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衛,沙州衛。
這兩個衛所是大明最西北邊的邊境,同時也是非常靠近瓦剌,以及藩屬國亦力把裏的地方。
亦力把裏,也就是後來的伊犁,明朝時,這個稱呼就一直存在了。
哈密衛沙州衛,嚴格意義上來說,也就是曾經的古絲綢之路。
在明朝的時候,絲綢之路已經漸漸的沒落了起來,可能是因為草原的崛起吧,也可能是大明已經開通了航海的路線,所以對於陸上絲綢之路沒有那麽多的想法,隻想在海洋建立屬於自己的貿易。
但可惜,拆了東牆補西牆,始終無法重現當時的榮光了。
絲綢之路沒有發展起來,海洋上的航線也最終被大明的那些文臣給停掉了。
朱高煦帶著兵來到了哈密衛,同時,也通知了一下沙州衛。
本身他們就已經得到了消息,所以這次,也算是在意料之外,沒有什麽詫異的,將軍能夠來到他們這邊就證明仗打贏了。
然而,朱高煦的臉上,卻不怎麽高興,他冷著一張臉,看了看在場的這些個將領們。
“各位,太平這個王八蛋跑了!”
“他跑到了阿勒泰那邊,距離亦力把裏很近,你們哈密衛,有沒有得到什麽消息?”
“前段時間或者最近一段時間,亦力把裏跟瓦剌的太平走的到底近不近?萬一他們兩股勢力合在一起,那對我大明邊境會造成巨大的威脅。”
“我本來是想著乘勝追擊,不給太平一點時間恢複元氣,可是我也比較擔心這一點,害怕我們全軍覆沒。”
朱高煦的擔心,並不是多餘的。相反,他很聰明,他知道亦力把裏對於大明朝也不是特別的忠心。
雖然名義上,他們認大明是正屬。
可背地裏,卻跟西邊的其他國度,相互之間取得密切的聯係,而且他們不管是從環境還是語言,又或者是其他方麵都比較熟悉。
萬一倒戈了,那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他必須要防範一下,不能夠將整個軍隊都陷於危險的境地,他作為主將必須要操這個心。
哈密衛指揮使聽著漢王爺的話語,想了想而後說道:“漢王爺,在下以為,亦力把裏他們不敢這麽做!”
“西域各個部族或者是國度,盡管聯係緊密,但他們現在也忌憚著我大明的鐵騎。”
“我大明如今的國力強盛,尤其是最近一段時間,生擒阿魯台,把韃靼徹底給打敗,這一戰揚名立萬!”
“很多周邊的西域各國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後,都對我們大明有了重新的認識。”
“亦力把裏本就與我們接近,同時與我們交好,不可能的!”
朱高煦簡單的分析了一下局勢,這位指揮使說的倒也沒錯,他們現在周邊的很多小國都在擔心大明的火銃,會不會有一天打在他們的身上?
尤其是那位大明的皇孫,猶如救星降世一般。
用腳趾頭想一想,就知道不應該跟大明作對才對。
“那好,讓沙州衛的人趕緊滾過來,把附近的軍力集結起來,我們合力對抗太平!”
“瓦剌三王,這一次一定要全部伏誅,一定要跪拜在我大明的腳下!讓他們瓦剌,徹底臣服!“
哈密衛指揮使立馬露出了一個諂媚的表情,“漢王威武!”
“漢王爺,那位皇孫,他現在在何處啊,軍中的很多將士都知道他的威名,都很想見見他。”
朱高煦愣了一下,原來這家夥是在套自己的話啊。
看來自己的侄兒現在不管是在軍營還是在邊關將士的心中,那都擁有著極高的美譽。
可能是因為年少那股子意氣風發!這一次北征表麵看上去是皇帝親征,但實際上出力的全部都是皇孫。
哪一位將士不知道?“他去和林了。”
“聽說這一次的主將也是皇孫?”
“對,怎麽了?你有什麽意見嗎?”
指揮使臉都快笑爛了,“漢王爺,在下沒這個意思,我隻是覺得我大明能出這樣的一位天才,真是我大明之幸。”
“不知漢王,這一次兵分三路,真的是皇孫想出來的嗎?”
“你到底想說什麽,肯定就是他啊,他是主將,難道還能是我嗎?你這人磨磨唧唧的,我侄兒又沒在這邊,你拍他的馬屁有什麽用。”
朱高煦緊皺眉頭,隻覺得有些煩瑣。
侄兒是很厲害,但也沒有必要被這麽多人誇吧。難道自己不強嗎?自己也是大明的天策上將啊。
“漢王爺,我是想說……我大明的邊境衛所,什麽時候能夠配備皇孫他的那個火器。”
“隻要我們有了那些東西,我們大明邊境,將永無戰亂之苦。”
“別吹牛了,等等吧,我也不知道。”
朱高煦心想,那東西自己的侄兒看的跟寶貝似的,隻讓神機營拿著。其他的士兵都不能動。動一下,他都會非常生氣,每一次出征,看他都一副肉疼的樣子。
不知道他心中是咋想的,好像是在割他的肉一般。兩日後。
沙州衛指揮使就帶著他們的兵馬來到了這邊,兩個衛所靠的挺近,想要趕來,自然是比較快。
這也算是相互節製吧。
位於河西走廊咽喉的沙州衛,承擔了重要的職責啊!
“見過漢王爺!”
“行了,趕緊起來吧。”
“漢王爺,我大軍何時再次出征?”
“可能需要點時間,再等等吧,讓探子去打探一下消息。”
又是幾日後,朱高煦並沒有等來自己心心念念的探子,竟然等到了亦力把裏的使臣。”
“見過漢王爺。”
“大汗托我帶來一個漢王爺一定非常感興趣的消息,你要不要聽一聽?”
“哦!”
朱高煦顯得很興奮,既然亦力把裏的使臣敢來這裏,就證明,對方並沒有反叛的意思。
看來還是自己多想了啊,多此一舉……
“大汗他得到消息,瓦剌賢義王太平,想要跟我們家大汗一起,進攻大明邊境。”
“大汗說了,我們與大明世代交好,我們是大明的藩屬國,自然不會做出這種背信棄義之事。”
“大汗還說,希望能夠和大明的軍隊來一次合作,擒住太平!”
“我們來一個裏應外合,耍一下太平。”
這兩個衛所是大明最西北邊的邊境,同時也是非常靠近瓦剌,以及藩屬國亦力把裏的地方。
亦力把裏,也就是後來的伊犁,明朝時,這個稱呼就一直存在了。
哈密衛沙州衛,嚴格意義上來說,也就是曾經的古絲綢之路。
在明朝的時候,絲綢之路已經漸漸的沒落了起來,可能是因為草原的崛起吧,也可能是大明已經開通了航海的路線,所以對於陸上絲綢之路沒有那麽多的想法,隻想在海洋建立屬於自己的貿易。
但可惜,拆了東牆補西牆,始終無法重現當時的榮光了。
絲綢之路沒有發展起來,海洋上的航線也最終被大明的那些文臣給停掉了。
朱高煦帶著兵來到了哈密衛,同時,也通知了一下沙州衛。
本身他們就已經得到了消息,所以這次,也算是在意料之外,沒有什麽詫異的,將軍能夠來到他們這邊就證明仗打贏了。
然而,朱高煦的臉上,卻不怎麽高興,他冷著一張臉,看了看在場的這些個將領們。
“各位,太平這個王八蛋跑了!”
“他跑到了阿勒泰那邊,距離亦力把裏很近,你們哈密衛,有沒有得到什麽消息?”
“前段時間或者最近一段時間,亦力把裏跟瓦剌的太平走的到底近不近?萬一他們兩股勢力合在一起,那對我大明邊境會造成巨大的威脅。”
“我本來是想著乘勝追擊,不給太平一點時間恢複元氣,可是我也比較擔心這一點,害怕我們全軍覆沒。”
朱高煦的擔心,並不是多餘的。相反,他很聰明,他知道亦力把裏對於大明朝也不是特別的忠心。
雖然名義上,他們認大明是正屬。
可背地裏,卻跟西邊的其他國度,相互之間取得密切的聯係,而且他們不管是從環境還是語言,又或者是其他方麵都比較熟悉。
萬一倒戈了,那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他必須要防範一下,不能夠將整個軍隊都陷於危險的境地,他作為主將必須要操這個心。
哈密衛指揮使聽著漢王爺的話語,想了想而後說道:“漢王爺,在下以為,亦力把裏他們不敢這麽做!”
“西域各個部族或者是國度,盡管聯係緊密,但他們現在也忌憚著我大明的鐵騎。”
“我大明如今的國力強盛,尤其是最近一段時間,生擒阿魯台,把韃靼徹底給打敗,這一戰揚名立萬!”
“很多周邊的西域各國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後,都對我們大明有了重新的認識。”
“亦力把裏本就與我們接近,同時與我們交好,不可能的!”
朱高煦簡單的分析了一下局勢,這位指揮使說的倒也沒錯,他們現在周邊的很多小國都在擔心大明的火銃,會不會有一天打在他們的身上?
尤其是那位大明的皇孫,猶如救星降世一般。
用腳趾頭想一想,就知道不應該跟大明作對才對。
“那好,讓沙州衛的人趕緊滾過來,把附近的軍力集結起來,我們合力對抗太平!”
“瓦剌三王,這一次一定要全部伏誅,一定要跪拜在我大明的腳下!讓他們瓦剌,徹底臣服!“
哈密衛指揮使立馬露出了一個諂媚的表情,“漢王威武!”
“漢王爺,那位皇孫,他現在在何處啊,軍中的很多將士都知道他的威名,都很想見見他。”
朱高煦愣了一下,原來這家夥是在套自己的話啊。
看來自己的侄兒現在不管是在軍營還是在邊關將士的心中,那都擁有著極高的美譽。
可能是因為年少那股子意氣風發!這一次北征表麵看上去是皇帝親征,但實際上出力的全部都是皇孫。
哪一位將士不知道?“他去和林了。”
“聽說這一次的主將也是皇孫?”
“對,怎麽了?你有什麽意見嗎?”
指揮使臉都快笑爛了,“漢王爺,在下沒這個意思,我隻是覺得我大明能出這樣的一位天才,真是我大明之幸。”
“不知漢王,這一次兵分三路,真的是皇孫想出來的嗎?”
“你到底想說什麽,肯定就是他啊,他是主將,難道還能是我嗎?你這人磨磨唧唧的,我侄兒又沒在這邊,你拍他的馬屁有什麽用。”
朱高煦緊皺眉頭,隻覺得有些煩瑣。
侄兒是很厲害,但也沒有必要被這麽多人誇吧。難道自己不強嗎?自己也是大明的天策上將啊。
“漢王爺,我是想說……我大明的邊境衛所,什麽時候能夠配備皇孫他的那個火器。”
“隻要我們有了那些東西,我們大明邊境,將永無戰亂之苦。”
“別吹牛了,等等吧,我也不知道。”
朱高煦心想,那東西自己的侄兒看的跟寶貝似的,隻讓神機營拿著。其他的士兵都不能動。動一下,他都會非常生氣,每一次出征,看他都一副肉疼的樣子。
不知道他心中是咋想的,好像是在割他的肉一般。兩日後。
沙州衛指揮使就帶著他們的兵馬來到了這邊,兩個衛所靠的挺近,想要趕來,自然是比較快。
這也算是相互節製吧。
位於河西走廊咽喉的沙州衛,承擔了重要的職責啊!
“見過漢王爺!”
“行了,趕緊起來吧。”
“漢王爺,我大軍何時再次出征?”
“可能需要點時間,再等等吧,讓探子去打探一下消息。”
又是幾日後,朱高煦並沒有等來自己心心念念的探子,竟然等到了亦力把裏的使臣。”
“見過漢王爺。”
“大汗托我帶來一個漢王爺一定非常感興趣的消息,你要不要聽一聽?”
“哦!”
朱高煦顯得很興奮,既然亦力把裏的使臣敢來這裏,就證明,對方並沒有反叛的意思。
看來還是自己多想了啊,多此一舉……
“大汗他得到消息,瓦剌賢義王太平,想要跟我們家大汗一起,進攻大明邊境。”
“大汗說了,我們與大明世代交好,我們是大明的藩屬國,自然不會做出這種背信棄義之事。”
“大汗還說,希望能夠和大明的軍隊來一次合作,擒住太平!”
“我們來一個裏應外合,耍一下太平。”