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各國使臣基本上都得到了皇帝的祝福,以及封賞之後,這個花會也就宣布結束了。
當然,除了臉皮比較厚的倭寇們。
他們想要皇帝賜予一個島嶼來晾曬貨物。
晾曬個屁,一個小小的地盤都不給!倭寇是什麽,就是賊啊!他們,最終都要變成大明的子民。
而李曦曦她就在旁邊和鄭和聊著關於海上航行的一些事情,兩個人都無比激動。
期間,他還看到太子朱高熾,每當皇帝給封賞的時候,那叫一個心疼,難受至極。
沒辦法,朱高熾和夏原吉是管錢的,這一大筆的都是支出啊。
隻希望明年的時候,能夠多點稅款吧….…
……
初冬,寒霜落雪。
京城罕見的下雪了,街上的行人很少。
大家,基本上都在屋子裏待著。
當然,對於皇帝來說,京城這邊暖和多了,
順天府那邊才叫冷呢,風一吹,臉頰都是疼的,那才是真正的北國風光。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整合,大明日報的物流係統已經基本建立,李曦曦也開始宣傳了起來。
大明日報不光可以買報紙了,還可以送家信,送貨物,甚至可以送人,把你安全的從一個地方送到另外一個地方。
林書豪他認識許多在江湖上流浪的武林高手。所以很輕鬆就把這些人給收斂了過來。
順便,朱瞻基還教了他們一些防身的武術。
有了這些傍身,走鏢的時候就會安穩不少。
大明日報的火熱,自然是賺到了不少的銀子。
不過大明的商業稅收還是不怎麽完整,有些商人投機取巧,選擇隱瞞稅款。
看來,建立一套銀行係統迫在眉睫。
要是有了銀行係統,最起碼可以讓稅收更加多,更加的準。
想要做到這些,還需要一套完整的運算體係。李曦曦知道,這需要任重而道遠。
另外,隨著大明日報的擴容,使得馬匹也漸漸變得有些緊缺,想要快速發展,馬兒從哪裏來?
遊牧地區的馬匹,應該是最多的吧。
李曦曦由此想到了一個壞點子。
大明永樂十四年,也就是1416年,夏日。
水稻和小麥的成熟,讓大明的財政日漸回暖,糧食產量直接翻了十倍!
十倍的糧食,國庫可謂是十分充足。
許多地方欠的稅糧也都補了回來。
糧食的發展,讓大明的經濟也開始野蠻增長起來。
這日,大明日報。
“在使用了新種子和新技術以後,我大明的糧食產量增加了十倍不止,家家各戶都有了餘糧。再者,朝廷將會下發新政策,嚴查官府和勳貴侵占田糧,如若發現,可直接上報,也可聯係大明日報。”
“……”
奉天殿!
戶部侍郎夏原吉報告著今年的糧食收成,以及國庫收入。
“皇上,新種子和種植新技術的成熟,讓我大明的各個府州縣糧庫充足,國庫今年夏的收入增長十倍,皇孫實乃我大明之幸啊。”
不止夏原吉這麽想,其餘的各部官員也是如此。
錢糧上去了,國庫充足了,那皇上想要幹什麽,也都遊刃有餘了。
朱棣笑盈盈的,他打心底裏喜歡自己的這個李姑娘,還有點佩服他了。
感覺,他李曦曦是上天派下來成全他朱棣千古名君稱號的。
這樣到了地下,太祖,也就是他老爹應該不會說啥了吧。
他想著,到了地下,朱元璋看著朱棣,“老四啊,你篡了你大侄子的皇位!不羞恥嗎?“
朱棣尷尬一笑,“爹,這是我的政績,你看看。”
“好~好,老四,從小我就看你行,我其實是故意激你的,看看你有沒有這份魄力。”
朱允炆,“哭戚戚……”
當朱棣還沉浸在這美夢當中時,忽然,朱瞻基走上前來,躬身道:“皇上,孫兒有一事啟奏。”
“好聖孫,你說!”
朱瞻基看了看在場的這些大臣,喊道:“我大明國力昌盛,國庫也比往年多了十倍有餘。以後每一年,糧食產量都會上升,所以孫兒大膽懇求皇上。”
“提高官員的俸祿,小到衙差,大到尚書內閣,都要執行。”
“孫兒以為,朝中大臣之所以會貪汙不止,是因為俸祿太少。孫兒還提議,降低宗室藩王的俸祿,如今糧食產量提升,他們有屬於自己的田地,自然可以自己種植,不至於餓死。”
“請皇上準允。”
此言一出,朝堂上的大臣們都炸開了鍋,誰也沒想到皇孫朱瞻基如此大膽,敢這般行事。
但人家有這個資格,要不是因為他,國庫怎麽會有這麽多的糧食,這麽多的稅款?
且這還是為了各部的官員謀取福利,為何不能答應?
有人站出來當領頭羊,他們求之不得。
因此,在這句話剛一說出來後,戶部尚書夏原吉,工部尚書楊榮,立即響應,其餘人也跟著跪在大殿。
所有大臣在這一刻,都想要一個結果。
朱棣一看,明白了,這是大臣們心中最想的一件事啊。
朱棣之前也考慮過,之所以沒有答應,是害怕沒錢。但現在可不一樣了,國庫有錢了,官員的俸祿自然是需要增加。
“好!準了,讓戶部和吏部共同擬定一個方案來,朕要看。”
“謝皇上!”
沒辦法,都這樣了,還能不答應嗎?
不過朱瞻李此刻卻依舊跪在地上,“皇上,宗室藩王的俸祿必需降低!否則,這是一個無底洞,最終會反噬我大明江山。”
朱棣一怔。
他也想啊,宗室藩王的俸祿占了大明財政支出的一大部分。
可是取消了,萬一藩王又造反了可怎麽辦?
朱瞻基看皇上猶豫不決的樣子,明白了,他還是對藩王有些忌憚。
“皇上,藩王不足為慮,若是他們有二心。殺之!”
朱棣想了想,最終來了一句,“隻能削減宗室藩王的俸祿十之一二,再多,他們就會不滿了。”
“謝皇上。”
朱棣歎了一口氣,“你可真是讓爺爺為難啊。”
這句話,隱隱透露出了一絲不滿。
朱瞻基也愣了一下,他還是太急躁了嗎?
也對,是應該慢慢來。
“讓宗人府和吏部戶部,再一起寫個折子上來,商議一下宗室和藩王的俸祿問題。”
“是。”
當然,除了臉皮比較厚的倭寇們。
他們想要皇帝賜予一個島嶼來晾曬貨物。
晾曬個屁,一個小小的地盤都不給!倭寇是什麽,就是賊啊!他們,最終都要變成大明的子民。
而李曦曦她就在旁邊和鄭和聊著關於海上航行的一些事情,兩個人都無比激動。
期間,他還看到太子朱高熾,每當皇帝給封賞的時候,那叫一個心疼,難受至極。
沒辦法,朱高熾和夏原吉是管錢的,這一大筆的都是支出啊。
隻希望明年的時候,能夠多點稅款吧….…
……
初冬,寒霜落雪。
京城罕見的下雪了,街上的行人很少。
大家,基本上都在屋子裏待著。
當然,對於皇帝來說,京城這邊暖和多了,
順天府那邊才叫冷呢,風一吹,臉頰都是疼的,那才是真正的北國風光。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整合,大明日報的物流係統已經基本建立,李曦曦也開始宣傳了起來。
大明日報不光可以買報紙了,還可以送家信,送貨物,甚至可以送人,把你安全的從一個地方送到另外一個地方。
林書豪他認識許多在江湖上流浪的武林高手。所以很輕鬆就把這些人給收斂了過來。
順便,朱瞻基還教了他們一些防身的武術。
有了這些傍身,走鏢的時候就會安穩不少。
大明日報的火熱,自然是賺到了不少的銀子。
不過大明的商業稅收還是不怎麽完整,有些商人投機取巧,選擇隱瞞稅款。
看來,建立一套銀行係統迫在眉睫。
要是有了銀行係統,最起碼可以讓稅收更加多,更加的準。
想要做到這些,還需要一套完整的運算體係。李曦曦知道,這需要任重而道遠。
另外,隨著大明日報的擴容,使得馬匹也漸漸變得有些緊缺,想要快速發展,馬兒從哪裏來?
遊牧地區的馬匹,應該是最多的吧。
李曦曦由此想到了一個壞點子。
大明永樂十四年,也就是1416年,夏日。
水稻和小麥的成熟,讓大明的財政日漸回暖,糧食產量直接翻了十倍!
十倍的糧食,國庫可謂是十分充足。
許多地方欠的稅糧也都補了回來。
糧食的發展,讓大明的經濟也開始野蠻增長起來。
這日,大明日報。
“在使用了新種子和新技術以後,我大明的糧食產量增加了十倍不止,家家各戶都有了餘糧。再者,朝廷將會下發新政策,嚴查官府和勳貴侵占田糧,如若發現,可直接上報,也可聯係大明日報。”
“……”
奉天殿!
戶部侍郎夏原吉報告著今年的糧食收成,以及國庫收入。
“皇上,新種子和種植新技術的成熟,讓我大明的各個府州縣糧庫充足,國庫今年夏的收入增長十倍,皇孫實乃我大明之幸啊。”
不止夏原吉這麽想,其餘的各部官員也是如此。
錢糧上去了,國庫充足了,那皇上想要幹什麽,也都遊刃有餘了。
朱棣笑盈盈的,他打心底裏喜歡自己的這個李姑娘,還有點佩服他了。
感覺,他李曦曦是上天派下來成全他朱棣千古名君稱號的。
這樣到了地下,太祖,也就是他老爹應該不會說啥了吧。
他想著,到了地下,朱元璋看著朱棣,“老四啊,你篡了你大侄子的皇位!不羞恥嗎?“
朱棣尷尬一笑,“爹,這是我的政績,你看看。”
“好~好,老四,從小我就看你行,我其實是故意激你的,看看你有沒有這份魄力。”
朱允炆,“哭戚戚……”
當朱棣還沉浸在這美夢當中時,忽然,朱瞻基走上前來,躬身道:“皇上,孫兒有一事啟奏。”
“好聖孫,你說!”
朱瞻基看了看在場的這些大臣,喊道:“我大明國力昌盛,國庫也比往年多了十倍有餘。以後每一年,糧食產量都會上升,所以孫兒大膽懇求皇上。”
“提高官員的俸祿,小到衙差,大到尚書內閣,都要執行。”
“孫兒以為,朝中大臣之所以會貪汙不止,是因為俸祿太少。孫兒還提議,降低宗室藩王的俸祿,如今糧食產量提升,他們有屬於自己的田地,自然可以自己種植,不至於餓死。”
“請皇上準允。”
此言一出,朝堂上的大臣們都炸開了鍋,誰也沒想到皇孫朱瞻基如此大膽,敢這般行事。
但人家有這個資格,要不是因為他,國庫怎麽會有這麽多的糧食,這麽多的稅款?
且這還是為了各部的官員謀取福利,為何不能答應?
有人站出來當領頭羊,他們求之不得。
因此,在這句話剛一說出來後,戶部尚書夏原吉,工部尚書楊榮,立即響應,其餘人也跟著跪在大殿。
所有大臣在這一刻,都想要一個結果。
朱棣一看,明白了,這是大臣們心中最想的一件事啊。
朱棣之前也考慮過,之所以沒有答應,是害怕沒錢。但現在可不一樣了,國庫有錢了,官員的俸祿自然是需要增加。
“好!準了,讓戶部和吏部共同擬定一個方案來,朕要看。”
“謝皇上!”
沒辦法,都這樣了,還能不答應嗎?
不過朱瞻李此刻卻依舊跪在地上,“皇上,宗室藩王的俸祿必需降低!否則,這是一個無底洞,最終會反噬我大明江山。”
朱棣一怔。
他也想啊,宗室藩王的俸祿占了大明財政支出的一大部分。
可是取消了,萬一藩王又造反了可怎麽辦?
朱瞻基看皇上猶豫不決的樣子,明白了,他還是對藩王有些忌憚。
“皇上,藩王不足為慮,若是他們有二心。殺之!”
朱棣想了想,最終來了一句,“隻能削減宗室藩王的俸祿十之一二,再多,他們就會不滿了。”
“謝皇上。”
朱棣歎了一口氣,“你可真是讓爺爺為難啊。”
這句話,隱隱透露出了一絲不滿。
朱瞻基也愣了一下,他還是太急躁了嗎?
也對,是應該慢慢來。
“讓宗人府和吏部戶部,再一起寫個折子上來,商議一下宗室和藩王的俸祿問題。”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