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中秋節。
玉米已經成熟了,這天,朱瞻基病了,因此玉米這件事交給了李曦曦。
李曦曦她特意叫了一些人將玉米棒子給掰了下來,而後拿到了城裏用大鍋煮開,免費送給百姓們品嚐。
看著這金燦燦的玉米棒子,很多的百姓都覺得很新奇。大家也都很想知道,這是什麽?
隻見到,李曦曦手裏拿著一根已經煮熟了的玉米,解釋道:“百姓們,知道這是什麽嗎?“
在場的人皆是搖搖頭,“不知道,沒見過。”
“是啊,這東西是什麽?”
李曦曦大聲喊道:“這叫玉米!乃是一種吃的食物。”
“吃的?怎麽吃?”
李曦曦微微笑道:“煮著吃烤著吃,磨成麵,磨成小顆粒,都可以。”
她耐心的解釋著,同時,一口咬了下去,給大家演示著。不愧是新的玉米種子,還別說,李曦曦嚐了一口,味道很是不錯。
“看到沒,就像我這樣吃,好了,接下來我會給大家免費發放玉米,你們可以拿回去吃。如果你們大家有想種玉米的,可以去大明日報買今日的報紙,上麵有教大家怎麽種植。“
說著,李曦曦就開始發放起了這煮熟的玉米。
起初,大家還是有所猶豫的,不過在看到官府的人毫不猶豫往肚子裏吃的時候,也就紛紛搶起了這好吃的玉米。
與此同時,遠在奴兒幹都司的那一大片小麥地,也開始進入到了豐收的最緊要關頭。
李曦曦已經提前讓人去收割小麥,同時,讓戶部的人也跟著去看看,小麥的畝產值到底有沒有提升,還有就是小麥的顆粒是否完整等等….…
九月下旬,已經是進入到了秋天。
京城,奉天殿。
朝堂之上,所有的大臣都在等待著戶部的統計,不知道皇孫和李曦曦所種植的稻田和小麥,究竟畝產提高了多少。
“夏原吉,你說說吧。”朱棣繞有興致的問了一句。
他隻知道這新水稻和小麥的產值翻了幾倍但具體多少不清楚。
戶部尚書夏原吉急忙道:“回皇上,水稻最終畝產值大約是十三石,小麥畝產值大約為十二石……”
“目前,江浙一帶和直隸府都已經用上了新的水稻種子。而其餘地區,我們也正在推廣。”
“至於皇孫所種植的玉米,臣認為,也應該在北方等地進行傳播。”
朱棣一聽,點點頭,覺得很是滿意,糧食產量上去了,百姓們自然就吃飽了。
隻是,一旁的李曦曦他卻還是有些憂心,在古代,大家都是靠天吃飯!一旦老天爺不高興了,不下雨了!那麽,莊稼就算是畝產值很高,也會有人吃不上飯的!
古代不是現代,信息傳播極其不發達,哪裏幹旱了,哪裏發洪水了,最起碼要好幾天甚至十多天才知道。萬一遇到個壞官,瞞著不給朝廷報,那麽百姓更慘!
沒辦法,隻能先是一步一步慢慢來了。
先把種子給傳播以後,再考慮是否引水灌溉等等。
“好!看到沒啊各位,這就是朕得好孫兒和李曦曦所做的事情。你們一個個的,還不如兩個孩子!“朱棣顯得很振奮的說道。
大臣們自然是不敢說話。
甚至,還想翻一個白眼。
也不看看朱瞻基是什麽人,那是大明的好聖孫啊!反正,這絕對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大家紛紛猜測,皇孫可能真的被神仙給眷顧了吧。不然他才少年之齡,怎麽會懂這麽多?
朱瞻基的地位,也在這些事情的影響下,逐步的提升。
大明日報總社。
李曦曦坐在裏麵,聽著錦衣衛馬成的報告。
“新種子已經發給了各府州的官員,讓他們直接發放給百姓們!不能收錢,可……我了解到,絕大部分的官員和商人勾結在了一起。”
“原本不要錢的種子,以高價賣給商人。而後,商人再以更高價賣給百姓!若是百姓不買,那就用不上這可以讓畝產提高的種子!”
此言一出,李曦曦大怒!
其實,這個消息還是李曦曦她通過自己報社的人給帶回來的,畢竟報社的用途是多樣性的。
“報紙上不是寫了,種子是免費的嗎?”
“曦曦姑娘,你不知道,他們不允許百姓買報紙!就算是買了,也不能亂說話,很多人都被蒙在鼓裏麵。這其中,屬浙江的府州猖狂。”
“直隸府州縣因為有朝廷在,他們暫時不敢這樣,但都有些躍躍欲試了!”
李曦曦一聽,頓時火冒三丈,這可真是開了眼了。
貪官汙吏,還真是囂張啊!這就是在與她李曦曦做對了,免費發放種子是因為什麽?還不是想盡快的提高糧食產值,提高經濟。
不然,你發展個毛線啊。
而這些個官員,他們就是發展道路上的絆腳石!
李曦曦可不擔心把他們全部都給哢嚓了,士大夫們就算是罵他如何,掌握了大明日報的李曦曦,有何畏懼?
再說,大明朝最不缺的就是人,就是官!
你不行了,別人可以頂上來!
“我去麵見皇上!”
“曦曦姑娘,你決定了嗎?這樣一來,涉及的人很多。畢竟,其他地方的官員,也都在虎視眈眈。”馬成善意的提醒道。
“是!”
李曦曦她勢必要鏟除這些個貪官汙吏!為什麽大明曾經有過資本主義萌芽,然而卻沒有發展呢?還不是因為這幫貪官汙吏?
說罷,他就急急忙忙騎著馬離開了。
乾清宮。
李曦曦走進去後,朱棣正在裏麵休息。
他看了一眼,慈祥的問道:“怎麽了孩子,找爺爺是有什麽要事要商量嗎?”
李曦曦點頭道:“回皇上,民女是有一要事要商議。”
“說。”
“民女之所以讓新種子不要錢發放給百姓,就是為了快點推廣新種子。可一些江浙一帶的貪官汙吏竟與商人勾結,高價賣出新種子。民女,想要懲治這些人!”
朱棣聽到這話,忽然就坐了起來,問道:“那你打算怎麽做?“
“殺雞儆猴!爭取,多收拾一些人。”
朱棣猶豫了,這條線上的人,不知道多不多?
“爺爺,別猶豫了。凡是阻止我大明朝經濟發展的官吏,留不得,大明難道不應該是天子與百姓共天下!”
“行,這件事我默認了,你和你太子說一聲吧,他畢竟是監國。”
玉米已經成熟了,這天,朱瞻基病了,因此玉米這件事交給了李曦曦。
李曦曦她特意叫了一些人將玉米棒子給掰了下來,而後拿到了城裏用大鍋煮開,免費送給百姓們品嚐。
看著這金燦燦的玉米棒子,很多的百姓都覺得很新奇。大家也都很想知道,這是什麽?
隻見到,李曦曦手裏拿著一根已經煮熟了的玉米,解釋道:“百姓們,知道這是什麽嗎?“
在場的人皆是搖搖頭,“不知道,沒見過。”
“是啊,這東西是什麽?”
李曦曦大聲喊道:“這叫玉米!乃是一種吃的食物。”
“吃的?怎麽吃?”
李曦曦微微笑道:“煮著吃烤著吃,磨成麵,磨成小顆粒,都可以。”
她耐心的解釋著,同時,一口咬了下去,給大家演示著。不愧是新的玉米種子,還別說,李曦曦嚐了一口,味道很是不錯。
“看到沒,就像我這樣吃,好了,接下來我會給大家免費發放玉米,你們可以拿回去吃。如果你們大家有想種玉米的,可以去大明日報買今日的報紙,上麵有教大家怎麽種植。“
說著,李曦曦就開始發放起了這煮熟的玉米。
起初,大家還是有所猶豫的,不過在看到官府的人毫不猶豫往肚子裏吃的時候,也就紛紛搶起了這好吃的玉米。
與此同時,遠在奴兒幹都司的那一大片小麥地,也開始進入到了豐收的最緊要關頭。
李曦曦已經提前讓人去收割小麥,同時,讓戶部的人也跟著去看看,小麥的畝產值到底有沒有提升,還有就是小麥的顆粒是否完整等等….…
九月下旬,已經是進入到了秋天。
京城,奉天殿。
朝堂之上,所有的大臣都在等待著戶部的統計,不知道皇孫和李曦曦所種植的稻田和小麥,究竟畝產提高了多少。
“夏原吉,你說說吧。”朱棣繞有興致的問了一句。
他隻知道這新水稻和小麥的產值翻了幾倍但具體多少不清楚。
戶部尚書夏原吉急忙道:“回皇上,水稻最終畝產值大約是十三石,小麥畝產值大約為十二石……”
“目前,江浙一帶和直隸府都已經用上了新的水稻種子。而其餘地區,我們也正在推廣。”
“至於皇孫所種植的玉米,臣認為,也應該在北方等地進行傳播。”
朱棣一聽,點點頭,覺得很是滿意,糧食產量上去了,百姓們自然就吃飽了。
隻是,一旁的李曦曦他卻還是有些憂心,在古代,大家都是靠天吃飯!一旦老天爺不高興了,不下雨了!那麽,莊稼就算是畝產值很高,也會有人吃不上飯的!
古代不是現代,信息傳播極其不發達,哪裏幹旱了,哪裏發洪水了,最起碼要好幾天甚至十多天才知道。萬一遇到個壞官,瞞著不給朝廷報,那麽百姓更慘!
沒辦法,隻能先是一步一步慢慢來了。
先把種子給傳播以後,再考慮是否引水灌溉等等。
“好!看到沒啊各位,這就是朕得好孫兒和李曦曦所做的事情。你們一個個的,還不如兩個孩子!“朱棣顯得很振奮的說道。
大臣們自然是不敢說話。
甚至,還想翻一個白眼。
也不看看朱瞻基是什麽人,那是大明的好聖孫啊!反正,這絕對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大家紛紛猜測,皇孫可能真的被神仙給眷顧了吧。不然他才少年之齡,怎麽會懂這麽多?
朱瞻基的地位,也在這些事情的影響下,逐步的提升。
大明日報總社。
李曦曦坐在裏麵,聽著錦衣衛馬成的報告。
“新種子已經發給了各府州的官員,讓他們直接發放給百姓們!不能收錢,可……我了解到,絕大部分的官員和商人勾結在了一起。”
“原本不要錢的種子,以高價賣給商人。而後,商人再以更高價賣給百姓!若是百姓不買,那就用不上這可以讓畝產提高的種子!”
此言一出,李曦曦大怒!
其實,這個消息還是李曦曦她通過自己報社的人給帶回來的,畢竟報社的用途是多樣性的。
“報紙上不是寫了,種子是免費的嗎?”
“曦曦姑娘,你不知道,他們不允許百姓買報紙!就算是買了,也不能亂說話,很多人都被蒙在鼓裏麵。這其中,屬浙江的府州猖狂。”
“直隸府州縣因為有朝廷在,他們暫時不敢這樣,但都有些躍躍欲試了!”
李曦曦一聽,頓時火冒三丈,這可真是開了眼了。
貪官汙吏,還真是囂張啊!這就是在與她李曦曦做對了,免費發放種子是因為什麽?還不是想盡快的提高糧食產值,提高經濟。
不然,你發展個毛線啊。
而這些個官員,他們就是發展道路上的絆腳石!
李曦曦可不擔心把他們全部都給哢嚓了,士大夫們就算是罵他如何,掌握了大明日報的李曦曦,有何畏懼?
再說,大明朝最不缺的就是人,就是官!
你不行了,別人可以頂上來!
“我去麵見皇上!”
“曦曦姑娘,你決定了嗎?這樣一來,涉及的人很多。畢竟,其他地方的官員,也都在虎視眈眈。”馬成善意的提醒道。
“是!”
李曦曦她勢必要鏟除這些個貪官汙吏!為什麽大明曾經有過資本主義萌芽,然而卻沒有發展呢?還不是因為這幫貪官汙吏?
說罷,他就急急忙忙騎著馬離開了。
乾清宮。
李曦曦走進去後,朱棣正在裏麵休息。
他看了一眼,慈祥的問道:“怎麽了孩子,找爺爺是有什麽要事要商量嗎?”
李曦曦點頭道:“回皇上,民女是有一要事要商議。”
“說。”
“民女之所以讓新種子不要錢發放給百姓,就是為了快點推廣新種子。可一些江浙一帶的貪官汙吏竟與商人勾結,高價賣出新種子。民女,想要懲治這些人!”
朱棣聽到這話,忽然就坐了起來,問道:“那你打算怎麽做?“
“殺雞儆猴!爭取,多收拾一些人。”
朱棣猶豫了,這條線上的人,不知道多不多?
“爺爺,別猶豫了。凡是阻止我大明朝經濟發展的官吏,留不得,大明難道不應該是天子與百姓共天下!”
“行,這件事我默認了,你和你太子說一聲吧,他畢竟是監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