給他一塊磨盤大小、奇黑無比的鐵塊,據說是天上落下的鐵,叫隕星鐵,比尋常的鐵要堅硬百倍。他花費兩個月的時間,用這塊隕星鐵竭心鑄造出兩口通體漆黑的利劍,鋒銳絕倫,吹毛斷過,乃是神兵利器。兩把劍一名曰“露曉”,一名曰“景昃”。他將露曉贈送給蕭遠塵,景昃則留給自己。
再後來兩人都娶妻生子,有了各自的家庭,那以後二人相聚論劍的時光開始逐漸變少。雖然二人都有了自己的事業和家庭,但劉晉安始終沒有放下自己熱愛的劍術,同樣沒有放下自己要擊敗蕭遠塵這一人生目標。隻要兩人得閑相聚便會秉燭夜談,探討切磋劍術。
時光荏苒,就這樣又過去了十五年的光陰歲月,蕭遠塵的兩個孩子都長成了俊俏活潑的少年郎。少年人天性好動,他們就像羽翼剛剛豐滿的鳥兒,不知道天有多高,總覺得自己可以飛的比天還高,總想著飛出從小生活的小林子出去闖闖外麵更開闊的天地。蕭遠塵也很明白這點,所以他決定要帶兩個孩子出去遊曆天下,訪名川大河,拜德馨前輩,開拓二子的眼界。
好友要遠行,劉晉安當然要去依依惜別一番,畢竟是半輩子的交情,現在要分離,兩人心裏其實都挺舍不得的。
琅嬛城外的酒肆裏,兩人對飲了一壇送行酒,又互道珍重後,蕭遠塵攜二子踏上了他們的旅途,劉晉安目送他們遠去,直至消失在視野裏才戀戀不舍地回去了。
蕭遠塵走後,好長一段時間劉晉安都提不起幹勁,整天渾渾噩噩,連最愛的劍都拋之一邊,任其落灰。他總覺得蕭遠塵走後自己的魂也隨他去了,雖然有家人相伴,可心裏卻仍覺空蕩蕩的,這前所未有的種孤獨感常常使他落寞神傷。
他將景昃懸掛在鐵匠鋪外的門房上,每到夜晚他就會搬一張凳子,獨自一人坐在鋪子外麵,望著高懸蒼穹之上的明月發呆,任由晚風拂過自己略顯消瘦的身體,心裏卻是惦念著故友正身處何方,期盼對方能早日回到家鄉。
就這樣苦等了十五個寒暑,直至歲月將劉晉安從一個壯實的中年漢子變成了個灰發滿頭的小老頭子,他最終也沒有等到蕭遠塵回來。
蕭遠塵雖然沒有回來,但他的次子蕭仲景卻回來了,他是奉父親的旨意回來看守祠堂的。
劉晉安前往奉劍祠找到了已步入中年的蕭仲景,向他詢問蕭遠塵的近況。
蕭仲景說他爹被大周皇帝委以太傅重任,現在住在皇宮裏,專門教導兩位皇子學習劍術,身體無恙,一切安好。
劉晉安還想追問一些細節,卻被蕭仲景搪塞了幾句,將他打發走了。劉晉安怏怏然回了家,雖然沒打聽到這十多年蕭失父子的具體經曆,但他知道好友現在一切都好後,心裏總算是踏實了許多。
有一次劉晉安心血來潮,取下懸掛多年早已鏽蝕破敗的景昃劍,興致勃勃地來找蕭仲景,向他求教蕭家劍術。
蕭仲景並不以為意,取劍與劉晉安就切磋起來。一來蕭仲景天性孤傲,自恃劍法了得,二來他與劉晉安叔侄感情薄淺,所以他使出了全力。
二人大戰了一個時辰,最終以劉晉安劍被挑飛而落敗。他敗了,敗在了這位十多年沒有見麵的侄子手上,這相當於自己敗給了蕭遠塵,原來自己終究還是比不過蕭遠塵。他長歎一口氣,拾起地上的景昃,感歎長江後浪推前浪,告辭了蕭仲景,悻悻而歸。
往後的幾年,劉墨安沒有再研習劍術,他將景昃懸掛在鋪子外麵,隻是偶爾取下輕輕愛撫,思懷故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