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軍營帳。
在場的將領們都發生了爭吵,絕大多數的人都不同意朱瞻基這次所說的事情。
覺得太過荒唐。
還沒有打仗呢,就先把自己的軍隊給拆成三路,哪有這樣的道理啊?
大軍徐徐前進,這才是最為保險的,也是最優的。
他們都不同意,張信張輔也是如此,他們二人雖然都覺得皇孫很厲害,但認為這個事情無依無據,絕對不能認同。
朱高煦和朱高燧這兩位大明的臥龍鳳雛,他們二人倒是覺得有點道理,隻是他們也不敢確定是否為真,萬一發生了什麽意外,那明軍可就真的毀了。
所以,他們現在處於對峙的一個情況。
朱瞻基再三解釋,自己真的清楚他們瓦剌三王,率領他們的各部族人員逃向了不同的地方,為的就是躲避大明軍隊。
可這些人根本就不相信啊。
沒辦法,隻好是讓兵部還有皇上來定奪。其實主要還是皇上。
朱棣隻要答應了這個事情,那麽就可以發兵了,隻是兵貴神速,朱瞻基有點擔心戰機的延誤。
希望一切都來得及。
京師,應天。
太子爺朱高熾在看到他兒子這麽大膽的軍事指揮路線的時候,那也有點後怕。
這可怎麽辦?
他立馬找來了兵部大臣,共同商議這件事。“各位,我兒他所說的兵分三路你們怎麽看!”
楊士奇仔細的看了一眼,解釋道:“太子爺,臣看了看,雖然這個兵分三路,的確是有些荒唐。”
“但仔細的想一想還是有些道理在的,就比如北部的和林,那相當於是他們北元的中心,馬哈木曾經就帶領自己的部族聚集在這裏。”
“脫歡,他肯定也想回去。”
“再比如東北方向的忽蘭忽失溫,土剌河一帶,之前我軍就與瓦剌大戰於此,這一次他們出現在這裏並不足為奇。”
“至於西北方向,那是他們瓦剌重要的一個據點,他們也不可能放棄,臣認為,可行!”
“這?”
朱高熾依舊是有點猶豫,他不想讓自己的兒子背負這麽多,凡事都有意外,就算是朱棣也會有打盹的時候。
一旁,楊傅來了一句:“太子爺,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作為軍事主將,皇孫必定有能力指揮。之前的幾場大戰,軍報裏麵詳細的記錄了皇孫他的戰功。”
既然大家都這麽說了,朱高熾也就隻能同意。隻是,他心中太過於忐忑了,萬一自己的兒子戰敗了,萬一使得大明的主力軍隊,從此一蹶不振。
恐怕他兒子就成了罪人。那他這個太子爺.....
“這件事情讓皇上來定奪吧。”
“額……”
在場的人無不一頭黑線,這都是什麽啊?原來他們討論了半天,啥都沒有用。
這時,反應過來的戶部尚書夏原吉,突然來了一句:“既然我們的行動路線是這樣的,那幹嘛要撤出殺胡原呢?”
“這不是白費心思嗎!”
楊士奇可就不服氣了,他指著沙盤上麵的一個路線說道。
“不不不,夏尚書,我們從路線來看,殺胡原還是有點太遠,可能隻是更靠近忽蘭忽失溫一點。”
“你是從錢糧方麵考慮我們的這個路線是否有問題,而我們是從軍事的角度去考慮的。”
“楊尚書,那,我們是不是虧了?”
“不虧,大同宣化依舊是最優的紮營地。”
“真拿你們沒辦法啊,你們不管這個錢糧,那麽龐大的一筆賬,如果沒算好,那我的腦袋可就得掉。”
夏原吉一副苦澀的模樣,朱高熾也來了一句:“哎,尚書大人不要這麽說,你為了我大明操勞之至,沒有人敢讓你的腦袋掉了。”
……
順天府。
新的京師已經全麵建好,朱棣在返回了順天之後,就到處逛了逛,甚是寬慰。
至於紫禁城,倒是還沒有建造好,工程量太大了,也不急於一時。
朱棣現在都想要一直待在順天,不想回去應天了。這裏很適合他,關鍵,少了很多婆婆媽媽的文臣絮叨。
再者,順天距離漠北邊疆也近一些,那麽自己打仗,也就更加的方便,以後就不用再走那麽長的路了。
還有,大明發展到了現在就必須要遷都順天。
自從有了靖康之恥之後,華夏大地經濟政治文化中心,全部都轉移到了南邊。北方一直遭受戰亂之苦,同時也會時常被北方的蠻夷所占領。
大明複華夏,想要達到南北平衡就必須要將政治文化中心,轉移到順天。
朱棣是這麽考慮的,隻是大多數的人都以為,他之所以遷都,不過就是想著那是皇帝的龍興之地。
也有這一方麵的理由,但這不是主要的。
遷都順天,那是時代的要求,那是曆史發展到了一定的地步,必須所要經曆的。
首都,可不是那麽簡單就可以定下來。“皇上,軍報。”
“哦?”
朱棣打開來仔細的看了一眼,其實他也比較疑惑,自己的孫兒為什麽要把大軍分成三路去進攻。
他是怎麽知道瓦剌的三王,要率領自己的部眾,往三個方向而走呢。
朱棣打了一輩子的仗,他對於這些也都比較了解,他敏銳的感覺到,往這三個方向行走的路線,應該是對的。
“他們真沒個主見,既然朕的孫兒已經想好了作戰路線,那就照著做唄。”
“告訴兵部,還有朕的孫兒,讓他們大膽一點,輸了沒關係,贏了那我們就算是徹底拿下了瓦剌!”
“尤其是和林!朕本來也想去的,可在幾年前,卻沒有這個機會。”
“和林毀掉,北元就將不複存在!”
“是,陛下!”
朱棣作為戰爭狂魔,在看到了這樣的路線圖之後,甚至心中都有些悸動,他真的又想騎馬上戰場了,可現在都已經退回到了順天。
再去,是不是有點不合適呢?
“算了,還是給孫兒留點戰功吧。”
朱棣心中都已經滿足了,他能夠再次到達斡難河,就已經證明了他的軍事才能。
“對了,去把姚廣孝叫過來吧,朕有事情要找他商量,讓他快一點。”
“明白了,皇上。”
在場的將領們都發生了爭吵,絕大多數的人都不同意朱瞻基這次所說的事情。
覺得太過荒唐。
還沒有打仗呢,就先把自己的軍隊給拆成三路,哪有這樣的道理啊?
大軍徐徐前進,這才是最為保險的,也是最優的。
他們都不同意,張信張輔也是如此,他們二人雖然都覺得皇孫很厲害,但認為這個事情無依無據,絕對不能認同。
朱高煦和朱高燧這兩位大明的臥龍鳳雛,他們二人倒是覺得有點道理,隻是他們也不敢確定是否為真,萬一發生了什麽意外,那明軍可就真的毀了。
所以,他們現在處於對峙的一個情況。
朱瞻基再三解釋,自己真的清楚他們瓦剌三王,率領他們的各部族人員逃向了不同的地方,為的就是躲避大明軍隊。
可這些人根本就不相信啊。
沒辦法,隻好是讓兵部還有皇上來定奪。其實主要還是皇上。
朱棣隻要答應了這個事情,那麽就可以發兵了,隻是兵貴神速,朱瞻基有點擔心戰機的延誤。
希望一切都來得及。
京師,應天。
太子爺朱高熾在看到他兒子這麽大膽的軍事指揮路線的時候,那也有點後怕。
這可怎麽辦?
他立馬找來了兵部大臣,共同商議這件事。“各位,我兒他所說的兵分三路你們怎麽看!”
楊士奇仔細的看了一眼,解釋道:“太子爺,臣看了看,雖然這個兵分三路,的確是有些荒唐。”
“但仔細的想一想還是有些道理在的,就比如北部的和林,那相當於是他們北元的中心,馬哈木曾經就帶領自己的部族聚集在這裏。”
“脫歡,他肯定也想回去。”
“再比如東北方向的忽蘭忽失溫,土剌河一帶,之前我軍就與瓦剌大戰於此,這一次他們出現在這裏並不足為奇。”
“至於西北方向,那是他們瓦剌重要的一個據點,他們也不可能放棄,臣認為,可行!”
“這?”
朱高熾依舊是有點猶豫,他不想讓自己的兒子背負這麽多,凡事都有意外,就算是朱棣也會有打盹的時候。
一旁,楊傅來了一句:“太子爺,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作為軍事主將,皇孫必定有能力指揮。之前的幾場大戰,軍報裏麵詳細的記錄了皇孫他的戰功。”
既然大家都這麽說了,朱高熾也就隻能同意。隻是,他心中太過於忐忑了,萬一自己的兒子戰敗了,萬一使得大明的主力軍隊,從此一蹶不振。
恐怕他兒子就成了罪人。那他這個太子爺.....
“這件事情讓皇上來定奪吧。”
“額……”
在場的人無不一頭黑線,這都是什麽啊?原來他們討論了半天,啥都沒有用。
這時,反應過來的戶部尚書夏原吉,突然來了一句:“既然我們的行動路線是這樣的,那幹嘛要撤出殺胡原呢?”
“這不是白費心思嗎!”
楊士奇可就不服氣了,他指著沙盤上麵的一個路線說道。
“不不不,夏尚書,我們從路線來看,殺胡原還是有點太遠,可能隻是更靠近忽蘭忽失溫一點。”
“你是從錢糧方麵考慮我們的這個路線是否有問題,而我們是從軍事的角度去考慮的。”
“楊尚書,那,我們是不是虧了?”
“不虧,大同宣化依舊是最優的紮營地。”
“真拿你們沒辦法啊,你們不管這個錢糧,那麽龐大的一筆賬,如果沒算好,那我的腦袋可就得掉。”
夏原吉一副苦澀的模樣,朱高熾也來了一句:“哎,尚書大人不要這麽說,你為了我大明操勞之至,沒有人敢讓你的腦袋掉了。”
……
順天府。
新的京師已經全麵建好,朱棣在返回了順天之後,就到處逛了逛,甚是寬慰。
至於紫禁城,倒是還沒有建造好,工程量太大了,也不急於一時。
朱棣現在都想要一直待在順天,不想回去應天了。這裏很適合他,關鍵,少了很多婆婆媽媽的文臣絮叨。
再者,順天距離漠北邊疆也近一些,那麽自己打仗,也就更加的方便,以後就不用再走那麽長的路了。
還有,大明發展到了現在就必須要遷都順天。
自從有了靖康之恥之後,華夏大地經濟政治文化中心,全部都轉移到了南邊。北方一直遭受戰亂之苦,同時也會時常被北方的蠻夷所占領。
大明複華夏,想要達到南北平衡就必須要將政治文化中心,轉移到順天。
朱棣是這麽考慮的,隻是大多數的人都以為,他之所以遷都,不過就是想著那是皇帝的龍興之地。
也有這一方麵的理由,但這不是主要的。
遷都順天,那是時代的要求,那是曆史發展到了一定的地步,必須所要經曆的。
首都,可不是那麽簡單就可以定下來。“皇上,軍報。”
“哦?”
朱棣打開來仔細的看了一眼,其實他也比較疑惑,自己的孫兒為什麽要把大軍分成三路去進攻。
他是怎麽知道瓦剌的三王,要率領自己的部眾,往三個方向而走呢。
朱棣打了一輩子的仗,他對於這些也都比較了解,他敏銳的感覺到,往這三個方向行走的路線,應該是對的。
“他們真沒個主見,既然朕的孫兒已經想好了作戰路線,那就照著做唄。”
“告訴兵部,還有朕的孫兒,讓他們大膽一點,輸了沒關係,贏了那我們就算是徹底拿下了瓦剌!”
“尤其是和林!朕本來也想去的,可在幾年前,卻沒有這個機會。”
“和林毀掉,北元就將不複存在!”
“是,陛下!”
朱棣作為戰爭狂魔,在看到了這樣的路線圖之後,甚至心中都有些悸動,他真的又想騎馬上戰場了,可現在都已經退回到了順天。
再去,是不是有點不合適呢?
“算了,還是給孫兒留點戰功吧。”
朱棣心中都已經滿足了,他能夠再次到達斡難河,就已經證明了他的軍事才能。
“對了,去把姚廣孝叫過來吧,朕有事情要找他商量,讓他快一點。”
“明白了,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