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鎮,軍營裏。
朱瞻基他換好了一身盔甲,站在朱高煦的旁邊,看上去毫不起眼。
中軍大帳。
主將朱榮看著朱高煦,寒暄了幾句:“漢王爺,這次皇上的意思是,隻要打退韃靼就行了?沒什麽其他的指示嗎?“
朱高煦點頭道:“是,打退就行了。沒看皇上連神機營三千營都沒有派過來。”
朱瞻基在旁邊聽著兩人對話,眉頭一皺,小聲道:“將軍,要不你去給皇上說一下,將神機營三千營派過來,這樣我們也好打一些。”
朱高煦愣了一下,怒聲道:“這還用不到三大營的兵力。”
朱瞻塔白了一眼,怎麽就用不到了。作為大明最精銳的軍隊,這三大營的人聚集在一起,可以讓戰爭更有勝率。
朱榮在一旁看了看,疑惑道:“這位是?”
朱高煦作為漢王爺,沒有必要對一位少年如此畢恭畢敬吧,不太正常。
“我侄兒,朱瞻基。他就是跟在我跟前曆練一下,沒事,把他當做是一個小兵對待就行。”
朱榮看了看,這位大明好聖孫他知曉啊,沒想到年紀這麽小,還有,他怎麽感覺身上的殺氣比他這個做將軍的還要更甚。
當兵的人經常和屍體打交道,久而久之,就漸漸有了常人身上沒有的殺氣。
“見過皇太孫。”
朱瞻基驚了,急忙道:“將軍不要這麽客氣,你是長輩,也是我們的長官。”
“我就是一普通的小兵。”
“皇太孫,我看你不像個小兵啊。”
“這身上,更像是一位久經沙場的老將。”
“將軍說笑了。”
“好了,給你一個百戶的腰牌,自己先去軍營裏曆練一下吧。”說著,朱榮就讓手下的人拿出了百戶的腰牌,遞給了朱瞻基。
朱榮的想法很簡單,朱瞻基他就是來這邊玩的,隻要不受傷,怎樣都行。
不如就給他一個小官,體驗一下軍營的生活就行了,沒有那麽麻煩。
“這……”
朱瞻基他愣住了,這上來就給他一個百戶的腰牌,不好吧?
“將軍,我不要。”
“行了皇孫,你要是受傷了,我可擔待不起。”
朱高煦一聽這話,可就不高興了,“你可不要小看了我這侄兒,他可有力能舉鼎的力氣呢。”
朱榮搖搖頭,“不,軍營不是舞刀弄槍,是要殺人的。漫天的箭羽射下來,誰都不能保證自己能夠活著。”
“皇孫身驕肉貴,萬一受傷了,我可擔待不起。”
“額……”
算了,朱瞻基歎了一口氣,就準備離開。沒想到,軍營裏走進來了一位身穿盔甲的青年,他走進來後,看了看,躬身道:“參見將軍。”
“參見漢王。”
朱榮點點頭:“樊忠,你旁邊的這位是大明聖孫,我把他交給你了,他要是受傷了,軍法處置。”
樊忠似乎是很不情願,但也是答應了下來:“是。”
朱瞻基本來還在感歎,沒曾想竟然碰到了樊忠,大明的名將,也是在正統皇帝朱祁鎮時期的主要將領。就是他,打死了那個人人痛恨的太監王振。
“將軍啊,我不用人保護。”
朱榮擺擺手:“行了樊忠,帶皇孫下去吧。”
“是。”
朱瞻基跟著樊忠一起走出了營帳,他看著現在還很年輕的樊忠,打了一聲招呼:“樊將軍,你好啊。”
樊忠冷聲道:“皇孫,樊忠是負責保護你的,不用這麽客氣。”
“皇孫要是碰到了什麽事情,都可以跟我講。”
“不用。”
中軍大帳。
朱高煦看朱榮這麽對待自己的侄兒,氣不過,“都說了我侄兒能力很強,你還這般冷落他。這次他跟著我過來,就是為了能夠在軍營曆練。”
“你這樣把他保護起來,怎麽成長?”
朱榮解釋道:“漢王爺,別以為我不知道你什麽想法,讓他在軍營裏走一遭,仗打贏了,你給皇上說一下皇孫的情況。”
“與其這樣,還不如保護好他,等贏了,給他一些軍功。”
“額……你可別小看他。”
與此同時,在朱榮這邊沒有得到賞識的朱瞻基自然是自己一個人待在軍帳當中。
要說這朱榮將軍是不是生怕朱瞻基他的身份不會被人發現?給他安排了一個獨立的軍帳,甚至還有守衛的士兵。
“切,等著,我的火銃一槍一個,讓你們見識一下我槍王的厲害。”
朱瞻基自顧自的說著。
這時,樊忠走了進來,對著朱瞻基道:“皇孫,將軍讓我寸步不離的跟著你,這樣吧,我就跟你睡在一起吧,你別介意。”
朱瞻塔點點頭:“要不,你叫我黃小五吧。”
“不用,你的身份全軍營的人都知道了。”
“什麽?”朱瞻基張大了嘴巴,很是詫異,這都是什麽啊?
“將軍生怕你受到委屈,就趕緊宣揚了下去。不過皇孫不用擔心,軍營的人都對你很是敬重。畢竟我們大明是兵屯製,邊關都是三分兵,七分屯,因為新種子的傳播,讓我們軍營的糧食直線上升。”
“可我不想被所有人都給保護起來啊。”
“皇孫,沒關係的。”
朱瞻基明白了,可能就算真的上陣殺敵,他也會被人給保護的很好。
“樊忠,你一直都是在軍營嗎?”
“是,從生下來就是當兵打仗的,這個改變不了。”
此言一出,朱瞻基不禁有些難受。
明朝的戶籍製度真的是很嚴格,也很不公平。有的人生下來就是工匠籍或者是軍戶籍,不能隨意更改,除非家裏沒有了男丁,絕戶了才可以。
這兩者,都比農戶籍要低一等。
並且,匠籍和軍籍的子嗣都不能參加科舉。
很慘!
樊忠他都算好的了,因為他老爹本來就是一位軍官,所以上升的快。
洪武年間鼓勵人口去盡可能多地耕種土地,給予了他們大量優惠的稅賦和徭役,又通過製定了一係列的戶籍管理製度把他們牢牢地束縛在土地之上。
戶籍製度對人口的流動情況加以登記的同時,還對人口的職業也加以詳細登記,並且這個職業還會一直被世代繼承下去。
朱瞻基他換好了一身盔甲,站在朱高煦的旁邊,看上去毫不起眼。
中軍大帳。
主將朱榮看著朱高煦,寒暄了幾句:“漢王爺,這次皇上的意思是,隻要打退韃靼就行了?沒什麽其他的指示嗎?“
朱高煦點頭道:“是,打退就行了。沒看皇上連神機營三千營都沒有派過來。”
朱瞻基在旁邊聽著兩人對話,眉頭一皺,小聲道:“將軍,要不你去給皇上說一下,將神機營三千營派過來,這樣我們也好打一些。”
朱高煦愣了一下,怒聲道:“這還用不到三大營的兵力。”
朱瞻塔白了一眼,怎麽就用不到了。作為大明最精銳的軍隊,這三大營的人聚集在一起,可以讓戰爭更有勝率。
朱榮在一旁看了看,疑惑道:“這位是?”
朱高煦作為漢王爺,沒有必要對一位少年如此畢恭畢敬吧,不太正常。
“我侄兒,朱瞻基。他就是跟在我跟前曆練一下,沒事,把他當做是一個小兵對待就行。”
朱榮看了看,這位大明好聖孫他知曉啊,沒想到年紀這麽小,還有,他怎麽感覺身上的殺氣比他這個做將軍的還要更甚。
當兵的人經常和屍體打交道,久而久之,就漸漸有了常人身上沒有的殺氣。
“見過皇太孫。”
朱瞻基驚了,急忙道:“將軍不要這麽客氣,你是長輩,也是我們的長官。”
“我就是一普通的小兵。”
“皇太孫,我看你不像個小兵啊。”
“這身上,更像是一位久經沙場的老將。”
“將軍說笑了。”
“好了,給你一個百戶的腰牌,自己先去軍營裏曆練一下吧。”說著,朱榮就讓手下的人拿出了百戶的腰牌,遞給了朱瞻基。
朱榮的想法很簡單,朱瞻基他就是來這邊玩的,隻要不受傷,怎樣都行。
不如就給他一個小官,體驗一下軍營的生活就行了,沒有那麽麻煩。
“這……”
朱瞻基他愣住了,這上來就給他一個百戶的腰牌,不好吧?
“將軍,我不要。”
“行了皇孫,你要是受傷了,我可擔待不起。”
朱高煦一聽這話,可就不高興了,“你可不要小看了我這侄兒,他可有力能舉鼎的力氣呢。”
朱榮搖搖頭,“不,軍營不是舞刀弄槍,是要殺人的。漫天的箭羽射下來,誰都不能保證自己能夠活著。”
“皇孫身驕肉貴,萬一受傷了,我可擔待不起。”
“額……”
算了,朱瞻基歎了一口氣,就準備離開。沒想到,軍營裏走進來了一位身穿盔甲的青年,他走進來後,看了看,躬身道:“參見將軍。”
“參見漢王。”
朱榮點點頭:“樊忠,你旁邊的這位是大明聖孫,我把他交給你了,他要是受傷了,軍法處置。”
樊忠似乎是很不情願,但也是答應了下來:“是。”
朱瞻基本來還在感歎,沒曾想竟然碰到了樊忠,大明的名將,也是在正統皇帝朱祁鎮時期的主要將領。就是他,打死了那個人人痛恨的太監王振。
“將軍啊,我不用人保護。”
朱榮擺擺手:“行了樊忠,帶皇孫下去吧。”
“是。”
朱瞻基跟著樊忠一起走出了營帳,他看著現在還很年輕的樊忠,打了一聲招呼:“樊將軍,你好啊。”
樊忠冷聲道:“皇孫,樊忠是負責保護你的,不用這麽客氣。”
“皇孫要是碰到了什麽事情,都可以跟我講。”
“不用。”
中軍大帳。
朱高煦看朱榮這麽對待自己的侄兒,氣不過,“都說了我侄兒能力很強,你還這般冷落他。這次他跟著我過來,就是為了能夠在軍營曆練。”
“你這樣把他保護起來,怎麽成長?”
朱榮解釋道:“漢王爺,別以為我不知道你什麽想法,讓他在軍營裏走一遭,仗打贏了,你給皇上說一下皇孫的情況。”
“與其這樣,還不如保護好他,等贏了,給他一些軍功。”
“額……你可別小看他。”
與此同時,在朱榮這邊沒有得到賞識的朱瞻基自然是自己一個人待在軍帳當中。
要說這朱榮將軍是不是生怕朱瞻基他的身份不會被人發現?給他安排了一個獨立的軍帳,甚至還有守衛的士兵。
“切,等著,我的火銃一槍一個,讓你們見識一下我槍王的厲害。”
朱瞻基自顧自的說著。
這時,樊忠走了進來,對著朱瞻基道:“皇孫,將軍讓我寸步不離的跟著你,這樣吧,我就跟你睡在一起吧,你別介意。”
朱瞻塔點點頭:“要不,你叫我黃小五吧。”
“不用,你的身份全軍營的人都知道了。”
“什麽?”朱瞻基張大了嘴巴,很是詫異,這都是什麽啊?
“將軍生怕你受到委屈,就趕緊宣揚了下去。不過皇孫不用擔心,軍營的人都對你很是敬重。畢竟我們大明是兵屯製,邊關都是三分兵,七分屯,因為新種子的傳播,讓我們軍營的糧食直線上升。”
“可我不想被所有人都給保護起來啊。”
“皇孫,沒關係的。”
朱瞻基明白了,可能就算真的上陣殺敵,他也會被人給保護的很好。
“樊忠,你一直都是在軍營嗎?”
“是,從生下來就是當兵打仗的,這個改變不了。”
此言一出,朱瞻基不禁有些難受。
明朝的戶籍製度真的是很嚴格,也很不公平。有的人生下來就是工匠籍或者是軍戶籍,不能隨意更改,除非家裏沒有了男丁,絕戶了才可以。
這兩者,都比農戶籍要低一等。
並且,匠籍和軍籍的子嗣都不能參加科舉。
很慘!
樊忠他都算好的了,因為他老爹本來就是一位軍官,所以上升的快。
洪武年間鼓勵人口去盡可能多地耕種土地,給予了他們大量優惠的稅賦和徭役,又通過製定了一係列的戶籍管理製度把他們牢牢地束縛在土地之上。
戶籍製度對人口的流動情況加以登記的同時,還對人口的職業也加以詳細登記,並且這個職業還會一直被世代繼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